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刘禅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49 更新时间:2023/12/16 2:39:37

刘禅是一个亡国之君,自古就被看成是一个无能君主的代表,成语“扶不起来的阿斗”说的就是他。还有一个成语与他有关,就是“乐不思蜀”,是说他到了魏都,因为司马昭对他好,连自己的故国也不想了。不过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刘禅还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绝对算不上昏君,还说他聪明有智慧,颇有点儿全面翻案的意味。那么,刘禅真是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聪明皇帝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说刘禅有本事都有哪些依据呢?诸葛亮死后不给继任宰相“开府治事”的权利,并且将行政和军事分开;不腐化不横征暴敛;统治四十一年,其中有诸葛亮死后二十九年;主动投降让百姓免遭战火;乐不思蜀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蜀国大批的官员。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诸葛亮死后,蜀国没有再设立丞相,而是以蒋琬为尚书令,紧接着给他加了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升任为大将军。四年后的延熙元年,蒋琬开府,第二年又加为大司马。费祎先是代替蒋琬为尚书令,当蒋琬从汉中回来后,费祎才成为大将军,正好是蒋琬开府治事的同一年。从两人的任职情况可以看出,并不是刘禅要自己当家理政才不设丞相,而是蜀国或者是蒋琬自己认为不能够完全代替诸葛亮才这样的。至于说这办法有多么“高明”,实在看不出来,汉献帝的建安初期就是实行这种制度,直到曹操成为丞相;刘禅的老爹刘备也是在丞相制度下搞了个行政、军事分设,只不过后来被诸葛亮一把抓过来了而已。有了这些先例,不需要刘禅多么聪明,一个内侍官员说句话就行了。至于说不设立丞相,并不等于废除了丞相制度,蒋琬在延熙元年“开府”,说明他已经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宰相。稍后接替他的大将军费祎并没有“开府”(费祎开府是在蒋琬死后),说明他们并不是并列关系,而蒋琬紧接着兼任了大司马,仍然有对军队兵马的调动指挥权。这种变动,倒更像是蒋琬自己觉得在外控制还是在内控制更合适,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还没有诸葛亮那般威望和能力。

即便是不设立丞相是一种帝王之能,也不过是帝王的一种权术罢了,究竟是不是刘禅自己的思想的体现也很难说。只不过,蜀国没有设立史官,后世写史之人没有依据,我们也不好妄加揣测而已。

刘禅总共在位四十一年,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又统治了蜀国二十九年。看一个君主是不是有能力,关键在于他干了些什么,而不是看他在位有多长,看一看《三国志•后主传》就知道,除了说谁谁干了什么,就没有见刘禅自己干了一点儿什么,这样的皇帝,连魏国那几个傀儡皇帝都不如!本来,刘禅有一个好的家底,父亲刘备曾经被曹操称之为天下英雄,又是汉朝的王系后人,这种政治上的优势天下能有几人?诸葛亮是父亲留给他的最大的“人力资源”,他的治国能力在当时堪称顶尖人才,几乎无人能出其右。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人忠心耿耿,对蜀汉政权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由于这个“阿斗”是个扶不起来的主儿,所以,这个蜀汉国在诸葛亮以后,很快就显现出败象,终于成为第一个被消灭的对象。可以把他和孙权、曹睿两人比较一下,刘禅有哪一点儿能比得上两人?汉献帝在位31年,难道说他比东汉大部分皇帝都有能力?

