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哪个女人垂帘听政让四个皇帝永远怀念

宋朝哪个女人垂帘听政让四个皇帝永远怀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74 更新时间:2024/2/18 13:45:41

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开封人,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吴氏被正式册立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5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1197年,吴太后病死,终年八十三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吴氏品行端庄,严于律己,破具一国之母的风苑;为人谦和友善,垂首孝母,躬身教子,忠君爱夫,是一代贤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级跳式的升迁

据说,南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之所以能当上皇后,是她出生前就已经由“上天”安排好了。《宋史》上说吴氏父亲吴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看到一座小亭,亭子的匾额上书“侍康”二字,亭旁边有一株芍药,花下还有只白羊。吴近醒来感沉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吴近的妻子也在乙未岁(羊年)生下了“妍丽可爱”的吴氏。吴氏十四岁的时候被选入宫,侍奉当时的康王赵构。吴近这才悄然大悟,认为那是上天的征兆。

史书上关于吴氏的出生以及被选入宫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恐怕所谓的“上天征兆”多半是吴氏的父亲在女儿发达后的一种刻章附会。不过,吴氏的确像父亲梦中预兆的那样,得到了上天的庇佑,日后很受赵构宠爱。有一次,赵构君臣在海上航行,突然“有鱼跃入御舟”,吴氏不失时机地说道:“此周人白鱼之祥也。”当时北宋刚刚灭亡,金兵大举南下,恐慌无助的高宗君臣只好“入海避敌”,在温州沿海漂泊了4年之久,前有恶浪,后有追兵,其间窘迫之状可想而知。此时,赵构听了吴氏这样的吉利话,心里自然非常高兴,马上封她为夫人,到达目的地,又进封为才人。

当然,吴氏讨得赵构的欢心,可不单是只凭伶牙俐齿,她“益习书史,又善翰墨”,这一点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宋朝皇帝的文人气息都很浓郁,赵构也不例外,因此对“能文能武”的吴氏另眼相待,“宠遇日至”。很快就将她进封为婉仪,旋又晋升为贵妃。能文能武的吴氏在后宫中的地位一路飙升,堪称三级跳高:由一个小小的侍女,升级为夫人、才人、贵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吴氏还擅长搞好婆媳关系。高宗的母亲韦太后从金国还朝后,由吴贵妃侍奉起居吴氏体贴周到,“顺适其意”,饱受惊吓之苦的婆婆非常受用,对这个知冷知热的媳妇也非常满意。因此,宪节皇后去世后,朝臣请“累表请立中宫”,吴贵妃便成了热门人选,韦太后“亦为言”,力挺吴贵妃。

因为在战乱中经受太多的惊吓,高宗赵构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以至于不能生育,在唯一的儿子病死之后,他就没有嫡亲的子嗣了。但是,一国岂能没有储君?无奈之下只好召宗室赵伯琮入宫,收为养子,并让张贤妃养育。当时还是才人的吴氏,也想为皇帝分忧,也打算为皇帝“育一子”,于是收宗室赵伯玖为养子。然而很不幸,备受宠爱的张贤妃红颜薄命,竟然一病不起,驾鹤西去了。于是吴氏奏请赵构将赵伯琮一并收养,不使赵伯琮失去母爱。吴氏始终将对两个养子一视同仁,甚至在推荐储君之时,吴氏说:伯琮恭俭勤敏,聪明好学,堪当大任。值得一提的是,赵伯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而高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因此,赵伯踪即位,皇权便又由太宗一系转入太祖一系。吴氏用人不唯亲,更没有拘泥于血脉之见,足见其深明大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智的女子。

与历朝历代的父与子、兄与弟为争皇位骨肉相残、兄弟反目不同,南宋历史中有一个有趣的甚至可以称之为奇怪的现象:不爱做皇上只爱做太上皇!首先是宋高宗,宋高宗赵构在1162年禅位于朱孝宗,从此做了25年的太上皇;后来,宋孝宗也效仿宋高宗,做了5年的太上皇。宋光宗的故事又更复杂些,宋光宗的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既张狂又不讲理,光宗对之是又怕又爱。李皇后奏请太上皇朱孝宗让自己的儿子嘉王为太子,但宋孝宗不同意,李皇后就去宋光宗那里告状,而宋光宗对于李皇后十分宠爱,此事导致宋孝宗与宋光宗父子失和。宋光宗做了5年的皇帝后,《宋史》中记载,在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驾崩,光宗心神俱疲,颓然病倒,觉得“所事岁久,念欲退闲”,也想做个太上皇,甚至他以病推托了宋孝宗的“祭奠之礼”,直接禅位给宁宗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皇后眼见着一个个只想做太上皇不想处理政务的皇帝,只好主动出来主持南宋政事,以保赵氏王朝的江山社稷。在宋孝宗驾崩,光宗却又撒手不管,朱王朝的朝堂之上乱成一锅粥时年已八旬的吴氏被众位朝臣推举出来垂帘听政。古语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吴皇后尽管百般无奈,也只好勉强出来主持大局,在梓宫前垂帘听政。《宋史》中记载,其外甥吴琚“言于后曰垂帘可暂不可久,后遂以翌日撤帘”,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皇帝,然后自己立即撤帘,干脆利落地化解了一场宫廷危机,再一次保住了赵氏的江山。

