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立下大功的吴质为何总得不到曹丕的重用?

立下大功的吴质为何总得不到曹丕的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76 更新时间:2024/2/13 21:12:37

吴质,字季重。喜欢文学,善于阴谋,曾一度作为曹丕的智囊,为曹丕最终被确立为太子,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曹丕称帝,对吴质似乎没有过多的赏赐,而且吴质去世后,皇帝给他的谥号是非常低劣的,难道曹氏祖孙三代都卸磨杀驴的主。想当年,曹操活着的时候,对待自己的儿子,本来想确立一个最有本事的人。刚开始曹操最为欣赏的是曹冲,曹冲的天资聪颖是大家都知道的,他能让山鸡起舞,他能称出庞然大物大象的重量。可惜仅仅活了十三岁,这个天才少年就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曹冲死后,曹操异常难过。曹丕赶忙去安慰,不料曹操说:冲儿的死,是我的大不幸,却是二等的幸事。言外之意,如果曹冲活着,极有可能被立为世子。

网络配图

曹操是个写文章的高手,自然也喜欢写文章的儿子。曹操的几个儿子,善于写文章的倒有几位。比如曹丕,他的《燕歌行》是出了名的七言诗,而且文学才华也独树一帜。但是和曹植相比,显然差些。曹植当时称为建安之杰,而且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曾在邺城修建了一座铜雀台,然后让自己的儿子写一篇诗赋。曹植援笔立成,拿过来让曹操一看,的确是好文,因此曹操对曹植格外喜欢。因为曹丕想要做曹操的继承人,自然身边要团结智谋之士,只有这样才能与曹植抗衡。而吴质就是这样的人。谋略出众,做事低调。吴质也能写文章,因此曹植对吴质也好,曾经想拉过来为己所用。可是吴质可能看出来这个文笔高妙的二公子对政治不感兴趣或政治上脑残,因此婉言拒绝了曹植。而死心塌地的跟着曹丕。被曹丕称为四友,曾经为曹丕做了两件大事:

其一,摆平杨修。吴质做朝歌令的时候,杨修和丁氏兄弟都想让曹操立曹植为太子。曹丕很害怕,就用车子装破竹篓,让吴质趴在里面然后进府议事。杨修看见了赶忙去给曹操汇报,不过还没有去调查。曹丕那是一个怕呀,问吴质咱们怎么办呀,老头子知道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吴质道:怕啥?将计就计,明天再弄弄一个同样的车里面装些同样的破竹篓,杨修自然还要去告,这一次你爸爸肯定要过来调查,我们就在家里等着,那么受罪的就是他了。曹丕从其计,杨修果又作告,可是查之无人,曹丕遂无事。而曹操对曹植却大大的打了折扣。你们不仅恶意中伤,而且还和手下人狼败为奸。

网络配图

其次,让曹丕演戏。一次,曹操将要出征。几个孩子出去送行,曹植为父亲写了一篇文章,希望父亲早一天凯旋而归。曹丕很木然,他知道写文章绝对不是兄弟的对手。这时吴质对他说,赶快哭。于是曹丕一把鼻涕一把泪,悲悲切切,让人动容。曹操及其左右很受感动。于是都认为曹植华而不实,不如曹丕诚实孝顺。这两件大事,奠定了曹丕的太子之位。刚开始曹丕对吴质很感动,曹丕称王,就把吴质弄到洛阳。不过吴质有点狂妄,曹丕要重用吴质,吴质自己却有缺陷,尽管他看曹丕兄弟洞如观火,可是自己却一身坏毛病:其一,出身低微,却喜欢和上层人物接触,被当时的人物讥笑。尤其是吴质老家的人,更看吴质不是东西。当时的社会是重视门阀的,像吴质这样的人如果行为不检点,很难受到重用。吴质却依仗曹操父子对他的重视,横行无忌,以致被人羞辱。

其二,不善于给同僚搞好关系,吴质给曹丕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那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属于阴谋。

吴质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功劳,也不曾披甲上阵,却屡屡羞辱大臣。黄初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吴质入京师朝觐,文帝曹丕便让很多将军在吴质那里乐呵乐呵,这无疑是拉进吴质和自己手下大将的关系。酒酣,吴质却异想天开,想羞辱曹真。当时上将军曹真体胖,中领军朱铄则体瘦,吴质便下令召戏伶在宴上表演说肥瘦的戏话。曹真身负贵族之名,耻为所戏,便大怒谓吴质道:你要跟我兵戎相见吗?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亦道:将军必欲令上将军服肥,你即自宜为瘦。曹真愈加恚怒,拔刀瞋目而言:这个戏伶敢轻想脱身,我要斩你。遂大骂于座。吴质按剑道:曹子丹,你只不是是屠几上的肉,吴质吞你不用摇喉,咀嚼你也不用摇牙,何敢恃势而骄?朱铄便起道:陛下要我等来供你作乐吗,竟敢如此!吴质顾叱道:朱铄,你敢毁坏座席!诸将军皆还坐其席。朱铄性急愈怒,便拔剑斩地。事也平息。不过曹洪、曹真是什么人物,曹氏宗亲,且在军队里颇有影响,得罪这样的人,吴质无异于自焚。

