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史中勇将典韦武力如何?是真的打不过赵云吗?

正史中勇将典韦武力如何?是真的打不过赵云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51 更新时间:2024/1/17 0:18:19

你真的了解勇将典韦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种说法被很多人质疑,而质疑的原因则不尽相同:有人说赵云不应排名第二,也有人说关羽未必打得过马超张飞,还有人说斩华雄孙坚和酣斗小霸王的太史慈应该排名靠前。

有这样的争论和质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因为大家的依据不同,有的是依据三国正史,有的是依据《三国演义》,甚至还有人依据《三国志平话》说黄忠应该排在第一位:关羽张飞魏延都打不过黄忠。

但是也有人说,一吕二赵三典韦,只有典韦名副其实,因为据三国正史记载,吕布只有一次单挑获胜的记录,他曾经被三十个小兵吓跑,也曾经输给典韦。至于赵云,三国正史中没有单挑记录,他在长坂坡并不只是怀抱阿斗,还有甘夫人也一起被救了出来,抱着孩子拉着甘夫人的赵云,根本就不可能跟别人单挑,肯定是在曹军结合部找到空隙,大家趁乱冲了出来。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当然是没影儿的事,华雄也不是关羽斩杀的,但吕布被袁绍手下三十个小兵吓跑,确有其事。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在《汉末英雄记》中有记载:“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王粲·《汉末英雄记》)”

面对袁绍派来的三十个小兵,吕布知道自己打不过,只好趁着夜色溜之大吉。

王粲是吕布同时代人,他还见证过吕布与郭汜郭阿多的一次单挑,那次吕布赢了,但用的不是方天画戟而是长矛:“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吕布跟典韦正面交锋,在正史中也有记载。《三国志·卷十八》的濮阳之战中,吕布披挂上阵(布身自搏战),从三面向曹军发起了数十次冲锋,眼看就要凿穿曹军阵型,典韦这才手提两把大铁戟,背上插了十几把小飞戟,披着身披重铠冲杀上前,直接击退了吕布。

吕布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被典韦一鼓击退,可见他的单兵作战能力和悍不畏死的顽强意志,跟典韦相比,还是略逊一筹的。

咱们今天的依据是正史,所以不谈《三国演义》,但是按照正史记载,赵云就不可能连斩曹营五十余员上将。《三国志·卷三十六》的记载是这样的:“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赵云肯定不能抱着阿斗背着甘夫人,这不合常理,也不合礼法。背着一个抱着一个,赵云可能连小兵也打不过了。

事实上曹营名将没有一人在长坂坡阵亡,倒是虎豹骑统领曹纯十分嚣张:“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赵云在长坂坡确实很英勇,但要说他是单人独骑杀了个七进七出,很显然不符合古代战争规律。读者诸君试想一下,也会觉得虎豹骑不是吃素的,如果赵云不是机智勇敢避实就虚,很可能刘备的娇妻幼子,也成了曹纯的战利品了。

刘备的甘夫人雅号“白玉美人”,如果落到曹操手里,估计也得跟张绣的婶婶和秦朗的母亲一样,到铜雀台上逍遥自在去了。

读者诸君都知道,在二十四史中,兵器重量有记载的名将,绝不超过十个,而典韦是后汉三国时期唯一的一个:“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不但兵器重量被正史详细记载,典韦的战斗场景,也被正史描写得像武侠小说:“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

一戟砸断十只矛杆,典韦的力气大得惊人,而他“双挟两贼击杀之”,则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认为,典韦是把敌人抡起来当作独脚铜人;另一种说法认为,典韦是使用了擒拿手,抓住两个敌军夹死了。

不管怎么说,典韦的勇悍,被三国正史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在三国名将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典韦是三国第一悍将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关羽万马军中斩颜良,张飞据水断桥喝退曹军。许褚“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这些事情在《三国志》中均有记载,好像也不是凭空虚构。典韦没有跟关羽张飞许褚正面交锋,怎么知道谁的武力值更高一些?

