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第五子弘昼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他真的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吗

雍正第五子弘昼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他真的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825 更新时间:2023/12/26 4:40:13

雍正五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第五子弘昼历史上是怎样的人?他是真的大智若愚还是真荒唐?

弘昼是雍正第五子,也是乾隆的异母弟,历史上的弘昼其实算是大智若愚,他荒唐表面下是身处皇家面临政治凶险的明哲保身之道。

雍正一生有10个儿子,但一大部分都夭折了,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老三弘时、老四弘历也就是乾隆、老五弘昼和老六弘曕。

雍正的四个儿子老三弘时年纪最长,弘昼和乾隆同岁,只是生日比乾隆小了几个月,弘时比乾隆和弘昼大了7岁,而老六弘曕年纪最小,比三位哥哥小了20多岁。

雍正继位之后就秘密册立了乾隆作为继承人,他是直接跳过了年纪最长的弘时,这是因为弘时性格与雍正不合,弘时秉性耿直非继承人之选,后来弘时果然因为看不下去父亲雍正残忍打击迫害政敌弟弟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出言为胤禩和胤禟鸣不平触怒了雍正,最终雍正将其削除宗籍,并过继给胤禩为子,终身圈禁起来,后来弘时在圈禁时期抑郁而亡。

弘时早逝,弘曕年幼,因此在乾隆做皇子时期,唯一能和乾隆竞争皇位的只有弘昼。雍正虽然是秘密立储,但实际上雍正做的并不秘密,他在位时多次让乾隆代表自己祭奠祖陵,以及每逢雍正不方便出席的一些公众活动时,他都会派乾隆去代替自己出席,这都向外界表明了乾隆是雍正属意的继承人。

弘昼身处皇家,自然对这类事情比较敏感,所以在雍正近乎公开似的秘密立储,弘昼早就明白了自己与皇位无缘了。

在先有父辈“九子夺嫡”的情况下,后有三哥弘时被幽禁致死,所以在目睹了皇室腥风血雨之后,弘昼既然已经明白了与皇位无缘,那自然是明哲保身最重要了,因此弘昼在成年之后基本就是装疯卖傻。

为什么说弘昼是真正的装疯卖傻?主要在于弘昼在雍正时期表现还算是正常,雍正在世时,弘昼多次负责完成雍正交代的事务,办的还都比较干净利索,这也能看出来在雍正时期弘昼还算是比较正常,这就在于雍正毕竟是亲老爹,但到了乾隆继位之后,弘昼的装疯卖傻表现就开始升级,他不仅装疯卖傻还骄狂自大。

这主要在于乾隆继位之后,弘昼又经历了一次皇室腥风血雨,所以弘昼越发开始明哲保身,尽量远避嫌疑。

乾隆继位后皇室的腥风血雨就是乾隆亲自炮制的“弘晳逆案”,弘晳是康熙废太子胤礽长子,也是康熙生前最喜爱的孙子,看好没有之一,康熙曾经一度想隔辈传位弘晳,他二废太子时犹豫不决,就因为弘晳很贤能。雍正继位后为了拉拢人心,对弘晳还是比较不错,晋封他为理亲王。

雍正去世时,让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和十七弟果亲王胤礼接受顾命,将乾隆托付给了胤禄和胤礼,这两人在乾隆即位后就成为了总理王大臣,乾隆继位不久,胤礼就去世了,因此总理王大臣中以胤禄地位最为尊崇权力最大,所以乾隆担心胤禄权力过盛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于是他就想借机收拾一下胤禄,就炮制出了“弘晳逆案”。

胤禄比侄子弘晳还小了1岁,由于年纪相近,因此叔侄俩关系比较密切。而弘晳作为废太子胤礽长子,在康熙生前又十分受喜爱,险些被康熙隔辈传位,他的身份非常敏感,他与胤禄走得近了,这就让乾隆感到了害怕,所以乾隆借机将二人收拾了一顿。

乾隆四年(1739年)在乾隆的亲自过问下,“弘晳逆案”在主犯弘晳拒不认罪,且没有实质性证据下,仅仅三个月就直接被宗人府订成了铁案,乾隆效仿父亲雍正对胤禩和胤禟那样将弘晳被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弘晳时年46岁)圈禁在景山。

乾隆借着此案将一大批宗室都牵扯进来,胤禄肯定是要被乾隆牵扯进来,胤禄被乾隆以与弘晳来往诡秘为罪名被罢免了总理王大臣职务,并且停胤禄亲王俸禄三年。除了胤禄之外,雍正生前最喜爱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的两个儿子弘昌和弘晈都受到牵连被处罚。