网络配图

总之,这就是吴质,一个看别人非常清楚,可是看自己非常眼拙的人。因此在曹丕做皇帝的时候,吴质的职务并不高,也没有太大的名望。吴质死后,当时为明帝曹睿给他的谥号是丑侯,可见在皇帝心目中吴质的位置。不过由于他儿子的拼命上书,最后才有所改动,谥号威侯。可见人光会耍小手段不行,还要有低调做人的风格及其自己的良好的品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吴三桂为红颜不顾江山 红颜魂归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秦淮河上的八大美女之一,她的美是倾城倾国的,所到之处都能引来众人的驻足观望。不过,真正让人感到传奇的是她一生的经历,不仅仅作为一个美人而存在。她关系着大明江山的兴衰盛败。起初,她是被国丈爷买下来准备作为献媚保命的工具送给明朝的崇祯帝的,只可惜,因为当时已经是明朝的末期,国土江山已经陷入一片危难之

  • 惊艳!迷倒汉武帝的李夫人究竟如何倾城倾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前156~前87年),即刘彻。汉景帝之子。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统治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将“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采用法术、刑名,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以削弱割据势力。设十三郡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经济方面,实行盐铁专营和场输平准等措施,并打击富商大贾;农业方面,实

  • 洪秀全为啥向杨秀清下跪?因东王有特异功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境内发动起义,之后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在永安分封诸王。在太平天国征战初期,人们常常会见到奇怪的一幕,那就是天王洪秀全时不时的要给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下跪,聆听他俩的训话,有时候洪秀全甚至要挨骂,挨打。按道理讲,洪秀全自称天父次子,杨秀清是老三,萧朝贵是老四,怎么哥哥给兄

  • 史上姑嫂及母女共侍一夫的和亲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在各个时期和亲的公主数不胜数,她们在历史的进程中都起到了完成使命的作用。而“和亲皇后”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隋炀帝的萧皇后。能象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却是寥寥无几。她曾经当了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萧皇

  • 他投降蜀国后九伐中原 直到死前都在尽忠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8年,也即建兴六年,彼时的蜀汉丞相开始了第一次北伐进程。对于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尽管打下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在不久后又叛汉附魏,但是,凭借着一番计谋收获的姜维,却是后诸葛亮时代北伐的中坚旗帜。进一步来说,尽管姜维的九伐中原没有取得多大的功劳,但是对于诸葛亮攻势防御战略的继承,却在一定程度上

  • 中国历史上唯一被青楼女推上龙椅的唐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27岁之前,颍王李瀍一直兢兢业业地做王爷,尽情地骑马游乐、求仙炼丹,过着极为快乐逍遥的生活。一次外出游乐时,李瀍在邯郸结识了一位王姓妓女,此女不仅艳惊四座,而且歌舞俱佳,李瀍当即决定为她赎身,然后带回王府。就在他们安享王府生活的时候,大唐帝国的时局却因为立嗣一事而一波三折。当时在位的唐文宗是一位勤劳

  • 帝王故事之唐朝李世民晚年奢华荒淫的帝王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又听说民间流传的《秘记》上说,"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李世民二十八岁登基,在位二十三年,他接受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 但是,在他作了十几年皇帝之后,过惯了安逸享乐的生活,渐渐地也趋向了奢侈腐化。

  • 周幽王与宠妃褒姒:烽火戏诸侯时她为何不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褒姒为什么不笑?后人往往只知道这不笑的结果,却从不知不笑的原因。这与一个女人的品质无关,其实想一想就会明白,她嫁给幽王时,周幽王已经是有了一个成年儿子的老年人,她怎么笑得出来。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就是现在的陕西长安县西北。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

  • 他是媲美霍去病的匈奴克星 最后竟被国君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匈奴一直威胁着西汉的发展。直到汉武帝时期,前有大将军卫青,后有大司马霍去病,二者一道成为汉朝抗击匈奴的主要功臣。尤其是少年英雄霍去病,第一次征讨匈奴竟然只带了800骁骑,却取得了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的傲人战绩。网络配图而早在霍去病之前的战国时期,赵国也有一位将领被

  • 为什么是刘邦得天下而不是项羽?竟是为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平定天下,取得巨大的成就,固然有很多原因,比如他善于用人等等,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为人大度,心胸豁达,颇有雅量。雍齿是刘邦的同乡好友,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是,雍齿是个卑鄙小人,曾多次陷害刘邦,有一次差点让刘邦送了命。刘邦非常讨厌他,多次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