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世宗嘉靖皇帝:史上唯一害死三位皇后的皇帝

明世宗嘉靖皇帝:史上唯一害死三位皇后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86 更新时间:2024/1/25 11:02:58

明朝皇帝多昏君,明世宗嘉靖皇帝便是其中的一个。嘉靖末年,民间竟流传有这样的说法:“嘉者,家也。靖者,尽也。民穷财尽,糜有子遗也。”可见其昏庸程度。

嘉靖皇帝不仅治国无方,治家更无道。他的3位皇后,一个被他踢死,一个被他气死,一个被他烧死,为历史所罕见:

网络配图

嘉靖元年(1522年),16岁的明世宗朱厚熜继承大统,选中元城县教授陈万年之女为皇后。大婚之后,嘉靖帝宠爱陈皇后,过了几年好日子。

但嘉靖帝喜新厌旧,很快迷恋上了一位宫女,再也不去陈皇后的寝宫。陈皇后妒心未减,派人重贿嘉靖帝一个言听计从的道士,道士花言巧语说动了世宗的心,说是皇帝尚无子嗣,应对陈皇后多施雨泽,才能诞生贵子。

于是,嘉靖帝与陈皇后言归于好,陈皇后果然怀孕。但正当夫妻二人议论未来孩子性别问题之时,嘉靖帝却对宫中新来的两个宫女大为赞赏,动手动脚。陈皇后不由妒火心中烧,把一个宫女推到在地,并对皇帝说:“请陛下今后要自重,你当着我的面这样做,我可受不了。”

妄自尊大的嘉靖帝哪里受得了这个,盛怒之下,竟抬起脚来陈皇后腹部猛踢,致使陈皇后流产而死。嘉靖帝踢死结发妻子却一点不知后悔,对她的丧葬草草了事,不准埋入自己的陵寝。临死还留下遗言,不让子孙把陈皇后同他合葬。

后来,中宫缺位,嘉靖帝又立宫女张氏为后。此时,嘉靖帝热衷于道教古礼,醉心于道教祭祀,每逢节日大祭,张皇后还必须穿着礼服陪祭。

网络配图

张皇后因不愿意穿这样不伦不类的衣服,多次劝谏嘉靖帝不要迷信道教祭祀,并说:“想陛下这样虔诚,天帝若有知,也该另眼看待,如今陛下却连个皇子也没有,可见上天并没有赐福。”张皇后的劝慰适得其反,竟招皇帝恼怒。一次,嘉靖帝让张皇后亲尝臣下进献的灵芝,使得皇后上吐下泄,几乎丧命。

张皇后不满意的说:“如果此物是世间珍稀,陛下不亲尝?”嘉靖帝盛怒之下,拂袖而去。下诏宣布废去皇后封号,收回册宝,幽居宫,使张皇后气愤而死。

此后,嘉靖帝又选九嫔之首方氏为后。鉴于前两个皇后的教训,方皇后对嘉靖帝更加曲意逢迎,以博帝欢。此后,宫里发生了刺杀皇帝的事件,方皇后临危不乱,救下了皇帝,惩治了凶手和有牵连的人。

嘉靖帝康复后,表面上感谢方皇后的救驾之功,心里却嫉恨皇后问罪致死了受牵连的端妃曹氏,并时冷落皇后另寻它欢。

网络配图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皇后所居坤宁宫突然起火,宫人跪请皇帝派人救火,嘉靖帝因对皇后心怀怨恨,竟迟迟不下救火令,眼睁睁方皇后被火烧死。嘉靖帝还幸灾乐祸地说:“让它烧吧,旧宫烧了,再建新宫。”许多史学家都认为这把火本来就是皇帝指使人放的。

明世宗嘉靖皇帝一连害死了自己的三位皇后,真是连禽兽都不如。

后来经“壬寅宫变”幸得未死,他被吓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设醺炼丹,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二十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驾崩,终年60岁。庙号世宗,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朝鲜的妃子有多美?为何获得朱棣长期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曾宠爱一个朝鲜献来的女子权氏,权妃善于吹箫,深得朱棣的爱怜。朱棣第一次亲征漠北时,就只带了权氏一人。不幸的是,权氏经不住长期的跋涉,死于回师的途中。这时一个宫女为了达到除掉另一个宫女的目的,便诬陷对方毒死了权氏。朱棣信以为真,立即杀掉了那个宫女,受牵连的宦官达数百人。很多关于明史的著作都花了很大