这时候我们就要讲讲古代战场的实际情况了:大家单挑少之又少,真正考核武将能力的,是指挥能力,所谓万人敌也不是一个人能单挑一万,而是精通兵法,能够指挥上万大军决胜千里之外。

所以在古代战争中,名将并不一定很能打,比如十七史百将传中,曹魏有张辽张郃徐晃李典邓艾司马懿,没有许褚典韦庞德;蜀汉有诸葛亮关羽张飞,没有马超黄忠赵云;东吴有周瑜吕蒙陆逊陆抗,没有太史慈甘宁。

武庙里的三国名将,诸葛亮地位最高有塑像,关羽张飞张辽周瑜都是挂在墙上的画像,不管是十七史百将传还是武庙七十二将,都没有吕布赵云典韦。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吕布绝不是三国第一悍将,关羽典韦倒可能有资格争夺前三名。“雄壮威猛亚于关羽”的张飞,好像也只能排在关羽之后。

现在问题出现了,而这问题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标准答案,于是只好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按照三国正史的记载,谁是三国第一悍将?吕布、赵云、典韦、关羽、张飞、马超这些三国名将,谁有资格位列三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知国力不如曹魏,支持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动力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明知国力不如曹魏,支持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动力是什么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

  • 唐宣宗李忱为何被称为小唐太宗?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唐宣宗李忱为何被称为小唐太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大唐皇朝步入末年,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皇帝了,最后一位能被称得上明君的也就只有唐宣宗李忱而已,他被称之为“小唐太宗”。唐宪宗时期,这个时候的唐明宫危机四伏,宦官干政,后宫不稳。李忱原名李怡,他的生母不是什么高

  • 温成皇后张氏有多受宠?宋仁宗是如何对她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因为他的“仁”而被后人所认可,因为好名声,一直以来受到很多人的敬佩。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在政治、经历、文化和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他算不上开拓进取的君王,但也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温成皇后张氏可以说是宋仁宗最宠爱的一位妃子,赵祯做过的一些不合礼制之事,都是因为她。温成皇后张氏是

  • 清朝猛将僧格林沁是如何阴沟里翻船的?死于16岁少年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清朝猛将僧格林沁是如何阴沟里翻船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不管是如何英雄盖世的人,总会有落魄的时候。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人也是如此,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将领,到头来却死在了一个无名小卒手里,实在是令人唏嘘,他便是晚清最著名的将领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身为晚清八旗

  • 刘襄铲除过吕雉家族有功 刘襄为何没有顺利坐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邦长孙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众人都知道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当刘邦去世后,继承皇的就是刘邦一直有些排斥的刘盈了。本来皇位是不应该传给刘盈的,但皇后吕雉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的太子之位,暗中利用自己的势力帮助刘盈,这才使得刘盈能够稳定的继承皇位。可当刘盈继承皇位的时候,她

  • 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知道后为何不生气?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知道后为何不生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1367年,朱元璋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招降了方国珍之后,开始正式筹划北伐元朝。为此,朱元璋还特地从南京来到开封,亲自部署这场“灭元之战”。值得一提的是,在军事会议上,常遇春吹牛道:“我们以百战之师

  • 曹魏最大的敌人,曹操就没怀疑过司马懿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来说,王朝的更迭有三种方式。一是外族入侵,武装夺取政权;二是祸起萧墙,父子兄弟之间手足相残;三是权臣架空皇帝,软弱的皇帝迫不得已禅位。相比之下,第三种方式相对来说可以将流血牺牲的程度降到最低。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建立了属于司马氏的西晋王

  • 黄歇是如何让秦昭襄王放弃灭楚的想法的?他为何能左右秦王的对外战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黄歇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前280-277年,秦国对南方大国楚国发起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最终斩获颇丰:占领了楚国旧都郢都,逼得楚王迁都至陈;而在四年后,秦国更是趁热打铁,计划联合韩、魏趁势灭楚。而当白起正在进行相应准备工作时,楚国使者黄歇来到咸阳,上书一封,瞬间扭转了形势,不仅

  • 冒顿单于明明占据了优势 他为什么没有直接杀了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败了多少次,冒顿单于写给吕后的信,项羽有多少次机会杀刘邦

    你真的了冒顿单于和刘邦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先秦时期开始,匈奴就已经开始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先秦时期就有很多诸侯国已经开始修建长城来抵御匈奴,到了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匈奴还是很放肆,于是秦始皇专门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将匈奴撵出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这下匈奴才安静

  • 朱元璋坚持推行藩王分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分封制度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焉”,商周时期依旧如此,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等到刘邦建立汉朝,又大封诸王,“众建侯王,侯食专城”。——《左传》《史记》分封制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那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