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最强“败家子”:朱祁镇到底有多败家?

明朝最强“败家子”:朱祁镇到底有多败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0 更新时间:2024/1/17 5:22:0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祁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大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诸部向明廷进贡战马,大权独揽的宦官王振故意克扣赏钱,引发诸部的不满。

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利诱蒙古诸部,率联军大举侵犯明朝疆域。

明英宗朱祁镇幻想着能像曾祖父明成祖朱棣一样,率明军驰骋沙场,威震草原大漠,他不顾众大臣的极力劝阻,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之下,决定御驾亲征瓦剌部。

明英宗册立两岁的皇子朱见深为太子,以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城,以王振为主帅,临时征调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人,浩浩荡荡出发了。

然而,朱祁镇却将这二十万大军全部葬送。

兵部尚书邝野等六十六个大臣、近三分之一的将士全部战死沙场,战马损失二十万匹,大明天子朱祁镇被活捉,这次战事史称“土木堡之变”。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曾深入草原腹地,打得蒙古骑兵鬼哭狼嚎,满地找牙。

短短三十几年之后,二十万大军被五万骑兵打得全军覆没,明军难道就这么不堪一击吗?

明军惨败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决定出征两天后就出发了,没有进行战前动员鼓舞士气,粮草、辎重等也准备的不够充分。

不到十天,明军还没到山西大同的时候,军中就出现粮草短缺,不断有人病饿而死,士卒怨声载道。

王振不懂军事,纯属瞎指挥,明军撤退的时候,他打算从紫荆关(河北易县)撤回京城,以便大军途经其家乡蔚州,让皇帝驾临其府第,以此向家乡父老炫耀自己有多么多么牛。

王振没有率主力进攻瓦剌骑兵,仓皇撤退造成士气低落,军纪败坏。

王振率军撤退走了四十里的时候,又担忧人马踩踏庄稼,临时改变向宣府(河北宣化)行进。

瓦剌骑兵得知明军不战而退,也先下令追击,大同参将郭登等人建议,不能改道,否则就会被瓦剌骑兵追上。

王振不听,坚持改道向东行进。

明军向东迂回,走冤枉道,等于给瓦剌骑兵赢得了时间,不久追袭上来。

明英宗派吴克忠、吴克勤率兵断后,掩护皇帝及主力撤退,吴克忠、吴克勤等人全部战死。

明英宗再派朱勇率三万骑兵阻击,朱勇误入敌军包围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三万骑兵全部阵亡。

王振率军加快撤退步伐,行至土木堡,以一千多辆辎重车尚未到达为由,不顾明英宗的安危,执意夜宿土木堡。

邝野劝阻,王振不予理睬。

邝野闯入皇帝行殿,求见明英宗,王振却令武士将其强行拖走,丧失了安全撤退的良机。

次日,明英宗打算程撤退的时候,瓦剌骑兵已经包围了土木堡,土木堡地势较高,附近没有水源,南面十五里处是桑干河,却被瓦剌骑兵抢占。

二十万明军被围困两天两夜,得不到一滴水,将士饥渴难忍,纷纷抱怨,叫骂之声不绝于耳,军心严重涣散。

也先派遣使者诈称议和,王振信以为真,满口答应,请示明英宗后,由曹鼐起草诏书,派人去瓦剌营中谈判。也先故意将桑干河让出来,佯装撤退,暗中埋伏起来。

明军将士争抢着到河中取水,也先命伏兵趁乱偷袭,瓦剌“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

明英宗见突围无望,索性下马坐在地上束手就擒。

明英宗被俘,二十万大军被瓦剌骑兵迅速击溃,护卫将军樊忠怨恨王振,用铜锤将其活活砸死。

朝廷得到消息,百官号啕,皇太后命郕王监国,将王振侄子等家族及其党羽全部诛斩。

可笑的是,明英宗复位之后,依旧思念王振,下诏恢复王振的名誉,建旌忠祠祭奠。

啥叫死不改悔?这就是死不改悔。

朱祁镇将他祖先遗留下的兵力挥霍一空,真可谓是最强“败家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开国皇帝当中 谁的江山是最难打下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开国皇帝的江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史上,开国皇帝是最难做的,因为他要打下一片江山。中华三千年封建王朝,要说到开国皇帝,共有29个。但是要说到开国皇帝中谁争夺江山打天下最艰难辛苦?笔者认为有2个,一个是朱元璋。朱元璋从一个近似乞丐之人投入郭子兴义军,

  • 探索高仙芝的生平,他是如何一路升到右羽林大将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高仙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高仙芝是唐朝名将,他曾击败吐蕃、攻灭石国,一生战功显赫。值得一提的是,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从小跟随父亲入唐,20岁便被封将军。不过高仙芝最后是被诬陷导致被杀,下场令人唏嘘。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被予以副统帅之职,率军讨伐安

  • 吴三桂如果和噶尔丹同时造反的话 清朝能不能被消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三桂和噶尔丹,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吴三桂和噶尔丹同时叛乱就能消灭清朝吗?我们知道吴三桂1673年发动三藩之乱,1678年死亡。而噶尔丹虽然在1671年继位,1676年建立准噶尔汗国,但称雄西北、完全控制西域是在1685年,毕竟吴三桂活不了八十,噶尔丹也没有早生二十年,所

  • 吴三桂手下势力有多大 崇祯为何将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三桂手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644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此时的大明朝已经摇摇欲坠了,关内由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已经逼近北京城下。此时崇祯就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吴三桂的身上,希望驻守在关宁一带的吴三桂带领兵马南下勤王。当时的吴三桂势力有多大呢?崇祯为何都把希望寄托在

  • 《枫桥夜泊》这首绝唱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探索张继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枫桥夜泊诗碑背后的故事,枫桥夜泊诗人张继的愁是什么,枫桥夜泊是一首什么题材

    说到张继,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说起唐朝诗人张继,可能很多朋友都对他没什么印象,但他所作的《枫桥夜泊》可谓是千古绝唱,令无数人感到敬仰。用现代话来说,张继就是诗红人不红。安史之乱爆发后,张继路径寒山寺,眼前江南深秋的夜景深深吸引了他,瞬间涌出为国忧虑之心

  • 和珅贪污了多少钱?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只活了四十九岁,却受到爱新觉罗·弘历无以复加的宠信,不仅位极人臣,而且富可敌国。和珅本是弘历的娘家人,他们亲上加亲,还结为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乾隆赐名)被指定为皇室最娇贵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驸。按理说,和珅俸禄丰厚,不用起任何贪心,也能过得倍儿滋润,为何他还要以坚实的步

  • 曾国藩遗嘱四句话:后代没出一个败家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一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败家子”,曾

  • 曾国藩称帝之谜: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图片来源

  • 汉末枭雄曹操:一生不称帝只为扶持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权在握,依然臣事汉朝,把他说成大奸臣,那是罗贯中的污蔑。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图

  • 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为何按兵不动龟缩防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但是每次北伐,司马懿虽然手握重兵,却总是按兵不动,龟缩防守,却是让人看不懂。究竟是司马懿心理上害怕诸葛亮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网络配图“大胜最不好”司马懿其实当时的处境是很危险的,因为,曹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