那么刘禅的蜀汉国为什么能维持这么长时间呢?这应该有内外两个原因。内部原因,蜀汉大部分时间都是荆州人执政,就连内侍官员也都是荆州人,至于后期的姜维,也不是益州本土人。这种情况会让他们专注于对内部的统治,有矛盾也会局限在内部处理和解决,同时,他们之间的矛盾始终都大不过与益州部族豪强之间的矛盾,这样反而让皇帝处在一种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从外部来说,三国最为强大的魏国,这段时间关注的重点在于内部,即便是对外用兵,也是把吴国作为重点,这就是诸葛初次北伐,会引起中原震动的原因所在。当司马氏完成了对魏国的控制,需要以盖世之功来为改朝换代作为砝码的时候,他为什么选择道路难行,路途遥远的蜀国而不是就近的吴国呢?关键在于,这个蜀国比吴国烂的透彻。一个烂透了的国家,他的皇帝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吗?千万不要把责任推给诸葛亮,说他用人太过求全,以至于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后边有二十几年呐,一个皇帝想改变什么,时间是允许的。即便是时间真不够用,只要你开始做了就好。就像明朝的那个亡国皇帝崇祯帝,尽管他做了很多无用功,但至少人们说他想挽救明朝的命运,也在尽力地做,可刘禅做了什么?相反,是诸葛亮留下了好的东西让他多当了几年皇帝。诸葛亮都给他留下了什么呢?这就是法律、制度以及人员班底,就是刘禅不至于荒淫,也是诸葛亮给他选拔了一个好的内总管董允。等到董允死后,刘禅可以自己选人了,结果重用了一个陈祗,宠幸了一个黄皓,这国家可就真不像个样子了。黄皓受宠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帝王的高下,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尤其是处于一个战事状态的皇帝,有谁会让一个宦官掌权?至于说他没有横征暴敛,他又颁布过多少减免赋税的政令?

刘禅主动投降,古人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因为自古以来,国君都是和国家社稷共存亡,国家亡国了,国君就不应该活着,这就是国君和臣民的不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的儿子北地王刘谌自杀身亡。刘禅如果真是为了百姓,也应该在下令不抵抗后自杀,但他却屈辱地称臣活着,真不知道这是那家子的智慧!我们今天回头再来看看,刘禅投降是为了蜀国百姓吗?魏国大将邓艾走阴平小道,突然出现在江油,在绵竹打败诸葛瞻后,兵临蜀国都城成都城下。这时候,刘禅召集文武百官商量,有的人主张向东依附吴国,有的人主张向南进入蛮夷地区,就是没有人主张据城一战,这就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治下的朝廷百官!刘禅是怎样的表现呢?和他这四十年来的做法一样,等着别人做出决定,然后下达一道“圣旨”。然后谯周出来说话了,说魏国强,吴国弱,要投降就投降一个强国,因为天下还没有统一,魏国肯定会接受。不但接受,还会给我们一个好的待遇。而投降吴国就不同了,人家肯定不会给一个好脸子。搞不好等吴国也被魏国灭了,我们还要再来一个“二次投降”。然后说向南的问题,那儿本来就不发达,到了那里我们吃什么?然后拍着胸脯向刘禅保证,如果投降,魏国不给你一个王侯,我就到魏国的首都去,以古代的义理和他们说道说道。刘禅这时候仍然是一副一贯的从未改变的木偶表现,既然别人驳不倒你谯周,那就听你的,投降吧!

这个过程,谁能够看出刘禅是为了百姓?如果真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刘禅客观上顺应了历史潮流,为什么他不在魏国大军刚进入蜀国的时候投降,那样不是能够更多的避免杀戮吗?实事是,魏国对他的灭国之战已经打响了,他还在成都浑然不觉,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等到兵临城下,也只是研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是看不出谁想到过百姓。

再说说“乐不思蜀”问题,有人说他这是裝痴卖傻,既保全了自己,也保护了一大批蜀国官员。事实真是这样吗?

本博客有一篇博文:《刘禅乐不思蜀是一种智慧吗》,对此说的比较详细,附在后面,在此简单说一下观点。

当刘禅第二次改变了说法,司马昭都能够听出来这是郤正教他的,难道他就听不出来前面的“乐不思蜀”是真心流露还是在装吗?就凭刘禅那点儿智商,他能糊弄的了司马昭吗?真实的情况,司马昭非常需要这样一个无心无肺无情无义无能无耻的皇帝,他要留下刘禅给东吴皇帝以及自家身边这个傀儡皇帝做一个榜样,这就是司马昭还要让刘禅继续醉生梦死活着的原因。至于说他还能保护蜀汉国官员,则更是无稽之谈。蜀汉国官员生死升降,只在于是不是效忠新主子,与刘禅无关,否则,关羽满门遭杀,刘禅为什么不能保护?

