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东晋朝廷提防的北府兵真的是难民营吗?他们是靠什么翻身的?

被东晋朝廷提防的北府兵真的是难民营吗?他们是靠什么翻身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978 更新时间:2024/1/16 15:08:24

被东晋朝廷提防的北府兵真的是难民营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要说中国历史上的强军那可能摊开双手都数不过来,比如说四面出击的魏武卒,比如说逼得匈奴迁移的汉军铁骑,但相比于这些国家强盛时的代表,那个诞生于中原陆沉之际的军队绝对算得上是异类。

它就是诞生于东晋的北府兵,这支军队最开始的人员成分复杂,甚至于与其把他们算作军队倒不如当做抱团取暖的难民。因为中原战乱,大量北方难民向南方转移。这次人口大迁移的驱动力是寻求安全的保障,而其中的安全与否的临界点就是长江。理论上来说难民们渡过长江才算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可惜当时绝大多数南下的人虽然能同饮长江水,但终其一生也鲜有机会踏上长江南岸的土地。

要弄明白这里面的原因,就得知道东晋的统治基础来自于哪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这里面的“王”就是琅琊王氏,而“马”就是指皇室司马家,可以说司马睿作为宗室远支,能够在江南延续晋统,离不开王氏兄弟的扶持。作为回报,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琅琊王氏也成为了新生政权的既得利益者。

但司马睿的东晋偏偏是南方政权,无论是武力担当的王敦,还是文职领袖的王导 ,亦或是精神图腾的司马睿,他们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为了稳定东晋的统治,既要保证自身的统治地位不动摇,又要保障南方士族的原有经济利益,这直接表现为北来士族安家置业时都避开了南方士族盘踞的吴中,而向更南面挺近。

而北来的难民也就是史书上说的流民就对这种微妙平衡形成了威胁。试想一下假如流民从长江下游大规模渡江,那么在农业经济时代,家里没矿的难民们只有分到了土地才有机会定居生存下来,假如他们定居吴中附近就会侵害到南方士族的利益,继续往南就会影响北来士族的利益。可如果他们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那么流民就会成为一股不安定因素威胁草创的东晋政权。而且流民往往结群,他们以宗族乡里作为连接关系,数百乃至数千人抱团而走。流民的领导人被称为流民帅,对于这些流民帅而言他们的地位来自于部曲,相对于放弃部曲只身渡江他们更愿意隔江遥领东晋官职,在复杂的南北关系中追逐利益。

本身就很虚弱的东晋自然也乐于见到这种局面,司马睿就此在江北的广陵设置北中郎将,命令王舒在那里招募流民帅。这样一来东晋既招抚了不稳定的江北流民,又能利用流民的乡土意识激发其抗击北方政权收复故土的意识,为肌无力的东晋增添一点力量,比如以闻鸡起舞而闻名的祖逖就是流民帅,而他也是东晋初期北伐的著名ip。

但这个时候北府防流民胜于用流民,而北府真正将流民当做可用之师则要等另一个天选之子的到来。这个人就是郗鉴,一般来说天选之人必有把天空当作极限的天赋,而郗鉴这个人最大的先天优势他既是流民帅,又是兖州士族,这种黑白通吃的身份加持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朝廷有限度的信任。当另一个流民帅苏峻起兵造反时,作为江北流民帅的郗鉴在提出屯要冲,防遁逸,塞东道,断粮运,不战而败其兵的破敌建议后终于获得了准许渡江的批条。但因为黑道大哥的背景,他还是被盟军主帅的陶侃要求驻防建康附近方便节制。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得益于猪队友的助攻,浙江的王舒等军揍不过苏峻,主帅陶侃不得已起用郗鉴驻防京口稳定东翼。

