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绪帝为何会经常挨饿?慈禧管太严

光绪帝为何会经常挨饿?慈禧管太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52 更新时间:2024/1/19 11:59:09

提到清朝皇帝的饮食,我们自然会用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玉盘珍馐等高大山的词汇来形容。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把皇帝的膳食总结为四句话:“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溥仪的这番话可以从两点来理解:

网络配图

第一,皇家的饮食,最注重排场,而不关心营养和口感。皇帝每次“传膳”,菜品总能马上被摆在桌子上,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这样,饭菜已失其新鲜。第二,清朝皇室传统的用膳规矩,也影响着饭菜的色香味。皇家担心“因食致疾”,常常将饭菜做得不咸不淡毫无滋味,令人生腻,以此避免皇帝吃太多。

皇帝的伙食不如常人想象的那般华美,倒也不难理解,出人意料之处在于,清朝有一个常常挨饿的皇帝,即光绪帝。光绪无疑是清朝皇帝中境遇最凄惨、最苦命的。1875年1月,年仅4岁的载湉入宫称帝,年号光绪,庙号德宗。对于小皇帝的成长,御医告诫说要节食。至于如节食,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于是,太监和乳嫫像看管囚犯一样看管年幼的光绪,常常将他饿得直哭。

“光绪皇帝十岁上下,每至太监房中,先翻吃食,拿起就跑。及至太监追上,跪地哀求,小皇爷之馍馍,已入肚一半矣。小皇爷如此饥饿,实为祖法的约束,真令人无法。”饥饿中的皇帝要到太监那里偷食物裹腹,也算是千古奇闻了。如此看来,皇帝倒不如普通百姓之家的子弟,虽没有九五至尊的地位,若非赤贫,饮食上应是自由的。种种记载显示,光绪帝不仅少时吃不饱,成人之后受制于慈禧太后,饮食上也没有多少改善。

网络配图

慈禧对光绪的饮食管制甚严。一天,光绪觐见慈禧,说自己吃的都是“草具”(粗劣的饭食),祈求太后施恩予以改善。慈禧声色俱厉地说:“为人上者亦讲求口腹之末耶?奈何独背祖宗遗训!”慈禧教训光绪要遵从祖宗之法,不讲求饭食好坏,光绪也就默不作声了。

1898年“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囚禁光绪于瀛台,光绪完全失去了做皇帝的尊严。在此期间,光绪再次遭遇饿肚子的窘境。据记载:

“光绪戊戌,德宗被幽瀛台,每膳虽有馔数十品,离座稍远者半已臭腐,盖连日呈进,饰观而已,无所易也。余亦干冷,不可口,故每食不饱。偶欲令御膳房易一品,御膳房必奏明孝钦,孝钦辄以俭德责之,竟不敢言。”摆在皇帝面前的饭食,竟然多半因过期而变馊变臭,实在难以想象。慈禧穷奢极欲,却以节俭之名驳回光绪换一道菜的请求,可见慈禧对光绪之严格(或曰恨)。由此可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不仅精神上受到凌辱,身体上也遭到摧残。

网络配图

曾受慈禧宠幸的大太监寇连材说:“中国四百兆人中,境遇最苦者莫如我皇上(光绪帝)。盖凡人当孩童时,无不有父母以亲爱之,顾复其人,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虽在孤儿,亦必有亲友以抚之也。独皇上五岁登基,登极基后无人敢亲爱之,虽醇邸之福晋(光绪生母),亦不许亲近,盖限于名分也。名分可以亲爱皇上者,惟西后(慈禧)一人。然西后骄侈淫佚,绝不以为念。故皇上伶仃异常,醇邸福晋每言辄涕泣云。”

听了这一番话,也许就能明白光绪帝的遭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和珅是因敛财才遭到大臣甚至嘉庆的厌恶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大家肯定都知道,史上有名的贪得无厌,朝中大臣多次弹劾他,但都被他用计谋给掩饰过去了。那么,这样的人物,为何嘉庆帝不喜欢,也就是嘉庆与和珅有什么过节呢?嘉庆帝讨厌他仅仅因为他贪财么?花花有自己的见解,那今天就给大家叨叨一下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

