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由校为什么不想当皇帝,只想做个木匠呢?

朱由校为什么不想当皇帝,只想做个木匠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1/5 11:24:53

朱由校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话说爱好这个东西人人都有,有些人的爱好还比较特殊,其实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也无可厚非,但是耽误了自己的正事就不好了。古代就有一位皇帝,身为九五之尊却沉迷于木工活之中,而且还练就了一番好手艺,他便是明朝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下面小编就来带着大家看看这位不做皇帝偏要做木匠的明朝奇葩皇帝朱由校的一生吧。

朱由校,即明熹宗,明朝第15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7年。众所周知,朱由校喜爱做木工活,而且有一手好手艺。他是一个好木匠,但却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重用安、魏忠贤等宦官,不理朝政,任由阉党胡作非为,把国家搅得团团乱。《剑桥中国明代史》说朱由校“体弱,教育不够,也许在智力上还有缺陷”,这话有一定的依据。

朱由校小时候确实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爷爷神宗只顾自己寻欢作乐,父亲光宗又早早离世,所以当16岁的朱由校继位时还是懵懂无知的孩童。由于化程度低,有时候经常会闹笑话。从两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有一次,江西发生叛乱,守军平定叛乱后上奏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话,当时有个太监将其念成了“逐奔追比”,而且将其解释成逃跑,朱由校原本也不理解,听了这太监的解释信以为真,狠狠处罚了原本该受封赏的将士。还有一次,外国来华朝贡,带来了很多礼物,然后三国各自上奏章,奏章是用汉文书写的。但是因为朱由校文化水平低,不解其意,将原本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他国前来谈判交涉的奏章,于是勃然大怒,拂袖退朝,让前来朝贡的使节摸不着头脑。由于文化水平低,再加上他十分信任乳母客氏,魏忠贤和客氏关系又非同一般,所以朝政就渐渐被魏忠贤所掌控。魏忠贤会专门挑皇帝做木工活做到兴头上的时候上奏,这时朱由校就大手一挥,让魏忠贤来处理政务了。

爱木工却不爱天下的皇帝朱由校,由于宠信宦官,妄杀忠臣,使国家陷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天帝死后,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崇祯帝,崇祯帝真想励精图治来着,但无奈弊端丛生,明朝的大势已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崇祯在位十七年勤勤恳恳 明朝为什么还是灭国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亡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古以来王朝更替在数千年的历史当中似乎已经是屡见不鲜,夏桀暴虐而商汤除之,商周残暴而武王伐之,似乎每次王朝的更替都是因为在位者暴虐无道而更替者上应天理,不过并非每一位亡国之君都是残暴不仁,比如明朝末帝崇祯,崇祯帝在位时期为政勤勉,因为入不

  • 崇祯说过文臣人人可杀 崇祯为什么没有杀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崇祯和文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朝崇祯17岁登基,一上位就除掉了魏忠贤,让文人们吹嘘成圣君。当时的明朝处于内乱外患,风雨飘摇,外部有后金的威胁,内部有农民起义军闹事,而在中央是那些东林党为首的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崇祯一生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一心想复兴明室,最终却

  • 李显忠:他是李世民的后代,受两朝皇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07年,辉煌数百年的大唐朝走到了尽头,被五代十国乱世取代。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数众多的龙子龙孙们,有的在战乱中罹难,也有的从此成为平头百姓,隐姓埋名避居乡间,散布在各地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到了南宋时,李世民的一个后代重出江湖,当了南宋大将,在宋金战争中威震天下。此人就是宋高宗和宋孝宗两朝的名将李显

  • 刘禅在位40年创下三国纪录,凭借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二十四日,蜀国白帝城永安宫内外,笼罩在一片悲凉而压抑的气氛中。汉昭烈帝刘备,在荆州失守、关羽张飞遇害、伐吴之战经受大败等一系列打击下,终于重病缠身,来到了弥留之际。刘备一生有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和刘理。此外还有一个养子刘封,但因为刘封在荆州之战中畏敌怯战,未及时出兵援救关羽,

  • 刘备学了刘邦的一个恶习,这是蜀汉失败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古代皇帝中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他出身微贱草根,却从一无所有完成到富有天下的华丽转身,从人人都看不起的底层无赖,一跃成为万众仰视的大汉皇帝,其雄心和才干,确实非一般人所能望其项背,千载之后仍然令人叹为观止。但刘邦自幼家境贫寒,不读诗书,从未收到过良好教育,长大后混迹江湖,结交了很多

  • 蜀国隐藏最深的智者,诸葛亮都经常请教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四川成都南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武侯祠,是后人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造的祠庙。作为诸葛亮的主公,刘备在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他们是蜀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十四个文臣。这十四个文臣,分别是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 朱元璋的心里阴影:一件小事左右了他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这位开国帝王,自称起自布衣,托迹缁流,掠入行伍,适天下大乱,遂起兵滁州。这当然都是拣好听的说,他明白,当过和尚,当过兵痞,游方讨饭,打家劫舍,并非十分光彩之事。所以,他在自撰《朱氏世德碑记》的文中,总是强调“上世以来,服勤农业”“先祖营家泗上,置田治产”。其实,他只是一个无家无业的“流民”,与土

  • 明朝朱元璋为何要一手搞限娱令 一手树典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永乐九年(1411年)七月初一,英明神武的明成祖朱棣不知哪根神经受了刺激,颁布了一项基本国策:“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读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但凡查出违规者,杀他全家。网

  • 帮助朱棣夺得皇位的雇佣兵朵颜三卫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这个朝代差不多每个皇帝都有那些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传奇。就说说永乐帝朱棣吧,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燕王,也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四叔,但同时他也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的皇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这次夺位之中,有一支很厉害、很变

  • 郑氏家族“皇”粱梦:想成独立王国做清朝藩属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38年后,其总督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以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被载入史册,被尊为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一人生壮举被放大得尽人皆知,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郑成功是忠于明朝的,是因为不肯降服灭亡大明帝国的清政府,不肯剃发不肯易服,才跑到孤岛上以图恢复大明朝的英雄。其实,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