而在顺利平定苏峻之乱后,北府镇将郗鉴从江北广陵移驻江南京口也成为了既定事实。与此同时南北局势逐渐稳定,流民和北寇威胁减小,反倒是东晋内部上游强藩和下游中央政权的矛盾愈发剧烈。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隔江相望的广陵,近在咫尺的京口更适合保障建康的安全。而且京口附近的晋陵地区地广人稀,也为渡江流民提供了土地保障,郗鉴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自己既有士族身份加持,还是江北独立武装力量代表,更有平定苏峻之乱大功的特点在京口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经营,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北府兵之名,但却已有北府兵之实,后来在淝水,在山东,乃至在洛阳、长安两都扬名的北府劲卒其实都是源自这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生位高权重的霍光,最后为何被灭全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霍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提起权臣,自然就能想到西汉的霍光、霍大将军,他临危受命,成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霍光在职期间兢兢业业,为了汉朝江山也算是鞠躬尽瘁,刘氏社稷得以安稳交接。不仅如此,霍光还废掉了不成器的皇帝刘贺,拥立明君汉宣帝刘询即位,

  • 几乎无败绩的孙传庭为什么还是打不过李自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传庭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扛起“剿灭李自成”这口大锅。大概直到这时,崇祯帝依然没弄明白:这位之前三年里,被他折腾得死去

  • 韩信在哪儿学的武功?一出手连项羽都打得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群雄逐鹿的“楚汉战争”时代里,韩信堪称是不可思议的黑马。从早年淮阴乡间吃不上饭,钻人家裤裆的落魄少年,到项梁麾下的普通一兵、项羽帐外的站岗“郎中”,刘邦军中差点被砍了头的死囚。然后就突然摇身一变,突然就成了汉军的

  • 贺人龙为何会被称为贺疯子?明末起义军的第一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贺人龙为何会被称为贺疯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大明的武进士,与起义军闯王是老乡,所以对闯王领导的起义军的套路简直是知根知底。几仗下来,居然成了李自成最惧怕的老乡,同时也成为了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的第一克星。此人就是被明军和起义军称为“贺疯子”的贺人龙

  • 为什么赵匡胤能轻易地夺下了后周的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匡胤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仅仅六年,就因病去世,虽然时间稍短,但柴荣手下还是有部分心腹的,比如张永德、韩通、赵匡胤、李重进等等。那么赵匡胤能相对容易地夺下了后周的江山呢?一、人走茶凉在五代时

  • 刘禅为什么要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禁止奔丧?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去世,刘禅为什么禁止奔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一表千古名,论及诸葛亮的忠心与智谋,千古难觅。为蜀国的大业,鞠躬尽瘁,在死后,蜀国也随之走向了下坡路。诸葛亮对于刘禅而言,既是臣又是父,无论是在在

  • 15岁入宫的邓绥,22岁当皇后,她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皇后邓绥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经常用,七尺来形容男子的身高,东汉的一位皇帝汉和帝,他的皇后邓绥据史书记载,就有七尺二寸,差不多相当于现在计量单位的1米72,在古代女子中,可谓是十分高挑了,而且她不光身材好,长得也很好看,从小就与众不同。在她五岁的时候,

  • 安禄山逼得唐玄宗逃亡西蜀,最后却死在儿子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安禄山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终结盛唐的是一位三百多斤的胖子,名叫安禄山。唐玄宗李隆基待安禄山不薄,甚至堪称父子,任命其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然而,安禄山最终还是造了唐朝的反,李隆基被迫逃亡西蜀,山河变色、社稷将倾。或许是因

  • 唐代宗李豫为什么要派人去刺杀太监?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唐代宗李豫的文章。在古代皇家权力如果被架空,皇帝就会成为傀儡,除了被杀外还会发生改朝换代的危险。因此历代有作为皇帝都把权力牢牢攥在手里,生怕出现大臣把持朝政。在唐朝时,由于制度原因,出现藩镇势力不听招呼,朝中后宫和宦官专权问题。所以唐玄宗以后历代皇帝,有的皇帝在控

  • 韩信身上不是有一把宝剑吗 胯下之辱时韩信为何不拔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韩信胯下之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遇到一帮泼皮挑衅,最终他没有拔出宝剑,一般认为这是韩信忍让的表现,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是张良可以忍,张良是贵族之后又做过刺杀秦始皇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张良要不忍他就只有死路一条,韩信不一样,韩信无名无姓,他没有忍的本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