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郁林王萧昭业天天乱交 成中国最早性开放者

郁林王萧昭业天天乱交 成中国最早性开放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00 更新时间:2023/12/15 20:36:04

萧道成篡宋后,建立齐国,在位四年,五十六岁驾崩。长子萧赜袭位,是为齐世祖武皇帝。在位十二年,五十四岁撒手西归,传位于皇太孙萧昭业(其父文惠太子萧长懋早死)。

网络配图

萧昭业继位时已经二十岁,改元隆昌,时为公元494年。

萧昭业眉目如画,容止美雅,写得一手好隶书,齐武帝非常喜爱这个孙子。他自小由二叔竟陵王萧子良抚养,很被娇惯。竟陵王镇守西州,少年时代的萧昭业也随行,由于无人管教,他与左右无赖二十几人衣食饮酒皆在一处,天天嬉乐无度。他的妻子何妃也是个轻薄女子,与萧昭业同玩的几个美貌少年私通。后来,竟陵王萧子良入京城,萧昭业一个人留在西州,更加胆大妄为,天天到各个营署淫宴,又暗地里找当地的富人索要钱财,见是太孙要钱,也没人敢说个“不”字。为了犒赏左右无赖,他都以黄纸预先写上爵号官位,许诺自己当皇帝后立刻任命。

这些荒唐事情,武帝和文惠太子并不知情,萧昭业的老师和侍读都是七十多岁的老年人,又怕出事又惧祸,双双自杀。文惠太子隐隐察觉其情,就抓紧了对他的监管,并节制他的花费用度,让这位皇太孙很是老实了一阵子。

不久,文惠太子病重,萧昭业演戏逼真,哀容戚戚,哭声不断,一旁不知底细的侍行、官员见到皇太孙如此孝顺,都感动得呜咽流泪。但他一回到自己的住处,就欢笑酣饮,大吃大喝,方才的戚容一扫而空,可以说从小就是一个矫饰大王。

文惠太子死后,萧昭业被立为皇太孙,移居东宫。爷爷齐武帝前来探视,他迎拜嚎恸,哭得背过气去。武帝亲自下舆抱持安慰,对这孩子的孝心非常感动。

后来,听说武帝得病,萧昭业派巫婆杨氏诅咒爷爷早死自己好早登皇位,又给妻子何氏送信一封,上写一大“喜”字,周围绕以三十六个小“喜”字。但是,待他进入宫内侍疾,萧昭业一抹脸又变成一脸哀戚状,这位皇太孙言发泪下,在武帝床前跪问病情。

齐武帝对这个孝顺的皇太孙深信不疑,认为他必能负荷帝业,嘱咐说:“宝贝儿,好好干吧,想念爷爷我,就一定要好好干。”说了两次,言讫而崩。

武帝刚刚大敛,萧昭业就把武帝的乐工演员们召来奏乐歌舞。乐工演员们怀念老皇帝,边献艺边流泪,小皇帝则在宝座上嘻笑自若,欢饮大嚼。

武帝发丧之日,萧昭业刚刚送葬车出端门,就推说自己有病不能前去墓地。回宫后,马上召集乐工大奏胡曲表演歌舞,喇叭胡琴,声彻内外。大臣王敬则问身边的萧昭业亲信萧坦之:“现在就这么高兴欢歌,是不是太早了点?”

萧坦之也不乏幽默,回答:“这声音正是宫内的哭声啊!”

萧昭业登基后,极意赏赐左右群小,一赏就百数十万。每次看见下面端上金银宝锭,就自言自语:“我从前想你们一个也难得,看我今天怎么用你们!”御库中总共有钱八亿万之巨,金银布帛不可胜数,萧昭业继位不到一年,已经挥霍大半,都赏赐给得意的左右、宫人。宫中遍布的文物宝器,一群人平时抛掷击碎,以此为乐。

估计萧昭业有奇装异服的癖好,常在宫内穿五彩锦绣衣服。又高价买来公鸡斗着玩耍,斗鸡走马,乐得不行。他自己的皇后何氏也非常“自由”,天天与左右淫通乱交。这对年轻夫妻,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性开放者,也是“伴侣交换”的先行者。

网络配图

同为齐国宗室的近卫军首领萧谌、萧坦之见小皇帝日益狂纵,心中惊惧日后事发受祸,就都暗中依附西昌侯萧鸾,准备行废立之事。

494年,萧鸾引兵入宫,当时萧昭业正光着身子和宠姬霍氏饮酒,闻知消息后马上命令关闭宫门。远远看见萧谌领兵持剑奔来,小皇帝知道近侍谋叛,自知无望之下,用刀自刺脖颈,因酒喝多了加上胆力不够,手哆嗦着未能自尽。

萧谌派人用帛粗略地给萧昭业包扎了一下,以肩舆把他抬出延德殿。萧谌初闯宫时,卫士们见有兵人进入都持盾挺剑要迎斗,萧谌大呼:“所取自有人,卿等不须动。”卫士们以为萧谌身为禁卫首长,是奉皇帝手令入宫抓人,都放下兵器原地待命。不久,皇宫卫士们看见皇帝受伤被人扶出,都欲挺身上前救护。如果皇帝喊一声,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奇怪的是,萧昭业闷声不言,耷拉着脑袋坐在肩舆上,大家只得眼看他被扛出殿门。从卫士们的视野中一消失,萧鸾的兵士就在西弄里面一刀结果了这位淫乐天子,时年二十二。