乾隆继位之初曾经立刻释放了参与“九子夺嫡”的雍正政敌弟弟老十胤誐和老十四胤禵,这算是拉拢了大批皇室成员人心,但随即他又借着“弘晳逆案”处理了一大批皇室成员,因此乾隆继位之后对皇室成员的手段可谓是恩威并施。

乾隆对弘晳的处置更让弘昼深知在皇室家族中一定要远避嫌疑,小心谨慎,这也使得弘昼更加变本加厉装疯卖傻,打造出荒唐糊涂且骄狂自大的人设,无非就是为了让哥哥乾隆打消对自己的猜忌。

乾隆初期一等公、军机大臣兼大学士讷亲深受乾隆器重和喜爱,讷亲本身就是皇亲国戚,他是康熙时期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之孙,而遏必隆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孙子,遏必隆的两个女儿都先后嫁给康熙,一个是孝昭仁皇后,一个是康熙第十子胤誐生母温僖贵妃。

论辈分来说讷亲还是胤誐的表弟,也是乾隆和弘昼的长辈。但讷亲即便如此尊崇的身份地位,在一次朝会上,弘昼与讷亲因为言语不和,弘昼当场暴怒,他当着乾隆和众大臣的面将讷亲按在地上打,以讷亲身份地位都是尊崇无比,却被弘昼如此暴打,而且还是乾隆在场的情况下。

当时众朝臣都以为乾隆会阻止这件事发生,岂知乾隆十分高兴地看完了全过程,根本没有丝毫阻止之意,从此之后弘昼因此大失人心,众朝臣看他殴打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讷亲皇帝都不管,因此大家都开始对弘昼敬而远之,不敢与其交往,毕竟担心将来他要不开心了再打自己一顿,还没人能管得了他。

其实殴打讷亲这种事情很可能是弘昼故意为之,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演给乾隆看,让哥哥乾隆了解自己已经失去人心,这样对乾隆的皇位也就构不成威胁了。

殴打讷亲的事件之后,弘昼还故作贪财的样子,多次向乾隆讨要钱财,弘昼的骄狂贪财之形象果然让乾隆对他很满意,乾隆就将父亲雍正的潜邸雍和宫中的所有财物珠宝都赏给了弘昼,因此弘昼此后一直富贵终生。

除了骄狂贪财,弘昼还经常装疯卖傻办荒唐事,他曾经说过:“人没有一百年还不死的,还有什么好忌讳的?”

因此弘昼是清代皇室宗亲中出了名的爱办丧事,爱主持葬礼的人,他经常在家里给自己搞一出活出丧,他坐在庭院的中间,让府里的家人祭奠哀泣,自己在一旁安然笑饮以为乐趣。而且制作冥器、象鼎、彝盘盂等物品,放在自己的塌前。

弘昼如此荒唐糊涂无非是想向哥哥乾隆释放出一个信号,自己这么荒诞不羁,自然对皇位构不成威胁,所以说历史上弘昼表现的活出丧闹剧其实就是专门为了表演给哥哥乾隆看的。

弘昼喜好办丧事,乾隆也满足他的喜好,乾隆后来让弘昼去主持宗人府事务,以后每当有皇室成员去世,主持葬礼的人都是弘昼。

看看弘昼主持葬礼的辉煌战绩,雍正十二弟履亲王胤祹去世后,葬礼就由弘昼主持;雍正十四弟也就是参与“九子夺嫡”的雍正同母弟胤禵,后来被乾隆释放并晋封为恂郡王爵位,胤禵去世后的葬礼也是由弘昼主持;雍正十七弟果亲王胤礼去世时,也是由弘昼主持葬礼。可以说乾隆把弘昼喜好办丧事的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弘昼先后送走了自己的三位叔叔,这三位叔叔的葬礼都是由他主持操办。

弘昼的如此表现是让哥哥乾隆比较满意,此后乾隆对弘昼越发信任和器重,弘昼在雍正在世时就已经获封和亲王爵位,乾隆后来还让弘昼出任议政大臣兼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满洲都一统职,给予了弘昼比较大的权力。

但弘昼掌权之后依旧荒唐不羁,他还是怕哪一天再受到乾隆猜忌,因此在掌权后弘昼基本不干正事。后来有一天乾隆请弘昼吃饭,兄弟俩在推杯换盏之后,爱好写诗的乾隆提议哥俩每人借着酒兴写一首诗。