三年后,吴太后病逝,时年八十三岁,在临终之时还不忘宋朝的江山社稷,特地留下遗诰,告诫她的孙子和曾孙“宜于宫中承重”,服哀五日,以日易月。言外之意,是告诫后人要以江山黎民百姓为重,不要因为已死之人耽误了朝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古代最有才情的十大帝王后主李煜当属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古代十大帝王排名,李煜千古词帝谁评的,千古一帝排名

    皇帝应该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政治手腕极其高端的人,但是,有些帝王却偏偏不是这样,他们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却唯独对治理国家一窍不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最有才情的十大帝王,看看他们的别样人生。NO.1南唐后主——李煜图片来源于网络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皇帝。他的作品脍炙人口。最后因为他最出名的一

  • 三国趣话:曹操究竟有哪些人格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形容一个人有人格魅力的话,赞美40岁女人幽默的话,曹丕性格特点介绍

    曹操在历史上堪称一代枭雄,无论《三国演义》如何否认,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求贤若渴、用人不疑的鲜活形象。在三国中,他实力最强,麾下猛将如云。那么他究竟有哪些魅力,能够聚集天下英豪为他卖命谋策?《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

  • 历史上最牛的皇室家族:父母兄弟都当过皇上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室家族,三皇五帝是父系氏族社会吗,全家都是皇帝的人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史上最牛的家族,父母兄弟做过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中国古代,帝位都是采用世袭制来延续的,古代帝王也非常的重视血脉。一般帝王在世的时候,就要选择好继承人选,而在他过世之后就会按照事先的安排来传位。古代帝王多

  • 威名远扬:揭战国时代的“四大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七雄的著名战役,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威名远扬成就绝版

    白起(?—前258),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秦国本为西陲小国,孝公以商鞅变法,国家变得富饶强大,遂开始对外发展势力。秦昭王是任白起为将。公元前294年,任白起为左庶长,领兵攻韩。次年,领军攻韩,魏,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

  • 相传宋仁宗曾创谒禁制度:为抑制官场请托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宦官不得干涉内政,官场分级,古代妄议朝政的下场

    清初名臣张英喜欢早睡,“馆中独宿时,漏下二鼓,灭烛就枕。待日出早起,梦境清明,神酣气畅”。漏下二鼓,指晚九点。有人开玩笑说,为什么不找点乐子呢,譬如请同僚小酌几杯啥的。可惜不成啊,当时都察院有禁令:“文武官员,私宅免见。”做官的不许串门子,洗洗睡吧。图片来源于网络私宅免见,在古代就叫“谒禁”或“禁谒

  •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崇文抑武,北宋宰相王延龄,文彦博作品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图片来源于网络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

  • 被演义误读的隋唐英雄 李元霸竟然不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元霸隋唐演义,隋唐演义原著中李元霸,隋唐英雄谁比李元霸厉害

    《隋唐演义》想必大家都看过,它给我们描绘了隋末唐初一群英雄好汉是如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炀帝暴政的。虽然演义中的大部分英雄人物在历史中都有原型,但是有些人物却不是“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也就是说有些人物在我们固有的认识里出现了误读的现象。网络配图一、李元霸历史上并没有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元霸,

  • 北宋名臣寇准客死异乡真相:因为忠直没有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十大名臣,糜芳傅士仁如果不投降,宋之问为什么被流放岭南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体会到

  • 北宋开国功臣为何失宠:劝皇帝用亡国之君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杀过开国功臣吗,下列哪个宋朝人物没有封王,历史上没有杀过开国功臣的皇帝

    公元973年,翰林学士卢多逊奉太祖之命出使南唐,临回来的时候,他灵机一动,对南唐后主李煜说,宋朝正在编辑一部天下地理全书,其中唯独少了南唐的那一部分。在风花雪月、文辞歌舞上鉴赏水平超一流的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基本等于白痴,立刻慷慨支持这一伟大的文化工程。卢多逊由此对南唐的经济、人口、地理等形势了然于

  • 历史最牛的外交官:一人灭一国的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官及事件,历史上一个人灭了一个国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

    王玄策,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代不详,早期曾在广西一带担任过县令等职,后来被提拔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的官职——这是王玄策一生最高的官衔。但中国古代修订官史有个很不好的传统,五品官员是没有资格立传的。所以,新旧《唐书》中都没有王玄策的传记,虽然他干了一个超牛的事。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本人虽记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