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哪三个历史罪人直接导致大唐盛世终结?

揭秘:哪三个历史罪人直接导致大唐盛世终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30 更新时间:2023/12/27 18:09:19

皇帝贵为天子,都是没错的,即使在草民们看来是真的错了,那也不打紧,来个“罪已诏”,把大臣们感动的痛哭流涕,真真是好皇帝啊,于是,皇帝安然无恙,哪怕杀错了人,也是这人该着。不过不认不代表没有,就如大唐天子唐明皇玄宗帝就指出过自己“托任失人”,承认自己用人错误。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五月,安禄山叛变,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一干重要人物,仓皇西逃。到了扶风郡,士兵们都不愿继续跟着唐玄宗逃难,甚至散布流言。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对皇帝的这支卫队已经失去控制。恰好此时成都进贡的春綵10余万匹运到扶风。玄宗命人将春綵全部陈列于大厅,然后召将士们进来,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说什么朕近来年老糊涂,“托任失人”,导致安禄山叛乱,不得

已要远避其锋。知道你们都是仓促跟随朕上路,来不及跟父母、妻儿告别,一路跋涉,极其劳苦,朕惭愧之至。西去四川的路险阻、漫长,所经郡县房屋狭小,而人马众多,供给不免会发生问题。现在你们可以各自还家。朕独与儿孙、宦官前行入川,也完全可以走到。今天与你们诀别,你们可共分这些春綵,以作为路费。若是回到家中,见到父母及长安父老,请代朕致意。望各自珍重。玄宗不禁“泣下沾襟”。 将士们当时的感动和肚子饿比起来,实在算不了什么,最后,马嵬惊变,痛失爱妃的玄宗江山美人两误去,从此落寞。

至于他说的“托任失人”是什么人?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

李林甫是什么人?他是唐朝皇族,唐高祖堂弟、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此人“善音律”,“林甫恃其早达,舆马被服颇极鲜华,自无学术,仅能秉笔。”品行非常不好,连他的舅父、楚国公姜皎都不好意思为他活动。不过不看好没关系,有心钻营就行。

李林甫宰相一当就是19年。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口蜜腹剑”的典型人物,可唐玄宗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李林甫善解人意,听话,不跟他唱反调,用起来顺手。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在东都洛阳住长了,想回长安。宰相裴耀卿向玄宗进言:现在农民收割还没有完,须等到冬天农闲方可返回。大臣们离开玄宗时,李林甫故意瘸着走路,掉在后面。玄宗问他哪里不舒服,他回答说:我不是有病,而是有事要上奏皇上。洛阳、长安本来是皇上东宫、西宫,皇上要到哪里去,何必要等待时机。如果说妨害农事,只要免除所经地区的租赋就行了。玄宗大悦,立即下令驾车回长安。这事做的,皇帝不高兴都不行啊。

他“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称旨,上悦之”。堵了言路之后,整个官场就是他的天下了。

李的嚣张连高力士都看不下去,但是高力士的劝说反而让他自己获罪。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后,“剖林甫棺,抉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

唐玄宗用错的另一个宰相是杨国忠。他是杨贵妃的“从祖兄”。后宫有贵妃撑腰,同时他自己能力不错,会拍马。《旧唐书》说:“上春秋高,意有所爱恶,`国忠探知其情,动契所欲。”他通过“内线”杨贵妃,清楚地掌握了玄宗的心理变化,他的嗜欲与好恶,投其所好,故很快得到玄宗的宠信。

杨国忠从担任御史到升任宰相,共兼40多个重要职务。他专管度支和吏部,负责财政和人事。他公务繁忙到这种地步,以至每件公文签一个字都忙不过来。他只得交给手下的人去办,于是手下的人便上下其手,导致贿赂公行。朝臣们“指目嗤之”。玄宗偏认为可爱、可用。

如果说当朝两位宰相的失德失行导致政务瘫痪,不能做到上下沟通的话,那么对于安禄山的宠溺简直就是把帝国拖入深渊。

安禄山“忮忍多智,善亿测人情”。早年偷盗羊,节度使张守珪要处死他,安禄山说:你不是要用人吗?为何杀我?于是保住了性命。因打仗勇敢,升为平卢兵马使。

安禄山靠贿赂一路升官。他重金收买朝廷派到河北的使者,每次使者回京城,都赞誉安禄山。安禄山还将一名亲信将领安插在京城,探听朝廷的动静。又不断地向京城运送奇禽、异兽、珍宝、牛羊等,贿赂朝廷重臣。玄宗左右的人,经常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如何如何好,这种话听多了,玄宗便相信安禄山是个人才。加上宰相李林甫因害怕儒臣以战功升任宰相,影响自己的地位,建议玄宗专用蕃将,安禄山便得到了重用。他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后来又先后兼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

