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祁镇为什么一定要杀害于谦?原因是什么?

朱祁镇为什么一定要杀害于谦?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80 更新时间:2024/1/21 8:53:48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祁镇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上,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趁景泰帝病重之际,从南宫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登基,重新夺回了皇帝的宝座。

朱祁镇复辟后,对拥立他重新登基的人进行了大加奖赏,石亨等人竟然被封了公爵。而对于没有支持他的很多大臣,则进行了残酷的惩罚。大学士王文、兵部尚书于谦被杀,抄没家产,其他的阁臣陈循、王直、商辂等人,或被贬谪,或被罢免。

朱祁镇为什么要杀害有大功的于谦呢?这都是因为权力。电影《八佰》中说,战争的最后都是因为政治,那政治的争斗最后都是因为权力。

朱祁镇犹豫,石亨、徐有贞等人坚决要杀于谦

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为明朝守住了江山,这一大功自不必细说。对朱祁镇个人而言,他能够顺利从瓦剌返回明朝,也是于谦出了不少力的。

朱祁镇在草原待了一年多,也先把他攥手里,啥大用也没有,明朝这边人家也相安无事的。于是就想把这尊神给送回去,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呀,这边满朝大臣倒是挺热心,请求接回朱祁镇。

但是在皇位上的那位朱祁钰不乐意了,当初我就不愿意当这个皇帝,是你们要死要活非把我推上来的,现在没事了,我哥要回来了,是让我给他让位的意思么?你们都玩呢?

这时候于谦站出来,劝解朱祁钰,现在皇位已经确定了,就是你了,不会再进行更改了。你哥回来也还是太上皇,如果他回来想夺取你的皇位,我们也都是站你这边的。经过这么一番劝解,朱祁钰才同意派人把朱祁镇接回来,要是没于谦这番话,朱祁镇指不定要在草原放多久的羊呢。

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后,石亨和徐有贞等人诬陷于谦、王文想要拥立襄王的儿子为太子,意欲图谋不轨。希望朱祁镇以此杀害于谦,请求杀害于谦的奏疏递上去后,朱祁镇心里犹豫不决,认为于谦对朝廷劳苦功高,不应被杀。

但是徐有贞、石亨等人,极力劝说朱祁镇杀害于谦,挑唆说于谦是不愿意朱祁镇重登皇位的,如果不杀于谦,那么复辟之事就名不正言不顺。最后朱祁镇被说动,下决心杀害于谦,在崇文门将于谦斩首。

于谦权势日盛,遭受很多人嫉恨

土木之变,明朝中央权力机构经历了一场浩劫,大批文臣武将战死。从兵部侍郎火线提拔为兵部尚书的于谦表现得极为优秀,不仅稳定了朝局的动荡和混乱,安定人心。

同时迅速组织起明军的反击力量,在北京保卫战中大败瓦剌,稳定了明朝当时接近崩溃的局势。因此于谦迅速获得了刚刚被拥立为皇帝的朱祁钰的信任和器重。

在景泰朝,皇帝朱祁钰十分信任于谦等大臣,基本是言听计从的,甚至于很多人事任命上,都要偷偷咨询于谦。但是这种信任和器重,却招来了很多人都嫉恨,其中以都察院的官员最多。

于谦在担任兵部尚书期间,遭到了无数来自都察院的弹劾,认为于谦专权,这些诬陷都在朱祁钰的力排众议中被压下来了。

但是并不能打消他们心中的嫉恨,他们时刻都在等待机会再度发难,所以夺门之变参与的官员以都察院居多,意图通过拥立之功获得更高的权势。

夺门之变,野心家策划的政治豪赌

夺门之变发生在景泰八年,朱祁钰巡游郊外后,突发恶病,病情严重,返回宫中后,将随行的武将石亨召到跟前,交代了一番事情,石亨都一一答应了。

石亨看到了皇帝的病态,猜测皇帝必然命不久矣,自己在心里打起了算盘。认为皇帝病重后,不论朝廷决定离开谁,都和他们这些武将没关系,如果拥立太上皇复辟,那自己一定是大功。 于是找到徐有贞、杨善等与于谦有矛盾的朝廷大臣,连夜赶到南宫,将太上皇朱祁镇迎接进紫禁城,至奉天殿登上皇帝位。

