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朝鲜的妃子有多美?为何获得朱棣长期的宠爱

朝鲜的妃子有多美?为何获得朱棣长期的宠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11 更新时间:2024/1/1 13:35:52

朱棣曾宠爱一个朝鲜献来的女子权氏,权妃善于吹箫,深得朱棣的爱怜。朱棣第一次亲征漠北时,就只带了权氏一人。不幸的是,权氏经不住长期的跋涉,死于回师的途中。这时一个宫女为了达到除掉另一个宫女的目的,便诬陷对方毒死了权氏。朱棣信以为真,立即杀掉了那个宫女,受牵连的宦官达数百人。

很多关于明史的著作都花了很大笔墨记述了朱元璋死后,明成祖朱棣发动叛乱,颠覆朱元璋钦点的接班人——明惠帝朱允炆的政权,自己当了皇帝这件事。朱棣,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的狠毒在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他曾一怒之下杀了三千宫女。更残忍的是,连他的妹婿也没放过。

朱棣在起兵反对明惠帝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的。他的倒行逆施,除了遭到朱允炊朝臣将帅的攻击和抵制外,也遭到当时驻守淮安的妹婿梅殷的坚决反对。

网络配图

驸马爷梅殷,是朱元璋长女宁国公主的丈夫,当朱棣准备篡夺明惠帝朱允炆的帝位时,梅殷是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面有一些缘故:朱元璋在驾崩时曾将梅殷诏到自己的帐前,对皇孙朱允炊说:“对于燕王朱棣,你可不要放松警惕!”然后转过头来,对梅殷说:“你是个老成忠信的人,把幼主托付给你,我也就放心了。”于是把誓书及遗诏授予梅殷,对他说:“有人敢违背誓书、遗诏,你可以代我讨伐他!”说完便撒手西去。

正如朱元璋所预料的那样,其刚死没几年,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便兴兵南下。于是明惠帝朱允炆命梅殷为总兵官,镇守南京的门户淮安。朱棣率兵马一路夺关斩将,势如破竹,很快便来到淮安城下。于是他遣人给梅殷传信,说是到南京为父皇太祖进香。

梅殷早就看穿了朱棣的诡计,义正词严地对来使说:“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其实朱棣早就将梅殷看成眼中钉,见梅殷如此羞辱自己,勃然大怒。但梅殷手握重兵,他也无可奈何,于是又派了一个使者说:“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梅殷既然接受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托孤,自然不甘示弱,竟然割去使者的耳朵和鼻子,然后放他回去,并说:“留你这张嘴,回去给燕王殿下讲讲君臣大义!”朱棣见状气急败坏,但毕竟不能把自己的妹夫如何,只好涉泅水,取道扬州,攻下了南京城。

夺得了帝位之后,朱棣哪能让这位当初不听话、与自己有二心的妹婿再领兵权?为了除掉这个大患,便逼着妹妹宁国公主咬破手指,给丈夫写血书劝回,条件是保证梅殷的人身安全。

梅殷见到妻子的血书,大哭了一场,知道事已至此再无他法了,只好放弃守淮,回到南京。为了安抚梅殷,朱棣假惺惺地亲自下殿迎接,然后说:“驸马爷你劳苦了。”没想梅殷一点也不给朱棣面子,针锋相对地回答:“劳而无功,徒自汗颜。”朱棣表面上没有发作,但心中很不高兴,有了除掉梅殷的想法。

网络配图

朱棣的下属投其所愿,想出法子整梅殷。永乐二年(1404年),都御史陈瑛奏报朱棣,诬陷梅殷收养了明惠帝的叛逆之臣。更为严重的是,他还与女秀才刘莫邪狼狈为奸,咒骂朝廷。

早想除掉梅殷的朱棣这下找到杀掉梅殷的借口了,于是立即罢了梅殷的兵权。但这还不足以置梅殷于死地,碍着妹妹的面子,朱棣便先将梅殷发配到了辽东。到了永乐三年(1405)冬,某日早朝,梅殷正在过桥,素与梅殷不睦的前军都督谭身、锦衣卫指挥使赵曦为了讨好朱棣,派人将梅殷挤于桥下。天寒地冻,梅殷在寒冷的河水里溺亡了。梅殷死后,这两个人散布谣言说梅殷是自杀跳河的。

但梅殷的好友,都督许成很快便将事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朱棣表面上假装发怒,令司法部门严惩谭深、赵曦,将二人斩杀,没收两人家产,并派人为梅殷治丧,谥号“荣定”。有意思的是,朱棣还认为许成揭发有功,封其为“永新伯”。暗地里,朱棣则杀人灭口,将谭、赵二人处死。不过让朱棣没有意料到的是,这两个冤大头在临刑前供出了实情:“此上命也,奈何杀臣?”这种话若流传出去,自然非同小可,气急败坏的朱棣遂命人击落谭、赵的牙齿,立即抄家处斩。

当初朱棣口口声声向自己保证丈夫的安全,这没多久丈夫就一命呜呼了,宁国公主当时就想到此事肯定系朱棣所为。否则堂堂驸马爷,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于是她找到朱棣,拉住他的衣服大哭。

朱棣便安慰公主说:“驸马为除贼而死,你何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然后给梅殷隆重治丧,朱棣亲自致祭,谥为荣国公。宁国公主这时已被称为御妹,依明制进封为宁国长公主,并给予优厚的待遇,“岁时赐与无算”,甚至连诸王也无法和这位长公主相比。梅殷的两位遗孤也都封了官职,封长子梅顺昌为中军都督府佥事,次子梅景福为旗守卫指挥使。

