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修被杀真的是“鸡肋”事件吗 曹操为什么要杀他

杨修被杀真的是“鸡肋”事件吗 曹操为什么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62 更新时间:2023/12/23 20:46:33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修之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杨修之死,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人智商高,不代表他情商也高。相反,很多聪明人往往因为自己太过聪明了,看不起普通人,极为自负,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招人喜欢。生活中,大家也许都希望有一个懂得自己的知交好友,但如果这个人总能看出你的心思,还把某些你不想宣之于口的事情大喇喇的说出来,想必你会非常讨厌他。上位者尤其厌恶这种人,原因很简单,高高在上的人,不会希望心思被底下人看破。在古代,擅自揣摩上意是帝王非常忌讳的一件事情。假设一下,人家正在那里高深莫测呢,忽然来个人,轻描淡写地说个底朝天,仿佛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上位者刻意保持的神秘感荡然无存。

而且这种事儿还不是一次两次,几乎成了习惯,上位者心里什么滋味?肯定想大脚一开,将此人送上西天,从此不再相见。如果涉及到军国政务,那更是不能让这种人活着。有些时候,知道得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看破不说破才是真正聪明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杨修也只是表面的聪明,还不够通达。那杨修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么说吧,恃才傲物,极度自负,在他眼里,触目所及皆是蠢才,只有他自己才是聪明人。当然了,杨修也有骄傲的资格。论身世,他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杨震是东汉名臣,官至太尉,还是个特别厉害的学者,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的称号,极有声望。

杨彪也不弱,曾任汉献帝初期的司空、司徒、太尉等职,即三公。换言之,杨修是官N代。而且弘农杨氏更是几百年以来的世家豪族,历史可能没有司马氏那么悠久,比曹家是绰绰有余。这让杨修在面对曹操的时候,不像别人那样战战兢兢,而是直抒胸怀,有一说一,绝不曲意讨好。对了,杨家还有一门显赫的姻亲,汝南袁氏。杨修的母亲是袁家的女儿,有史料记载她是袁术的女儿(一说姐妹)。论个人资质,杨修也属上上乘。才思敏捷,从小就被视为神童,曹操的妻子卞夫人赞他“有盖世文才”。同样自负且狂傲的名士祢衡曾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意思是说,世上的人物,年长的有孔融(字文举),年轻的有杨修(字德祖),其他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不值一提。

众所周知,曹操爱才,因而杨修投入曹操帐下之后,曹操一开始非常的欣赏他。某天,曹操和杨修从曹娥碑下路过,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说知道。曹操有点不信,说你先别说,等我想想。行了三十里路之后,曹操终于想到了,让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杨修解释一番,写了“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想到的也是这个,叹道我的才能不及你,足有三十里的差距。这个时候的曹操,对杨修可能有一点点文人之间的嫉妒。没错,曹操除了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代表作品很多。但若说嫉妒的想杀杨修,还不至于。

后来曹操让人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快修好时曹操亲自来视察,看完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众人不解其意,恰巧杨修经过,说门里加“活”是“阔”字,魏王嫌门大了。众人大悟,赶紧重新制作大门。各位,曹操卖个关子,明显是想秀一下智商,结果这种乐趣被杨修破坏了,他高兴得起来吗?接着又有“合字迷”,有人送了曹操一杯奶酪,他吃了一点,在上面写个“合”字,大家都猜是什么意思,杨修却直接打开吃了一口,大家很疑惑,他说“合”是一人一口,魏王赐给我们的。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说曹操之前只是有点烦杨修,那么此时已经有了警惕之心。

身为一个政权的老大,心思被人窥破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但以上这些只是诱因,真正让曹操对杨修起杀心的是两件事。一是杨修掺合进了夺嫡之事,犯了曹操的忌讳。曹操晚年,选继承人的时候,在曹丕曹植之间犹豫。两位公子各有支持者,杨修支持的是曹植。但是,站在臣属的角度,参与夺嫡是对未来的投资,而站在主公的角度,可不愿意看到臣属们提前站队。尤其曹植拉拢杨修的时候,杨修还是曹操身边的亲信,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对曹操的背叛。二是的鸡肋事件。这事儿发生在曹操和刘备争汉中那会儿,当时曹操欲进不能进,欲退不舍得退,很为难。

正好护军来问口令,曹操随口说“鸡肋”,众将只觉得略有些奇怪,杨修却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再可惜也只能丢弃,魏王要退兵了。大家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回去就开始收拾行装,整顿兵马,准备撤退。曹操发现后大为吃惊,知道缘由后半天没说话,很快就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为由,杀了杨修。杨修死得冤不冤?半点也不冤,前面那些卖弄聪明的事儿就不说了,参与夺嫡也暂时不提,单说鸡肋事件,在曹操还没有明确作出决定的情况下,他说那些话完全是在动摇军心,只凭这个,曹操就能按军法处置他。所以,人的智商高是好事,但情商也得跟上,还不能太高调嚣张,否则结局不会太美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为何说侯景拯救了隋唐两朝?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梦回唐朝结局什么意思,隋唐前朝是什么,隋唐和唐朝什么关系

