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索高仙芝的生平,他是如何一路升到右羽林大将军的?

探索高仙芝的生平,他是如何一路升到右羽林大将军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41 更新时间:2024/1/21 19:37:03

说到高仙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高仙芝是唐朝名将,他曾击败吐蕃、攻灭石国,一生战功显赫。值得一提的是,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从小跟随父亲入唐,20岁便被封将军。不过高仙芝最后是被诬陷导致被杀,下场令人唏嘘。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被予以副统帅之职,率军讨伐安禄山,但前线战事受阻,只能退守潼关,期间不幸遭到小人陷害。高仙芝的结局令人遗憾,这次就位大家简单介绍下高仙芝的生平,一起来了解下吧。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也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名叫舍鸡,一开始在河西军办事,后来,因为立了战功,被升为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生得非常俊朗,能骑马涉猎,骁勇善战。年少时,跟着父亲来到安西,因为父亲立功,他也被封为了游击将军。

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高仙芝便成为了将军,跟自己的父亲属于同一个级别。最开始,任职于他人手下,未得到重用,后来,被夫蒙灵詧发现了他的才能,开始一路提拔,平步青云。

小勃律以前是唐朝的附属国,是通往吐蕃等地的交通要道。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王为妻,从此以后,小勃律便依附于吐蕃。

而吐蕃也借此开始控制西北各国,国力逐渐增强,后来,直接断了向唐朝的进贡。747年,唐玄宗李隆基任命高仙芝作为节度使,率兵一万来到小勃律。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沿途经过疏勒、密川等地,最后,抵达了小勃律特勒曼满川。高仙芝一路跋山涉水,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才到达了目的地。

他兵分三路,开始秘密部署攻克连云堡。驻守连云堡的士兵怎么也没想到,唐朝兵马会从天而降。没有防备的他们,被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打得落荒而逃,竟然依山拒战。这次偷袭,可以说,唐军做的非常成功,而高仙芝想乘胜追击,直接深入小勃律的内地。但是,因为监军边令诚有些畏惧,不敢前行。

所以,高仙芝只好留下两千老弱伤兵,并命令边令诚守住城门,自己亲自率兵继续进军城内。

高仙芝向南行进三日,来到了坦驹岭。这里山峦叠嶂,地势险峻,下岭便是阿弩越城。他已经猜到士兵们会因为害怕险峻的地势,不敢下岭,所以,暗中先派出二十名骑兵,穿上胡服,谎称自己是阿弩越城的人前来迎接,才将士兵们的恐惧心里消除。

虽然,几经周折,但最后,他带领的士兵还是成功的下了岭,而刚下来不久便迎来了胡人。第二天,他们顺利的进入到了阿弩越城。高仙芝率领一千兵马打头阵,开始攻城。经过一番斗智斗勇,高仙芝取得了初步胜利,甚至,把小勃律国的国王及吐蕃公主,都打得逃进了山洞。

后来,高仙芝将其二人抓住,并押回了连云堡。九月末,高仙芝命中使判官王廷芳进京传送捷报。但是,由于事先没有告诉夫蒙灵詧,竟惹来了他的妒忌和怨恨。三个月后,朝廷下令为高仙芝庆功。

天宝八载十二月,由于石国没有向大唐行藩礼节,于是,高仙芝向皇帝请求对其进行讨伐。征得朝廷同意之后,高仙芝率领士兵向石国进军。高仙芝先假意与石国求和,然后,趁其不备出兵攻打,并将石国国王及其诸多部下俘虏。此次战斗,高仙芝大获全胜,还把石国的老弱病残统统杀光。

不仅如此,高仙芝生性贪婪,在交战的过程中,还抢走了石国十余斛碧珠,以及大量黄金,骆驼等。到了751年正月,高仙芝从战场上返回,并将战争中俘虏的诸多重量级人物“献给”了皇帝。唐玄宗非常高兴,下令对其功绩予以表彰。没过多久,高仙芝就被任命为武威太守,后来,又改任为右羽临大将军。

虽然,高仙芝攻破了石国城门,并大肆掠夺了金银财宝,但是,却运用了欺诈手段。所以,后来石国的王子将这个事情告发了出来,竟引起了满朝臣子的愤慨。之后,石国暗中联合大食国,一起进攻安西四镇。高仙芝得知此事之后,立马率兵迎战。

高仙芝带领的唐军,与大食国兵马在怛逻斯城相遇,并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场仗打了五天五夜,也没有分出胜负。直到唐军中出现了叛徒,并与大食国联合起来,夹击唐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高仙芝大败,并连夜逃跑。

755年,高仙芝被封为了密云郡公。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叛变,挥兵南下。高仙芝被任命为副元帅,前去迎战。同年的十二月一日,高仙芝从长安出发,率军进驻陕郡。

