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昭襄王当了四十一年的秦王,为何没有下定决心夺回权力?

秦昭襄王当了四十一年的秦王,为何没有下定决心夺回权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929 更新时间:2024/1/18 19:49:24

秦昭襄很小的时候便被送到燕国当人质。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多么难熬的生活,也正是这段生活经历,让秦昭襄王的性格谨慎、隐忍,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最后助他夺权成功。秦武王死后,秦国王位便需要新的人选顶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宣太后心中,更希望秦王的人选是秦昭襄王的弟弟公子芾,经过一番夺位之争后,秦昭襄王一举击败公子壮和公子芾,在魏冉(宣太后弟弟)的帮助下成为秦王。

他登上王位的时候正值十八,按照那时的情况来看,这个年龄完全能处理政事了。但宣太后仍称他尚幼,还不适合亲政。独揽大权的宣太后重用小儿子芾以及魏冉。直到魏国人范睢逃到秦国,事情发生可转变。

秦昭襄王与他结识后,是欣赏其才能。后来范睢建议他迅速废了宣太后和四贵,独揽大权。范雎的这个建议直戳秦昭襄王的内心,最终,在范雎的谋划下,宣太后被废,也赶走了四贵。自此,秦昭襄王开始带着国家大步向前走。尤其是重用白起,把赵国打败。

问题来了,秦昭襄王当了四十一年的秦王,怎么没有下定决心去夺回被宣太后拿走的权力?其实秦昭襄王一直都想夺,他之所以没动手,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羽翼未丰、时机未到,所以他一直隐忍。

最终与范睢详谈后,才在他的谋划下夺回权力。信任范雎也曾给国家带来了损失。白起杀了赵军四十多万投降士兵后,便想直接发兵把赵国给灭了。而范睢担心白起拿下赵国后,功劳太大,所以在在秦昭襄王身边吹耳边风。最终白起班师回朝。再之后,某种程度上还害死了白起。

古大爷觉得,秦昭襄王隐忍41年没有夺权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首先,他很孝顺,不想招惹母亲。而宣太后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其次,宣太后势力很强,不能贸然挑战。最后,宣太后不缺儿子,说不准就废了请昭襄王,立别的儿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后主高纬明知北齐衰落,他为何要毅然处死兰陵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北齐已经衰落的情况下,后主高纬为何一定要处死领军大将兰陵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兰陵王并不是高纬处死的第一个大将,早在572年,也就是兰陵王被赐毒酒的前一年,出将入相的斛律光也被高纬设计除掉,而在更前一年,即571年,另一位大将段韶病死。在这连续三年的时间里,北齐三

  • 乾隆一生六下江南,为何却下圣旨不准儿孙下江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英明一世,却没能处理好皇位继承人问题,使得康熙晚年出现“九龙夺嫡”的宫廷闹剧,堂堂大清朝皇家子嗣,为了争夺地位不惜兄弟反目,手足相残。雍正登基之后,痛定思痛,在皇储确立制度上实行了重大革新,改预立太子为秘密建储,事先定下继承人选却秘而不宣,终于结束了几千年来困扰历代皇帝的老大难问题,乾隆皇帝

  • 揭秘:李渊当了太上皇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祖李渊,一生中有过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当时李渊51岁,还是隋朝太原留守。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在当年七月正式起兵造反,从此踏上了他的帝王之路。第二个转折点发生在隋朝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占据关中,并在此地开国称帝,成为大唐朝第一任皇帝。这

  • 战国时期首先开始变法的国君是谁?是秦孝公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战国时期首先开始变法的国君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礼崩乐坏”的年代,如果说,在春秋时期,列国都还是在周礼的“框架”中打着擦边球,进行“无义战”,那么到了战国,那就是彻底的打破了周礼,开始了赤裸裸的兼并战争,在这种乱世之中,想要强大自身,列国纷纷开始了变法。

  • 李世民登基后,罗艺为什么第一个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彻底铲除了他登基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李世民的强势和狠辣,让唐高祖李渊胆战心惊。眼看自己的时代已经落幕,李渊被迫于提前宣布退位,把帝位传给了李世民。唐太宗时代由此拉开大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人们心目中

  • 东吴十二虎臣之一的蒋钦,他的身上有什么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蒋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之中,东吴坐拥江东三十六郡,又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加上强大的水师,因此才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最终与魏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当时东吴的强大与孙权和他的父兄的努力,以及江东才俊的辅佐是分不开的。东吴名将很多,熟悉的如周瑜、吕蒙、陆逊

  • 郭待封是什么人?导致唐出征吐蕃,10万大军全部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郭待封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670年四月(唐咸亨元年),吐蕃企图在西域地区种植势力,派遣大军进攻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唐朝被撤出安西四镇,好不容易在西域建立起的地位面临挑战。不过唐朝人才济济,他们经过分析后料定此刻的吐蕃大举进攻西域,后方空虚,于是采取了“围魏救

  • 彭玉麟:创立湘军水师,也是中国近代水师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彭玉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彭玉麟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创立了湘军水师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水师的奠基人。实际上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很大部分都是要依靠水军的力量,晚晴就是因为在水军上吃了太多败仗才使国内逐渐成为了半殖民地国家。彭玉麟为人也是非常刚强,被称为是打仗不要

  • 樊哙为什么没有被刘邦除掉?他的智慧要高过很多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的部下有很多,樊哙就是其中之一,但他也绝非莽夫,他的智慧要高过很多人。在很多关键时刻的为人处世,往往更胜常人一筹。樊哙出身寒微,以屠宰为业,后来跟随刘邦打天下,。参加沛县起义,骁勇善战,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他也就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樊哙曾经与萧何、曹参共同推戴刘邦起兵反秦。跟随刘邦征战

  • 顺治帝福临亲政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福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清世祖福临,清朝入关之后的首位皇帝,在他登基为帝的时候,年仅六岁,一直都是由他的叔叔多尔衮摄政,直到福临十三岁的时候,才开始亲政,随后在他掌权期间,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全国基本完成了统一,清朝的统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样一位年少有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