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明明不如魏延 诸葛亮为什么还选择姜维作为继承人

姜维明明不如魏延 诸葛亮为什么还选择姜维作为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949 更新时间:2024/2/4 22:20:2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继承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个原因,一个是年龄,一个是风格。

一、年龄原因

既然说好的是培养接班人,那肯定是选择一个年轻一点的。我们看看魏延当时是多少岁呢?

魏延,字文长,?-234年。好尴尬,魏延的出生年份不详啊。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推测一下。演义中魏延是刘备从新野撤到襄阳时出场的。

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

魏延有意投靠刘备,但刘备没见过魏延,也不大清楚魏延的真实意图,所以撤走的时候没招呼魏延,魏延自己也觉得挺没趣,就跑到长沙暂时依附韩玄。赤壁之战后刘备攻略荆南四郡,魏延杀韩玄投奔刘备。

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

史书《三国志》魏延传,并没有记录这两件事,魏延出场是跟刘备入川时开始的。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就按史书情况算,刘备入川是公元214年,到公元234年,魏延为刘备势力效力20年。

一个成熟的有部曲的武将,年龄不会在20岁之下。再加上5年后,刘备打下汉中,选择汉中守将指定了魏延。如果魏延年龄太小的话,估计刘备也不敢安排魏延镇守汉中。

所以魏延214年出场时,30左右是最合理的。这样算的话魏延死时是50+。和诸葛亮的年龄差不多,甚至有可能比诸葛亮还略大。

诸葛亮培养接班人会选择一个年龄和自己相当甚至比自己还略大的人吗?显然不会,再说了魏延是个成熟武将,久经战阵,也不需要诸葛亮的培养。

我们再看看姜维,姜维的生卒年份很明确,是公元202-264年,姜维刚投蜀国时也就是20多岁,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时才32岁。正是一个武将成长学习的大好时光。再加上他一贯出色的表现,非常适合做诸葛亮的衣钵传人。

另外诸葛亮死后从他指定蒋琬费祎做丞相(后来刘禅取消的丞相这一职位)来看,诸葛亮的意图是自己死后蜀国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不再北伐了。事实上蒋琬、费祎执政期间还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北伐。就这么修养几年,军事接班人如果年龄太大,能熬到再次北伐的一天吗?

二、风格不一样

刘备夷陵之战的惨败,蜀国成了三国中最弱的一方,本钱非常小,诸葛亮北伐不敢用太过凶险的方案,一旦失败大批的损兵折将是诸葛亮承受不起的。所以诸葛亮在用兵上,非常小心谨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一生谨慎,不肯弄险”。

魏延用兵和诸葛亮的风格完全相反,魏延认为蜀国最弱,就这么按部就班难有作为,不如冒点风险,风险越大,回报也越大嘛!第一次北伐他就提议分兵两路,自己带5000精锐5000运粮兵,从子午谷突袭长安。

这个计策如果成功,回报是非常大的,卡住长安,雍凉一代就可以慢慢吞掉。当然风险也很大,一方面魏延未必能成功,另外一方面魏国不会轻易放弃长安,肯定会硬拼,弄不好魏延就会折在里面,蜀国还得和魏国拼人,折腾不起。所以诸葛亮没有同意魏延的建议,而是按照自己循序渐进的方法。方案驳回,魏延心里不大痛快。

诸葛亮知道魏延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不试试心里肯定刺挠。所以诸葛亮数次北伐都有意压制魏延,不给魏延太多的兵力。诸葛亮刚去世时,魏延的兵力依旧不多。大军撤退时,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杨仪,为此魏延非常的不服。

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诸葛亮真要是把魏延指定为接班人,魏延还真就敢帅军继续和司马懿开战。魏延固然有些韬略,但是对上司马懿显然还不够分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从一个小吏到西汉大臣,石奋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石奋虽然没有因功被封侯,但是因其“恭谨”的行事风格,一路稳稳上升,使得自己及四个儿子都获得两千石俸禄的高位,被汉景帝称为“万石君”,形成了万石石家的美誉。这个家族在汉武帝时达到顶点,石奋少子石庆当时成为丞相且被封侯,石家很多人做到俸禄两千石的高位。虽然石家在石庆死后开始走向衰落,但这种现象在中国史上

