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上官婉儿是如何卷入权力漩涡的?她的悲剧结局早已注定?

上官婉儿是如何卷入权力漩涡的?她的悲剧结局早已注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43 更新时间:2024/1/10 14:50:46

还不知道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为何最终死于非命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上官婉儿,一个活跃于武则天时代和后武则天时代的女性,本为罪臣之后的她因武则天的宠信而崛起,然而随着武则天的退位去世,失去了根基的上官婉儿便只能做一个政治投机者。其实站在上官婉儿角度来讲,她的所作所为更多只是出于自保,可惜在那个男人当政的时代,卷入权力漩涡的她,已经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因武则天重用而被卷入权力漩涡,无根之萍只能政治投机

上官婉儿本出身官宦之家,其祖父本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仪,却因替唐高宗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而获罪,最终与儿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处死,结果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便和母亲郑氏一起被充入掖庭为奴,好在有母亲百般照顾和教育,不仅使得上官婉儿顺利长大,且颇有才学。

凤仪二年(677年),武则天从宫女中挑选可用之才,并由自己当场出题考较,结果上官婉儿脱颖而出,当即被免除奴婢身份,并开始逐步受到武则天重用。上官婉儿虽是女儿身,但一身才华却极为出众,因而很快便成为了武则天的左膀右臂,武则天称帝之后,对上官婉儿更为倚重,诏敕多出自其手,上官婉儿因而也被称为“内舍人”。

上官婉儿虽因武则天的重用而于内廷崛起,但也因此而被卷入权力的漩涡,她的这种崛起则注定了她必须依靠武则天这棵大树,而一旦失去了这棵大树的庇护,她必将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并在不久后去世。唐中宗李显复位为帝后,上官婉儿虽然仍受重用,且被拜为昭容,但她此时的位置却极为尴尬。唐中宗毕竟不是武则天,双方性别上的差异使得上官婉儿根本无法像服侍武则天那样获得宠信。

然而,唐中宗李显虽然贵为皇帝,但却过于懦弱,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堪称言听计从,于是上官婉儿便倒向了韦氏母女。当时,朝中太平公主势大,韦氏母女为了与之对抗,转而拉拢因武则天去世而逐渐势弱的武三思等人,而上官婉儿便成为了双方之间的纽带,并配合韦氏集团和武氏集团打压太子李重俊,甚至劝说韦皇后做第二个武则天。

韦皇后、安乐公主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发动政变,武三思、武崇训在府中被杀,另有党羽十余人被杀,史称“景龙政变”。这次政变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导致武氏集团彻底覆灭。失去了武氏集团这个盟友,韦氏母女再度势弱,上官婉儿见状,于是又转投更加强势的太平公主。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趁机在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安插党羽,迅速掌控朝政。上官婉儿于是和太平公主联手起草诏书,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临淄王李隆基得知消息后,与太平公主商议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以禁军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虽有朝邑尉刘幽求为上官婉儿求情,但还是被李隆基所杀。

李隆基为何非要处死上官婉儿?

“唐隆政变”中,上官婉儿不仅没有抵抗,反而率领宫人迎接,并将自己与太平公主拟定的遗诏交给了朝邑尉刘幽求,证明自己是站在李唐宗室一边的,然而依旧被李隆基所杀。那么,李隆基为何一定要杀上官婉儿呢?我认为应该源于以下几点:

1、上官婉儿站队错误。武则天去世之后,上官婉儿虽然失去了最大靠山,但由于执掌内廷多年,仍然拥有一定势力。而李隆基由于起步较晚,在韦氏集团、武氏集团、太平公主集团激烈博弈之时,李隆基只能暗中在万骑和禁军发展势力,苏日安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实力却并不明显。这种局势下,上官婉儿便从来没有考虑过投靠李隆基,虽说李隆基最后政变成功,但在朝中的势力仍然小于太平公主,他又岂敢将长期执掌内廷、且投靠太平公主的上官婉儿放在父亲身边,那岂不是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

2、上官婉儿立场不坚。上官婉儿虽然才能出众,但却并无根基,因而在武则天去世之后便成为了无根之萍。为了保住权势,更为了保住性命,她只能不断的改换门庭,先是投靠韦氏母女,后又与武三思私通,最后则投靠了太平公主,虽说更多是无奈之举,却也太过不忠。对于这样一个女子,又长期掌控内廷,李隆基也不敢将其收为己用,自然是一刀杀了了事,也算是去除了一个威胁。

3、上官婉儿多有罪孽。自武则天掌权之后,李唐宗室的噩梦便随之而来,虽说这些事情基本都是出自武则天之手,但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也很难脱得干系。到唐中宗时期,太子李重俊被逼造反,此事上官婉儿绝对算是主谋之一,再加上其曾蛊惑韦氏母女效仿武则天,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此时太平公主权势滔天,谁敢肯定上官婉儿不会劝其效仿武则天?

