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在哪儿学的武功?一出手连项羽都打得过

韩信在哪儿学的武功?一出手连项羽都打得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744 更新时间:2023/12/29 19:39:37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群雄逐鹿的“楚汉战争”时代里,韩信堪称是不可思议的黑马。从早年淮阴乡间吃不上饭,钻人家裤裆的落魄少年,到项梁麾下的普通一兵、项羽帐外的站岗“郎中”,刘邦军中差点被砍了头的死囚。然后就突然摇身一变,突然就成了汉军的“大将军”,然后就呼啸杀出,一路碾压章邯陈余龙且等“名将”,最后以一场十面埋伏的“大场面”,令威震天下的楚霸王项羽悲怆自尽,从此奠定“兵仙”的荣耀地位。

如此操作,就好像一位从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训练,也毫无“历史战绩”的搏击手,突然在拳台上大杀四方,一路击败各位“名宿名将”,风光问鼎拳王。这般神场面,也叫后世多少读史者啧啧称奇,连连赞叹韩信的“军事天赋”。但事实上,这“黑马奇迹”,还真不止是“天赋”的事儿。

韩信能够成为“黑马”,首先一个原因,就是他特殊的军事经历。虽然很多人都津津乐道“拜将”之前的韩信,那“毫无领兵打仗经验”的军事履历。但“没经验”的韩信,却毫不缺磨练。

从追随项梁起兵时,胸怀大志的他,做的就是普通一兵,在最前线一路拼打过来,每一仗都是近在咫尺的生死考验。后来给项羽做“郎中”,那更是跟在这位“霸王”身边,亲身见证“破釜沉舟”等奇迹,更“数以策干项羽”。虽说项羽没听,但韩信,已经用这“零距离”的方式,不停思考着战争,更新着对战争的认识。比起那么多“名门”出身的名将们,“不专业”的韩信更接地气,自然,也就在战场上站得住!

换句话说,看不上韩信的项羽,其实算是韩信的半个老师。“军事幼苗”韩信早年受尽白眼歧视的悲催人生,其实就是被项羽以这“无意”的方式,实实在在栽培出来。

第二个原因是,韩信的“黑马”奇迹,更建立在一个特殊的平台上——刘邦军团的强力支持。

首先就是他的“好领导”刘邦,抛开先前“歧视韩信”和后来的“未央宫冤案”不说,楚汉战争年代的刘邦,最擅长“打脸式用人”。为了胜利,该认错就认错,该低头就低头。拜了你韩信做大将,只要能打赢,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用什么人就用什么人。人力物力一切保障。一如他命陈平给项羽心腹范增“造谣”时的操作:只要能把事儿办了,真金白银随便拿,收据都不用开。

摊上这样的“领导”,日常虽说不少生气,但不用担心被“瞎指挥”,后世某些“亡国明君”那动不动乱下诏书打乱战略,战败后又胡乱甩锅杀人的傻事,那更是百分百不会有。作为军事主官的韩信,自然也就能放松筋骨,大展拳脚开打。如此“放松”,叫后世的哥舒翰李光弼杨业种师中卢象升孙传庭们,不知会有多羡慕。

比起这“放松”来,韩信得到的更重要“平台支持”,则是刘邦军团强大的战略布局与资源整合能力。在韩信“登坛拜将”前,刘邦就在巴蜀汉中改革税制发展生产,储备了充足钱粮。韩信席卷关中大地后,刘邦又火速开放关中地区的山泽田地,分配给百姓垦荒,又恢复了三秦大地的兵役征发制度。如此一来,别看项羽在战场上打得猛,但前线损失多少,后方就能补上多少。韩信大迂回横扫列国的底气,就是这么撑起来的。

而在与项羽争锋的过程里,虽说“楚霸王”项羽锐不可当,甚至上演了“三万骑兵吊打刘邦五十万大军”的神作。但刘邦的战略布局,却是处处高出一筹。特别是进入中原后,刘邦军团除了稳固好关中大后方外,更把交通要道荥阳与成皋作为争夺重点。双方经过数年拉锯,刘邦终于收复了成皋,坐拥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连战连捷的项羽,则在精疲力尽后,落入了韩信的“垓下之围”。

如果说韩信,是一只击垮项羽的拳头,那么刘邦军团强大的战略规划与正确执行,才是支撑这致命一击的臂膀。

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韩信个人,超越同时代的军事理念。

与风格生猛的项羽,以及同时代打惯了仗的“名将”相比,“带兵经验为零”的韩信,究竟优势在哪?那就是他“谋而后动”的作战理念。战争之于他,不是斗狠斗勇的体力活,相反却是环环相扣的“智慧活”。比如他上演“背水一战”操作的井陉口之战,都说韩信“背水扎营”是兵行险着,但事实上,开战之前,韩信就以缜密的情报战,获知了对手陈余的虚实,然后又派两千精兵提前埋伏,所谓“背水一战”,只是水到渠成的一击。

