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比吕布还能打的名将分别是谁?他们实力如何

三国时期比吕布还能打的名将分别是谁?他们实力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07 更新时间:2023/12/16 22:19:27

说到吕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国二十四名将”,但是我们细看之下,就会发现这个排名是极不公平的:且不说太史慈的双戟和强弓肯定能胜过黄忠,也不说张绣能否打过颜良文丑,更不说甘宁百骑劫营的时候杀得曹营诸将措手不及,就是吕布能否稳坐头把交椅,也值得怀疑。

当然,所谓”三国二十四名将“的排名依据,只是说书艺人的口口相传,就是《三国演义》,也没说邓艾单挑有多厉害,甚至连黄许孙太两夏侯中的”孙“是孙策还是孙坚,也语焉不详——按照正史记载,江东猛虎孙坚可是要比他儿子孙策的战功显赫。

如果这个”孙“指的是孙坚,那就更不公平了:江东猛虎孙坚曾经让吕布望风而逃,怎么会排在吕布之后?

今天咱们的话题,就是三国时期两位比吕布还能打的三国名将,其中一位就是江东猛虎孙坚,这位名将斩杀华雄如切菜,事了拂衣去,连酒都没喝,好像他就杀了个路人甲乙,根本就没啥好炫耀的。

孙坚斩杀华雄,见于《资治通鉴·卷第六十·汉纪五十二》:“初平二年二月,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

在这场战斗中,吕布既不是一军主将,也没表现出与他”三国第一将“名头相符的战斗力,反而让华雄稀里糊涂当了炮灰,被孙坚一战枭首。

华雄被杀,吕布掉头就跑,从此患上了”恐孙症“,见了孙策连还手的勇气都没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后续战斗,董卓亲自出马也不好使,他和吕布都被孙坚打跑了:“卓自出,与坚战于诸陵间。卓败走,却屯渑池,聚兵于陕。坚进至雒阳,击吕布,复破走。”

看过三国正史的都知道,董卓可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就是个残暴的傻子,而是颇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枭雄。

《三国志》中的董卓颇有孟尝之风:”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后汉书》中的董卓则是一位悍将:”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藏箭谓之服,藏弓谓之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董卓亲自出马外加吕布帮忙,也打不过孙坚一个,可见孙坚排在吕布身后,或者没进入”三国二十四名将“排名,是极不公平的。

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入祀武庙,位列七十二将,这里面没有孙坚孙策孙权,当然也没有曹操刘备。

十七史百将传有张辽、张郃、徐晃、李典、邓艾、司马懿、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同样没有孙坚孙策孙权,当然也没有曹操刘备。

之所以没有三孙曹刘,是因为这五个人都是”主公“或”帝王“级别,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将“。吕布和马超是将而不能入选,可能是因为他们人品或战绩不佳,所以被踢掉了。

除了孙坚,还有一位三国名将曾正面击退吕布,这个人就是典韦。

在濮阳之战中,曹操招募敢死队,去跟亲自搏战的吕布正面硬刚,典韦挺身而出:”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

吕布虽勇,但是在身披重铠的典韦面前,也是一筹莫展无可奈何,在这场战斗中,已经占据优势的吕布面对不要命的典韦,也只能识相地选择撤退——他实在是没有把握打赢手使一对八十斤大铁戟的典韦。

简单翻一下后汉三国正史,就找到了两位比吕布还能打的武将——须知当孙坚跟董卓吕布两人搏战的时候还不是君,他只是袁术推荐(当时很奇葩,都把汉献帝当作了橡皮图章,所谓”表“就是走个过场,实际是私相授受,朝廷承不承认都没关系)的”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所以他还是个”将“。

正史跟演义小说对照,就产生了许多难题有请读者诸君解惑:三国正史中,关羽张飞都很能打,关羽万马军中斩颜良,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吓得曹营诸将"敌皆无敢近者”都确有其事。

那么按照正式记载,把关羽张飞典韦孙坚吕布放在同一个环境中公平决斗,谁又能拔得头筹呢?要是排除外界干扰,吕布能杀进前三名吗?

