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皇帝明英宗:当过俘虏又复辟的皇帝

明朝皇帝明英宗:当过俘虏又复辟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65 更新时间:2024/1/17 23:06:05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开国以来的第六位皇帝,生于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十一日。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9岁登基,年号“正统”,14年后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也先所俘,失去帝位。被俘北居一年,南宫幽居7年,又于景泰八年(1457年)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宝座,年号“天顺”,在位8年。两阶段加起来共在位22年,38岁时驾崩,庙号“英宗”。

他真可谓经历了天上人间的剧烈变化。在这期间他宠信过一些人,重用过一些人,惩处过一些人。他宠信的人,有的断送了他,比如王振;他重用的人,有的对他产生威胁,比如石亨曹吉祥;他惩处的人,有的明知其对社稷有功,却不得不如此,比如于谦。总之,任用非人,是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最大失败之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跌宕起伏的悲剧命运。

明英宗

历史上被蛮族掳走的“天朝”皇帝,除了北宋的徽、钦二帝外,大概也只有明英宗这一位了。而北宋徽、钦二帝的被俘是因为在军事上明显弱于对手金国,但明帝国相对于也先的部落,却是在军事上占优势的一方,因此,明英宗竟然会被异族掳获,令人大跌眼镜,所以明英宗可以在历史教科书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样一个皇帝,死后又居然被谥为“英”宗,使许多深感不解。因为所谓“英”宗,顾名思义,指这个皇帝生前很英明。“英”这个谥号好象没有隐含不好的意思,不像谥“惠”表面上是说很有恩惠施与人,但多指白痴或是智障皇帝;或是谥“襄”表面上是说很威风壮盛,但多指穷兵牍武而一事无成的皇帝。一个因为宠信太监而被外族所掳的皇帝,居然被认为很英明而谥为“英宗”,好象是一个讽刺和笑话。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想,英宗被也先俘虏多年,竟然不死而能生还,说明他这个人是颇能委屈求全、忍辱负重的。而英宗返回故国后,皇帝已经由他的弟弟来做了,自己变成了太上皇。皇太子虽然还是英宗的儿子,但现任皇帝的党羽随时都在设计陷害他,以便让现任皇帝的儿子继位,事实上,皇太子后来也的确被拉下了东宫的位置。这一切都十分不利,但英宗居然安全地活了下来。不但如此,支持他的臣子们还趁英宗的弟弟病重时,发动了历史上着名的“夺门之变”,使英宗复位,并摘去了他弟弟皇帝的头衔。由此,我们可以想见的,在经历了这么风霜的洗炼后,英宗的头脑、阅历、手段、眼界、胸襟必然远超一般从小生长于皇宫内的皇帝,在大漠中物质匮乏的痛苦,恶劣气侯的考验,寄人篱下的忍辱负重,乃至于做太上皇时期明哲保身的智慧,凡此种种,使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英宗已经从当初那个糊涂的小皇帝蜕变成了一个英明的帝王,而历史上的事实上也相去不远。所以英宗之所以为英宗,得来非虚。因此,后来的明英宗已经不是那个早年在土木堡被俘的无能皇帝了。

明英宗

谁是生母

谁是英宗的生母?在这关系到皇家龙脉的大事上本不应成为问题,但英宗的生母的确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孙贵妃所生。《明书》、《明实录》等书持此说。《明书》记载孙贵妃于“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另一说是宫女所生,即孙贵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偷偷抱养宫女之子为己子,而那个宫女却销声匿迹了。《明史稿》记载孙氏“子宫人子,于是眷宠日重”。查继佐《罪惟录》也说孙贵妃“宠冠后宫,宫人有子,贵妃子之”。《明史》中也认同这种说法。

原来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孙贵妃。孙贵妃,永城县(今河南永城)人,主簿孙忠女。10岁时,经彭城伯夫人、张太后母亲向成祖推荐,选入内宫抚养。永乐十五年(1417),册封为皇太孙嫔。宣宗即位后,被册立为贵妃。

明英宗

孙贵妃深得宣宗皇帝的喜爱,惟一的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的皇帝的宠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装出一副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的出生并被立为太子,成为孙贵妃争夺皇后之位的最重要的砝码。后来太后和诸大臣同意宣宗废掉胡皇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应是母以子贵。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导演了废后的闹剧,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点上了一个很大的污点。

当时的《寓圃杂记》有更加详细的记载:

宣宗胡皇后无子,宫中(一云纪氏)有子,孙贵妃攘为己子,遂得册为皇后,而废胡为仙姑。……英宗立,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为太后。胡每事谦让,不敢居孙之右。正统七年,