由于,当时的唐朝国事平稳,多年没有发生战乱,使得很多士兵平日都疏于操练,兵不习战。再加上,唐军对中原地区的防护本就不足,使得安禄山叛军一路打得非常畅快。没几天就已经逼近东都,沿途的唐军都被打得溃不成军。

潼关作为长安的东大门,易守难攻,唐军撤退至此,只要守住城门,基本上可以抵御叛军西进的步伐。封常清意识到了叛军之势锐不可当,便建议高仙芝暂时撤军,然后,退到潼关,依靠险峻地形来阻止叛军西进。后来,高仙芝听从了封常清的建议,仓皇撤退,不过,沿途还是被叛军追击,一触即溃。

但是,由于监军边令诚平日与高仙芝关系不和,对其记恨于心,所以,他便向皇帝上奏,诬陷高仙芝盗取军粮,克扣士兵。而昏庸无能的唐玄宗,竟然查也没查便听信了谗言甚是恼火,于是,更下令将高仙芝处死。十二月十八日,边令诚拿着谕旨来到潼关,先是杀了封常清,又带着兵马擒住了高仙芝。

在细数了高仙芝的种种罪状之后,高仙芝直呼冤枉,撤军实乃形势所逼,而且,盗取军粮更是子虚乌有的罪名。不仅高仙芝喊冤,就连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5万士兵们,都一起高呼冤枉。但是,边令诚却依然只看重个人恩怨,不考虑国家大局,将高仙芝斩杀了。

高仙芝作为唐朝时期出色的军事将领,其军事领导才能可见一斑。他多年来镇守安西,为唐朝西部边陲的安全,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同时,与西域各国的关系相处融洽,对唐朝的外交起到了促进作用。面对战事的不利情况,他及时做出撤军驻守潼关的决定,对于阻止叛军西进功不可没。

但是,由于宦官的诬陷,唐玄宗昏庸至极,最终,使得这么一代名将,惨死在了贼人之手,不免让人心生可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吴三桂如果和噶尔丹同时造反的话 清朝能不能被消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三桂和噶尔丹,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吴三桂和噶尔丹同时叛乱就能消灭清朝吗?我们知道吴三桂1673年发动三藩之乱,1678年死亡。而噶尔丹虽然在1671年继位,1676年建立准噶尔汗国,但称雄西北、完全控制西域是在1685年,毕竟吴三桂活不了八十,噶尔丹也没有早生二十年,所

  • 吴三桂手下势力有多大 崇祯为何将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三桂手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644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此时的大明朝已经摇摇欲坠了,关内由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已经逼近北京城下。此时崇祯就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吴三桂的身上,希望驻守在关宁一带的吴三桂带领兵马南下勤王。当时的吴三桂势力有多大呢?崇祯为何都把希望寄托在

  • 《枫桥夜泊》这首绝唱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探索张继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枫桥夜泊诗碑背后的故事,枫桥夜泊诗人张继的愁是什么,枫桥夜泊是一首什么题材

    说到张继,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说起唐朝诗人张继,可能很多朋友都对他没什么印象,但他所作的《枫桥夜泊》可谓是千古绝唱,令无数人感到敬仰。用现代话来说,张继就是诗红人不红。安史之乱爆发后,张继路径寒山寺,眼前江南深秋的夜景深深吸引了他,瞬间涌出为国忧虑之心

  • 和珅贪污了多少钱?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只活了四十九岁,却受到爱新觉罗·弘历无以复加的宠信,不仅位极人臣,而且富可敌国。和珅本是弘历的娘家人,他们亲上加亲,还结为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乾隆赐名)被指定为皇室最娇贵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驸。按理说,和珅俸禄丰厚,不用起任何贪心,也能过得倍儿滋润,为何他还要以坚实的步

  • 曾国藩遗嘱四句话:后代没出一个败家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一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败家子”,曾

  • 曾国藩称帝之谜: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图片来源

  • 汉末枭雄曹操:一生不称帝只为扶持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权在握,依然臣事汉朝,把他说成大奸臣,那是罗贯中的污蔑。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图

  • 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为何按兵不动龟缩防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但是每次北伐,司马懿虽然手握重兵,却总是按兵不动,龟缩防守,却是让人看不懂。究竟是司马懿心理上害怕诸葛亮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网络配图“大胜最不好”司马懿其实当时的处境是很危险的,因为,曹睿上

  •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完胜 但真的是北伐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229年春,蜀汉第一次北伐,因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不全线撤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自贬三等,从丞相降为右将军,当然行丞相事,实际权力跟以前一样。尽管实际权力没有变,但右将军行丞相事,总归不是个办法。我倒不是说诸葛亮有什么官瘾。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拖久了,会招人非议,也会遭到曹魏

  • 齐桓公鼓励生育:消减后宫人数解决婚龄男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公众的印象中,“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孩子,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计划生育的概念是人类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生殖行为的行为,既包括“减产”,也可以“增产”。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不过,关于“少生”、“优生”的提法,倒也“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