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居然败在了一个死人手上?

朱元璋居然败在了一个死人手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16 更新时间:2024/1/20 9:41:19

朱元璋文盲和尚出身,一不小心就做了天下,瞬间很牛叉的感觉一无所有的小朱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成为了这个国家富有四海的老朱,那感觉,简直就是分分钟带你装叉带你飞。但老朱暂时没时间飞,他要收拾他一生最恨的三种人。一是蒙古人,二是当官的人,三是读书人。蒙古人不用说了,已经被自己收拾到天寒地冻每天只能吃沙子的漠北了。所以此仇已报。对于当官的人,朱元璋同样不会放过,想当年朱元璋是小屁孩的时候,整天受这帮当官的欺压,自己家里几口人都被当官的逼死,连下葬的钱都没有,现在不连本带息一起算账也太不符合我老朱的性格了。

网络配图

对于官员,老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老子让你当官,但老子只给你极低的工资,还不让你贪污,你敢贪污,老子就收拾你,打屁股,流放,砍头一个都不能少。朱元璋规定:官员贪污50两银子,就判死刑,而且还不让你轻轻松松一刀断头,那也太便宜你了。

为了不便宜贪官,伟大的太祖皇帝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种极其非主流的杀人方法——剥皮实草。

相信很多了解明朝的人都知道这个惨绝人寰的刑罚,就是将贪污的官员从后背脊梁骨竖着划一刀,将皮扯开,然后像脱衣服一样从后向前依次撕开,一直到把头部和四肢的皮也都完整的撕下来,只是不知道是活剥还是先杀死了再剥,太特么吓人了,小编都说不下去了。

不过小编还得继续说,把整张人皮剥下来以后,把稻草塞到皮囊里,再用线把割开的地方缝好,这个完整的剥皮实草行为艺术就算是完成了。

不过这个稻草人可不是立在稻田里吓唬麻雀的,而是要摆在县衙的大堂,干毛?是的,摆在县衙大堂上干毛。

不是干毛,而是为了吓唬下一任官员,告诉他们你么特么敢贪污明天就得变成稻草人——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好了,第二种人的仇已经报了,该读书人了。

事实上这件事情很棘手。首先,我们来解决一个问题:老朱为什么会仇恨读书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简单的原因是一个:老朱是文盲。因为老朱是文盲,所以骨子里觉得读书人看不起自己,既然你们看不起我,好吧,老子就搞死你们。老朱虽然是这么想的,但却不能真这么做。我们都知道,要想治理天下,没有读书人是不行的,因为文盲除了会打架别的是干不了的,而打架很明显对治理国家没有任何毛用。当然了,这个毛道理老朱也是懂的,所以老朱不打算把读书人怎么样,充其量就是等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官员后再收拾他们。但我们也知道,老朱这样的阎王脾气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他就拿读书人的祖宗——孔子出气。

网络配图

洪武二年,不知是吃错了药是吃错了药的老朱忽然下了一道圣旨,内容为“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这圣旨的意思就是以后每年的春天和秋天祭祀孔子,就在曲阜举行就可以了,取消以前的全国祭孔活动。

“我了个去,这还得了”大臣要疯了,孔子教化千年,华夏莫不仰其圣教,你一个文盲说禁止就禁止,岂有此理。朝野哗然,举国震动。

刑部尚书钱唐直接上书反对,明确表示了不同意的态度。老朱还没想好割钱唐几刀,另一个大臣侍郎徐程也公开反对老朱这猪一样的圣旨。而且朝野上下也全部站到了老朱的对立面。想想也是,孔子早已成为华夏与道统的象征,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敢得罪老夫子的王朝最后没有好下场的,所以连蒙元这样的外族也始终把孔子抬高到至圣先师的地位而尊礼有加。老朱一看不能再作了,再作这帮读书人该跟老子拼命了,阎王脾气的老朱头回屈服了。

于是,这事先告一段落。

三年后,也就是洪武五年的某一天,老朱正在看《孟子》,忽然看到一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擦!”老朱忍不住大叫一声,居然敢说皇帝还不如老百姓,简直是岂有此理,老朱强忍着怒气继续看,当他看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忍不住把书一扔,大骂一声“这个老匹夫假如活到现在,老子非嫩死他不可!”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君对大臣礼貌,大臣也对国君尊敬。若国君视大臣如粪土,则大臣也视国君如无物。老朱当然气的要死。

说嫩就嫩,朱元璋当时就下旨,要求全国所有的文庙都必须把配享的亚圣孟子给扔出去。大臣们当然不干了,纷纷上书表示反对。为了堵住那些讨厌的文官及读书人反对的嘴,老朱特地强调:谁敢反对老子,老子连你一块嫩死!没想到老朱太低估孔夫子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很快他们就发现600多年后在天朝出现的抗日神剧不死战士提前上演了。刑部尚书钱唐又出现了,他坚决反对孟子的行为。朱元璋一听钱唐这孙子又来了,气的头疼,告诉卫兵说,这孙子敢来给我活活射死他!

