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衍是如何成为开国皇帝的?为什么最后会被活活饿死?

萧衍是如何成为开国皇帝的?为什么最后会被活活饿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41 更新时间:2024/1/17 2:53:25

你知道萧衍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萧衍建立南梁,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为何最后活活饿死?

一、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在南朝时(南朝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政权,与北朝相对,其中南朝是由汉族建立的宋(南朝宋或刘宋)、齐(南朝齐或南齐)、梁(南朝梁或南梁)、陈(南朝陈或南陈)四个王朝的统称,而北朝则多由少数民族建立,为北魏、东魏、西魏(东西两魏并存)、北齐、北周(北齐北周并存)五个政权的统称,南北朝上承三国两晋,下隋唐)以军功起家,成为“南朝四大侨望”之一。萧衍,出身兰陵萧氏,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萧何的后代子孙。

萧衍年幼聪颖,喜好读书,博才多学,与其他七个人一起成为“竟陵八友”,成为萧子良的幕僚。显赫的出身和过人的天赋使得萧衍刚出仕就担任开国(南朝齐、南齐)功臣王俭的幕僚。萧衍办事很有方法,且才学出众,很快就获得提拔,一路升到太子庶子,开始进入权臣萧鸾的视野。

二、走向帝位

永明十一年,齐武帝病重,权臣萧鸾在萧衍的筹划下,几度废立皇帝,最后自己登上帝位,而萧衍开始进入国家管理层的核心。

萧鸾称帝之后,南齐进入短暂的太平时期,随后,北魏孝文帝率三十万大军发动“义阳之战”。面对大军,萧衍沉着冷静,连夜抄小路到魏军背后的山上,命将士插满旗帜。到了黎明时分,义阳守军以为援军已经包围了魏军,于是开城进攻,奋勇出击。萧衍抓住了机会,火烧北魏后军,身先士卒,与义阳守军形成包夹,加上火势浩大且魏军情报全无,魏军以为真的被南齐大军前后包抄,全军自乱阵脚,慌忙逃命。最终,南齐赢得胜利,萧衍占据首功。

义阳之战使得萧衍守护南齐的威名传播到整个南方地区,为后面萧衍篡位奠定了重要基础。到了建武五年,萧鸾病逝,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南齐开始没落。

东昏侯萧宝卷是个草包皇帝,为人暴虐无道,滥杀无辜,彻底失去了人心。萧衍与诸大臣商议后,决定讨伐萧宝卷,很快萧衍就通过里应外合铲除了萧宝卷,但是,半路杀出了一个萧宝融,使得萧衍的建国之路又推迟了四年。

最终,萧衍在“竟陵八友”的其他几个知己的帮助下,加上宗族兄弟在民间利用封建迷信散发的谣言力量,最终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南齐,建立了南梁,成为了南梁的开国皇帝。

三、称帝之后

称帝后的数十年里,萧衍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从萧衍个人层面看,《资治通鉴》里记载道萧衍“一冠三年,一被二年”,意思就是一个帽子萧衍要带满三年才舍得更换,而被子萧衍要睡两年才替换,由此可见,萧衍是一个十分节俭、不奢侈浪费的皇帝。同时,萧衍不仅在物质上起到了很好的模范效果,而且在精神层面,也充分表现出了极高的追求,萧衍重视儒学思想的传播,处理政务的空隙时间,会提笔编写《春秋答问》等著作,回答朝野上下对于儒家学问的问题,很好的起到对学问孜孜不倦的带头作用。

从萧衍称帝后的工作层面来看,他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一方面,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勤勤恳恳地处理政务,大小国事都会过问操心;另一方面,他重视选贤任能,出台业绩升迁制度,鼓励官吏服务百姓,努力做出业绩谋求升迁,同时紧抓贪腐问题,亲自对百官进行思想教育。在萧衍的统治之下,梁朝的吏治清廉而高效。

根据上述所说,萧衍确实是一个贤德聪颖的好皇帝,不但自身方面做得很好,而且重视整个统治集团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并且,在他的治下,南梁逐渐变得强大,周边国家都不敢轻视南梁,南梁的版图也逐渐扩张。但是,为什么萧衍最后却活活饿死呢?

