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几乎无败绩的孙传庭为什么还是打不过李自成?

几乎无败绩的孙传庭为什么还是打不过李自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9 更新时间:2024/1/22 14:20:12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传庭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扛起“剿灭李自成”这口大锅。大概直到这时,崇祯帝依然没弄明白:这位之前三年里,被他折腾得死去活来,连耳朵都失聪的孙传庭,才是最有可能拯救明朝的人。

说起那个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到抓狂的明末崇祯年间,后人常津津乐道的,就是孙传庭那曾经“活捉高迎祥”“打垮李自成”的辉煌战绩,以及他手里那支堪称劲旅的“秦兵”。但他更重要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战场上的胜败——孙传庭,是当时少有的找到晚明问题症结,并践行靠谱解决方法的人。

崇祯九年,晚明的农民战争正似燎原烈火,在大乱爆发地的陕西,其“陕西巡抚”一职也成了公认的火山口。但当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孙传庭,却带着崇祯拨发的六万两军饷“坐”了上去。当时的情况下,六万两军饷真不够塞个牙缝。但孙传庭却更看明白了:大明朝的要害病,不止是钱。

以孙传庭上任后的各类奏疏的说法,明朝之所以落到这般乱象,纯粹是自己“作”。首先是崇祯宠臣杨嗣昌那所谓“十面张网”的“高明战略”,在“海内之膏脂已竭泽欲尽”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现实,反而白白虚耗民力。荒唐的战略战术,更导致“兵不能为”。明军孱弱的战斗力,更导致“迎击既畏贼锋,合围又苦兵弱”。各种自挖坑。

但为什么这些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的问题,明王朝却视而不见,从崇祯帝到各级武大臣,都是该怎么“作”就照样“作”。因为“作死”还可能糊弄一时,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捅大明朝的马蜂窝。可不愿意糊弄的孙传庭,就真“捅”了。

从就任陕西巡抚起,平日里温文尔雅示人的孙传庭,就开始雷霆出击:刚到任陕西,就派心腹四处暗访,查到了一群蛀虫的劣迹,虽多是“推官”“县令”“副使”之类的“小老鼠”,却是查着一个罢一个,一扫扫一片。同时又以有限的钱粮,迅速抢修了陕西地区的官道,既解决运输又“以工代赈”。然后“官位买粮,督兵接运,又招致民人负贩”。乱了多年的陕西大地,经济民生终于安定下来。

但最重要的还是钱粮问题,这事儿,孙传庭用了空前大招:既然老百姓已被盘剥得“已无可剜之肉”,那些享尽特权的“清流名士”们,就必须要为国难买单。那些侵占土地的权贵豪强,一个个被“从头搜查”,务必“粮不容失一亩”,但凡抗拒者“身家性命不可保矣”。等查清楚后,再和这些“清流”谈条件:地你占了,钱不能少交,被占的土地按照肥沃程度划分等级,按级别每年交钱。否则收你地没商量。

只要看看明末触目惊心的土地兼并惨状,就知孙传庭的应对,其实已非常温和。如此打个巴掌揉三揉的操作,孙传庭终于收到了充足的钱粮,然后短短几年里大展拳脚,不但练出了精锐的“秦兵”,更多次主动出击,痛打高迎祥李自成的农民军队伍,令全军覆没的李自成,一度只能躲入商洛山。几年间不动声色,就为内外交困的明王朝,打出了“中兴”曙光。

虽然今天很多历史票友,都在叹息崇祯帝面临的“复杂”局面。但看过孙传庭这一系列辉煌成就,就知要“中兴”大明,其实也不难——大明朝全国上下,从北京到地方,都“抄孙传庭作业”就行。

可也正是因为孙传庭这“作业”太狠,捅了陕西的马蜂窝,也招得北京城里骂声一片。孙传庭在前线节节胜利,后方“妖魔化”孙传庭的歪风一天都没停。特别是孙传庭对明王朝“作死国策”的抨击,也把崇祯帝的“宝贝宠臣”得罪苦了。崇祯十二年,杨嗣昌终于找准机会,狠狠说了孙传庭一顿坏话,果然令崇祯帝龙颜大怒,将孙传庭打入大牢各种折磨。这哪里是“抄作业”?把孙传庭的“作业本”都撕了。

如此“撕作业本”的荒唐操作,也令明朝好不容易好转的战局,接下来三年里迅速恶化。等着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出狱时,“风云再起”的李自成已经纵横中原,麾下的大军已扩展成几十万人。左良玉贺人龙等“大明名将”们,除了带兵看热闹,就是狮子大开口要粮饷,一打仗就跑得贼快。为国卖命的孙传庭,扛着“三边总督”的名号,扛了这口大锅,却接着被崇祯帝当软柿子,明明手里只是残兵败将,却被崇祯强迫出击。

结果,崇祯十五年的柿园之战,被崇祯帝强令出征的孙传庭,只能硬着头皮与李自成大战,果不其然一顿惨败,只能退守潼关。但即使如此,大明还有胜机:只要孙传庭守住了潼关,羽翼未丰的李自成不敢北进,大明就能稳住阵脚。此时的崇祯帝,对“躲猫猫”的左良玉已无可奈何,却对忠心耿耿的孙传庭继续狠捏,一再死催孙传庭继续出关决战。看不懂大局的他,就这样以荒唐的指挥,催着明朝最后一支精锐入火坑。

