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糜氏两兄弟对刘备的事业帮助有多大?

揭秘:糜氏两兄弟对刘备的事业帮助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082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2:26

刘备一生有两个最为灰暗的时期,丢掉徐州和失去荆州。不过,第一次丢掉徐州后刘备很快就东山再起了,而丢掉荆州后刘备就没有这般好运气了,他不仅没有夺回荆州来,还因为兴师伐吴导致了再一次的惨败,致使蜀汉国更加的疲敝。徐州东山再起和失去荆州,细想这两次不同的经历,有两个关键的人物糜竺糜芳,正是因为这两个人的不同作为,才导致了刘备不同的命运结局,而这两个人是一对亲兄弟。可以说,刘备一生中事业成败皆缘于这两个兄弟。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糜竺,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人。糜竺祖上世代经商,为徐州富商,被徐州牧陶谦聘请作别驾从事。陶谦死后,遗嘱让刘备来当徐州刺史,正是麋竺前去小沛将刘备迎接而来作徐州牧的。建安元年(196年),袁术前来争夺徐州,刘备率兵前去抵御,两军在盱眙相持一月有余。此前,吕布曾经趁着曹操东征徐州之机,夺取了曹操的兖州,曹操回兵将他打败后,他率领残部来到了徐州,刘备收留了他。但吕布这个人毫无信义,乘着刘备出征袁术时,袭击并夺取了下邳城,还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刘备只好把军队撤到广陵的海西。将军杨奉、韩暹等人又在徐州、扬州一带骚扰游动,刘备虽将他们打败,但也是十分地疲惫困乏。正是糜竺拿出自家钱财,帮助刘备用作军资,刘备这才得以渡过难关。麋竺还将自家的仆从二千人送到刘备军中,同时把妹妹送给刘备作夫人,刘备这才重新振作起来。

刘备和吕布求和后回到小沛,很快集结了一万多人的军队,可以说,这次军队的重建,功劳全在于糜竺。刘备虽然再一次被吕布打败归附了曹操,但曹操看重他,并把他看作是天下真正的英雄,正是看中了他这种能得到人们死心塌地追随的人格魅力。在得到人们忠心拥护方面,曹操对刘备的认识无疑是最为深刻的,因为追随刘备的两个人是他高官厚禄打不动的。曹操得到关羽后,给了他很高的爵位,赏赐更是非常厚重,但关羽仍然是和刘备“誓以共死”,不肯背弃。糜竺也同样如此,曹操任命糜竺为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相,兄弟俩都去官不做,跟随着刘备转战天下。

刘备事业最辉煌的时候是在夺取汉中当了汉中王以后。当时刘备手里有益州、汉中和荆州最主要的地区,可以说是根基牢靠,打人有了本钱。却不想关羽发起了樊城之战,最终丢掉了荆州,而丢掉荆州最主要的因素是糜芳的投降。

就当时的战场形势来说,关羽虽然进攻受阻,但还不至于不可收拾,因为关羽撤退,曹仁的部下劝他不要追击,而曹操的命令也是不要追击。也就是说,只要关羽休兵,北部基本上是不会再有战事的。关羽致命的失败是因为后路被断和士兵离散。而这两项都源于一个因素,江陵城丢失。江陵城的守城主将是谁?糜芳。

关羽从樊城回撤准备回到江陵,遭到拦截后又打算撤向夷陵,但夷陵也被东吴的陆逊占领,这才打算撤往临沮的章乡。在这个时候,手下的将士们听说东吴的大将吕蒙对待自己的家属很好,于是纷纷逃散,关羽没有了兵马,这才被俘被杀。假如江陵城还在坚持,关羽杀回江陵城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江陵城还在,刘备率兵东行,吴蜀谁胜谁负还真的很难说。至少,荆州不会那么轻易丢失。

那么,江陵城还可以坚持吗?应该是可以的。据《三国志·虞翻传》记载:“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后,吕蒙没有进占郡城而是在城外的沙滩上游玩行乐,虞翻对吕蒙说:‘如今真心投降的只有糜将军一人而已,城里的人怎能全都相信,为什么还不火速进城控制四门的钥匙呢?’……当时城里确实有伏击吴军的阴谋。”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糜芳如果不投降,还是有守城的条件的。尽管吕蒙已经渡江,但他要一边攻城,一边在麦城拦截关羽,还要在夷陵部署作战,取胜的难度非常大。