歼灭项羽爱将龙且的潍水之战,更是典型杰作。面对气势汹汹的龙且大军,韩信可以果断退却,不争一时一地的短长,将对手引入设定的战场,以“引军半渡”的方式,利用一场人工“预备”的洪水,彻底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全过程看似简单,但设身处地就知道,这需要怎样的气魄,以及何等长远的眼光,才能调动一切有利条件,完成这致命一击。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就是“仙”在这历经多年战场生涯磨练出来的,高人一筹的理念。

耐住寂寞艰辛的磨练,选择正确的平台,高人一筹的理念,这“韩信式成功”,抛开历史恩怨,相信直到今天,依然有着超越职业界限的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贺人龙为何会被称为贺疯子?明末起义军的第一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贺人龙为何会被称为贺疯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大明的武进士,与起义军闯王是老乡,所以对闯王领导的起义军的套路简直是知根知底。几仗下来,居然成了李自成最惧怕的老乡,同时也成为了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的第一克星。此人就是被明军和起义军称为“贺疯子”的贺人龙

  • 为什么赵匡胤能轻易地夺下了后周的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匡胤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仅仅六年,就因病去世,虽然时间稍短,但柴荣手下还是有部分心腹的,比如张永德、韩通、赵匡胤、李重进等等。那么赵匡胤能相对容易地夺下了后周的江山呢?一、人走茶凉在五代时

  • 刘禅为什么要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禁止奔丧?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去世,刘禅为什么禁止奔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一表千古名,论及诸葛亮的忠心与智谋,千古难觅。为蜀国的大业,鞠躬尽瘁,在死后,蜀国也随之走向了下坡路。诸葛亮对于刘禅而言,既是臣又是父,无论是在在

  • 15岁入宫的邓绥,22岁当皇后,她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皇后邓绥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经常用,七尺来形容男子的身高,东汉的一位皇帝汉和帝,他的皇后邓绥据史书记载,就有七尺二寸,差不多相当于现在计量单位的1米72,在古代女子中,可谓是十分高挑了,而且她不光身材好,长得也很好看,从小就与众不同。在她五岁的时候,

  • 安禄山逼得唐玄宗逃亡西蜀,最后却死在儿子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安禄山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终结盛唐的是一位三百多斤的胖子,名叫安禄山。唐玄宗李隆基待安禄山不薄,甚至堪称父子,任命其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然而,安禄山最终还是造了唐朝的反,李隆基被迫逃亡西蜀,山河变色、社稷将倾。或许是因

  • 唐代宗李豫为什么要派人去刺杀太监?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唐代宗李豫的文章。在古代皇家权力如果被架空,皇帝就会成为傀儡,除了被杀外还会发生改朝换代的危险。因此历代有作为皇帝都把权力牢牢攥在手里,生怕出现大臣把持朝政。在唐朝时,由于制度原因,出现藩镇势力不听招呼,朝中后宫和宦官专权问题。所以唐玄宗以后历代皇帝,有的皇帝在控

  • 韩信身上不是有一把宝剑吗 胯下之辱时韩信为何不拔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韩信胯下之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遇到一帮泼皮挑衅,最终他没有拔出宝剑,一般认为这是韩信忍让的表现,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是张良可以忍,张良是贵族之后又做过刺杀秦始皇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张良要不忍他就只有死路一条,韩信不一样,韩信无名无姓,他没有忍的本钱啊,

  • 韩信临死前说了什么 萧何与吕后听了为何心有余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死了刘邦什么反应,萧何杀了韩信后有愧疚之心吗,吕后为什么不杀萧何

    很多人都不了解韩信临死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朝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个王朝,秦汉时期也是历史上人们非常熟悉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这时候的秦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秦二世胡亥的昏庸无道,导致了秦朝走向灭亡。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秦朝的灭亡,秦二世是有很多责任的。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秦朝

  • 崇祯当初没有自杀的话 李自成进京后会不会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崇祯自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无论你用什么眼光看待崇祯,崇祯符合所有朝代好皇帝的形象。节俭。崇祯煤山自杀,李自成收尸时看到,崇祯的衣服上都是补丁,哀叹其无帝王之福!崇祯平时每顿饭三素一荤。他和皇后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朝时总小心翼翼怕把打补丁的袖口显露出来;勤

  • 朱翊钧凭借出色的表现顺利登基,为什么后来会懈怠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朱翊钧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大家心目中,皇帝都应是日理万机的形象。因为所有的国家大事,都需要他的指挥,虽然下面有各级官员,但是必须听从皇帝的号令才能做事。但是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却不是这样,他在位四十八年,但是却有三十多年躲在后宫不肯见人,创造了史上不临朝最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