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唐宰相郭崇韬: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良臣

后唐宰相郭崇韬: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良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12 更新时间:2024/2/10 11:04:34

后唐枢密使郭崇韬是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能臣,很有政治谋略。

平定后梁,郭崇韬居功至伟,论功行赏时,庄宗存勖封他为赵国公,并赐免死铁券。不少投奔后唐的降将见郭崇韬发展势头良好,认为只要肯在他身上花钱、不断培养感情,日后必有回报,于是纷纷把宝押在他的身上。郭崇韬对他们来者不拒,以前的同僚认为他如此不懂收敛迟早会遭清算,为免受牵累,刻意和他保持距离。

其实,他们都误会郭崇韬了。后梁刚被剪灭,降将心有余悸,担心秋后算账也是人之常情。在此微妙时刻,如果自己一味清高,反而容易激发他们的反抗情绪,倒不如暂时收下他们的财物以稳定局面。之后,当他把这些财物全部交给朝廷赏赐有功将士时,那些误解他的人才如梦初醒。

按说像郭崇韬这样处事有理有节的人,是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事实却非如此。

李存勖有一后二妃,贵妃刘玉娘虽排在末位,却最受宠,不免觊觎后位。但她出身寒微,要想坐上后位,仅凭李存勖这一票不够,还需重臣力挺。于是,她相中了郭崇韬。郭崇韬非常清楚,刘玉娘无论身份还是操守都不够格,但他知道李存勖也有立她为后的心思,与其反对她上位,不如“迎合”她,对自己更有利。在李存勖和郭崇韬的加持下,刘玉娘上位也就水到渠成。

刘玉娘心知肚明,如果没有郭崇韬的支持,她不可能顺利上位。然而,她最终为何恩将仇报,对郭崇韬痛下杀手呢?

前蜀衍叛乱时,李存勖命郭崇韬协助太子李继岌前去平叛。郭崇韬明白,李存勖此举是为了让太子多些历练,积累人脉,好为他将来接班做准备。但李继岌是个花花公子,平时只知吃喝玩乐,怎能明白老爹的良苦用心?一路上,郭崇韬尽心竭力,日夜教导太子远离奸佞、亲近忠良。不料,郭崇韬此举遭了小人的大忌。

原来,李存勖称帝后常派心腹太监做监军,监视藩镇诸将。藩镇诸将处处受到掣肘,心里反感,郭崇韬也不例外。李继岌缺少分辨能力,郭崇韬又对他约束太严,这帮太监便趁机挑拨,李继岌慢慢恨起郭崇韬,想找机会除掉他。

一天,太监奉旨命郭崇韬班师。郭崇韬一痛恨太监,就没遵循常例出门跪迎传旨太监。这些奉旨太监早与监军太监沆瀣一气,以此为口实,诬陷郭崇韬不把太子放在眼里。李存勖向李继岌求证,李继岌不但罔顾事实,还火上浇油。

李继岌和郭崇韬的矛盾越积越深,刘玉娘担心儿子受委屈,不断挑唆李存勖将郭崇韬治罪,还命近身太监搜集郭崇韬的罪证。李存勖耳根子软,轻信了所谓“证据”,将郭崇韬及其诸子一并诛杀,连其好友朱友谦也被牵连而死。到了这一步,不知郭崇韬是不是后悔当初的选择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纲:明朝著名御史,一生弹劾罢免的官员多达40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御史会按时巡查地方官的工作情况,就是戏曲里常说的“八省巡按”。不过,御史的权力没戏文中说的那么夸张,一般御史也就巡查一两个省。御史李纲奉命巡查南畿和浙江一带时,一路铁拳横扫,弹劾罢免的官员竟多达400人,官场为之震惊,他也因此得了“铁御史”这个名号。好钢就得用在刀刃上,当时明朝最紧要的地方是延绥

  • 清朝知府因貌丑被人取笑,后来一件事让他无人嘲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袁国梓是顺治六年(1649年)的进士,官至衢州知府,文章写得清新雅致,相貌却粗鲁愚笨,被时人戏称为“袁痴”。清人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记载了袁国梓捉弄百姓的两个故事,促狭甚或恶俗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一天,有个府公(泛指府、州级的长官)派仆人来给袁国梓送信。仆人在袁府门前徘徊时,恰好碰见袁国梓从外面

  • 他是北宋名臣,为何下人和厨子都敢欺负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不杀言官,宋朝为什么不杀文官,北宋名臣有哪些

    北宋名臣王旦胸襟宽广,从来没人见过他发脾气。家中几个仆人想试试宰相到底有没有脾气,就悄悄把锅底灰放到肉汤当中。王旦什么都没说,就只吃白饭,没动肉汤。后来,仆人又把锅底灰放到米饭里。他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提出,今天不想吃米饭,改喝粥吧。后来,家人告状说厨子经常克扣钱粮,每天一斤的定额最多只能吃到半斤。

  • 石延年:宋朝一代文豪,揭秘其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石延年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其诗和欧阳修的文章、杜默的歌被称为北宋“三豪”。虽然身为“三豪”之一,但他就是考不上一个进士。幸而石延年为人豪放旷达,屡试不中,却也并不放在心上,依然不拘礼法,不慕名利,我行我素。有一年,他终于中了进士。偏偏这时有人检举,说这次考试有人作弊。于是,朝廷下令,这次

  • 西汉名臣汲黯:揭秘其是怎么当上大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汲黯是西汉有名的直臣,被汉武帝誉为可以和古代的社稷之臣相媲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社稷之臣”,在多年以后却仍然官居九卿。当年的下属,大多已成为他的同列,有的还成为他的上司,更让他心里难以平衡的是公孙弘和张汤,似乎转眼之间就由一个小吏一跃而成为丞相和御史大夫,可谓“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接

  • 隋朝皇帝都爱杀功臣,这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杀功臣虽不比西汉杀异姓王规模浩大,也不比明朝杀功臣肆意残忍,但不论诛杀数量还是冤屈程度,在历朝历代中也排得上号。开皇五年(585年)和开皇六年接连发生两起谋反大案,所涉官员都曾是北周的名臣大将,也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但在杨坚坐稳皇位后却不受重用,因此怨气满腹。杨坚的解决办法呢?一旦发现谋反的苗头,

  • 李世民曾让400名死囚回家过年,背后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行“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他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他还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从贞观六年(632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创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对生命的尊重

  • 李成梁保得辽东边境平安无事,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李成梁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说起戚继光,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但如果说李成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然而事实上,在明朝时期,他们两位都是镇守边疆的大将,要论起来,李成梁的名气还比戚继光更高。然而,这位保得辽东边境三十年平安无事的大将,却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

  • 明末抗清名将:揭秘史可法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史可法(1601—1645年),字宪之,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主政之日,当南明展开之初,因是时明祚初倾,世乱纷纷,人心惶惶,史可法处于各方矛盾之焦点,又壮烈死于抗金之前线。因其以死报国之情怀,遂激励南明君臣士子再延明祚一十八年。然由于史可法个人能力之原因,其于南明颓局中的作用可谓未尽其责,

  • 清朝唯一活活累死的皇后是谁?儿子三个月就成亲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社会,皇后看似是全天下女人羡慕的对象,殊不知她们身上的担子要种的多,既要给皇帝生儿育女,又要操持后宫事务,事无巨细,这种情况下给她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压力,因此有的皇后便活活给累死了,比如说今天要讲的这位孝献端敬皇后,可能大家对这个称呼不太熟悉,她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呼:董鄂妃。关于董鄂妃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