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杨广非常有作为 隋朝为何在隋炀帝手里亡国

隋炀帝杨广非常有作为 隋朝为何在隋炀帝手里亡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32 更新时间:2024/1/15 18:01:5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炀帝杨广其实非常有作为,却为何隋朝在他手上会迅速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提起隋炀帝,许多人会把他批判得一无是处。其实,历史上的隋炀帝并非一无是处,他作为一代帝王,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他甚至把“尚秦汉之规摹”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与许多为了夺得帝位而使出洪荒之力的太子相比,隋炀帝是非常幸运的,他有父亲隋文帝杨坚为他打下的一个坚实基础,使其没费多大力气,就登上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帝位。隋炀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将年号改为“大业”,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当然,也有人担忧他是否有其父亲杨坚那样的魄力,能使隋朝继续向前发展。不可否认的是,隋炀帝杨广的帝王生涯有惹人非议的地方,但是,他确实也干出了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让人印象颇深。在历史上,隋炀帝极尽奢华的下江南故事,可以说是众人皆知。

据《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下扬州时,有一千多名漂亮的女子,用装饰华丽的船桨一起划船,场面浩荡壮观。在明朝的成书小说《隋炀帝艳史》中,则将这件事描写的更加丰富,隋炀帝不仅有一千多名婀娜多姿的女子簇拥着,还找来了一千多只羊撑场面。

其实,作为一部小说,也难免有艺术化的夸张成份,并非完全是客观事实。其实,作为一代帝王,杨广还是有着自己的胸襟跟抱负的,他曾经将秦始皇和汉武帝当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为此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中国历史上的那么多皇帝中,隋炀帝杨广竟然是第一个到达过中国西部边境的皇帝。在当时交通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要登上海拔将近四千多米的祁连山,已经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了,但是,隋炀帝居然做到了,而且,还做得非常的“有排场”。

杨广气势昂扬地把他的军队带到了这里,并且还在这里大摆宴席。他热情地招待高昌等来自27个国家的大臣及使者,在当时,就连不少老百姓也参加了此次宴会。商人们相聚在张掖进行商业贸易,“丝绸之路”再次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隋炀帝在位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十四年,但是,他曾两次到达了路途遥远的扬州。隋朝的都城长安与洛阳,隋炀帝在这两个地方也仅住了两年时间,另外还有很长的时间,他则选择了巡游:向北,他到达了突厥;向西,他到达了河右;这期间,他攻略过越南,招抚过琉球。

可以说,他的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实现一个领土辽阔的强国之梦。

隋炀帝想要建立一个辽阔帝国的伟大梦想,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却是一场大灾难。隋炀帝即位之时,隋朝的建国时间并不长,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不够强大,老百姓都期待休养生息。而急于建功立业的隋炀帝却丝毫都不顾及老百姓的感受,继续鞭打着他们南征北战。

隋朝首次出现险情,是在隋炀帝向东征讨高句丽的时候。

高句丽,即现在的辽东半岛,很早以前也是中国统一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的隋朝和唐朝都有皇帝下令征讨过高句丽。为了征讨高句丽,隋炀帝耗费了全国的兵力、财力,但是,因为辽东半岛特殊的地理环境,隋朝只懂得陆战的军队,在和高句丽军队的水战中,一点都占不到优势,后来更是损失惨重,派到高句丽打仗的三十五万隋军中,回来的仅仅两千多人。

让老百姓忍无可忍的是,隋炀帝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很快就进行第二次征讨。客观地说,隋炀帝的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并非没有一点战绩,此时的高句丽已经被打得即将弃城投降了。但是,就在这即将获胜的关键时刻,隋朝内部的掌握者,督查运输河南粮草大权的杨玄感,却把准备运往前线的军粮扣了下来。杨玄感当时担任礼部尚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杨玄感举兵反叛后,不少关陇勋贵子弟们纷纷响应,反叛势力越来越大,很快就打到了东都洛阳。杨广得知消息后,只好无奈从高句丽撤军,从此,他也就背负了征讨高句丽失败且劳民伤财的骂名。可以说,杨玄感叛乱大大加快了隋朝灭亡的速度。不久,隋炀帝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