萧鸾以太后的名义废萧昭业为郁林王,迎立其弟新安王萧昭文。不到四个月,萧鸾废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是为齐明帝。很快,明帝就暗中派人杀掉时年十五岁的海陵王。

齐明帝萧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哥哥萧道望的儿子,其父早亡,由萧道成抚养成人,恩养之情过于己子。

网络配图

萧鸾即位后,自认为帝系旁枝,得位不正,加之自己亲子皆幼小,宋高帝、宋武帝子孙都日渐成年,于是借故大杀两帝子孙。

高帝萧道成有十九个儿子,其中七个儿子于萧鸾称帝前病死,四个早殇,其余八个鄱阳王萧铿、桂阳王萧铄等都被明帝亲口下令杀掉;齐武帝萧赜二十三个儿子,只有文惠太子和萧子良是因病善终,鱼复侯萧子响在武帝时因造反被杀,四人早殇,其余十六个儿子,庐陵王萧子卿、安陆王萧子敬等,皆被明帝杀戮无遗。文惠太子的两个独生子,即废帝萧昭业和海陵王萧昭文被杀后,明帝又杀了文惠太子的另外两个儿子巴陵王萧昭秀和桂阳王萧昭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至今未解:揭秘刘备死后究竟葬在哪里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一个乱世之君,为了防止陵墓被盗,刘备出殡时是四路同时进行,目的就是为了迷惑那些企图盗墓的人。那么,刘备的墓到底葬在哪,有何诡异之处?刘备墓史称惠陵。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刘备殿)西侧。史载,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死永安宫(在今重庆奉节县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后主从诸

  • 东吴猛将周泰为何能被列为三国战神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周泰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是吴国的一名猛将。在孙策时期加入孙策军,和他一起进来的还有同乡蒋钦。两人跟随孙策左右。因为表现的特别好,被孙权要了过去。周泰也没有让孙权失望,他英勇善战,多次救孙权于危难之中。身上的伤疤不计其数,就像身体上纹身一样。吴国的其他将领,如朱然、徐盛等人都对周泰的勇猛很佩服,后

  • 解密纪晓岚:官场征途中的“不倒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出现了变化——乾隆皇帝要一统天下思想文化,于是疆场厮杀转为文化清理,风云际会,纪晓岚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 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顺治帝强抢江南名妓当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强娶弟媳 顺治皇帝的董鄂妃不是江南名妓董小宛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故事一直后世小说家钟爱的题材,顺治皇帝登基后,摒弃了前朝重满排汉的施政方针,重视汉文化,重用汉臣,废除了残酷的“逃人法”和圈地。所谓“逃人法”是清初恶政之一,指的是被满人俘虏的汉族人民一旦为奴,不许逃走,否则,收留庇护之人也要被诛连处死。

  • 元代成吉思汗 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元朝属于中国有史为证,取代元的朱元璋都承认元是中国的正统王朝,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给北元兀纳失里大王的信中,对元太祖和元世祖的评价如下:“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

  • 历史上陕甘回乱名将左宗棠杀掉多少回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陕甘回乱是历史上一次规模和范围都非常大的暴动事件,在1862年的时候陕西和甘肃等地发生了回人和汉人相互仇杀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战争波及地区越来越广,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派遣左宗棠成为这两个地区的总督,最终结束了这场巨大的灾难。然而在后世许多人都认为左宗棠的镇压太过于残暴,纷纷谴责他是真正的侩子手,

  • 揭秘:贪官和珅为什么可以让乾隆离不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上午,皇帝派人送来一条白练。和珅见到白练之后,索笔题诗一首: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网络配图一个在临死前能写出这样充满禅意诗句的人,应该是个有一点深度,有一点悟性,有一点定力的人。目光锐利的乾隆本也不会让一个平庸之辈处于离自己最

  • 朱棣收编朵颜三卫后 靠哪3个原因击败李景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已经率领着精悍骁勇的朵颜三卫回到北平,可李景隆还在城外望着冰块发呆。双方在郑村坝展开激战。朱棣主动出击。李景隆部队本来就已经陷入粮草短缺、衣服单薄、久攻不下的僵局中无心恋战,猛然见到如此士气高昂的精锐骑兵,自然一击即溃。李景隆大败,逃到山东德州。网络配图建文帝听说李景隆兵败,就问计于黄子澄。为什

  • 这个人从死囚混到皇亲国戚 堪称混世魔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熟悉明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明朝的皇帝,个个都是奇葩,其实,明朝的奇葩人物不止皇帝,还有今天要讲的这位人物,他叫写亦虎仙,注意,此处并没有错别字儿,这个人就叫写亦虎仙,下文中为了书写方便,就简称他虎仙儿。虎仙儿,一听这名字,那是肯了定的不是汉族人,那他是什么人呢,哈密人,也就是土蕃人,土蕃是哪里呢?大家

  • 他想当一个好皇帝只是操之过急 将家底败光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杨广登基后,随即将“面具”摘下来,因为他装的太久了,装得太辛苦了。于是,他为了实施自己“伟大”的梦想,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动不动就驱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服徭役,弄得大隋朝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大业元年(605年),杨广下旨命杨素、杨达、宇文恺修建东都洛阳,仅每个月抓去洛阳服徭役的老百姓就达二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