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完胜 但真的是北伐吗?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完胜 但真的是北伐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802 更新时间:2024/1/20 19:48:10

229年春,蜀汉第一次北伐,因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不全线撤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自贬三等,从丞相降为右将军,当然行丞相事,实际权力跟以前一样。

尽管实际权力没有变,但右将军行丞相事,总归不是个办法。我倒不是说诸葛亮有什么官瘾。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拖久了,会招人非议,也会遭到曹魏和东吴嘲笑。

所以,必须要有所建树,搞点军功,以便官复原职。

网络配图

229年冬,诸葛亮率军围攻陈仓20多天。魏略记载,诸葛亮使用云梯冲车攻城、造百尺井阑(木塔)朝陈仓射击、填堑沟、挖地道等等,啥法子都用尽了,连陈仓里面啥样都没瞄着。

尽管在撤退过程中斩杀了魏将王双,但不足以官复原职。

不要说王双是个小角色,就是陈仓守将费曜也算不上什么重要角色。作为陈仓一个关隘的司令官,费曜仅仅只是个杂号将军。

我确实很纳闷,蜀汉的总司令诸葛亮亲自率军数万进攻陈仓,而曹真遣一个杂号将军拒之,这曹真也太不把蜀汉军放在眼里了吧?

第二年刚开春,诸葛亮再次用兵,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二郡,他亲自率军进驻建威,以防魏雍州剌史郭淮来袭扰。

郭淮确实率军来了,见前面有诸葛亮的大军挡道,就退兵回去了。

这一次,诸葛亮终于获胜,拿下了二郡,第三次北伐完胜,诸葛亮官复原职。

不过,疑点来了。难道郭淮不救驻扎在武都、阴平二郡的魏军,抑或那里根本就没有曹魏的军队?

网络配图

刘禅让诸葛亮官复原职的诏书中有一句话,耐人寻味:“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

原来如此,这武都、阴平二郡,是氐、羌人控制的,那里,根本没有曹魏的驻军。难怪郭淮晃了一下,就跑回去了。

那也就是说,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根本没有跟曹魏开战?

暂且不这么下结论,要不然诸葛粉又要开骂了。

先说说武都郡。

武都立郡比较早,秦朝就设立了。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以氐人之地置,治所在武都道(治所在今甘肃省礼县南),领武都道、上禄县、故道、河池县、沮县、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王莽改武都郡为乐平郡。两汉之际,武都郡为公孙述所据。东汉前期,罢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三道,郡治移至下辨县(县治在今甘肃省成县西北),改属凉州刺史部。汉末,曹操分司州、凉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属雍州。

那么,曹魏(注意,我说的是曹魏,不是汉朝)占领过武都郡没有呢?换一句华说,曹操派驻军队和郡守到那里去没有?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三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张郃、硃灵等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三国志》)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曹操是从长安向西,过陈仓、出散关进入武都,然后绕道南郑西面的阳平关。但曹操途径武都时并不顺利,遭到了当地氐人的激烈抵抗。

网络配图

其实,曹操的目标是张鲁,不是氐人和羌人占据的武都,所以派张郃等开道,攻杀氐人和羌人。

而曹操后来的行为表明,尽管武都地理位置很重要,但汉中之战失利后,曹操不得不放弃武都。因为从汉中撤军,意味着刘备将阻断武都与雍州的联系,不可能孤军守住武都。但曹操又怕刘备以武都为据点威胁关中,于是迁其人五万余口于右扶风小槐里。

这也难怪蜀汉为什么那么厚待马超了,寸功未立,却给了马超极高的政治荣誉。马超在氐人眼里,是神威大将军,氐人可能看在马超的面子上,没有为难诸葛亮的大军。

不为难,不等于不找麻烦。少数民族索要财物,自古如此。尽管有马超的面子,但多多少少也得意思一下。对于诸葛亮来讲,给点财物是小事,但纳入蜀汉的版图多好,武都险要,攻守兼备,而氐人的战斗力,两次借道都摸清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齐桓公鼓励生育:消减后宫人数解决婚龄男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公众的印象中,“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孩子,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计划生育的概念是人类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生殖行为的行为,既包括“减产”,也可以“增产”。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不过,关于“少生”、“优生”的提法,倒也“由来已久”,