弘昼为此写下了生平少有流传于世的诗词《金樽吟》: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首诗的意思很明确,弘昼表达了自己只愿与知己推杯换盏侃大山,无意于权势和地位的意思。这首诗也被后世称为保命诗。乾隆看后十分感慨,由此乾隆彻底打消了对弟弟弘昼的猜疑和提防。

弘昼其实还是颇有才华,他在书法、绘画、诗词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只是他一生为了保全自身而装疯卖傻,非常低调,掩盖了自身才能。

弘昼打造出来的装疯卖傻和骄狂贪财的形象使得他在后来一直深受哥哥乾隆的喜爱和信任,一直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去世,乾隆对弟弟弘昼都是隆宠至极。

弘昼去世时享年60岁,他的儿子永璧继承爵位,按照清代降级承袭爵位的制度,永璧理应继承和郡王爵位,但乾隆特意下旨永璧这一辈先不用降级承袭,直接从亲王爵位开始继承。

在弘昼去世后,乾隆还很悲痛,每当弘昼生辰忌日,乾隆都会写诗来悼念弟弟,这都说明了乾隆对弘昼的喜爱,也说明了弘昼的装疯卖傻和骄狂贪财形象打造的很成功。

写在最后

弘昼在雍正时期没有表现出太过于荒唐糊涂和骄狂贪财的问题,这也可以看出弘昼主要还是为了表现给乾隆看,毕竟当年父辈的“九子夺嫡”的惨剧历历在目,弘昼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八叔胤禩。

所以说历史上的弘昼是大智若愚,他后半生精心在哥哥乾隆面前打造出了一副荒唐糊涂和骄狂贪财的形象,这也使得弘昼保全住了自身,并且还为子孙后世换来的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这就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在最是无情帝王家的环境下,弘昼的选择非常明智,遮掩锋芒,大智若愚,明哲保身才是可取之道,最起码还能保证自己和子孙后代富贵无忧的生活。

弘昼就好像唐伯虎那句诗歌中所言: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高宗实录》、《啸亭杂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雍正时期发生过八王逼宫吗 雍正那时没有兵权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和八王逼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雍正时真的发生过八王议政逼宫的事吗?雍正当时有兵权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段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组织关外的八旗旗主王爷向雍正提出八王议政逼宫的情节,这段情节也堪称整部剧的高潮戏份,但实际上这段情节完全是剧中所虚

  • 明朝大臣孙鑨简介:与陆光祖、陈有年并称“浙中三贤太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藩王世系,陆光祖排名,陆光祖多大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官员归有光简介: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三国的三位“镇远将军”,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有三位“镇远将军”:魏延上榜,另外两位分别是谁?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一、段煨段煨(生年不详~209年),字忠明,武威郡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也。作为东汉末年的将领,段煨和东汉太尉段颎是同族兄弟,与太尉贾诩、张济、宣威侯张绣乃是同乡。公元189年,董卓来到都城洛阳,篡夺了朝廷大权。为了巩固

  • 同治皇帝真的是死于梅毒吗 罪魁祸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同治皇帝之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治皇帝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谁是罪魁祸首?关于同治皇帝染上梅毒,这个目前还属于历史悬案,没有定论,正史记载同治皇帝死于天花。如果假设同治皇帝真的死于梅毒,那么罪魁祸首就是慈禧。清代皇帝悲剧的开始——同治皇帝同治皇

  • 后世如何评价朱高炽?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高炽生性端重,喜文厌武,以致身体肥胖,屡屡镇守后方,施监国之职。他登基后重用“三杨”等贤臣,减赋税、收开支、赦免罪臣、反冤案,开启了“仁

  • 雍正和朱元璋都是一样的吗 两人真的都犯了“官怨”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名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雍正与朱元璋一样,都犯了“官怨”?在提到“康乾盛世”时,大部分人只会想到康熙与乾隆这两位皇帝,似乎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夹在其中的雍正王朝。即便说到雍正其人,历史爱好者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很高。其实,单以勤勉来看,雍正足以与其

  • 年羹尧当初势力可以说权势滔天 年羹尧为何不在西北地区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年羹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羹尧手里有大军,又权势熏天,为何不在西北自立?尽管年羹尧居功自傲气焰嚣张,但他却根本没有想过造反,退一步讲即使年羹尧敢造反也不会成功,原因有四。一、西北过于贫瘠,无法供养年羹尧的几十万大军。当时的西北三省(青海、甘肃、陕西)皆是贫

  • 明朝翻译官费信简介:曾随三宝太监郑和四次下西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太仆寺卿李应升简介:遭阉党弹劾为“东林护法”而削藉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