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并不坏 参与政治只是为自己不受欺负?

慈禧并不坏 参与政治只是为自己不受欺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73 更新时间:2024/2/7 20:01:51

平心而论,在强大观念和制度的笼罩之下,被剥夺了早期教育权的叶赫那拉·兰儿,在政治演出中表现的才干和能力,还是很出人意料的。她比大部分男人刚强果断、机智精明,近半个世纪,她始终牢牢控制着整个局面,把那些男人中的精英人物操纵在股掌之间;她很有胆量,就在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成丰皇帝准备仓皇逃走,满朝武惊慌失措时,她从储秀宫的帷幕后站出来,不惜违反祖制,极力反对这个懦弱的决定,她很有度量,在丈夫死后,以闪电般的手段发动宫廷政变,但她只杀了为首的三个大臣,对其他人都轻轻放过,并且当众焚毁了从三大臣家搜出来的政治信件,从而稳定了局面,安定了人心;她也有一定的眼光。中国的第一个明智的反应——洋务运动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开始的,她支持派出留学生,支持兴办工厂,支持建设新式军队,在她统治的最后10年,她努力地推行政治改革,准备采用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她的改革范围甚至比康有为当初设想的还要广泛,手段也比戊戌变法时更切实有效。如果她遇到的是比较平衡的政治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不但会胜过历史上大多数女性执政者,也会胜过无数政绩平平的男性皇帝。

可惜,她偏偏撞上了中国最尴尬最困难的时候。

旗人家的女人往往比丈夫能干,许多八旗子弟在外面摆够了谱,回到家里就乖乖受女人辖制。慈禧无疑就是此类女子,碰巧,成丰皇帝是那种比较软弱的男人,在内忧外患中直不起腰,成天除了听戏就是喝个烂醉。这样的男人在生活中往往需要个性坚强的女子,甚至对其产生依赖心理。当慈禧第一次尝试着给他出主意的时候,他并没有反对,于是这个年轻漂亮的媳妇借此接近并最终走进了权力中心。

可是,慈禧最初并没有想成为政治家,她只是替懦弱的丈夫当当家而已,后来就是想保住爱新觉罗家的产业,以免孤儿寡母受人欺负。曾国藩第一次进京面见太后,没想到她和他谈的都是些家常,什么你兄弟几人,出京多少年了之类。曾国藩在当天的日记中失望地写到:“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

慈禧

慈禧对巴黎的时装、华尔兹舞更感兴趣,每天处理完政务,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化妆、游赏、宴饮、看戏。在意识深处,她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相夫教子、看家守业的身份定位。但这时的中国需要一个具有非凡气魄的巨人来引领,才有可能度过重重劫难,可惜,历史却把这个位置留给了一个过于专注自我的女人,这也是慈禧的悲剧所在。

不过,如果除却其他因素,单纯从女人这个角度去看慈禧,我们发现,她是相当亮丽的。《宫女访谈录》中的老宫女回忆说:“太后就是讲精气神儿,一天到晚那么多的大事,全得由太后心里过,每天还是那么悠游自在,腾出闲工夫,又讲究吃穿,又讲究修饰、玩乐,总是精神饱满,不带一点儿疲倦的劲儿。”她爱美,27岁时她成了寡妇,可是在寂寞深宫里,她仍然满腔热情地打扮自己,40多年,天天都要在梳妆镜前消磨上几个小时。她冰雪聪明,刚进宫那会儿还不怎么识字,可是通过自学,她练出了一笔好字,诗也写得不错。她喜欢唐诗宋词,喜欢绘画,留下了一批还过得去的作品。

她有冷酷无情的时候,可是许多时候也富于人情味,特别是对身边的宫女。宫女回忆起她来,话语中不无温馨:“老太太是最圣明不过的人,对自己最亲信的贴身丫头是另眼看待的。不管外面有多不顺心的事,对我们总是和颜悦色。”

也许作为一个女人,慈禧最对不起爱新觉罗家族的,是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误。对独生子同治,她过于娇纵,使这个孩子成了清朝最没有出息的帝,自制力奇差,整天热衷于微服出游,泡茶馆逛妓院。这样一个儿子,她怎能放手让他接管全部权力?而对继子光绪,她又娇枉过正,管束过严,使其过于懦弱。这样的继承者也实在无法承担起拯救破败帝国的重任。这无疑也是她如此长久地涉足于政治不能自拔的部分原因。

她在病榻下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以后勿使妇人干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她承认自己不成功地涉足了政治,她希望别人不要效仿她,而要做单纯的女人。可是,如果她不涉足政治,怎么可能把女人做得那么风光?

