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时期的一代辨士,靠一番话进阶到相位,令范雎甘拜下风

秦国时期的一代辨士,靠一番话进阶到相位,令范雎甘拜下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08 更新时间:2024/2/24 8:41:00

我们常用一句话叫"物极必反",意思大家都懂,不用俺解释了,但看引用之出处都说是来自于《吕氏春秋》,全句为"全则必缺,极则必反",但我在读司马迁《史记》时感觉,这话的出处应该归于蔡泽,原话为:"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这个蔡泽的故事真是不多,大概是属于不值得一写之人,司马公的《史记》中是将其同范雎同为一传,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这范雎虽然在名气上不如前辈之商鞅,后进之李斯,但却在大秦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小,而且故事也是多多,司马迁对他的介绍也是不惜笔墨的。司马迁将这两人并传而书,肯定二者是紧密相关之人,但不少人知道范雎,而极少人知道蔡泽。

蔡泽,生卒不详,战国时河北万全人,当时属燕国,善辩多智,游说诸侯。蔡泽在走投无路入秦,经范雎推荐,被秦昭王任为相。随后在秦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职。曾献计秦昭王杀信陵君、灭东周。

几个月后,因被人攻击,害怕被杀,辞掉相位,封纲成君。居留秦国十多年,秦始皇时,曾出使燕国。他在哲学上,倾向于道家,着重发挥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

要说蔡泽,就必须说范雎。说实话,我是很不喜欢这范雎的,原因就是战神白起的死因是起于他,不是他拱火,白起是不会落到自刎下场的。但这个人的才能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他提出的"远交近攻"之计,乃嬴政时的国策,影响深远,并对秦统一六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范雎这个人做到秦相的位置那是历尽了磨难,被人打死后丢在厕所里,然而他命大,又活过来了,逃到了秦国,靠着聪明才智和一张大嘴,终至丞相之位。他有个特点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反过来,他也是个谁瞪他一眼也都要报复之人,那个著名的"睚眦必报"的成语,便来自于他的"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才大心眼小是范雎的特征,他的智慧和辩才肯定是当世一流,在他眼中自是没几人能入得他的法眼,但司马迁这《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有关蔡泽的内容,主要就是写蔡泽如何拐弯抹角,旁征博引地一通忽悠,居然把范雎说服了,内容就是要他激流勇退,以保后半生的平安。至于这蔡泽之前和以后的作为,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几无交待。

其实,蔡泽劝范雎之时,这范老兄的黄金时间已过,在走下坡路了。因为范雎向秦王举荐的亲信郑安平和王稽都犯了大罪过,秦王责备范雎,范雎内心感到愧疚。正处于进退维谷之时。

反观这蔡泽,他是燕国人,如张仪苏秦一般,到处兜售自己,游说大小诸侯,但都没人理他,他距理想的实现,一直如水中月,镜中花,看着同道中有人成功,更是心中发急,可能适逢范雎遑遑之日时,这蔡泽正好在秦国,于是他感到机会来了。他先是用激将法,四处散布说,有个叫蔡泽的大才之人到了秦国,只要让他见到秦王,就一定会得到重用,而那个范雎的相位必定不保。

这话还真就传到范雎的耳中,心高气傲的范雎如何受得了,马上派人把这狂人找来,要看看这是来自何方的哪路神仙。

初见范雎时,这蔡泽傲气十足,并不下拜,只是象征性地作了个揖。范雎开门见山,咄咄逼人地问道:"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没想到蔡泽回答说:"然也"。这把个范雎气了个仰板,一时竟无以言对。只好说道:"请闻其说"。

蔡泽就先从"四时之序"讲起,针对范雎现在的所作所为,抽丝剥茧地进行分析,先从臣子的目的性谈起,到想获得的终极目标,让范雎一直是点头称是。

接下来话锋一转,谈及那些为臣子者的下场,以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举例,更狠的是,他将刚被范雎诬杀的白起拿来说事儿,其中心内容就是要激流勇退,见好就收,这样才能确保后半生的平安,不然,也许今天的白起,就是明天的范雎。

一席话居然就把个范雎给说服了,使范雎叹而言道:"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于是范雎将其引为知己,他不但向秦王请求辞去丞相的职务,而且还竭力向秦王推荐蔡泽,他说:"其人辩士,明于三王之事,五伯之业,世俗之变,足以寄秦国之政。"为了打消秦王的顾虑,他又说:"臣之见人甚众,莫及,臣不如也"。

大才之范雎对蔡泽的评价如此之高,让秦王不得不认为蔡泽是个人物,但只是先拜为客卿,并没有加以重用。于是,范雎便称病辞官,秦王不许,称病重再辞,没奈何准了。于是蔡泽上位,成了秦国丞相。

《史记》中对蔡泽记载的精华之处,到此其实就结束了。后面就透了点点的信息是,他只当了几个月就因为有人讨厌他,惧诛,请辞,归相印。后居秦国十几年,帮了几代帝王,直到最后还事秦始皇,为秦使于燕,三年后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至于结局,卒年什么的,都木有了。