明英宗

太皇太后崩,凡六宫有位号者皆得祭奠,胡不敢与太后之列,惟与诸嫔妃同事。孙太后知而有见谴之意,胡因痛哭而殂。太后命阁下诸臣议治丧之仪,时杨士奇卧病于家,诸臣往问,士奇曰:“当以后礼殓,葬景陵。”问者曰:“此非内中所欲。”士奇遂面壁不答,惟曰:“后世骂名。”诸臣因议以嫔御礼葬。天顺六年,孙太后崩,英宗尚不知己非孙所出,惟皇后钱氏知其详,亦不言。八年,英宗大渐,后泣诉曰:“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死于非命,久无称号。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太后,殓葬皆不如礼。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英宗始悟,卒如其言,遗命大行尊崇之典。

据这部书记载,英宗是在他在位的最后一年才从皇后钱氏口中知道自己本是宫人之子的,但年长日久,他已无法知道生母的身世和下落(按钱后的说法,英宗生母“死于非命”,从孙贵妃跟胡皇后争宠得逞并进而逼死胡氏的情况来看,这是很可能的),只好把一腔同情寄予被废的胡皇后身上,为她重修陵寝,一切按照皇后的规制办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马腾曾参加衣带诏密谋杀曹 他究竟因何而死 ?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的:马腾字寿成,马超父亲,原是西汉时代伏波将军马援后人,马援传到马肃时,马肃和姜女结婚,生下了儿子马腾。一向以来,马腾忠于汉室,早期曹操控制朝廷时,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约刘备、马腾等人起兵讨伐曹操。事件失败后,马腾回到西凉拥兵自重。后被曹操引诱入京杀害。马腾在因衣带诏一事败露后

  • 宋朝哪个女人垂帘听政让四个皇帝永远怀念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仁宗赵祯一生中最爱的女子是谁,垂帘听政始于哪个朝代,垂帘听政的太后有哪些

    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开封人,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吴氏被正式册立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5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1197年,吴太后病死,终年八十三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吴氏品行端庄,严于律己,破具一国之母的风

  • 揭古代最有才情的十大帝王后主李煜当属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古代十大帝王排名,李煜千古词帝谁评的,千古一帝排名

    皇帝应该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政治手腕极其高端的人,但是,有些帝王却偏偏不是这样,他们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却唯独对治理国家一窍不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最有才情的十大帝王,看看他们的别样人生。NO.1南唐后主——李煜图片来源于网络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皇帝。他的作品脍炙人口。最后因为他最出名的一

  • 三国趣话:曹操究竟有哪些人格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形容一个人有人格魅力的话,赞美40岁女人幽默的话,曹丕性格特点介绍

    曹操在历史上堪称一代枭雄,无论《三国演义》如何否认,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求贤若渴、用人不疑的鲜活形象。在三国中,他实力最强,麾下猛将如云。那么他究竟有哪些魅力,能够聚集天下英豪为他卖命谋策?《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

  • 历史上最牛的皇室家族:父母兄弟都当过皇上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室家族,三皇五帝是父系氏族社会吗,全家都是皇帝的人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史上最牛的家族,父母兄弟做过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中国古代,帝位都是采用世袭制来延续的,古代帝王也非常的重视血脉。一般帝王在世的时候,就要选择好继承人选,而在他过世之后就会按照事先的安排来传位。古代帝王多

  • 威名远扬:揭战国时代的“四大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七雄的著名战役,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威名远扬成就绝版

    白起(?—前258),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秦国本为西陲小国,孝公以商鞅变法,国家变得富饶强大,遂开始对外发展势力。秦昭王是任白起为将。公元前294年,任白起为左庶长,领兵攻韩。次年,领军攻韩,魏,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

  • 相传宋仁宗曾创谒禁制度:为抑制官场请托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宦官不得干涉内政,官场分级,古代妄议朝政的下场

    清初名臣张英喜欢早睡,“馆中独宿时,漏下二鼓,灭烛就枕。待日出早起,梦境清明,神酣气畅”。漏下二鼓,指晚九点。有人开玩笑说,为什么不找点乐子呢,譬如请同僚小酌几杯啥的。可惜不成啊,当时都察院有禁令:“文武官员,私宅免见。”做官的不许串门子,洗洗睡吧。图片来源于网络私宅免见,在古代就叫“谒禁”或“禁谒

  •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崇文抑武,北宋宰相王延龄,文彦博作品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图片来源于网络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

  • 被演义误读的隋唐英雄 李元霸竟然不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元霸隋唐演义,隋唐演义原著中李元霸,隋唐英雄谁比李元霸厉害

    《隋唐演义》想必大家都看过,它给我们描绘了隋末唐初一群英雄好汉是如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炀帝暴政的。虽然演义中的大部分英雄人物在历史中都有原型,但是有些人物却不是“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也就是说有些人物在我们固有的认识里出现了误读的现象。网络配图一、李元霸历史上并没有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元霸,

  • 北宋名臣寇准客死异乡真相:因为忠直没有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十大名臣,糜芳傅士仁如果不投降,宋之问为什么被流放岭南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