  • 北宋皇帝宋哲宗赵煦:他给关羽的封号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宋哲宗赵煦是北宋一代皇帝,他原名叫傭,9岁时登基为皇帝。在位15年,24岁逝世,下葬在现在的河南巩县的永泰陵。因为年少,并没有实权,17岁之前由高太后执政。由于高太后执政时期过于限制宋哲宗掌权,也过分保护,导致宋哲宗的不满情绪,使他感到窒息,这也是在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叛逆心理。网络配图宋哲宗有5个哥哥

  • 东方朔的一封求职简历汉武帝竟看了两个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自荐一直是古人成功的捷径,很多人通过毛遂自荐获得了成功,最典型的就是毛遂自荐的毛遂了,这也就证明了想要成功除了把握住机会外,还要主动的去争取机会,毕竟机会不是白白放在你的面前等你去拿的,你的像遇到心仪的人一样,得大胆追求和表白。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毛遂自荐的人,看看他到底是如何自荐,他的自荐信里面到底都

  • 历史上一个著名典故娄敬不易旃衣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娄敬不易旃衣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这个典故在现在初中的文言教科书内,依然会被提及。那么娄敬不易旃衣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娄敬像当时娄敬想向刘邦劝谏迁都关中,就向虞将军说明。虞将军看到娄敬穿着毛毯制成的衣服,披着羊裘。就将自己的丝绸衣物脱下来让娄敬穿,免得惹皇帝生气。对此,娄敬却说,他穿着旃衣到

  • 清末李鸿章修铁路:通车后自己率先亲身体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886年,身为海军衙门总理的奕到天津巡视北洋海口,与李鸿章具体商议修路办法。奕后来说他对修铁路以前也曾“习闻陈言,尝持偏论”,反对修路,但经中法之战,又“亲历北洋海口,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于是支持修路的态度更加坚决。但以奕此时的权位之重,却也不敢大张旗鼓地主张修路,所以在天津巡视北

  • 神奇!北齐皇帝高湛的皇后竟然走上青楼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北齐的皇帝高湛的经历很受人关注,他的感情经历也备受大家关注,很多人都想要知道高湛的皇后是谁,他的皇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其实高湛皇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胡太后,高湛和这位胡太后养育了儿子高纬,后来高纬登上皇位,因此这个皇后也就被称作为胡太后。在公元561年的时候,高湛成为了北齐的皇帝,在同年,高湛也将

  • 崇祯皇帝在自杀之前为什么心里会咯噔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十七年,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平心而论,崇祯不是个坏皇帝。甚至可以说,崇祯是个好皇帝。无奈,形势大过人。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了,纵然崇祯再能干,也无济于事,只能徒增痛苦。这也正是崇祯皇帝后来自杀的根本原因。试想,如果他是个刘禅那样浑浑噩噩的皇帝,怎么舍得自杀呢?崇祯十七年,内忧外患,纷纷扰扰。内

  • 李鸿章的英国之行:120年前的他是怎样访英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896年,李鸿章游历欧美,在英国待了20天。《文史天地》杂志2008年帅艳华撰写的文章描述了李鸿章访英之旅,摘录如下:网络配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得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更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6年,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占据威海卫,法国窃取广州湾,中国处于前所未

  • 朱元璋的严刑峻法开创史上一百多年廉政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贪污受贿是官场的毒瘤,既破坏社会和谐,又腐蚀政权根基。所以,历代统治者为收拢人心,巩固千秋大业,总是信誓旦旦,要创建廉洁政府。然而,往往在一番“雨疏风骤”之后,官员们照例是“浓睡不消残酒”了。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倒是不信这个邪,他决心革除弊端,曾经数次下诏,誓以严刑治贪。在此重威之下,明初官场确乎是清

  • 隋朝大将宇文述:一生大起大落竟与皇族同姓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述简介上提到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人,宇文述是隋朝著名的将领。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鲜卑族的三字姓),因其先祖曾当过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宇文述年少时就熟习弓马,身材魁梧。图片来源于网络北周武帝在位时,凭借父亲的军功而开始担任开府。当时北周的权臣,任大冢宰的宇文护很赏识他,让宇文述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