这场政变,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石亨。石亨曾在边军中担任将领,在正统年间,就立下很多功劳,在土木之变的浩劫中,很幸运没有战死,逃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后,当时于谦临危受命,以兵部尚书主持北京的军备防务工作,可能是正值用人之际,也可能是于谦看到了石亨的才能。没有因为土木之变而对石亨处罚,这是很少见的,土木之变中牵涉的大部分将领,都被于谦处罚了,即使是已经战死的,也没有放过的,可以说于谦对石亨是有不杀之恩的。

到北京保卫战的时候,于谦又对石亨委以重任,任命为右都督,掌管五军大营,防守北京的重要城门。在北京保卫战中,石亨也没有辜负于谦的信任,大破瓦剌军,因功被封侯。

明朝武将的最高职位是左都督,可以说此时石亨的职位已经到达武将的巅峰了。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策划这起夺门之变呢?

因为即使他已经是最高职位的武将,但是从土木之变后,他的头上还是压着一个兵部尚书。此前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平行,兵部负责军队的后勤管理,五军都督府负责军队的调度指挥和日常管理。

但是这种平衡因为土木之变被大破,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被兵部收走了,所以石亨他这个都督做得也是比较憋屈的。而石亨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不甘心一直被压着,不惜忘恩负义,陷害于谦。

于谦等大臣对夺门之变的态度呢?

朱祁钰登上皇位后,起初太子依然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朱祁钰坐稳皇位后,就不想再把皇位还给侄子了,想传给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时群臣反对,朱祁钰愣是顶住压力,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

在这反对的群臣中,于谦肯定也是在其中的,从后来朱见深继位后,对于谦的冤狱进行平反,可见当时他与于谦之间是有恩情的。

而且就在夺门之变的正月十六日白天,于谦与吏部尚书王直等人,已经写好奏疏,计划在朱祁镇复辟的当天,奏请朱祁钰立朱见深为太子。就本质而言,朱祁镇的夺位,其实还是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罢了。

所以于谦等人对于皇位归还朱祁镇一脉是持支持态度的,可能也不太想让朱祁镇再当皇帝了,而是希望直接由他儿子继位了。

很多人奇怪,于谦等人手握大权,对于夺门之变就没有反抗吗?于谦在兵部尚书任上,极为重视对军队的改革和掌控,对于夺门的政变他是有能力将其扑灭的。

明朝当时的很多人也对这件事比较疑惑,《国榷》的作者谈迁认为,于谦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的,或者说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之后也就不愿意参与皇位的事情了,毕竟父亲和儿子坐,在法理上区别不大。

所以说,夺门之变本质是一场当时对自己地位不满意的野心家们,发起的一场政治豪赌,其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政治权益。

于谦的地位成为了阻碍他们获得更多政治权力的一座大山。对于石亨来说,他想扳倒于谦,自己独揽兵权。对于徐有贞、杨善及都察院的参与者,于谦是他们的政敌,所以他们都极力地想置于谦于死地。

而朱祁镇对于杀不杀于谦,其实心里也是很纠结的,他明白于谦的安定大局的功劳。要说他恨不恨于谦,也恨,他恨所有在景泰朝的重臣,但要说杀,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

但是在他身边围了一群希望于谦死的人,在他犹豫的时候,都在痛下杀手,没一个为于谦说好话的,都是一帮政治投机分子。所以最后也造成了于谦的悲剧,对朱祁镇来说,也是悲剧,当了一辈子皇帝,干了两件让人骂一辈子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伯温预知千年事死前一句话至今无人能解其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人经常出现在一些盗墓的小说中,或者是关于风水的书中,很多书中,作者都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精通占卦术,常常能算出一个人的运势,而且对于地形的勘探也是十分地准确,对于风水的观测,更是达到了通天的地步。古代的很多百姓都认为刘伯温能够知晓前后一千年的事情,是一个通晓

