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司马昭?司马昭为何敢如此大胆某朝篡位

如何评价司马昭?司马昭为何敢如此大胆某朝篡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16 更新时间:2024/2/7 2:05:31

司马昭尽管在历史上背负了权臣的名声,但是在客观实际中,司马昭的所作所为还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他是三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在东关战役中,就军事指挥特点看,诸葛诞与司马昭以前经历的主要战役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相比,明显不是一个水平,同这次战争后司马昭在平定关中,征服灵州,平定叛乱,招抚北方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以及在淮南战役中的出色表现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在曹爽伐蜀战役中,司马昭就对夏侯玄提出险地应该谨慎、不可久留,并且判断出了敌军会抢占各险要防御。

在应对敌军偷袭其营寨的时候,司马昭也能沉着应对,不慌不忙。如果他在东关指挥抗击偷袭,魏军在遭到偷袭后不会出现那样损失巨大的混乱。就战术特点看,诸葛诞把主力七万人分成三部分也是不妥当的,分别攻打和驻守长堤和二城,也导致了兵力的分散,甚至在敌军四万的攻击下,长堤上分散成一条长线的部队无力形成有力的战斗队形,很快被击溃,争相撤退,拥挤在浮桥上,成为敌军攻击的目标,攻打二城的魏军也没能调动出击援助和掩护长堤上部队的撤退,这也比司马昭的指挥差,在关中司马昭能主动制造出要出骆谷的姿态,迫使敌军回援后方,司马昭是善于主动配合友邻部队作战的,如果他在前线指挥,也能有效调动部队相互掩护。

就战后对军事失败责任的追究看,不仅司马昭作为监军要处罚失败责任,而且朝议也要处罚众将。而司马师表现得很有政治头脑,首先负主要责任的诸葛诞是司马氏的姻亲,他是司马懿的亲家,是司马师弟弟司马伷的岳父,而胡遵王昶毌丘俭等多数都是司马懿的旧部,或者有交情,罢黜、打击他们会削弱司马氏集团,而且司马师知道王昶、胡遵等人都是恩怨分明,不会忘恩负义,所以用宽容和安抚对待他们,同他们建立更亲密的感情。即使有个人野心,对朝廷有异心的诸葛诞也对司马师有好感,后来毌丘俭起兵反对司马师的时候,诸葛诞也能感念司马师对他的恩德,支持司马师平叛。司马昭在这次战役中在西线还表现在他同毌丘俭关系上,传统观念认为毌丘俭是反对司马氏的,这是误解。

毌丘俭在他反对司马师的檄文中,赞扬了司马昭,要求让司马昭代替司马师辅政,当时司马昭只是中领军,职务不高,毌丘俭对他的颂扬甚至超过对司马孚评价,不请求让司马孚辅政却请求让地位更低的司马昭辅政,表明他和司马昭有亲密关系。后来晋朝统一后,原来逃到吴国的毌丘俭子孙重新回到中原,得到了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的优待。司马昭在西线还表现在司马师在全局的统筹上,他在东线只部署了七万人,而在西线的兵力估计是主力,意图把吴军主力东调,以西线为主攻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元康之治:晋朝史上承接太康盛世的繁华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晋朝与唐朝相似,在唐朝贞观盛世后有永徽之治,晋朝在太康盛世后也有元康之治,都是两代相连的繁荣时期。晋朝太康盛世被称为“天下无穷人”的富足景象,太康末年傅咸还描述:当时“贾竖皆厌粱肉,”“婢妾被服绫罗”、“贱隸乘轻驱肥”,这些说的都是地位低的商人和佣仆生活的情况,不仅体现了经济繁荣也显示奢侈风气抬头,

  • 辽国宰相张俭一件皮袍穿三十年 勤俭行为感动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曾国藩曾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翻开厚重的中华历史,勤俭的事例不胜枚举,其中辽国宰相张俭的事例让人很感动。辽国宰相张俭,很有才华,公元996年,考取状元

  • 中国式葛朗台:卖李子将果核全钻坏 防他人得良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视金钱为身外物,不仅不碰钱,连叫也不屑叫,而是以“阿堵物”代替。可出人意料的是,他晚年在钱财上十分吝啬。《世说新语·俭啬》中点评讥讽整个魏晋时期的吝啬鬼,总共9篇,王戎就占了4篇。《世说新语·俭啬》曰:“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家中有优良品种的李树,生产香

  • 如何理解曹操的“外易简而内机明”?注重实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各代历史名家对曹操均有比较中肯的评价,有褒有贬,但基调基本一致,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就个人性格而言,窃以为,陈寿的“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和郭嘉的“外易简而内机明”,评价比较靠谱。前者好理解,后者有些文言。官渡之战时,袁绍手下有个谋士叫许攸,大概是因为经济上有些问题,在河北混不下去

  • 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何以最终斗不过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其实却不然。通观《三国演义》,论智慧,论兵法,论谋略,诸葛亮虽然都远胜于司马懿一筹,他不仅能用一座无人把守的空城让司马懿兵退三十里,即便是身后也能让“死诸葛”吓倒司马懿的十万雄兵。但是最后诸葛亮却没有斗得过司马懿,致使蜀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每一

  • 揭秘:为何说魏文帝曹丕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斗争中,才华横溢的曹植一直占据优势,曹操多次公开夸奖曹植,表扬曹植像自己,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话语之间俨然视曹植为自己的头号接班人。当曹植在满朝大臣面前出口成章,侃侃而谈的时候,曹丕在哪呢?曹丕一个人呆在角落,低着头生闷气。可是谁让自己天生才气不足呢?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

  • 揭秘:杨家将长子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影响极大、可谓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演义》中,老令公的第六个儿子杨六郎(杨延昭)披肝沥胆精忠报国,颇有乃父遗风,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历来为后世称颂。但根据《宋史》所载,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并非是演义中所说的杨家的第六个儿子。与演义相同的是,《宋史》记载杨业确有七个儿子。但

  •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的太子 李承乾最后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代李承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承乾为何要造反?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李承乾作为大唐太子,为何最终选择造反?这件事历史上向来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猜测有很多,大家纷纷各执一词,那么到底为什么李承乾最后选择造反呢?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应该是因为这一个。首先

  • 都说虎毒不食子 唐玄宗为什么连杀三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玄宗和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堪称英主,为何却杀死三个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唐代的统治达到空前的繁荣与昌盛,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达到顶峰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堪称是一位英主了,但是他在位期间却铸成大错,亲手杀死三个儿子!

  • 历史上李世民的儿子大部分都走上了谋反的道路,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倘若说起中国古代著名皇帝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必定算得上是其中之一,此人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唐朝历史上最为出名的皇帝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唐朝走向了盛世。但是便是这样优秀的一个人,他的儿子们却不怎么样,很多都走上了谋反的道路,他的大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