笔者愚见,吕布顶多能获得第三名,至于第一是谁,那得由读者诸君来下最后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杨修被杀真的是“鸡肋”事件吗 曹操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直接导致杨修被杀的事件,杨修被杀的原因有哪些,杨修被谁杀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修之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杨修之死,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人智商高,不代表他情商也高。相反,很多聪明人往往因为自己太过聪明了,看不起普通人,极为自负,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招人喜欢。生活中,大家也许都希望有一个懂得自己的知交好友,但如果这个人总能看

  • 为何说侯景拯救了隋唐两朝?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梦回唐朝结局什么意思,隋唐前朝是什么,隋唐和唐朝什么关系

    侯景如何用自己的错误拯救了隋朝和唐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为自封为“宇宙大将军”,所以南北朝时期的枭雄侯景如今在网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他发动的南梁“侯景之乱”导致南北朝的实力失衡,为后来的隋朝统一埋下了伏笔。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还没有进入南梁的时候,侯景就用自己的

  • 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北伐 姜维为什么等了那么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失败,姜维北伐损失多少,姜维最后一计如果成功

    很多人都不了解姜维北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姜维北伐,距离诸葛亮死后二十年,为什么等了这么长时间才决定北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诸葛亮北伐示意图)与《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同的是,事实上诸葛亮只进行了五次北伐,时间集中在228年至236年,而且只有两次是由祁山出兵。诸

  • 宋徽宗赵佶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在位期间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徽宗赵佶简介,宋徽宗赵佶是北宋还是南宋,宋徽宗赵佶儿子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徽宗赵佶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本来按照排序,他只有当藩王的命,他的哥哥宋哲宗掌朝政15年后病逝,无子继承,他有幸承兄登临帝位,却风流浪荡,沉溺声色,重用奸佞,为政昏庸无能,在历史上臭名昭著,但其中许多细节知道的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想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关于宋初太祖曾想迁都洛阳这一件事,可以说是非常出名了。但是具体的历史材料与历史事实,却有一些扑朔迷离。因此我搜集了一些史料,就这个问题来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是太祖为什么想要迁都的问题。据《长编》记载:“上(太祖)生于洛阳,乐其

  • 爱新觉罗·奕纬:清朝最不受待见的皇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爱新觉罗的后代,爱新觉罗·焘纯,金巧巧是爱新觉罗哪一支

    在清朝诸位帝王中,道光皇帝算是资质非常平凡的一位。他力行节俭,颇为勤政。但在位30年,却并没有给大清王朝带来什么新气象。道光皇帝虽然能力不行,但脾气却很暴躁。无论是对底下的大臣,还是对自己后宫的女人都非常严厉,稍有不慎就会给予严惩。而他最苛刻的一个人就要属他的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

  • 本该给皇帝殉葬的妃子,为何能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十三陵殉葬了多少妃子,朱元璋殉葬嫔妃名单,明朝皇帝的后妃殉葬制度

    公元926年,辽国(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病逝。按照契丹人的习俗,耶律阿保机生前的女人都应该殉葬到帝陵中,其中就包括了淳钦皇后述律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述律平(879年―953年)在辽国是个著名的女强人。她在十四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二十岁的耶律阿保机,此后她就一直紧紧地

  • 曹操在诸葛亮出山之前,真的给他写过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什么时候请诸葛亮出山的,诸葛亮为什么不愿意出山,诸葛亮临死前说了一句什么话

    在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曾给他写过信,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当时诸葛亮已经十六岁了,然而由于家道中落,加上他志存高远,因此当时诸葛亮并没有太大的名气,也没有被举为孝廉,他只是在隆中耕种。由于当时诸葛亮常常以管仲和乐毅自比,因此

  • 耶律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皇子,最后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耶律贤渤海妃,那个与我擦肩而过的人,康熙的十三皇子的福晋

    唐诗《金缕衣》中有一句经典名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意思就是说机会到来的时候该出手就出手,一旦错过了机会,那就悔之晚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一些后悔当初没把握住机会的经历。不过,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即使错过了机会,那也只是影响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对于一些历史上的大人物而言,他们错

  • 陈新甲:官至兵部尚书,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冯正中曾官至宰相吗,李鸿章为什么背负千古骂名,兵部侍郎与巡抚哪个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中藏不住秘密的人,凡事被他们得知后,往往不考虑事情的轻重,迫不及待就向周围人传播。对于这类人,我们称之为“大嘴巴”。有“大嘴巴”习惯的人往往不可靠,而“大嘴巴”本人也常因这个坏习惯吃亏。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大嘴巴”,他的名字叫陈新甲。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