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居易的仕途之路有多不顺?他为何会被贬谪?

白居易的仕途之路有多不顺?他为何会被贬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58 更新时间:2024/3/6 19:38:40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白居易自幼聪慧,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写诗,在他16岁那年,因他的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就让他到京城去见见世面,结交些名士。

那时,正是朱泚(cǐ)发动“泾原兵变”攻陷长安不久,长安作为大唐都城,自从“安史之乱”后,连年战乱,到处闹粮荒,长安米价飞涨,京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白居易到京城后,打听到京城有一位名士叫顾况,他就带着自己的文稿向顾况拜访求教。

顾况是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他看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少年前来拜访自己,心里不禁有些轻视。

顾况看到这位少年递来的名帖上写着“白居易”三字时,就皱着眉头打趣地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

但是,当顾况翻开白居易的文稿后,看到里面的一首小诗《草》(即《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不由肃然,他信口读出声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罢,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热情地对白居易说:“刚才,我对你戏言‘长安米贵,居之不易’,认为你在长安不容易长住。但是你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我得改一下说法了,应该是‘长安虽然米贵,但你居之甚易!’”

白居易得到名士顾况这样的称赞以后,名声随即在京城里一传十、十传百,少年的白居易开始在长安城里声名大震。

几年后,白居易考取进士,唐宪宗听闻白居易的名气,就让他做了翰林学士,不久又让他担任了任左拾遗。

白居易虽然进入了仕途,但他可不是那种争名夺利、向上级阿谀奉承的官僚,他在一面不断创作大量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的同时,还一面在唐宪宗面前直言相谏,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特别是反对让宦官掌握兵权。

然而,白居易谏阻唐宪宗封宦官做统帅,令唐宪宗感到不快,他向宰相李绛抱怨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却劝阻唐宪宗说,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如果办他的罪,只怕以后没人敢说真话了,李绛也乘机劝谏唐宪宗广开言路。

但是,没多久,唐宪宗还是把白居易的左拾遗职务撤掉,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

白居易写了很多诗歌,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现实的,比如《秦中吟》和《新乐府》诗集中,有的是揭露了宦官仗势欺压百姓的罪恶,有的是讽刺官僚们奢华的生活,有的是反映了百姓生活的痛苦遭遇。白居易因为这些诗文,也触犯了不少掌权的大官僚和宦官,这些人对白居易充满了嫉恨。

元和九年(814年),白居易在太子的东宫里做了左赞善大夫。次年,宰相武元衡因主张强势对抗割据的藩镇势力,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

由于武元衡被刺案件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朝廷里的官僚谁也不敢声张,只有白居易站了出来,首先向唐宪宗递上了奏章,强烈要求缉拿凶手。

然而,令白居易没想到的是,那些宦官和官僚们却抓住这个机会,说白居易不是谏官,不该对朝廷大事乱做主张,批判白居易越职言事。

紧跟着,又有一批仇视白居易的官员造谣说:白居易的母亲是因看花掉到井里淹死的,而白居易居然还写《赏花》、《新井篇》的诗,这不是大不孝吗?

经过这样罗织的罪名后,白居易终于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当司马去了。

白居易无辜被贬谪到江州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白居易是以“达则兼济天下”为志,希望自己能对国家对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而至此之后,白居易的行事渐渐转向“穷则独善其身”,虽然仍有关怀百姓的心,但在行动上却已无过去的动力了。

所幸,白居易被贬谪到江州后,某一夜在江边送友人,听到江上传来哀怨的琵琶声,一番交谈后,再结合自己的遭遇,为我们创作出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

后来,唐宪宗暴毙,唐穆宗继位,穆宗十分欣赏白居易的文采,又诏令白居易回京城任职。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之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白居易极力请求外放,他又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在任上也做出一些对当地百姓有利的事。

白居易在仕途上的不顺,他便把全部精力倾注到了诗歌创作中,他的一生共写了二千八百多首诗,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这些诗歌成为我国文学宝库里十分珍贵的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抢夺陈圆圆的刘宗敏,最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宗敏是明朝末年起义将领,是闯王李自成的部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他的名字非常大,但给人的印象总是不好,这个人最为人诟病的就是,霸占了陈圆圆,最终导致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这才导致了李自成兵败。这种说法虽然看起来有演绎的成分,但这里面所反映的思想,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个时代

  • 三国时期李通的一生有何作为?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通(167年-209年),字文达,小字万亿。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曹操麾下的武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曹魏五子良将,也即张辽、张郃、乐进、徐晃、于禁等人,还有人会想到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渊、夏侯惇等曹魏宗室的武将。当然,除此之外,曹操作为东

  •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与张昭都是托孤大臣,他们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在古代,托孤事件很普遍,并不算是个别事件。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汉末三国时期,托孤大臣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比如魏文帝曹丕临终之际,选择司马懿、陈群、曹真、曹休这四人作为托孤大臣,以此共同辅佐魏明帝曹叡。再比如孙权去世时,则指定了五位托孤大臣,分别是大将军诸葛恪、中书

  • 历史上王朗是什么样的?真是厚颜无耻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演义中的相信大家都会对起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故事记忆犹新,尤其对诸葛亮痛斥王朗“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之语,会有深刻且难忘的印象。故事的最后诸葛亮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将王司徒给骂死,可以说是十分经典了。那么历史上王朗真如演义中一样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王朗本名王

  • 通过自己努力取得辉煌战绩的狄青,为何抑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狄青,字汉臣,北宋著名将领,他出生贫寒,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俗成就,实属传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北宋名将狄青出身贫寒,早年只是今山西汾阳市农村的一个农民,16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参与斗殴,狄青差点替哥哥被抓走,因为他救活了被哥哥打落水的无赖而作罢。

  • 三国时期在曹操接受的所有降将中,待遇最好的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降将是战争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其中姜维更是成为蜀国武将之首的大将军。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因此,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自然

  • 历史上项伯在项羽死后的下场怎么样?刘邦是如何对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项伯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古代的很多观念,跟现代社会不太一样,说项伯吃里扒外,有点不是很合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项伯的历史,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吃里扒外,看看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到底结局如何。项伯是楚国的贵族,跟张良一样,他们这些人对秦国都是非

  • 商山四皓答应吕后出山请求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商山四皓是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历经秦,汉两个帝国。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出山被拒绝,为什么吕后很容易就做到了,这件事在汉朝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背后却有着汉朝政治自身的运行逻辑。都知道刘邦这个人是草莽出生,年轻的时候,以游侠自居,不务

  • 历史上李太后是什么出身?她对万历皇帝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太后,李氏,明神宗朱翊钧生母,东安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我国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往往比较低下,历朝历代的史书中,永远是男性占据着主要的篇幅,而女性则一度成为附属,缺乏应有的存在感。不过,即使处在这样的男权社会,仍然有一些女性得以青史留名,如作为王朝的掌控者得

  • 历史上杨玉环那么受宠却没有登上后位,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杨玉环唐朝时期后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从武则天开始,唐朝的皇帝们似乎对于皇后这个词,有一种天然的恐惧,这种恐惧主要来自于那段阴阳颠倒的岁月。唐朝大约三百年期间,皇后正式在位的年数仅仅只有七十二年,其余时间皇后都不在位。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