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莽当初平平奇奇 王莽是怎么在二十九岁封侯的

王莽当初平平奇奇 王莽是怎么在二十九岁封侯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57 更新时间:2024/2/12 9:04:05

王莽封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永始元年也即公元前16年,时任汉朝帝王的汉成帝如往常一般发布了一条任命状,任命王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得知消息后王莽情不能自已,开心异常,这一刻王莽等了29年,要知道自从王莽的姑母王政君成为皇太后以来,王氏一族在王政君兄长王凤的带领下迅速崛起,王氏一门更是出现了王凤诸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同日封侯的盛况,王氏隐然成为当时风头最盛的外戚世家,然而快乐幸福是别人的,作为同是王氏外戚一员的王莽却没有享受到其中的幸福,因为王莽一家太过时运不济了,王莽的父亲王曼没活到王家的盛世时便去世了,更为可悲的王莽的兄长也病逝了,王莽父亲这一支脉不仅没了王曼这位顶梁柱,更是没了兄长王永的照看,留给王莽的是寡母、寡嫂和小侄子,幸好王曼的兄弟很多,在王莽叔伯的帮扶下,王莽一家勉强能度日,不过想要享受额外的福利却是很难了。

虽如此,王莽并没有气馁和放弃,在接受时下的生活重担之余,王莽更是努力的往前走,史载: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简单来说就是王莽谦恭好学、孝母敬嫂,生活简朴不奢华,对内周到地侍奉自己的叔伯,对外尽可能地结交贤士,如此一来王莽很快声名远播,这为王莽以后走向仕途,进入权力高层埋下伏笔。

王莽没了父亲没能享受王政君为皇太后,王凤为大司马所带来的家族福利,但王凤的其他兄弟是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除了前文提到的一日封五侯的盛况外,王氏的其他子弟也被任为卿大夫、侍中、诸曹,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突如其来的权力让王氏子弟们迷失了自我,王氏诸侯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至于生活侈靡,互相攀比更是为常态,这时王莽的独守清静宛如清流般,不仅引得叔叔伯伯的喜爱,更是借此名声传到了全国,许多人都争相地想结交王莽。

不过这并不能给王莽带来实质性的福利,王莽想要的是进入仕途,做官封侯。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2年,这一年身为大司马、大将军的王凤病重,王莽衣不解带地侍奉左右,这让王凤很受感动,在临终之时王凤嘱托自己的妹妹王政君要好好的照顾王莽,也是在这一年王莽进入仕途,开始做官。

因为惹得叔伯的喜爱,王商在担任大司马后,直接上书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封邑让给王莽,前文提到王莽因为声名在外,结果朝中许多名士都为王莽说好话,请求汉成帝为王莽加官进爵,这其中就有陈汤等人,如此在公元前16年,在没有军功,没有耀眼政绩的情况下,王莽被封为侯。

总得来说王莽被封为侯有两点原因,其一是他个人的品德和声望,其二是叔叔伯伯、姑姑的照顾,但若仅仅是这两点原因的话还是有点牵强,王莽被封为侯还有第三点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王莽成为了一个标杆,一个儒学的标杆。

王莽在未声名显达之时就拜沛郡的陈参学习《仪礼》等儒家经典名著,有名声之后他又有意结交天下名士,当时因为汉元帝和汉成帝对儒生的大肆提拔任用,并且在国家的治理中践行,导致汉朝之前的霸王道式微,儒学的仁政思想开始横行天下。

儒学想要深入人心必然需要一个标杆,而王莽的所作所为恰恰是当时的儒学所需要的,这也就有了王莽因为自己的良好品德获得了声望,进而有了天下名士的结交,反映到现实就是朝中名士为其请封。

因此王莽的被封为侯,表面上是因为他自身的名声和家族的照顾,实则是汉朝的治国之道在向儒学转变时需要推出的一个代表罢了。只是这个代表、这个标杆的野心太过庞大,王莽之后的一系#王莽#列复古并没有完成儒家所想要的,最后儒家将其抛弃了。

参考资料:《汉书 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

《汉书·元后传第六十八》 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光为何会让宋仁宗,把交趾国朝贡的麒麟退回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司马光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北宋时期,是文治的天堂,很多宋朝名臣皆出自这个时期,例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这些人或因为文学水平高超,或因为特殊的政治贡献,被后人熟知。然而,在同时期有另一位宋朝名臣,他虽然也是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但他出名的方式则是从

  • 隋炀帝是个怎样的皇帝?他有没有什么功绩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在史书记载中是一个标准的暴君,但是他也有很多功绩,并不能够单方面去评价他,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还是一个非常浪漫的皇帝。大业十二年,即公元616年五月,生性爱热闹的隋炀帝把这年当作是排解心情的最快乐一年。正月里,炀帝下诏,要在毗陵郡 东南营建宫苑,方圆十二里,苑内有十六所离宫。似乎隋炀帝特别

  • 霍显是如何让霍氏家族覆灭,毁掉霍氏满门荣耀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女人,但如果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背后有了一个恶毒的女人,那么毁掉的有可能不只是一个家庭那么简单。霍光是西汉王朝大名鼎鼎的权臣,因为汉武帝对他青睐有加,在临终前,封他为为大将军、大司马,托孤辅政,并封为博陆侯,辅佐汉昭帝,从此霍光掌权摄政,霍氏一族从此权倾朝野。霍

  • 朱元璋活见鬼 发生在皇帝身上的灵异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现实生活中活见鬼的事情好像并不少,大多是心理反应。然而在古代就有发生,而且还是发生在皇帝的身上。朱元璋白天“活见鬼”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乾隆八年曾现超级三伏天:京师有热毙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伏天已至,又逢炎夏。今年7月13日,入伏了。即便本周二开始,山西境内多地降雨,但雨停过后,那片刻的凉意就被迅速蒸发殆尽,人们感到的还是热,热,热。热浪滚滚,席卷半个中国,“三伏天”“酷暑”“温室效应”一类的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焦点。那么问题来了,打着“温室效应”鲜明烙印的今天,是不是历史上最热的一个阶段

  • 苏轼诗作曾提“炸牡丹”:明清时炸花片成流行小吃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网友在微博中戏谑地列举苏轼的“代表作”,有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羹、东坡烧卖……引来一片会心的笑声。大约没有哪一位文豪像东坡居士这样,在身后,被附会成那么多种美食的“发明人”。其实,有一样梦幻色彩的雅食也不妨借用一下东坡的名号,名之曰“东坡炸牡丹”。把鲜花的花瓣扯下,一片片的加以油炸,当作赏春应景美

  • 乾隆皇帝玩具箱为多宝格:层迭放47件奇珍异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本来以为只有小朋友有玩具箱,没想到皇帝也有“玩具箱”,乾隆皇帝的“玩具箱”就精巧得让人目瞪口呆。一件长30.5cm、宽30.3cm、高16.5cm的方盒,里面可以放得下多少件珍玩?答案是47件。装下这些珍玩的盒子,准确说法应该是清乾隆紫檀云龙纹多宝格方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十件清宫多宝格之一。多

  • 楚汉之争惊天之秘:刘邦和项羽曾经联手“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嗜杀,为人残暴,尤其是“屠城”(杀尽一城)一事,最为后人诟病。但是,人们只记住了项羽“屠城”,似乎忘记了刘邦也有“屠城”的记录。《史记·高祖本纪》载:“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这条历史文献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刘邦和项羽曾经联手“屠城”。对于这条文献记载,人们好像得了集体失忆症一样,都淡忘了

  • 赵匡胤深谋远虑要迁都 赵光义一句“不要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之死 赵光义嫌疑重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