虽然后面没有具体的描述,但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蔡泽应该是得以善终的,因为即使他回到燕国,那燕人也是惧怕虎秦的,断不会对他有何伤害;再有,蔡泽是颇知进退的,当然,他不可能如前辈商鞅和苏秦那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活着最重要,所以,早早地就退居二线了。

范雎最后的结局按司马迁的说法是善终,但也有一种说法,就正是因为他的亲信犯罪,被牵连致死,孰是孰非,我是倾向于后者,也就是说,尽管蔡泽让范雎激流勇退,但范雎还是因为秦国的连坐之法,死于非命。而蔡泽的上位也便得更为容易。

蔡泽在波谲云诡的战国后期,以一辩之才,轻松取得大秦相位,但此人历史上可以说是无任何作为记载,想来他还是将范雎的政略一以贯之,不然,不会有司马公那最后的一句"使燕太子丹入质于秦",但其它政绩是一无所有,看来也只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人物。

他没有给大秦或后世带来任何重大影响,给我的印象,他只是一个靠其口才或辩术,在范雎将要落难之时,以攻心之术,取得范雎的好感,或者是范雎心生退意,将其作为退而隐之的替代品而已。

但不得不佩服,蔡泽和范雎两人的这番对话中,所折射的对人情世故的解析和判断、对处理事情所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其逻辑之慎密,思维之清晰,却是值得我们深好好体味和学习的。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事极必反",这就是落寞辩士蔡泽给我们留下的最大的精神财富。

标签: 秦国蔡泽

更多文章

  • 范雎自己身为魏国人 他为什么要帮助秦国攻打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范雎,秦国

    还不知道:范雎为什么帮秦国打魏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然而他却在秦国担任官职。长平之战,范雎也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是他使用反间计,这才令赵国国君替换了军队主帅,把久经沙场的廉颇换成了经验不足的赵括,为秦国打赢这一场战争提供了便利。不

  • 为秦国做出很多贡献,范雎为何却成为历史的污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范雎,战国

    在秦国有一位人物帮助秦国壮大崛起,瓦解其他六国对秦国的联合阵线,为秦国做出很多贡献的他没有得到后世的认可,得到的都是后人们的厌恶,为何这样有功之臣没有成为知名的大臣,却成为历史的污点?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这个人就是范雎,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担任秦国的

  • 建立了丰功伟绩的范雎,最后为何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范雎,战国

    范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身处战国时期这片乱世,多少人想要出人头地,可惜报国无门,就连秦相张仪,不也是“势利之徒”,才能入秦惠文王法眼;吕不韦出任秦相之前,也只是一介不被当世认可的商贾,今天的主人公范雎,也是身怀大才的“卑微小人”。一、死里逃生,辗转入秦范雎曾

  • 名相范雎有哪些丰功伟绩?为何范雎最后会抑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范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名相范雎有哪些丰功伟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逢乱世,对于身份高贵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掌握着数之不尽的机会;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身处战国时期这片乱世,多少人想要出人头地,可惜报国无门,就连秦相张仪,不也是“势利之徒”,才能

  • 当年范雎向秦昭王进言9个字导致白起被杀,可谓是字字诛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起,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白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白起,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为秦昭襄王征战无数,讨伐六国,使六国军民闻风丧胆,最后与名将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于首位)。作为“兵家”代表人物,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从一位低级

  • 范雎做梦也没有想到 秦昭襄王要会拿自己开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范雎,秦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范雎被处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秦昭襄王的功绩,不仅仅是秦朝版图的扩大。他几乎为日后始皇帝一统天下,扫平了所有障碍。除了对外的军事扩张,打击一切可能威胁秦国的势力,他还对秦国内部重新梳理、整合,实现了中央集权。秦昭襄王老了,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大限将至。他的儿子安国

  • 秦昭王对范雎到底有多好 为报私仇动用国家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昭王,范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昭王和范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礼崩乐坏的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为了生存亦或者为了强大而不断攻伐和兼并,此为战国。战国有七雄,曰:韩、赵、魏、楚、燕、齐、秦。但是七雄却有着明显不同,那就是秦国越来越强,其余六国则越来越弱,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与其说战国是一段诸侯

  • 商鞅,张仪和范雎三人相比 谁对秦国的功绩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范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国贡献之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张仪、范雎的施政措施,都符合了当时秦国的实际情况。但商鞅、张仪改变了战国的格局,使秦国突飞猛进;范雎仅仅围绕秦昭襄王夺权展开行动,虽说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对秦国取得天下也有很大的正面效果,但与商鞅、张仪的贡献相

  • 曾害死秦朝野顶级人物,范雎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范雎,战国

    你们知道范雎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纵横家这类叫法最开始常见于汉朝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描述的是一批在秦代各诸侯间奔波游历、献计献策的优秀人才,以主张连横强以攻众弱的张仪与认为合纵即弱以攻强的苏秦更为知名,他们的个人事迹可参照诸子百家第十和十一篇。而在这以前,史家对这种谋策之士

  • 他是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揭秘范雎复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范雎,战国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范雎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范雎,字叔,生年不详,魏国芮城人,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政治家,出身寒微,后四处游说诸侯,得到秦王的赏识,任职秦国的宰相,受封应侯。《史记》记载:范雎最初打算辅佐魏王,因为家贫出不起钱疏通关系,后来做了魏国大臣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