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伯温预知千年事死前一句话至今无人能解其意

刘伯温预知千年事死前一句话至今无人能解其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91 更新时间:2024/1/19 16:02:40

刘伯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人经常出现在一些盗墓的小说中,或者是关于风水的书中,很多书中,作者都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精通占卦术,常常能算出一个人的运势,而且对于地形的勘探也是十分地准确,对于风水的观测,更是达到了通天的地步。古代的很多百姓都认为刘伯温能够知晓前后一千年的事情,是一个通晓天地之人。

网络配图

渐渐地,这些传说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人们都忘记了刘伯温真实的样子。人们只是知道朱元璋能够统一中国,离不开刘伯温的帮助,他可以说是明朝的开国大臣。难道人们所说的那些故事都是真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伯温的世界。

刘伯温小时候,就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对于读过的书,基本上能够过目不忘,他的父亲从小就教他习字读书,而刘伯温也是十分好学,读书的速度也是很快,据说能够一目七行。普通人如果这样读书,恐怕不会记住很多,但是刘伯温却不一样,虽然他阅读速度很快,但是效率也很高,书中的内容都牢牢地记在了他的心里。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参加了乡试,并且考中了秀才,同村的人都称他是“神童”

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他到府学读春秋经。这是一部高深的儒家书籍,里面的文章很难读懂,尤其是这么小的年纪,学起来更是困难。但是刘伯温却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他每天诵读着春秋经,只要看过两遍,就能记住书中的所有内容。对于里面的内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所理解的意思,是前人都不曾领悟到的,这让教他的老师十分惊讶。老师以为他之前就读过这本书,所以才会理解这么深刻,为了打消心中的疑虑,老师又随意从书中抽了几段文字,问他对于这些文字的看法,没想到刘伯温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这让老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认为他是千古难遇的奇才,以后肯定是前途无量。

时间一长,一部春秋经已经不能满足刘伯温了,于是他便离开了府学,来到了另一个名士郑复初的门下,学习程朱理学。 郑复初对于这个孩子也是赞不绝口,他曾经对刘伯温的父亲说:“你的先人积了很多的德,这才让刘伯温这么聪明。这个孩子以后肯定可以位居高官,光宗耀祖。”刘伯温读了很多的书,尤其是关于天文方面和地理方面的知识更感兴趣,对于兵法和数学也是理解颇深。他每日研究这些知识,对于其中的奥妙理解地也是十分透彻。

网络配图

有一次,他出游至徽州,也就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听说这里有一本《六甲天书》,刘伯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立即前往覆船山,顺利地找到了《六甲天书》。不仅如此,他还发现这山中竟然还有明教的人存在,于是刘伯温便在山中暂时住了下来,贪婪地学习着一切新鲜知识,当他离开覆船山的时候,他不仅结交了众多明教的人,还掌握了许多的知识,回到乡里后,便立即名声大震,村里人将他比作了魏征诸葛亮

二十三岁的时候,刘伯温考中了进士,但是因为当时元朝已经是走到了末路,各地都爆发了战争,所以刘伯温只好在家里又呆了三年,后来才被元朝的统治者派到了江西去做官。刘伯温上任后,明察秋毫,并且不畏强暴,对于那些无法无天的地主,刘伯温毫不畏惧,在拥有了证据后,立即便惩处了那些地主,社会风气也随之一变。也正是因为这些大动作,让那些地主对他是十分憎恨,总想陷害他,但是因为其他官员知道他的为人,所以都尽力保护他。刘伯温见实在待不下去了,于是便辞去了官职,回到了家乡。后来又被朝廷征召,复出做官,但是过了三年后,又辞官隐居了下来。

后来朱元璋谋反,听说刘伯温的大名,于是便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刘伯温细细地为朱元璋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便劝说朱元璋集中兵力,尽量避免分头作战,这些建议立即被朱元璋采纳了。

刘伯温在朱元璋账下屡屡立下战功,于是被朱元璋升任为太史令。刘伯温观测天文现象,发现不就就会有祸乱发生,于是刘伯温希望朱元璋能够对天下人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来,又因为好长时间不下雨,刘伯温又让朱元璋处理一些冤案,随后便下起了大雨。当时朱元璋因为一个梦,就想要杀死一批囚犯,刘伯温立即询问原因,朱元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刘伯温认为这是一个祥兆,让朱元璋彻底放心了,于是便放了那批囚犯。后来,刘伯温受了风寒,朱元璋便让胡惟庸带着御医来看他。御医给刘伯温开了一些药,刘伯温吃了之后,就觉得肚子十分地不舒服。