之后,隋炀帝依例北巡长城,始毕可汗率兵将其围困在雁门,隋炀帝派人向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北边有急... ...自此,他的帝国快速崩塌。从历史评价来看,隋炀帝确实背负了“暴君”、“亡国之君”的骂名,但是,隋炀帝确实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他是想建功立业的,只不过,他没有客观地从隋朝的国力出发,对老百姓过于残暴,最终,招致天怒人怨。

杨广死后,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后陈棱集众缟素,为杨广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可以说,隋炀帝的帝王生涯是轰轰烈的,历史长河的画卷中应该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

【《隋书卷三·帝纪第三·炀帝》、《资治通鉴·隋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把治国的重心转向文治,乾隆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陆欲加速两岸统一,乾隆的执政思想,乾隆文治武功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清朝结束了长达70年的统一准噶尔之战。至此,乾隆皇帝治下的清朝既无内忧,也无外患,暂时进入了全盛时期。从乾隆二十四年起,清朝有了一段时间的全盛时期,也是所谓“康乾盛世”的全盛时期。既然太

  • 李隆基将朱允炆的江山都坑没了 朱允炆为何会相信还重要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棣真的想杀朱允炆吗,朱允炆为何败给朱棣,朕的江山玩腻了

    对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重用李景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咱们知道,李景隆是带引号的建文战神,把建文帝的江山都给坑没了,反而成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那么,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如此相信又重用李景隆呢?咱们要知道,李景隆不是外人,他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亲姐姐的儿子,

  •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为何只呆了42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自成破北京城,李自成打北京为什么没抵抗,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做了什么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只在北京城呆了42天。但是他在这42天里经历的人生,却是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很难再找到第二个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成与败。李自成曾经经历过九死一生。他的军队被打得只剩下18骑,但最后又死灰复燃,重整旗鼓。虽然重整旗鼓,但李自成并没有奢望能打进北京城,

  • 高颎:隋朝名相、军事谋臣,为相执政近二十年,竭诚尽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军事特点,高宗朝,南北朝军事制度

    高颎(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自称渤海蓚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为相执政近二十

  • 宰予是什么人?他多次被孔子骂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子批评宰予,孔子弟子宰予是怎样的人,子贡对孔子的评价

    宰予,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之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孔子究竟为什么要辱骂自己的学生宰予,宰予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孔子和宰予的对话,我们会发现,宰予其实一次都不该骂。第一次是关于“孝”的讨论。宰予说,

  • 有哪些与贺若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轶事典故,诚信典故,武则天成语典故

    贺若敦(517~565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北周时期将领,隋朝名将贺若弼之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以勇武刚猛著称。西魏大统二年(536),抓捕东魏颖州刺史,归降宇文泰。北魏废帝二年(553),率兵平定谯淹叛乱。武成元年(559),入为行军司马,领金

  • 贺若敦:西魏北周时期将领,得罪宇文护后被逼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贺若敦(517~565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北周时期将领,隋朝名将贺若弼之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以勇武刚猛著称。西魏大统二年(536),抓捕东魏颖州刺史,归降宇文泰。北魏废帝二年(553),率兵平定谯淹叛乱。武成元年(559),入为行军司马,领金

  • 李白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简介李白一生的经历如何大起大落,李白碎叶,你认为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可是他却逍遥地游山玩水,海阔天空到处走,日日琴棋书画诗酒花。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李白与唐太宗李世民是同一个祖宗《新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这个兴圣皇帝就是凉武昭

  • 有哪些与贺若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杨孟载,宋襄公典故

    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出身将门,少有大志,擅长骑射,博闻强识。初仕北周,追随齐王宇文宪,封当亭县公。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地区,封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后,拜吴州总管,参与隋灭陈之战有功,拜右武候大将军,封上柱国,进爵宋

  • 杨约:隋朝权臣杨素之弟,筹谋并成功推动隋文帝废黜杨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隋世宗杨昭,杨广夫

    杨约,生卒年不详,南北朝后期至隋朝时期官员,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司徒杨素之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弘农杨氏。北周(557年-581年)末年,因为杨素有军功,被赐爵安成县公,拜上仪同三司。隋朝建立后,被隋文帝任命为长秋卿,升任大理少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