网络配图

不想钱唐大概提前看过抗日神剧,抑或是提前加入了义和团,自认为刀枪不入,不但来了,还让手下人抬着棺材来了,那意思就是妈的,你个皇帝老儿,胆敢将孟子请出孔庙,老子就和你死磕。

朱元璋戎马一生,还怕这阵势?命令卫兵给我往死射。

皇上都发话了,卫兵当然要射他娘了,嗖嗖几箭全招呼到了钱唐身上,事实证明抗日神剧虽然是他娘的骗人,但钱唐老兄可是实打实的好身体,他身上中了四箭,血流如注,仍然坚定不移的朝朱元璋狂奔,一边奔一边说老子我为孔孟而死,流芳百世。

见多识广的老朱终于被大明抗日神剧一号男主角折服,命人别射了。这时钱唐已经狂奔到了老朱面前,扑通跪倒,一边看着喷涌而出的鲜血,一边痛哭流涕地说:孔孟乃天下根本,道统所在,不能把孟子扔出去啊,你把孟子扔出去连野蛮的胡狄蛮夷都不如啊。

朱元璋心里一定想着“行了行了,老子知道了,又是这么一堆废话,老子要不是看在你是一条堪比曾哥春哥一样的真爷们,早就命人把你钉在墙上了”

想到这里,老朱只好假惺惺的表扬了钱唐一番,并命太医好好给钱唐看病,同时也打消了将孟子扔出文庙的想法。

能和老朱这样的活阎王硬碰硬的死磕,并且还磕赢了,钱唐,乃真正的汉子也,乃读书人的典范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董小宛是顺治皇帝最爱的那个董鄂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认为董小宛便是顺治最钟爱的女子董鄂妃。在谈论到清代皇帝的时候,顺治帝和董鄂妃凄美绝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图片来源于网络传说,清军在南下的时候,路过苏州一带,听说秦淮八艳个个都美艳动人。于是,首领洪承畴便带走了董小宛,将她献给顺治帝。而顺治帝对董小宛温婉可人的外表十分中

  • 揭秘:汉景帝的第一任薄皇后为何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的皇后:汉景帝的第一任皇后是薄皇后,第二任皇后是王娡。汉景帝刘启,于公元前188年3月4日出生在赵国皇族中,是汉文帝的儿子,死于公元前141年1月29日,死时48岁,在位16年,一生主要成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和父亲汉文帝一并开创了“汉景之治”在汉代中是比较强胜的时期,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打下

  • 揭秘:秦始皇的两个儿子为何和他不同姓?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万余妻妾生儿子不过二十几人,女儿也是二十余人。秦二世没有后代留世。而且,秦始皇的儿女们大多和秦王朝一起走进了坟墓。秦始皇儿子有十几个,比较有名的是以下4个,其他都没有任何记载,无从考证。长子扶苏:被赵高假诏赐死。网络配图少子胡亥:胡与赢两字通用,事实上秦二世既姓胡又姓赢。公子高:始皇帝、二世

  • 揭秘铁齿铜牙纪晓岚 竟比和珅更会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文献中都有记载,纪晓岚是个大胖子,喜欢用大烟袋锅子。他大约从三十岁以后开始发胖,身材偏矮,远远地望去犹如水桶一般。而纪晓岚的对头和珅,则是乾隆年间着名的美男子,精通满、汉、藏等多种语言,尤其擅诗文。乾隆用人不仅要能干的,还喜欢长得英俊的。相貌丑陋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

  • 他12岁被净身入宫 34岁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郑和(1371年-1433年),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

  • 他是宋朝民族英雄 最后却绝食三天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杨家将,可谓是人民心中忠诚与勇敢最好的诠释,杨家一门上到杨令公,下到七个儿子,最后到杨门女将都战死沙场,其保家卫国的事迹流传了千年,直到现在还有大量的影视剧作品以这个故事为主题。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宋朝名将,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杨令公,杨业杨无敌。网络配图杨业少时就善于骑马射箭

  • 丑女宿瘤脖下有瘤为何被齐愍王相中为王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宿瘤女,是齐国东郭的采桑女,脖子上有个大瘤,“瘤子”长在颈下,就是甲状腺肿大,古代医药不够发达,无法抑制,无法切除,也不明白病因,也正因为这个瘤子所以被称为宿瘤女。尽管远远近近的婚龄男子,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宿瘤,但她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甚至不屑一顾。

  • 三国谋臣何其多 不管怎么看还是诸葛亮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周瑜、陆逊、荀彧、荀攸、田丰、李儒、庞统、徐庶等人,就如每个人心目中的三国武将武力值都有一个心目中的排行榜一样,喜欢三国的朋友自然也有心目中的第一谋臣是谁。个人依旧觉得诸葛亮才是三国第一谋臣。网络配图诸葛亮,出山时刘备几乎是到了绝境边缘,为刘表在荆州做了七年的看门狗,却一

  • 揭秘:江陵才子张居正 因被落榜而感恩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明嘉庆十六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与同里的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这次,他关照的方法不是提拔奖掖,而是让他“落榜”。

  • 神奇还是巧合?刘邦临终前的两个预言竟成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预言指的就是对未来事件的预测。在我国古代有许多知名的预言以及预言书,如东汉时期的图谶之说、以及李淳风的《推背图》、刘伯温的“烧饼歌”等等。但若论第一大预言家,非汉高祖刘邦莫属,他在临终前做出了两大预言,最终都一一实现,不可谓不神奇,不可谓不偶然。网络配图下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甜心即可就为大家介绍下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