然后,就有了孙传庭人生里最悲壮的一战:崇祯十六年八月,孙传庭誓师出关,一路连战连捷,甚至一度收复洛阳。打到是年九月十四日,李自成本人都险些被明军活捉。可兵力粮草有限的孙传庭,这时已是强弩之末。人数绝对优势的农民军,很快对孙传庭形成合围,河南明军又趁机哗变,陷入重围的孙传庭,终于在郏县之战里全军覆没。一个月后,仅剩残兵的孙传庭,又在潼关之战里彻底战败,凄然了结了一生。

这位百战百胜的名将,与其说是败给李自成,不如说,是被大明朝活活坑死。

而看过这“被坑死”的全过程,再瞧瞧常被后人同情“命苦”的崇祯,更得一声叹息:孙传庭的“作业”都不会抄,还把写作业的人给带沟里去,这样的大明朝,如何不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信在哪儿学的武功?一出手连项羽都打得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群雄逐鹿的“楚汉战争”时代里,韩信堪称是不可思议的黑马。从早年淮阴乡间吃不上饭,钻人家裤裆的落魄少年,到项梁麾下的普通一兵、项羽帐外的站岗“郎中”,刘邦军中差点被砍了头的死囚。然后就突然摇身一变,突然就成了汉军的

  • 贺人龙为何会被称为贺疯子?明末起义军的第一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贺人龙为何会被称为贺疯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大明的武进士,与起义军闯王是老乡,所以对闯王领导的起义军的套路简直是知根知底。几仗下来,居然成了李自成最惧怕的老乡,同时也成为了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的第一克星。此人就是被明军和起义军称为“贺疯子”的贺人龙

  • 为什么赵匡胤能轻易地夺下了后周的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匡胤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仅仅六年,就因病去世,虽然时间稍短,但柴荣手下还是有部分心腹的,比如张永德、韩通、赵匡胤、李重进等等。那么赵匡胤能相对容易地夺下了后周的江山呢?一、人走茶凉在五代时

  • 刘禅为什么要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禁止奔丧?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去世,刘禅为什么禁止奔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一表千古名,论及诸葛亮的忠心与智谋,千古难觅。为蜀国的大业,鞠躬尽瘁,在死后,蜀国也随之走向了下坡路。诸葛亮对于刘禅而言,既是臣又是父,无论是在在

  • 15岁入宫的邓绥,22岁当皇后,她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皇后邓绥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经常用,七尺来形容男子的身高,东汉的一位皇帝汉和帝,他的皇后邓绥据史书记载,就有七尺二寸,差不多相当于现在计量单位的1米72,在古代女子中,可谓是十分高挑了,而且她不光身材好,长得也很好看,从小就与众不同。在她五岁的时候,

  • 安禄山逼得唐玄宗逃亡西蜀,最后却死在儿子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安禄山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终结盛唐的是一位三百多斤的胖子,名叫安禄山。唐玄宗李隆基待安禄山不薄,甚至堪称父子,任命其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然而,安禄山最终还是造了唐朝的反,李隆基被迫逃亡西蜀,山河变色、社稷将倾。或许是因

  • 唐代宗李豫为什么要派人去刺杀太监?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唐代宗李豫的文章。在古代皇家权力如果被架空,皇帝就会成为傀儡,除了被杀外还会发生改朝换代的危险。因此历代有作为皇帝都把权力牢牢攥在手里,生怕出现大臣把持朝政。在唐朝时,由于制度原因,出现藩镇势力不听招呼,朝中后宫和宦官专权问题。所以唐玄宗以后历代皇帝,有的皇帝在控

  • 韩信身上不是有一把宝剑吗 胯下之辱时韩信为何不拔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韩信胯下之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遇到一帮泼皮挑衅,最终他没有拔出宝剑,一般认为这是韩信忍让的表现,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是张良可以忍,张良是贵族之后又做过刺杀秦始皇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张良要不忍他就只有死路一条,韩信不一样,韩信无名无姓,他没有忍的本钱啊,

  • 韩信临死前说了什么 萧何与吕后听了为何心有余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死了刘邦什么反应,萧何杀了韩信后有愧疚之心吗,吕后为什么不杀萧何

    很多人都不了解韩信临死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朝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个王朝,秦汉时期也是历史上人们非常熟悉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这时候的秦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秦二世胡亥的昏庸无道,导致了秦朝走向灭亡。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秦朝的灭亡,秦二世是有很多责任的。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秦朝

  • 崇祯当初没有自杀的话 李自成进京后会不会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崇祯自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无论你用什么眼光看待崇祯,崇祯符合所有朝代好皇帝的形象。节俭。崇祯煤山自杀,李自成收尸时看到,崇祯的衣服上都是补丁,哀叹其无帝王之福!崇祯平时每顿饭三素一荤。他和皇后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朝时总小心翼翼怕把打补丁的袖口显露出来;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