  • 朱元璋居然败在了一个死人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文盲和尚出身,一不小心就做了天下,瞬间很牛叉的感觉一无所有的小朱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成为了这个国家富有四海的老朱,那感觉,简直就是分分钟带你装叉带你飞。但老朱暂时没时间飞,他要收拾他一生最恨的三种人。一是蒙古人,二是当官的人,三是读书人。蒙古人不用说了,已经被自己收拾到天寒地冻每天只能吃沙子的漠北

  • 揭秘董小宛是顺治皇帝最爱的那个董鄂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认为董小宛便是顺治最钟爱的女子董鄂妃。在谈论到清代皇帝的时候,顺治帝和董鄂妃凄美绝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图片来源于网络传说,清军在南下的时候,路过苏州一带,听说秦淮八艳个个都美艳动人。于是,首领洪承畴便带走了董小宛,将她献给顺治帝。而顺治帝对董小宛温婉可人的外表十分中

  • 揭秘:汉景帝的第一任薄皇后为何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的皇后:汉景帝的第一任皇后是薄皇后,第二任皇后是王娡。汉景帝刘启,于公元前188年3月4日出生在赵国皇族中,是汉文帝的儿子,死于公元前141年1月29日,死时48岁,在位16年,一生主要成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和父亲汉文帝一并开创了“汉景之治”在汉代中是比较强胜的时期,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打下

  • 揭秘:秦始皇的两个儿子为何和他不同姓?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万余妻妾生儿子不过二十几人,女儿也是二十余人。秦二世没有后代留世。而且,秦始皇的儿女们大多和秦王朝一起走进了坟墓。秦始皇儿子有十几个,比较有名的是以下4个,其他都没有任何记载,无从考证。长子扶苏:被赵高假诏赐死。网络配图少子胡亥:胡与赢两字通用,事实上秦二世既姓胡又姓赢。公子高:始皇帝、二世

  • 揭秘铁齿铜牙纪晓岚 竟比和珅更会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文献中都有记载,纪晓岚是个大胖子,喜欢用大烟袋锅子。他大约从三十岁以后开始发胖,身材偏矮,远远地望去犹如水桶一般。而纪晓岚的对头和珅,则是乾隆年间着名的美男子,精通满、汉、藏等多种语言,尤其擅诗文。乾隆用人不仅要能干的,还喜欢长得英俊的。相貌丑陋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

  • 他12岁被净身入宫 34岁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郑和(1371年-1433年),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

  • 他是宋朝民族英雄 最后却绝食三天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杨家将,可谓是人民心中忠诚与勇敢最好的诠释,杨家一门上到杨令公,下到七个儿子,最后到杨门女将都战死沙场,其保家卫国的事迹流传了千年,直到现在还有大量的影视剧作品以这个故事为主题。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宋朝名将,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杨令公,杨业杨无敌。网络配图杨业少时就善于骑马射箭

  • 丑女宿瘤脖下有瘤为何被齐愍王相中为王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宿瘤女,是齐国东郭的采桑女,脖子上有个大瘤,“瘤子”长在颈下,就是甲状腺肿大,古代医药不够发达,无法抑制,无法切除,也不明白病因,也正因为这个瘤子所以被称为宿瘤女。尽管远远近近的婚龄男子,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宿瘤,但她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甚至不屑一顾。

  • 三国谋臣何其多 不管怎么看还是诸葛亮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周瑜、陆逊、荀彧、荀攸、田丰、李儒、庞统、徐庶等人,就如每个人心目中的三国武将武力值都有一个心目中的排行榜一样,喜欢三国的朋友自然也有心目中的第一谋臣是谁。个人依旧觉得诸葛亮才是三国第一谋臣。网络配图诸葛亮,出山时刘备几乎是到了绝境边缘,为刘表在荆州做了七年的看门狗,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