4、彻底终结女子干政。自武则天称帝以来,唐朝经历了一个极为混乱的时代,有了武则天这个“前车之鉴”,导致后武则天时代的几位女子野心急剧膨胀,韦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哪个不是野心勃勃?虽说历经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皇位已经重回李唐宗室手中,但太平公主此时却是权势滔天,而且谁能料到此后是否还会有女子效仿武则天。因此,李隆基诛杀上官婉儿,也等于是在释放一个女子干政时代已经结束的信号。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出色的政客,站在李隆基的立场来看,上官婉儿已经是难逃厄运。而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卷入权力漩涡的女子,由于没有根基,注定了只能以悲剧结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大臣范理的仕途如何?他与杨溥是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范理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447年农历正月初一,大明朝的臣民大多都在欢度新年。然而,在湖北石首,来了一个身份特殊的人,此人名叫范理,当时担任德安知府。从德安到石首路途长达800多里,大过年的,范理身为朝廷四品官员,不在知府衙门里好好过年,跑到800里外的石

  • 汉献帝禅让帝位后去了哪里?为何不去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献帝禅让帝位后去了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20年,曹操还师于洛阳,或许是因为多年的战事让他身心俱疲,或许是此前关羽在樊城之战中表现太过出色,不仅让曹操费尽心思,几乎要迁都,而且曹操还不得不坐镇前线,以防止樊城被破,这些都让曹操心力交瘁

  • 刘备的五虎上将中,谁杀的大将最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现在一般管那些特别厉害的会打仗的人叫上将,如果是一群特别厉害的人,就叫“五虎上将”。但是五虎上将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追根溯源,还得回到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五员大将,包括结拜兄弟关羽、张飞、赵云,后来收降的马超和黄忠。他们五人勇冠三军,在战场上万人莫敌,因此被称为“五虎上将”。不过“五虎上将”也

  •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的猪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后世之人称呼皇帝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称呼他的名字,也可以称呼他的谥号,还可以称呼他的年号。李隆基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人们习惯性的称呼他的庙号唐玄宗,可是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唐明皇。那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名字是康熙起的,因为康熙叫玄烨,有个玄字。而唐玄宗中也有一个玄字,为了避讳,只能叫李隆基为唐明

  • 郭偃的一生有何作为?晋文公称霸后的他扮演者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郭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

  • 褚英有一把好牌,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褚英比起其他兄弟,他的确有一把好牌,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是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嫡福晋佟佳氏所生。要知道,努尔哈赤起兵时,只有父亲遗留下来的13副甲胄。要不是佟佳氏大力赞助,他也不可能发展得那么迅猛。所以,褚英子以母贵,努尔哈赤想不疼他都不行。二是

  • 张居正为什么只是宰相?他为何没能成为曹操和霍光那样的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霍光和曹操,那绝对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牛人,前者因废立皇帝而成名,后者因“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妇孺皆知,同时,他俩也因自己的“壮举”而令自己成为了督促历代帝王勤政的绝佳教材。一千多年后,大明万历初期的某一天,皇帝朱翊钧领着几个小宦官

  • 历史上真实的晴川是谁?最后竟被雍正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近来清宫戏大火,然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宫》了,电视剧中的晴川在八阿哥与雍正之间徘徊不定,然而历史上真的有晴川这号人物吗?答案是有的,只是历史上真实的晴川并没有同时得到两位皇子的青睐,还是下嫁给了八阿哥,一生未生育,最后因为惹恼了雍正被判处死刑,并在死后被挫骨扬灰。历史上真实的晴川叫郭络罗氏·晴

  • 方孝孺与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为什么李东阳也能得到这个谥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李东阳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谥号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的恭王、懿王时期(王国维先生考证出的结论),随即在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中广泛施行。始皇帝嬴政一统六国后,认为谥号制度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就把它废除了。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又重新恢复了谥号制度,一直沿用到

  • 宋仁宗在位四十年有十六个儿女 最后为何没有一个儿子留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仁宗后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一朝每一代的更替都会有一段腥风血雨的历史,并且一直延续到下一位皇帝的登基,而在那段承上启下的历史中,战争史亘古不变的主题,这场战争不仅仅给百姓带去了无尽的伤痛,还给一个大家族带来了无穷的黑暗。按照古代的制度,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