中国人始终都有大一统思想,这是我们对社会发展趋势规律性的认识,但我们永远都不会认同一个国家的集体投降。如果我们认同了刘禅,那将把刘备、诸葛亮置于何地?所以,给刘禅这样一个人翻案,怕是找错了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刘邦是怎么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刘邦曾经说过,统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然而,这个人早期却并没有什么高光的表现,开始只不过是项羽属下的一个持戟郎中。到了刘邦集团,韩信开始做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经过夏侯婴的推荐,也不过当了一个治粟校尉。但是经过萧何的推荐,刘邦却一下子任命韩

  • 曹操第一个封侯的谋士为什么是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只有军功才能封侯,三国由于处在争战时代,所以文官谋士也有了得以封侯的机会。尽管如此,这些谋士们也要比武将们得封的时间晚,等级低。就像曹操早期的顶尖谋士荀彧、荀攸等人,直到建安八年曹操平定了河北才受封。但有个人例外,这就是贾诩,他在官渡之战以前的建安四年就被封为都亭侯。那么,贾诩为什么能赶在曹操的

  • 袁绍手下哪个谋士把他坑得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在于乌巢粮仓被烧,而乌巢粮仓被烧的原因是谋士许攸的反叛,可很少有人追问,是谁把许攸赶到了曹操阵营?或者说,这个始作俑者真的是铁面无私严格执法的人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官渡之战,如果从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军进攻白马开始算起,到十月袁绍军乌巢粮仓被烧前,前后共有

  • 投降的大将文聘为什么能受曹操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以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18)七月大举南下,发起了征讨荆州刘表的战争。八月份刘表死了,由他的儿子刘琮继位荆州刺史,九月份曹操大军到了新野。荆州大臣蒯越、韩嵩等人劝说刘琮归附曹操,刘琮于是举州投降。还是在官渡之战时期,刘表手下很多大臣就有归顺曹操之心,等到刘琮投降,这些人自然是兴高采

  • 夏侯惇为什么一定要做魏国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于建安十九年(214年)正式被封为魏王,不仅独立建国,还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官员了。曹操以拉队伍起家,军队自始至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这将军和军队也就整体上成为了魏国之属。有一个人情况特殊——夏侯惇,他在曹操集团当中资格老、职位高,在魏国成立时曹操想让他继续当汉官,这样毕竟官职还可以高一些,但

  • 陈宫在三国谋士中算什么水平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陈宫原来是曹操的谋士,背叛曹操后投靠了吕布,再后来和吕布一道被擒获。在曹营,陈宫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谋士,在吕布处也是如此。那么,陈宫在三国的谋士当中,能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上呢?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和黄巾军作战时阵亡。陈宫对曹操说:“兖州现如今没有主官,而朝廷的能力又管不到这儿,陈宫我请求您

  • 折节下士的袁绍,失败后为何不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和曹操曾经共事,后来征讨董卓又结成联盟,在关东诸侯相互征讨的时候,两人也是同盟军。后来,两人的地盘扩大了,相互之间有了利益冲突,尤其是因为汉献帝在曹操手中,曹操又动不动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这才动起了刀兵。官渡之战,袁绍虽然失败,从后来曹操征讨他的两个儿子来看,他的力量依然强大,仍不失为天下最有

  • 文武双全富家子王重阳为何穴居“活死人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父王重阳说起。《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网络配图 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对其所遗《九阴真经》的争夺,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那么历史上真有王重阳其人,他真的武功盖世吗?王重阳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

  • 刘备之子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

  • “十全老人”乾隆:至今三项成就无人打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最有玩味价值的就是清高宗乾隆了。康熙和雍正爷俩辛辛苦苦治理天下,所以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正赶上了大清帝国最繁荣昌盛的时候。前期乾隆帝手上,开疆扩土,壮大版图,修《四库全书》,建三山五园,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所以他曾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十全老人”。这当然是大话,自古及今,哪有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