丢掉了荆州,糜竺知道关系重大,把自己绑起来到刘备面前请罪,虽然刘备没有追究,但他心内始终惭愧不安,终于在一年后发病死去。刘备后来兴兵东行伐吴,打着旗号是为关羽报仇,实际上就是要恢复荆州,至少第一步的目标是这样的。可惜从涪陵(今重庆境内)到夷陵,其间就没有一座像样的城市,刘备军队只能长期暴露于野外,只要东吴的陆逊军不主动出击,刘备就没有丝毫的获胜可能。最终,刘备军疲惫懈怠,被陆逊一击覆灭。再次失败后的刘备再也无力虎视天下,终于在十个月后死去。不能不说,刘备之死也与这次东征失利有很大的关系。尽管诸葛亮执政时期励精图治,让蜀汉国的国力有所恢复,在西北也对魏国保持了一段时期的攻势,但已经不能和拥有荆州时期的蜀汉相提并论。

也就是说,没有了荆州的蜀汉国,只能是一个土地狭小民众又少的“蕞尔小国”,而这一切追根溯源要归结到荆州的丢失,而荆州的丢失就是因为江陵城糜芳的投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备一生的事业,可称得上是成败两兄弟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郃是怎么当上曹魏西北大军主将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汉中之战,曹魏主帅夏侯渊被蜀汉大将黄忠斩杀,军失元帅,将士失色,魏军前线军事形势十分危急。紧急关头,将领们推出了张郃为军中主事,统率全军,而张郃也不负众望,出马“勒兵安阵”,节度众将,终于安定了军心,一直等到曹操的到来,将魏军撤出汉中,避免了魏军更大的损失。一般认为,提出让张郃统率全军的是夏侯渊的司

  • 曹操选太子公开征求意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成为魏王后,马上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选太子。这种事情在封建社会有制度,那就是立嫡立长,一般的帝王对待这件事都是决定了告诉臣子们就是了,但曹操却在公开场合下征求意见。曹操敢违背汉制称王,对臣子的掌控绝无问题,曹丕等三兄弟为一母所生,且都已成年,也不担心未来继承人坐不住这个王位,那他公开征求意见是

  • 袁术为何在刘备得到徐州后要做第一个发难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袁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兴平元年(194年),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也因此一跃成为一等军阀。按照地缘政治,任何势力的崛起必然引发周边势力的敌视,刘备也是如此。有意思的是,第一个跳出来对刘备发难的军阀不是曾经与刘备交战的曹操和袁绍,而是之前与刘备无冤无仇的袁

  • 揭秘蜀国高官父子俩,被诸葛亮树为榜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忠良信实,思想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任用。”这里说到的董允,他不仅得到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他的父亲董和更是被诸葛亮树立为幕僚同侪们应该效仿的榜样。那么,蜀汉国这俩高官父子都做了那些事得到了诸葛亮的高度赞扬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

  • 郭嘉在曹魏是何地位?曹操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汉末三国时期,郭嘉无疑是一位名气远扬的谋士了。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私下结交英雄豪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在东汉末年,郭嘉曾投奔到袁绍麾下。不过,在认

  • 和姜维一起投降魏国的将军都有哪些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魏国大军伐蜀,邓艾自阴平偷袭成功,蜀后主刘禅投降。投降后的刘禅下了一道命令,让大将军姜维投降。姜维投降并不是将士们的心愿所在,于是史书说他投降时“将士咸怒,拔刀斫石”。身为大将军,姜维不可能直接带领所有的士兵,他手下还有高、中、低三个等级的将领,因此,他的投降至少是得到了高级将领的拥护并执行。那么,

  • 孙权和张昭之间的矛盾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称王后想设立丞相一职,众人都认为非张昭莫属,但孙权却出人意料地任命了孙邵。孙权那个理由更是有意思,说丞相事务太多,不舍得过于劳累他。孙邵去世以后,孙权又用了顾雍,张昭终与丞相无缘。后来孙权称帝,张昭向前庆贺,孙权终于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那就是张昭赤壁战前劝孙权投降曹操。那么,孙权和张昭的矛盾仅仅

  • 雍正朝的四位重臣分别是谁?乾隆帝是如何对他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一般人提到康乾盛世想到的是康熙于乾隆两位皇帝,但是中间的雍正皇帝也不可忽略。他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虽然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是却在康乾盛世中有些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励精图治十三年,

  • 郭孝恪也算是名唐代的大将了,为何却没有受到李世民重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郭孝恪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比较陌生,他事实上是唐代的一名大将,他却并没有像别的将军一样千古流芳,相比之下有些默默无闻。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对他忠心耿耿的郭孝格合并没有受到他的重视被李世民所提拔重用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孝恪在最初和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一样,他凭

  • 玉真公主有何魅力,能让李白王维争风吃醋,还老死不相往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玉真公主李持盈李氏,字玄玄(一说“元元”),号“持盈”,法号无上真,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睿宗李旦第九女,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同母妹,母为窦德妃。玉真公主出生不久后,母亲窦德妃遇害。在690年李旦被废帝位;景云元年(710年),父亲睿宗复位。李持盈获封昌隆公主。景云二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