她给不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老照片定格保定火车站:慈禧逃亡乘“龙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站史馆展出的老照片包括保定站的始建,保定铁路党组织建设和党领导下的车站铁路工人运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时期车站铁路工人的斗争和贡献,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保定站的建设与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保定站的变革与成就等几大部分。其中,1899年2月1日保定府站通车,1901年逃亡的慈禧回京所乘“龙

  • 慈禧出行排场:八抬大轿 队伍像移动化妆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正殿门口,我们遇到一个与庆王服饰相仿的女子,只是她的珠冠中间比庆王多了一只凤。这位女子微笑着向我们伸出手来,姿态非常从容、自然,在我眼里,即便是欧洲贵妇也不过如此神采,后来,我知道了她就是皇后,也就是光绪皇帝的妻子。她对我们说:“太后让我来接你们。”皇后温文尔雅,虽然不是那种很漂亮的女性,但让人觉得

  • 1871年李鸿章与日本使团的激烈“交锋”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年(同治十年)7月,正当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时节,日本重派的来使到达天津,他们与中国修约的焦急心情,恐怕一点不亚于天气的酷热。这次是以大藏卿伊达宗城为正使,柳原前光和同为外务权大臣的津田真道为副使,另有随员多人。清朝方面以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就是乘双方进行礼节性互访尚未正式开议的短暂间隙,李鸿章和应宝时、

  • 曾国藩与学生李鸿章谈外交:要以诚打动洋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谈话只在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人之间进行,算是“私房话”,但论的全是如何办“国事”。在曾国藩与李鸿章交接直隶总督前后的某日,当年的学生仍以“学生”的身份,去拜谒请教“老师”。“老师”尽管这时被教案事弄得狼狈不堪,但在“学生”面前仍不想丧失斯文,还不忘摆点架子。见面后不等“学生”开口,他便先问道:“少荃(李

  • 1896年李鸿章访问俄国曾受贿300万卢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896年5月18日,中国特使李鸿章到俄罗斯旧都莫斯科参加沙皇加冕典礼。根据美国记者的报道,在参与典礼的各国来宾中,李鸿章所受到的欢迎最为热烈,其排场仅次于加冕典礼的主角沙皇夫妇的入城仪式。当然,在红地毯、仪仗队和隆隆的十九响礼炮声中,俄国人所要传达的,绝不只是对一个“大政治家”(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语

  • 李鸿章身后任评说:不变的是人变的是历史的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一八二三年生,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一九○○年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失踪一段时间后复出,命洋务大臣李鸿章与列强代表议和。谈判结束后,中方与联方共同举行记者会。忽然间,“倭瓜国”(日本)钦差大臣小村寿太郎使出一个损招,用汉字来炫耀武力,意在羞辱清廷。这个钦差

  • 刘伯温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上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简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

  • 曹阿瞒简介 阿瞒是谁?曹操为什么叫曹阿瞒?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小名阿瞒的说法应是民间演义说书流传时的改动,曹操小字应是“阿满”,表示可爱的意思,后来因为《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于是可爱的“阿满”就变成了贬义的“阿瞒”。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曹操“小字阿瞒”,用“瞒”字,是欺瞒的意思,而曹操性格多疑,好用计谋,故改“满”为“瞒”非常符合曹操的性格。《三国演义

  • 嘉靖皇帝有几个儿子? 明朝嘉靖皇帝的儿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6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嫡子。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年号嘉靖。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父兴

  • 曹操之死:曹操多少岁死的,历史上曹操死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揭秘曹操死亡之谜:曹操多少岁死的?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