网络配图

过了几天,刘伯温告诉朱元璋,他吃了那些药以后,就觉得肚子一直不舒服,朱元璋只是简单地让他安心养病,刘伯温十分失望。刘伯温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回到了家乡,隐居养病。而且他再也不相信那些药物了,每天只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但是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他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于是便将两个儿子叫到了身边,将自己的后事都说了出来。说完以后,又拿出一本书,让两个儿子立刻交给皇上,并且告诫孩子们,以后他的后代,都不准学习天文方面的知识。

做完这一切后,刘伯温又对第二个儿子说:“现在朝廷最需要做的就是统治者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要恩威并施,法律也应该精简。能用道德去感化的,就不要使用暴力,这样效果才是最好的。一旦有人犯错,希望统治者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样的话,刑罚才能公平公正。我本来是想要亲自写一篇这样的文章交给皇上,但是胡惟庸的存在,写了也是白写。等到胡惟庸没落了,皇上一定会记起我,这个时候,你就把这番话告诉皇上。”

说完这些,刘伯温才合上了眼睛,享年65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居然败在了一个死人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文盲和尚出身,一不小心就做了天下,瞬间很牛叉的感觉一无所有的小朱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成为了这个国家富有四海的老朱,那感觉,简直就是分分钟带你装叉带你飞。但老朱暂时没时间飞,他要收拾他一生最恨的三种人。一是蒙古人,二是当官的人,三是读书人。蒙古人不用说了,已经被自己收拾到天寒地冻每天只能吃沙子的漠北

  • 揭秘董小宛是顺治皇帝最爱的那个董鄂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认为董小宛便是顺治最钟爱的女子董鄂妃。在谈论到清代皇帝的时候,顺治帝和董鄂妃凄美绝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图片来源于网络传说,清军在南下的时候,路过苏州一带,听说秦淮八艳个个都美艳动人。于是,首领洪承畴便带走了董小宛,将她献给顺治帝。而顺治帝对董小宛温婉可人的外表十分中

  • 揭秘:汉景帝的第一任薄皇后为何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的皇后:汉景帝的第一任皇后是薄皇后,第二任皇后是王娡。汉景帝刘启,于公元前188年3月4日出生在赵国皇族中,是汉文帝的儿子,死于公元前141年1月29日,死时48岁,在位16年,一生主要成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和父亲汉文帝一并开创了“汉景之治”在汉代中是比较强胜的时期,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打下

  • 揭秘:秦始皇的两个儿子为何和他不同姓?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万余妻妾生儿子不过二十几人,女儿也是二十余人。秦二世没有后代留世。而且,秦始皇的儿女们大多和秦王朝一起走进了坟墓。秦始皇儿子有十几个,比较有名的是以下4个,其他都没有任何记载,无从考证。长子扶苏:被赵高假诏赐死。网络配图少子胡亥:胡与赢两字通用,事实上秦二世既姓胡又姓赢。公子高:始皇帝、二世

  • 揭秘铁齿铜牙纪晓岚 竟比和珅更会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文献中都有记载,纪晓岚是个大胖子,喜欢用大烟袋锅子。他大约从三十岁以后开始发胖,身材偏矮,远远地望去犹如水桶一般。而纪晓岚的对头和珅,则是乾隆年间着名的美男子,精通满、汉、藏等多种语言,尤其擅诗文。乾隆用人不仅要能干的,还喜欢长得英俊的。相貌丑陋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

  • 他12岁被净身入宫 34岁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郑和(1371年-1433年),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

  • 他是宋朝民族英雄 最后却绝食三天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杨家将,可谓是人民心中忠诚与勇敢最好的诠释,杨家一门上到杨令公,下到七个儿子,最后到杨门女将都战死沙场,其保家卫国的事迹流传了千年,直到现在还有大量的影视剧作品以这个故事为主题。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宋朝名将,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杨令公,杨业杨无敌。网络配图杨业少时就善于骑马射箭

  • 丑女宿瘤脖下有瘤为何被齐愍王相中为王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宿瘤女,是齐国东郭的采桑女,脖子上有个大瘤,“瘤子”长在颈下,就是甲状腺肿大,古代医药不够发达,无法抑制,无法切除,也不明白病因,也正因为这个瘤子所以被称为宿瘤女。尽管远远近近的婚龄男子,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宿瘤,但她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甚至不屑一顾。

  • 三国谋臣何其多 不管怎么看还是诸葛亮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周瑜、陆逊、荀彧、荀攸、田丰、李儒、庞统、徐庶等人,就如每个人心目中的三国武将武力值都有一个心目中的排行榜一样,喜欢三国的朋友自然也有心目中的第一谋臣是谁。个人依旧觉得诸葛亮才是三国第一谋臣。网络配图诸葛亮,出山时刘备几乎是到了绝境边缘,为刘表在荆州做了七年的看门狗,却一

  • 揭秘:江陵才子张居正 因被落榜而感恩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明嘉庆十六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与同里的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这次,他关照的方法不是提拔奖掖,而是让他“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