  • 西汉大臣田叔,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初黄老之术的盛行,不仅因为从中央大力推崇,还因为大量的地方官员在身体力行,这些人用实际结果证明了黄老之术确实有益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田叔就是这些人的一员,担任汉中守长达十多年,又死于鲁国国相任上,因为其子田仁与司马光亲善而被《史记》单独列传。田叔年轻时喜欢剑,随乐巨公学习黄老之术,又喜欢四处交游,才

  • 魏延和庞德都仅次于超一流的猛将 两人谁的武艺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延和庞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演义中,蜀汉除了五虎上将这几个超一流武将,就要数魏延的战力最强了。而曹魏阵营中,除了典韦、许褚这两员超一流猛将,庞德的武力应该也能算是技压群雄了,毕竟没有几个人敢直接硬刚关羽,还能将关羽打败(射中关羽肩膀)。那么同样是双方仅次于超一

  • 晁错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为了确保新生政权能够站稳脚跟,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之后,大肆分封同姓为王,并与天下约定了“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的白马盟誓,从而确立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格局。这套制度在初期确保了汉朝的生存,但随着时间的演变,越来越对汉朝的统治造成了重大威胁,汉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从全国上下全力恢复生产转

  • 一代西汉名臣韩安国最后为何会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初功臣成员日渐凋零之后,很少有人能做到文能长袖善舞、武能上马作战,如周亚夫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窦婴文武双全也得靠着窦太后,只有韩安国靠自己做到了这点。韩安国没有什么大背景,他的职业生涯分为两段,前半段在梁国主要协助梁王解决其惹下的烂摊子,后半段则是在朝中任职,逐渐盛极而衰,最后郁郁而死。感兴趣的

  • 唐宣宗李忱的一生有哪些非同寻常的地方?他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宣宗李忱写的诗,元稹做过宰相吗,唐太宗魏征以之为镜子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李忱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一生。这所谓的“不平凡”,当然不可能预知未来是好是坏,只是在他身上有些非寻常的因素,会让人觉得:恩…他好像和我们不一样?李忱的母亲,是罪人家的妾室,丈夫因为谋反被杀,自己则入宫为奴,

  • 刘表与黄祖之间关系亲密吗?他竟为了黄祖放弃大好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三国中主公和臣下关系最好的,大家最先会想到刘备和诸葛亮,他俩的关系确实亲密无间,但自从有了庞统和法正后,这两人的关系好像就度过了蜜月期,少了先前的甜蜜。大家也会想到刘备和关羽张飞,刘备和赵云之间亲密的关系,或者曹操和郭嘉的关系,但他们这些都比不上这对主臣的情谊来得深厚,他俩就是刘表和黄祖。下面我

  • 朱元璋问少女什么最大 少女回答四个字就成为了儿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少女,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国之太祖阜帝之功,谓之劈开混沌,别立乾坤,当与盘古等。”由此可见,谢肇制对朱元璋的评价极为高。自古以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虽然他有雄才大略,体恤百姓,痛恨贪官,所制定的很多法规被清代所沿袭,但他脾气火爆,用刑严酷,让人谈之色变。朱元璋

  • 白起和王翦都是是功高震主,他们的结局有何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同样是功高震主,为何白起被逼自尽,王翦却能够善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也即大部分弱小的诸侯国,基本上都被

  • 朱元璋登基后两发小前来求官 两人为何一个被杀一个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和发小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因为一次机会,他参加了起义军,之后就开始四处征战。在朱元璋的带领下,最后他们成功了,还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后来朱元璋也就成了历史上的布衣皇帝,夺得了天下以后,有很多亲朋好友都想要巴结他,但是这个时候朱元璋不可能什么人都用,随随便便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