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知道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为何毫无作为?

明知道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为何毫无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10 更新时间:2024/2/3 20:36:40

汉宣帝,原名刘病已,西汉第十位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汉宣帝的太子,也就是汉元帝刘奭。刘奭是汉宣帝刘病已和许平君之子。虽然汉元帝刘奭多才多艺,其精通音律、善知史书,但他却仁厚有余而过于柔懦。重要的是他在位期间,因宠信官宦,从而朝政混乱,导致他父亲汉宣帝好不容治理的汉朝巅峰国力走向了衰落。

其实,对于刘奭的性格为人,汉宣帝是早就知道的,他还曾一度认为刘奭将来会乱了汉家天下,当时他就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但虽如此,汉宣帝后来还是把帝位传给了刘奭,结果真的导致了汉朝的衰败。

那汉宣帝既然明知“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什么还不避免呢?

汉宣帝之所以没有更换太子,避免“乱我家者,太子也”的情况,他这是完全出于对已故嫡妻许平君的情感。

汉宣帝和许平君是相知相识于贫微,他们成亲时,汉宣帝刘病已那时还只是一个落魄的汉室宗亲。成亲后,他们夫妻恩爱,生下一子,也就是刘奭。

后来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时无子,于是拥立刘贺为帝,但刘贺在位只二十七天,因为胡作非为就被霍光废去帝位。而后朝廷经过商定,就拥立卫子夫之子刘据的后人刘病已为帝,刘病已登基后,是为汉宣帝。

当时因为霍光位高权重,地位显赫,虽然那时汉宣帝有嫡妻许平君,但朝臣还是奏议立霍光子女霍成君为皇后。不过汉宣帝和许平君夫妻情深,所以汉宣帝就下了一道诏书,以寻求故剑之名,来体现出他对许平君的恩情。这就是故剑情深的典故。

众臣通过这道诏书明白汉宣帝的心思,于是又奏议立许平君为后。

但是霍光的夫人为了让女儿霍成君为后,结果就派人把许平君毒杀了。

当时由于汉宣帝刚为帝不久,朝廷大权都在霍光手中,所以他虽然知道是霍家毒杀了爱妻,但汉宣帝也不敢轻易造次,因为之前刘贺的例子才刚过去不久。此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疼爱他和许平君的爱子刘奭。

汉宣帝对许平君可谓用情至深,后来虽然时隔多年,汉宣帝对她的情义却并没有减弱。就算后来汉宣帝觉得“乱我家者,太子也”,但终因许平君之故,还是没有废了刘奭的太子之位。

乱我家者,太子也

刘奭出生于汉宣帝继位的前几个月。到他八位的时候,被立为太子。后来太子刘奭长大了,但他和父亲汉宣帝两人的治理观念却不同。

刘奭喜好儒家,而汉宣帝却重用法家,儒家仁德,法家严酷。仁厚柔懦的刘奭认为父亲汉宣帝用法太严,所以就劝汉宣帝应该多重用儒生。

汉宣帝听后就勃然大怒,因为汉宣帝认为汉朝一直就是王道和霸道兼用,而觉得儒生只是能单纯的讲究德政和喜好论古谈今,实际上却不能洞察时局,所以汉宣帝不会把治理天下的重任全交给儒生治理,自然也就对刘奭之言很不以为然。

汉宣帝不认同刘奭的观点,同时又根据刘奭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儒家的事实,对此,汉宣帝很担心刘奭为帝后会重用儒生而乱了天下。

之后汉宣帝就叹声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此时虽然汉宣帝也动了一丝换太子想法,但最终还是因为去世的嫡妻许平君之故,而没有废了刘奭。

刘奭太子之位得保,后来汉宣帝驾崩,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汉元帝虽然曾一度重用儒士,想有一番作为,但他缺乏政治谋略和战略眼光,有的只是理想,所以好景不长。后来汉元帝放纵宠信宦官,结果导致汉元帝重用的儒臣们,有的被逼死,有的被流放。

汉元帝若想重用儒士,能坚持还好,但他却半途而废,放纵宦官逼害儒臣,如此有始无终,自然情况不妙。

后来汉元帝也有些心灰意冷了,最终在外戚、宦官和儒臣三种势力的相争下,宦官胜出,自此汉朝大权开始旁落,导致宦官专权。一个皇帝的皇权旁落了,他再想有一番作为就难了。

当初汉宣帝明知刘奭会乱汉家天下,于私,出于对许平君的情义,他做的是仁至义尽。但对于汉家天下而言,可能就是失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创业时期曹操总是会亲自出征,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提到曹操,大家并不陌生。可能由于《三国演义》的因素,让人觉得曹操是一个奸诈阴险之人。当然在历史上,曹操也是一位一手遮天的权臣。不过,就以当时的情势而言,曹操虽然欺压天子,但他确实对汉朝有功。东汉

  • 历史上东吴是如何灭亡的?此战中功劳最大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晋灭吴之战,可以说是自秦代以来最迅疾的统一战争。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势力。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

  • 雍正登基之后为何要杀九阿哥胤禟?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九子夺嫡是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九子夺嫡”中胜出的雍正,在继位后的首要之事便是稳定朝政、打击政敌,而“八爷党”就是雍正的最大目标。“八爷党”们的地位就此急剧下滑,除了党魁八阿哥胤禩被狠狠的整治之外,胤禩最得力的拥护者九阿

  • 历史上和珅是如何发迹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和珅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不算陌生。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如果没有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在历史上,我们很难讲纪晓岚和和珅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两个人虽然为官经历上有交集,但跟电视剧演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和遭遇。都知道和珅是大清第一贪官,

  • 面对唐玄宗的薄情寡义,江采萍写下七言绝句以表达决绝的心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江采萍,号梅妃,唐玄宗宠妃之一,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因擅使石斛珍珠汉方养肤,别号斛珠夫人和“祖姑皇妃”之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唐代的宫廷女子中,有名的才女不少,比如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上官婉儿等等。有一个叫江采萍的名字,大概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如果提起和杨贵妃争宠

  • 白居易的仕途之路有多不顺?他为何会被贬谪?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白居易自幼聪慧,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写诗,在他16岁那年,因他的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就让他到京城

  • 历史上抢夺陈圆圆的刘宗敏,最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宗敏是明朝末年起义将领,是闯王李自成的部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他的名字非常大,但给人的印象总是不好,这个人最为人诟病的就是,霸占了陈圆圆,最终导致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这才导致了李自成兵败。这种说法虽然看起来有演绎的成分,但这里面所反映的思想,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个时代

  • 三国时期李通的一生有何作为?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通(167年-209年),字文达,小字万亿。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曹操麾下的武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曹魏五子良将,也即张辽、张郃、乐进、徐晃、于禁等人,还有人会想到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渊、夏侯惇等曹魏宗室的武将。当然,除此之外,曹操作为东

  •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与张昭都是托孤大臣,他们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在古代,托孤事件很普遍,并不算是个别事件。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汉末三国时期,托孤大臣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比如魏文帝曹丕临终之际,选择司马懿、陈群、曹真、曹休这四人作为托孤大臣,以此共同辅佐魏明帝曹叡。再比如孙权去世时,则指定了五位托孤大臣,分别是大将军诸葛恪、中书

  • 历史上王朗是什么样的?真是厚颜无耻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演义中的相信大家都会对起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故事记忆犹新,尤其对诸葛亮痛斥王朗“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之语,会有深刻且难忘的印象。故事的最后诸葛亮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将王司徒给骂死,可以说是十分经典了。那么历史上王朗真如演义中一样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王朗本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