关于这段内容,《明史·公主传》是这样记载的:“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寻官殷二子,顺昌为中府都督同知,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赐公主书曰:‘驸马殷虽有过失,兄以至亲不问。比闻溺死,兄甚疑之。

网络配图

都督许成来首,已加爵赏,谋害之人悉置重法,特报妹知之。”’从朱棣除掉梅殷的过程可见其内心之狠毒,手段之卑劣。事实上,这也是朱棣本性的反应。朱棣曾宠爱一个朝鲜献来的女子权氏,权妃善于吹箫,深得朱棣的爱怜。朱棣第一次亲征漠北时,就只带了权氏一人。不幸的是,权氏经不住长期的跋涉,死于回师的途中。

这时一个宫女为了达到除掉另一个宫女的目的,便诬陷对方毒死了权氏。朱棣信以为真,立即杀掉了那个宫女,受牵连的宦官达数百人。后来又因为他的妃子鱼氏与宦官私通,杀掉了两千八百多人。

不过朱棣对于自己的屠杀行为也不是没有忌讳的,迁都北京之后,他命人铸造的永乐大钟举世闻名。据说清朝的乾隆帝就认为,因为朱棣诛杀建文旧臣过于惨毒,他铸这口布满经文的大钟是为了忏悔。如果朱棣真的忏悔了,九泉之下的梅殷是不是该瞑目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皇帝宋哲宗赵煦:他给关羽的封号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宋哲宗赵煦是北宋一代皇帝,他原名叫傭,9岁时登基为皇帝。在位15年,24岁逝世,下葬在现在的河南巩县的永泰陵。因为年少,并没有实权,17岁之前由高太后执政。由于高太后执政时期过于限制宋哲宗掌权,也过分保护,导致宋哲宗的不满情绪,使他感到窒息,这也是在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叛逆心理。网络配图宋哲宗有5个哥哥

  • 东方朔的一封求职简历汉武帝竟看了两个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自荐一直是古人成功的捷径,很多人通过毛遂自荐获得了成功,最典型的就是毛遂自荐的毛遂了,这也就证明了想要成功除了把握住机会外,还要主动的去争取机会,毕竟机会不是白白放在你的面前等你去拿的,你的像遇到心仪的人一样,得大胆追求和表白。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毛遂自荐的人,看看他到底是如何自荐,他的自荐信里面到底都

  • 历史上一个著名典故娄敬不易旃衣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娄敬不易旃衣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这个典故在现在初中的文言教科书内,依然会被提及。那么娄敬不易旃衣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娄敬像当时娄敬想向刘邦劝谏迁都关中,就向虞将军说明。虞将军看到娄敬穿着毛毯制成的衣服,披着羊裘。就将自己的丝绸衣物脱下来让娄敬穿,免得惹皇帝生气。对此,娄敬却说,他穿着旃衣到

  • 清末李鸿章修铁路:通车后自己率先亲身体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886年,身为海军衙门总理的奕到天津巡视北洋海口,与李鸿章具体商议修路办法。奕后来说他对修铁路以前也曾“习闻陈言,尝持偏论”,反对修路,但经中法之战,又“亲历北洋海口,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于是支持修路的态度更加坚决。但以奕此时的权位之重,却也不敢大张旗鼓地主张修路,所以在天津巡视北

  • 神奇!北齐皇帝高湛的皇后竟然走上青楼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北齐的皇帝高湛的经历很受人关注,他的感情经历也备受大家关注,很多人都想要知道高湛的皇后是谁,他的皇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其实高湛皇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胡太后,高湛和这位胡太后养育了儿子高纬,后来高纬登上皇位,因此这个皇后也就被称作为胡太后。在公元561年的时候,高湛成为了北齐的皇帝,在同年,高湛也将

  • 崇祯皇帝在自杀之前为什么心里会咯噔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十七年,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平心而论,崇祯不是个坏皇帝。甚至可以说,崇祯是个好皇帝。无奈,形势大过人。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了,纵然崇祯再能干,也无济于事,只能徒增痛苦。这也正是崇祯皇帝后来自杀的根本原因。试想,如果他是个刘禅那样浑浑噩噩的皇帝,怎么舍得自杀呢?崇祯十七年,内忧外患,纷纷扰扰。内

  • 李鸿章的英国之行:120年前的他是怎样访英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896年,李鸿章游历欧美,在英国待了20天。《文史天地》杂志2008年帅艳华撰写的文章描述了李鸿章访英之旅,摘录如下:网络配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得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更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6年,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占据威海卫,法国窃取广州湾,中国处于前所未

  • 朱元璋的严刑峻法开创史上一百多年廉政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贪污受贿是官场的毒瘤,既破坏社会和谐,又腐蚀政权根基。所以,历代统治者为收拢人心,巩固千秋大业,总是信誓旦旦,要创建廉洁政府。然而,往往在一番“雨疏风骤”之后,官员们照例是“浓睡不消残酒”了。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倒是不信这个邪,他决心革除弊端,曾经数次下诏,誓以严刑治贪。在此重威之下,明初官场确乎是清

  • 隋朝大将宇文述:一生大起大落竟与皇族同姓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述简介上提到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人,宇文述是隋朝著名的将领。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鲜卑族的三字姓),因其先祖曾当过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宇文述年少时就熟习弓马,身材魁梧。图片来源于网络北周武帝在位时,凭借父亲的军功而开始担任开府。当时北周的权臣,任大冢宰的宇文护很赏识他,让宇文述担

  • 唯一因失德被废黜的皇帝:三国曹芳为啥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在皇帝——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因为没有斗过权臣司马师,曹魏皇帝曹芳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