  • 朱元璋整顿官吏作风:报告空洞者被暴打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大力整顿官吏作风,在改善文风、提高效率上动了不少脑筋。就在狠揍茹太素之后,他命令制定了行政文书规范,“颁示中外,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现存朱元璋的许多重要指示,干脆就是口语,乡下老太太都能听得懂记得住,这在历代皇帝中极少见。《明史》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

  • 秦桧后裔处理历史包袱:称"一朝天子一朝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问秦桧后裔的故事未必靠谱,靠谱的是中国人的心态和处理家族包袱的机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应重视的是当下,是未来。处理尴尬的最好办法,就是走出尴尬、搁置尴尬。图片来源于网络秦殿撰大士在朝时,一日上(乾隆)偶问曰:“汝家果秦桧后人乎?”秦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清朝野史大观·清人

  • 曹操智囊荀彧因何事犯了忌讳竟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身边的重臣荀彧突然病故,成为当时的一件大事,这一年荀彧才五十岁。图片来源于网络《三国志》认为荀彧是得病死的,说他“以忧薨”,就是在心情郁闷之下而死。这样说似乎是有迹象的,此前不久,曹操发动了东征合肥之战,他特地请天子派时任尚书令的荀彧代表朝廷到谯县来慰问。荀彧到后,曹

  • 双剑大侠刘备为何不显露真武艺真相只有关张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细想,刘备屡次成功地在千军万马军中全身而退,而且连根毛也没少过!无数次单人匹马闯敌阵,竟毫无闪失,武功肯定也并不是常人能比的!图片来源于网络现在说起三国高手,人们老在嚷嚷什么方天戟、青龙刀,或什么张飞矛、子龙枪,其实只要略知武艺常识,皆当知“百日练刀、千日练枪、万日练剑”的道理。刀枪练精,其根底

  • 乾隆皇帝“维稳”三招:恩威与封锁消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偶然翻书,发现“维稳”的猫鼠游戏古已有之,譬如乾隆帝就曾有过一次伟大实践。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马戛尔尼勋爵率领近700人的庞大使团,航海近一年,于翌年9月14日在热河觐见了乾隆。大清君臣满以为这是“远夷慕化”,前来归顺效忠,不料这些“野蛮人”在国书中竟敢和天朝比肩,自称“兄弟

  • 汉景帝的智慧:遵循汉文帝的政策确保稳定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的第四个儿子,他的三个哥哥先后死去,所以他得以继承帝位。作为皇帝,他是“文景之治”这一治世的完成者,其历史地位非常突出。其实,在他当皇帝期间,地震、飓风、旱灾、蝗虫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把一个文帝开启的“治世”延续下去,他个人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图片来源于网

  • 明朝朱元璋“重典治国”不只为遏制官僚腐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重典治国”制度受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明朝的“重典治国”的方略在当时具有合理性并达到了统治者的目的,但是它也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当代对官员贪腐的治理也是国家法治的一部分,但是“重典治国”以威吓的方式达到效果,与现代法治文明不符,不应为现代法治所取。当代中国

  • 揭秘秦始皇最信任的谋士李斯居然是个骗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人是会变的,而人性不会。中国历史上最矛盾的人莫过于李斯,此人与韩非子是同窗,他协助秦始皇建立统一了秦王朝成为了不世之能臣,统一文字、度量衡,实行中央集权、采用郡县制等等。然而他的却做了两件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杀害韩非子,拥护胡亥登基,其结果不仅让自己死于非命,也让秦王朝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果然不

  • 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李斯为何被腰斩并夷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08年7月,秦国的丞相李斯与他的儿子被押往咸阳的街市处斩。李斯为自己当初所犯下的政治错误而深深懊悔。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时,突然得病死去。这时,随行的丞相李斯被中车府令赵高拉入了政治漩涡。在赵高的极力诱惑下,也由于贪恋权势,李斯竟参与策划了一起宫廷政治阴谋。他们对外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