安禄山权力过大,连高力士都看出来了。天宝十三载(754年),唐玄宗对高力士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也就是说,要把朝政托付给杨国忠,把边疆的事情托付给安禄山等边将。高力士回答说:“边将拥兵太甚,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高力士说这话时,离安禄山反叛朝廷只有一年多。唐玄宗没把高力士的话当回事。

安禄山占据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广大地区,厉兵秣马10年,终于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发兵15万,号称20万,在范阳起兵造反。几个月后,攻下洛阳,进逼长安。把他重忠心侍候的帝王赶下龙椅,逃往四川,搭上了千万大唐百姓的小命,赔上了大唐盛世。

宰相用错了,边将用错了,至于身边的那个女人有没有错,大家就都有本帐,不须多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高炽的皇后张氏为何被赞誉为“女中尧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高炽之子简介,朱高炽母亲叫什么,明朝太皇太后张氏

    张皇后,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永城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诚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葬献陵。从以上张皇后

  • 明宣宗朱祁镇的传奇身世:明宣宗的裕陵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明朝宣德皇帝后面是哪一个皇帝,明代宗葬在哪

    朱瞻基即位后是为宣宗,军功卓著的汉王朱高煦对宣宗的父亲仁宗尚想取而代之,何况宣宗这个侄子丁。所以便在乐安造反,企图效仿他爹朱棣夺取建文帝帝位之举。宣宗朱瞻基率兵亲征,朱高煦不敌降服,被囚于逍遥城。有一日,宣宗去看望这个被囚的叔叔,朱高煦竟出言戏侮,激怒了宣宗,宣宗便命人用一个极大的铜鼎,把朱高煦覆扣

  • 母凭子贵:明宣宗皇后胡善祥因无子而被废后?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独孤信的妻子哪个出身高贵,朱瞻基胡善祥,乌拉那拉氏不可废后

    恭让章皇后胡氏(?—1443年),全名胡善祥,济宁人。明宣宗朱瞻基废后,也是他的元配。据《明史》记载,永乐十五年,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明宣宗即位后,立为皇后。虽然胡善祥贵为皇后,但是并不得宠,宣宗最心爱的女人是孙贵妃,而且胡皇后也并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常德公主(

  • 揭秘:明光宗朱常洛为啥也叫“一月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光宗一个月,明朝朱常洛的历史简介,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可以说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其实,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好容易苦熬到三十九年之后,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可惜的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却莫名其妙地去世了。也许,正是因为他在位仅一个月,就散手人寰,

  • 大明劫: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末年还有救吗,明朝崇祯为什么失败,崇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按照一般观点认为,崇祯帝是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对他的评价是众说纷纭,既有同情也有责难,既有惋惜也有诋毁,但无论哪种看法,对其尚属一位勤奋的帝王,几乎没有异议。毕竟,据史料记载,崇祯帝继位时,年仅17岁。面对父兄留下的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他能颇思振作,是有想干事、干大事的决心与劲头的,

  • 少林功夫是谁创立的?少林派功夫的历史源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少林功夫形成的内涵,比少林功夫还厉害的功夫,少林功夫大全

    达摩虽然创立了禅宗,却并非少林武术的创始人。事实上,少林武术是在长期的僧众习武中逐渐自发形成的。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上人、李叟等人,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将

  • 历史上的孙权:孙权何以老年时脾气越来越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的周瑜,孙权为什么晚年昏庸,孙权小时候这么聪明长大后平庸

    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 三国中的大人物们:理想决定三国英雄们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志主要人物,三国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人生目的决定人生理想为什么错

    自古能成大事者必先有大志,有大志还须有大勇,有大勇才有成就大事的基础。秦末陈胜,年少时既能说出“苟富贵,勿相忘”这样深得人心的人性箴言,又能说出“燕雀焉知鸿鹄志哉”这样的豪言壮语,才敢率领几百人用锄头镰刀来推翻秦王朝的剥削统治。东汉末年的那些英雄亦如此,在三国时代成就大事者,要数刘备的家庭最卑微,祖

  • 正史中赵飞燕颜值如何?赵飞燕怎么当上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飞燕是谁的妃子,赵飞燕是谁的皇后,赵飞燕嫁给了哪个皇帝

    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心大悦,胖妹子总是喜欢别人夸苗条的,否则贾宝玉说“杨妃体丰怯热”,宝钗也不至大怒。李白的“坏心眼”,

  • 孝庄:大清朝辅佐儿子孙子登上皇位的和亲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既定的国策。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有封号的就有三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姑妈)、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姐姐)及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就是因为生下儿子,她在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