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被杀姜维就眼睁睁的看着 姜维为何见死不救

魏延被杀姜维就眼睁睁的看着 姜维为何见死不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08 更新时间:2024/1/9 10:03:14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延被杀,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众多的谋臣虎将在三国时期粉墨登场,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独属于自己的身影与痕迹。在三国早期,由于大局未定,各诸侯国尚处于彼此攻伐的阶段。

此间便有许多排名靠前的名将,例如曹魏麾下的典韦张郃,以及蜀汉麾下的关羽、张飞等人。而到了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平分天下,三国整体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但是却依旧在暗处存在风波。

而这种风波不仅存在于魏蜀吴三国彼此的对立关系中,更存在于魏蜀吴三国内部之中。就比如蜀汉后期的大将,魏延之死。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但最终不幸以失败告终。

就连诸葛亮本人也于北伐途中病逝。而诸葛亮死前,安排杨仪暂领军中大权。魏延因与杨仪不和已久,遂发动兵变,但最终被镇压,并被马岱所杀。但在魏延被杀时,姜维为何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魏延死去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诸葛亮提及魏延脑后生有反骨,推测自己死后,魏延必反

无论是在演义还是正史中,诸葛亮都被塑造成一个足智近妖、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诸葛亮自因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林之后,便一门心思地为蜀汉出谋划策。一路上也为蜀汉发掘了不少的谋臣虎将。而最为出名的,便是魏延与姜维二人了。但是从诸葛亮对二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心中对于魏延与姜维二人的评价。

诸葛亮初见魏延,便想要下令将魏延斩杀。但是给出的理由却很寒酸,说是魏延此人脑后生有反骨,将来必然会带来祸端。但是个人认为。这一点并不足以证明什么。毕竟诸葛亮一生中,做出的有违天命的事也不少了。

怎么就会因一个脑后反骨而决心杀死魏延呢?不过是对其不加信任而已。而换作姜维,姜维虽然有曹魏降将的一层尴尬身份,但却得到了诸葛亮的亲传,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从二人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还是对魏延不甚信任。

第二、魏延生性自傲,攻击性强,在军中也无甚好友,姜维自然会选择袖手旁观

而说完诸葛亮对于魏延的看法,我们再来看魏延此人的形象如何。据史料记载,魏延此人战力不俗,善养士卒。生的勇猛过人,算得上是蜀汉后期赫赫有名的大将了。但是每个大将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魏延此人也不例外。

据有关史书记载,魏延生性性格高傲,性情极恶,锋芒毕露,与蜀汉军中众多武将的关系都不甚良好。几乎人人都不得不小心避其锋。这样的性格,自然不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而除此之外,魏延还极其的自傲。这一点在诸葛亮死后,魏延的态度上也有所体现。当时诸葛亮已死,杨仪受诸葛亮之命,暂时隐瞒消息,秘不发丧。并派出费祎打探魏延的意图。

而魏延是如何表现的呢?他的意思总结来说,就是对诸葛亮的死漠不关心,并表达了对诸葛亮死后安排的不满。直言其不想为杨仪所管,谋逆之心昭昭。而姜维身为诸葛亮的接班人,看到魏延对自己的恩师是如此态度,自然也想多费力气,从而选择了袖手旁观。

第三、魏延当时犯的是谋反大罪,姜维袖手旁观也实属应当

接着上文的继续说。在杨仪得知魏延的态度后,立刻决定按照诸葛亮的安排行事。安排魏延断后,而大军先行退回。而这一举动,则更是加剧了杨仪与魏延二人的矛盾。因为早在诸葛亮未死之前,杨仪与魏延二人便已经两看生厌,势如水火了。而诸葛亮死后,又任命什么都不如魏延的杨仪担当大任。素来性格高傲的魏延自然会对这样的安排心生不满。

毕竟魏延的"五虎上将之下第一人"的称号也不是浪得虚名的。从资历、能力等方面来看,魏延也确实要比杨仪更优秀。但诸葛亮确实是这样安排的。这也就导致了魏延更加激进的做法。他直接发动兵变,率兵南下。