四、饿死原因

萧衍之所以饿死的根源,是因为他晚年笃信佛法,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萧衍广建寺庙,推行佛法,成日不务政事,延请高僧来朝开讲座,或者亲自到各个寺庙去学习佛法。在这个过程之中,萧衍看清了权势,逐渐远离了政治中心,而这样的萧衍,也渐渐失去了朝堂和民间的心。

而萧衍饿死的直接导火索,是侯景之乱。侯景原本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是鲜卑族的奴隶,后来在北齐高欢账下建立奇功,但为人张狂无理,被高欢后人筹谋夺权,知晓后逃跑到西魏,请求收留被拒绝,最后逃到南梁被萧衍重用。

后来,因为听信谣言,并且认为信了佛法的萧衍已经不足为惧,再加上萧衍的一系列军事外交失误,以及南梁的其他军阀也都心怀不轨,侯景决意反叛,率领十万叛军一路攻克,打进了建康城,期间其他军事集团在试探进攻无果后,全都选择了按兵不动,侯景也不敢马上处决萧衍,而是选择软禁他。在软禁期间,萧衍的伙食越发不好,最后因索要蜂蜜不得,活活地饥渴而亡,享年86岁。

五、南朝烟雨

杜牧的诗《江南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众多的寺庙,大多是南梁萧衍时期所建。萧衍的一生,是功过参半的一生,有人说萧衍“半生清明,半生糊涂”,从结果上,这个说法不为过。少年早慧,胆识过人,看人极准,屡立战功,为南方地区换来了数十年的太平发展,朝臣百姓莫不感念。

但是到了后期,在世人眼里,萧衍一手好牌活生生被打烂,军事和外交屡屡失误,酿成侯景之乱,再加上沉迷佛道,企图利用佛教工具控制人心而广建寺庙,早已失去人心,最终,萧衍的功过是非化作南朝的烟雨,没入到历史的长河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 他为什么不一把火直接烧干净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虎门销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因为根本就烧不干净,渗入到土里的鸦片就会被吸食鸦片者挖出来,这样就达不到销烟的目的了。如果大家细读一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大家就会发现他不但爱国,更是一个聪明睿智之人。1838年3月10日,林则徐奉命到广东销烟。当时的情况是,除

  • 历史上真实的吕后是一个什么形象呢?她的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真实的吕后是一个什么形象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吕雉,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汉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

  • 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为何要先杀掉秦琼/?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玄武门之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玄武门之变前,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的心腹大患,还真不是战神李靖李勣,也不是智囊房玄龄杜如晦,更不是李世民的舅哥长孙无忌。这建成元吉心目中,在杀掉秦王世民之前,必须要对付的人其实只有三个,这一点在他们采取的实际行动中就能看得出来:

  • 在魏文侯请李悝荐才时,他为何推荐另一名竞争者魏成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李悝(kui一声)(公元前455-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早年师从子夏,魏文侯以为相国,主持变法事宜。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悝是由翟璜推荐才得到魏文侯重用的,两人因此关系特殊,而翟璜

  • 数次挽救大宋江山社稷的吕端,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糊涂是指人脑子不灵活,是非不分。可生活中却经常听人们说“难得糊涂”,在这里“糊涂”似乎又变成了褒义词。原来,“难得糊涂”是古人赞扬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宁静淡泊,而文人自古就有附庸风雅的习惯,可见很多时候,“糊涂”正是他们内心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历史上,往往却是“糊涂”人做大事。比如说,中国历史上就有这

  • 正史上东吴名将朱然是什么样的?他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正史上东吴名将朱然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得外甥。对于朱然这位名将,在汉末三国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即拥有非常精彩的事迹。不过,在罗贯中的笔下,朱然却成为赵云这位名将的

  • 阴妃在李祐造反后结局如何?被杀掉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阴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阴妃是李世民后宫四妃之一,封号德妃,排行老四。在她前面还有长孙皇后、韦贵妃与杨淑妃。李世民众多妃子中,阴妃是最为特殊的存在,她的娘家与李世民的李家有仇。阴妃的父亲是阴世师,隋末名臣。李渊晋阳起兵之时,阴世师为了给他一个教训,把李渊留在长安的

  • 李善长的出身是怎样的?战功赫赫的他为何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李善长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李善长位列大明开国功臣之首,手持免死金牌,为何仍难逃被朱元璋清算的命运?一、出身与功绩李善长出身普通家庭,少年时期就酷爱读书,通晓儒家学说和法家学说,具有卓越的谋略和内政能力。当时,朱元璋还在郭子兴帐下效力,被派遣去攻打滁州。李善长闻说朱元

  • 冯胜入是个得到朱元璋的重用的?他最后为何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冯胜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我们知道,历朝历代,除了开国之初需要依靠武将浴血拼斗打江山之外,其他大多相对和平的统治时间,均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此,打江山的那一批武将甚至谋臣,一旦建国,大多失去利用价值,遭君主猜忌,难免落得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剧!其中,明朝开

  • 天之骄女长乐公主:23年又绚烂又短暂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长乐公主(621年-643年),名李丽质,唐太宗嫡长女,唐高宗同母姐。贞观二年(628年),诏封长乐郡公主。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妃长孙氏生下了一个女儿,秦王李世民取名李丽质。因为长乐公主是爱妻长孙氏所生,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在长乐公主的志文中被赞誉到资淑灵均,天生丽质。可见公主果真人如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