  • 真实的纪晓岚:官场的老滑头 和珅的忘年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面前的每个大臣,几乎都知道“明哲”才能“保身”,也大都想明哲保身免于被逆向淘汰,然而明什么“哲”才能保身?就未必每个人都有到位的悟性。就拿被当代历史剧热捧的纪晓岚来说,这个被当代编导誉为“智慧化身”的大清国家图书馆馆长,一度在皇帝面前摆不正位置,被皇帝大骂一顿后,方才对号入座,找到了“哲”之所在

  • 有心计有谋略:关羽的头颅为何吓傻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讲“礼者,敬人也”,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尊敬别人的。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国历史上关于礼仪的故事也很多。传统上的礼仪,主要是一种道德风尚的体现,如“孔融让梨”,讲的是长幼之礼;“举案齐眉”,讲的是夫妻礼仪;“曾子避席”,讲的是尊师之礼。除了体现道德风尚之外,礼仪很多时候被当做是一种处

  • 阿拉坦汗大战明朝就只为了与明朝有商业往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阿拉坦汗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他是蒙古国的一位重要首领,同时也是蒙古国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后代。在蒙古国,黄金家族就是出生于纯正血统的蒙古人,而阿拉坦汗就是纯正的蒙古国的后裔。阿拉坦汗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他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虽然有隔了十几氏,但是他确实是元太祖的直系后代。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阿拉坦汗是谁这个

  • 抠门皇帝宋仁宗竟然舍不得吃一碗羊肉汤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的皇帝位置其实是捡来的。宋仁宗姓赵名祯,是宋真宗第六子,因前面的哥哥一个个夭折,才以“替补”的身份立为太子。后来承继大统,升位皇帝时,他才13岁。由于年龄太小,上朝时太后刘娥就坐在他的身后,中间挂一块帘子——对,这就是垂帘听政。11年后,刘娥死了,赵祯才真正当家做了皇帝。网络配图现在来看赵祯的

  • 揭秘史上最传奇最成功的太监:北宋童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童贯,开封人,字道夫,号称北宋“六贼”之一。童贯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般的悲喜剧色彩。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网络配图长相英俊人们对

  • 是什么让曹操下决心杀了首屈一指的名将淳于琼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淳于琼,是一个有名声,有能力,也是有较深资历的名将。在灵帝末年,曾敕封八名校尉主掌禁军,由蹇硕统领。曹操和袁绍都曾是这八校尉之一,曹操是典军校尉,袁绍是中军校尉,淳于琼,也是这八名校尉之一。在袁绍军中,他是首屈一指的名将,根本没有什么贪杯误事的说法。图片来源于网络曾在官渡大战的前以段时间,袁绍就命令

  • 揭秘曾国藩弟弟照顾家族“不惜包揽贪名”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个事实昭然若揭,那就是晚清时期湘军将领几乎个个肥得流油。王闿运在《湘军志·筹饷篇》中揭秘:“军兴不乏财,而将士愈饶乐,争求从军。每破寇,所获金币、珍货不可胜计。复苏州时,主将所斥卖废锡器至二十万斤,他率以万万数。能战之军未有待饷者也。”曾国荃是湘军虎将,为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他是不折不扣的大功臣

  • 男权至上的古代姜子牙为什么会被媳妇赶出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记载,太公生在今山东东部沿海,东夷之地。鉴于太公辅佐文武二王成立大周证监会后,被封在齐(今山东淄博),那么周武王让太公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可行性最大,也最合情理。既然大家都争得喋喋不休,又没有真凭实据,那就权且如此吧。图片来源于网络太公出生在一个很平凡的日子,史料也没依惯例说当时有七色云彩,

  • 李鸿章曾痛恨大清制度 自嘲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的大变局也。”在李鸿章看来,“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