一路烧毁栈道,抢在杨仪前面返回汉中,还上书攻击杨仪造反。但最终被马岱所斩杀。而魏延当时犯得已经等同于谋逆大罪了,姜维自然不可能出言相救。

由此可见,魏延的性格问题,行事激进,都是导致姜维袖手旁观的原因。写在最后: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里面蕴含很多智慧和经验。亲爱的读者,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您。静下心来读一读,不但能包揽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还能从中领略很多人生大智慧,您绝对值得拥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的时候,他究竟做了哪些不错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知道,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其实社会已经有点混乱了,稳定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而言,看来是坚持不了多久了。而到了万历48年以后,那社会形势更为严竣了。可以说这个朝代已经差不多要灭亡了,在如此危险的现状下,在万历皇帝之后,就是朱常洛当了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在位

  • 明光宗朱常洛有一月天子之称,他是被郑贵妃所害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整个明朝,除了南明的那些相对不伦不类的帝王之外,在位时间最短的君王,莫过于明仁宗和明光宗——明仁宗在位大约十个月左右,而明光宗朱常洛——即明朝泰昌皇帝,在位前后不过一个月,在历史上,泰昌帝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称号:一月天子。这位一月天子的人生,让人不得不感到悲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姜维明明不如魏延 诸葛亮为什么还选择姜维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继承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两个原因,一个是年龄,一个是风格。一、年龄原因既然说好的是培养接班人,那肯定是选择一个年轻一点的。我们看看魏延当时是多少岁呢?魏延,字文长,?-234年。好尴尬,魏延的出生年份不详啊。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推测一下。演义中魏延是刘备从新

  • 从一个小吏到西汉大臣,石奋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石奋虽然没有因功被封侯,但是因其“恭谨”的行事风格,一路稳稳上升,使得自己及四个儿子都获得两千石俸禄的高位,被汉景帝称为“万石君”,形成了万石石家的美誉。这个家族在汉武帝时达到顶点,石奋少子石庆当时成为丞相且被封侯,石家很多人做到俸禄两千石的高位。虽然石家在石庆死后开始走向衰落,但这种现象在中国史上

  • 西汉大臣田叔,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初黄老之术的盛行,不仅因为从中央大力推崇,还因为大量的地方官员在身体力行,这些人用实际结果证明了黄老之术确实有益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田叔就是这些人的一员,担任汉中守长达十多年,又死于鲁国国相任上,因为其子田仁与司马光亲善而被《史记》单独列传。田叔年轻时喜欢剑,随乐巨公学习黄老之术,又喜欢四处交游,才

  • 魏延和庞德都仅次于超一流的猛将 两人谁的武艺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延和庞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演义中,蜀汉除了五虎上将这几个超一流武将,就要数魏延的战力最强了。而曹魏阵营中,除了典韦、许褚这两员超一流猛将,庞德的武力应该也能算是技压群雄了,毕竟没有几个人敢直接硬刚关羽,还能将关羽打败(射中关羽肩膀)。那么同样是双方仅次于超一

  • 晁错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为了确保新生政权能够站稳脚跟,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之后,大肆分封同姓为王,并与天下约定了“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的白马盟誓,从而确立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格局。这套制度在初期确保了汉朝的生存,但随着时间的演变,越来越对汉朝的统治造成了重大威胁,汉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从全国上下全力恢复生产转

  • 一代西汉名臣韩安国最后为何会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初功臣成员日渐凋零之后,很少有人能做到文能长袖善舞、武能上马作战,如周亚夫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窦婴文武双全也得靠着窦太后,只有韩安国靠自己做到了这点。韩安国没有什么大背景,他的职业生涯分为两段,前半段在梁国主要协助梁王解决其惹下的烂摊子,后半段则是在朝中任职,逐渐盛极而衰,最后郁郁而死。感兴趣的

  • 唐宣宗李忱的一生有哪些非同寻常的地方?他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宣宗李忱写的诗,元稹做过宰相吗,唐太宗魏征以之为镜子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李忱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一生。这所谓的“不平凡”,当然不可能预知未来是好是坏,只是在他身上有些非寻常的因素,会让人觉得:恩…他好像和我们不一样?李忱的母亲,是罪人家的妾室,丈夫因为谋反被杀,自己则入宫为奴,

  • 刘表与黄祖之间关系亲密吗?他竟为了黄祖放弃大好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三国中主公和臣下关系最好的,大家最先会想到刘备和诸葛亮,他俩的关系确实亲密无间,但自从有了庞统和法正后,这两人的关系好像就度过了蜜月期,少了先前的甜蜜。大家也会想到刘备和关羽张飞,刘备和赵云之间亲密的关系,或者曹操和郭嘉的关系,但他们这些都比不上这对主臣的情谊来得深厚,他俩就是刘表和黄祖。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