    侯景如何用自己的错误拯救了隋朝和唐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为自封为“宇宙大将军”,所以南北朝时期的枭雄侯景如今在网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他发动的南梁“侯景之乱”导致南北朝的实力失衡,为后来的隋朝统一埋下了伏笔。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还没有进入南梁的时候,侯景就用自己的

  • 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北伐 姜维为什么等了那么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失败,姜维北伐损失多少,姜维最后一计如果成功

    很多人都不了解姜维北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姜维北伐,距离诸葛亮死后二十年,为什么等了这么长时间才决定北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诸葛亮北伐示意图)与《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同的是,事实上诸葛亮只进行了五次北伐,时间集中在228年至236年,而且只有两次是由祁山出兵。诸

  • 宋徽宗赵佶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在位期间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徽宗赵佶简介,宋徽宗赵佶是北宋还是南宋,宋徽宗赵佶儿子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徽宗赵佶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本来按照排序,他只有当藩王的命,他的哥哥宋哲宗掌朝政15年后病逝,无子继承,他有幸承兄登临帝位,却风流浪荡,沉溺声色,重用奸佞,为政昏庸无能,在历史上臭名昭著,但其中许多细节知道的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想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关于宋初太祖曾想迁都洛阳这一件事,可以说是非常出名了。但是具体的历史材料与历史事实,却有一些扑朔迷离。因此我搜集了一些史料,就这个问题来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是太祖为什么想要迁都的问题。据《长编》记载:“上(太祖)生于洛阳,乐其

  • 爱新觉罗·奕纬:清朝最不受待见的皇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爱新觉罗的后代,爱新觉罗·焘纯,金巧巧是爱新觉罗哪一支

    在清朝诸位帝王中,道光皇帝算是资质非常平凡的一位。他力行节俭,颇为勤政。但在位30年,却并没有给大清王朝带来什么新气象。道光皇帝虽然能力不行,但脾气却很暴躁。无论是对底下的大臣,还是对自己后宫的女人都非常严厉,稍有不慎就会给予严惩。而他最苛刻的一个人就要属他的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

  • 本该给皇帝殉葬的妃子,为何能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十三陵殉葬了多少妃子,朱元璋殉葬嫔妃名单,明朝皇帝的后妃殉葬制度

    公元926年,辽国(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病逝。按照契丹人的习俗,耶律阿保机生前的女人都应该殉葬到帝陵中,其中就包括了淳钦皇后述律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述律平(879年―953年)在辽国是个著名的女强人。她在十四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二十岁的耶律阿保机,此后她就一直紧紧地

  • 曹操在诸葛亮出山之前,真的给他写过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什么时候请诸葛亮出山的,诸葛亮为什么不愿意出山,诸葛亮临死前说了一句什么话

    在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曾给他写过信,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当时诸葛亮已经十六岁了,然而由于家道中落,加上他志存高远,因此当时诸葛亮并没有太大的名气,也没有被举为孝廉,他只是在隆中耕种。由于当时诸葛亮常常以管仲和乐毅自比,因此

  • 耶律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皇子,最后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耶律贤渤海妃,那个与我擦肩而过的人,康熙的十三皇子的福晋

    唐诗《金缕衣》中有一句经典名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意思就是说机会到来的时候该出手就出手,一旦错过了机会,那就悔之晚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一些后悔当初没把握住机会的经历。不过,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即使错过了机会,那也只是影响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对于一些历史上的大人物而言,他们错

  • 陈新甲:官至兵部尚书,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冯正中曾官至宰相吗,李鸿章为什么背负千古骂名,兵部侍郎与巡抚哪个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中藏不住秘密的人,凡事被他们得知后,往往不考虑事情的轻重,迫不及待就向周围人传播。对于这类人,我们称之为“大嘴巴”。有“大嘴巴”习惯的人往往不可靠,而“大嘴巴”本人也常因这个坏习惯吃亏。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大嘴巴”,他的名字叫陈新甲。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

  • 杀人不眨眼的张献忠,一生最怕这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大千一生几个女人,张献忠被谁杀的,罗艳芳最新消息

    张献忠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出名的农民军领袖,在他身上有两个著名的关键词:沉银、屠川。其中,沉银之谜在近几年已经得到证实。屠川的说法至今仍有很大争议,但张献忠杀人不眨眼是基本可以确定的事实。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献忠嗜杀成性,一般像这类人物,大体上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