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康熙对鳌拜痛下杀手的原因何在?

揭秘:康熙对鳌拜痛下杀手的原因何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38 更新时间:2024/2/3 2:23:26

说起来康熙这个人,虽然久负“明君”之望,但实际上,他的心眼比针眼还要小,而且睚眦必报。此前小顺治留下来的经营班子,除鳌拜之外,另有正黄旗的索尼。他是负责内务府的,主要是统领秘密警察,朝中的政治斗争轻易插不上手,所以成了四朝不倒翁。

领导班子中第二位,是正白旗的苏克萨哈。他以前曾犯过严重的政治路线错误,是多尔衮的心腹,后来多尔衮“反皇帝集团”被一举打掉,苏克萨哈与多尔衮划清界限,反戈一击,重新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并进入了本届经营班子。领导班子中排第三位的,是镶黄旗的遏必隆。这是一个郁闷人,最不善于和同事们搞好关系,老是遭受排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小顺治临终前提拔了他,他当然得竭诚效命。

网络配图

领导班子中,鳌拜排在第四位。但他却是皇太极家的元老,把他放在领导班子里,目的就是监视另三位领导,对此,鳌拜是非常清楚的。这四个老头,曾经在顺治的灵前发誓,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不计私怨、团结一致地辅佐小康熙,等发过誓之后,领导班子里的班长索尼就找了个没人地方躲了起来,谁也找不到他了。老三遏必隆一瞧这架势,老大躲了,那我也把嘴巴拿麻绳扎起来得了。于是他在以后的领导班子会议上,除了举手支持之外,多余的一个字也不说。另两位班子的成员,鳌拜和苏克萨哈,两人一看索尼和遏必隆都躲了,心里顿时发毛,要知道他们两个以前可是生死仇敌啊。当年鳌拜在议正王公大臣会议上挥舞刀子,他的对手就是苏克萨哈,这仇结得年头太久了……看明白了吧?小顺治只是郁闷,却一点也不傻,他故意将这两个生死对头拴在一个槽子上,能不引起乱子来吗?

坦白地说,鳌拜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缺心眼。早年多尔衮争夺皇位,皇太极养了多少家将,虽然大家都愤愤不平,可没见有谁公开站出来,都是在背后私下里嘀咕……偏偏鳌拜跟着多尔衮较劲,结果差一点儿没让多尔衮宰了。但凡鳌拜有一点点心眼,也不至于出这种头,站在人堆里跟大家一块嚷嚷多好?挑头站出来,让人家当首犯重点打击,这真是何苦来着……孝庄太后正是瞧准了他这一点,才将鳌拜这可怜的老员工当做一道家庭作业,布置给孙子来完成。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这时康熙皇帝早已布好六连环计策,意在生擒鳌拜。

网络配图

一:康熙和孝庄太皇太后联同“爱新觉罗家族、赫舍里氏家族、钮钴禄氏家族”。三大家族合并,共同对付鳌拜。二:索尼之子索额图奉命调任康熙侍卫,当天索额图在门外站岗,缴了鳌拜的武器。三:鳌拜所坐的椅子,右上角的腿是锯断又简单粘合的。

因为他面圣,身子要朝皇帝那方倾斜,因此这折了的腿不会用上力。四:十几个布库少年中,最厉害的两个,一个在椅子后面服侍;另一个则端上在开水中煮了一个多时辰的茶杯,给鳌拜送茶。五:将生擒鳌拜的地点选在宽阔的武英殿。六:将训练好的十几名布库少年藏于武英殿内。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一群小毛孩子,其实他们连鳌拜是谁都不知道。

擒拿鳌拜当天,鳌拜受皇帝召见,进入武英殿。在门外,索额图让他交出武器。鳌拜大意了,心想:就算交出去他们也奈何不了我,再说一个小皇帝能把我满洲第一勇士怎么样呢?于是交出了随身佩剑。来到武英殿之上,康熙一声令下:赐座!鳌拜就坐在了那经过改装的椅子上。鳌拜身体向着皇帝,还好那条椅子腿很争气。否则历史就有可能被改写了!下面都按照原定的计划发展,功夫第二好的布库少年乔装成太监给鳌拜送茶,鳌拜接过茶杯,拿盖子的时候,觉得非常烫,要把茶杯摔了。

网络配图

但他不敢冲皇帝,因为那样是大不敬。身子就靠向了那条残废的椅子腿,这时,椅子后面的布库少年用力一推椅子,使鳌拜整个身子连同茶杯都摔在了地上。布库少年大喊:快来救鳌少保!(这哪是救他啊,这是要活捉他)这时早已埋伏好的十几个布库少年一拥而上。鳌拜还天真的以为他们是来扶自己的,哪想到他们竟是要擒拿自己!当把鳌拜弄得不能动弹了,康熙突然起身,读起鳌拜的30大罪状来。当念到“凌迟处死”时,鳌拜挣脱了这十几个孩子。脱下上衣,露出了满身的伤痕。指着康熙皇帝“我鳌拜一辈子,哪一天不是为了你们爱新觉罗打天下!你们却如此对我!!”康熙原定的凌迟处死鳌拜,已经不能实现了。后来经各大臣的建议,改为了终身监禁。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解密:千古一帝的康熙帝到底想把皇位传给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四阿哥,康熙驾崩谁继承了皇位,康熙想把皇位传给谁

    经过众多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的普及推广,对于康熙雍正过渡的时期,很多人都戏称为“九龙夺嫡”时期。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这些作品中,康熙之死,以及雍正继位都被后世人赋予了许多玄幻的事件情节。那么康熙到底传位给了谁?雍正的皇位真的是夺来的吗?若是康熙确实传位给了雍正,他又是为什么会在众多皇子中选择

  • 揭秘:史上无能宋徽宗凭何稳坐皇位25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皇帝为什么这么懦弱,假如宋太祖多活十年,宋徽宗赵佶读音

    徽钦二帝,北宋这对着名的“亡国皇帝父子”,在国内从来不失“九五之尊”风度,而一到了敌营,没等人逼迫他们,双膝就自动弯曲下来,口称“罪臣”,主动向敌将下跪……历史在哀叹这段国耻的同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深层问题——如此窝囊的父子皇帝,为什么在大宋国内,却无“篡位”之虞?尤其是宋徽宗赵佶,这个书画家皇帝,

  • 揭多尔衮传奇一生:凭何成为大清第一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多尔衮一生的三大憾事,多尔衮的福晋有几个,皇太极为什么恨大玉儿

    这天早上,北京城的天气晴朗,霞云如万朵玫瑰在东方波涛那样翻卷着怒放,清新的鲜活的生命气息飞向四面八方。云雀在高空,知了在树上,纵情歌唱并且热烈议论。和平终于回到了人间,万千生命在人间重新找到了生存的位置。如果说要有什么神圣的话,那么,这就叫神圣了。是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神圣的了。生命是神圣之最。两个

  • 明末宗室最具战略眼光的南明皇帝隆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隆武帝朱聿键,是明朝藩王里一个比较苦命的皇帝,在见到郑成功的时候,他时年四十四岁,但之前蹲监牢,就蹲了二十八年,先是因为自己的父亲不为祖父喜爱,结果和父亲一起被祖父关监牢关了十六年,差点饿死在里面。到了崇祯即位的时候才放出来,却很快因为得罪了崇祯,又被关在监牢里过了十二年,直到南明弘光帝政权建立后才

  • 三国史上最优秀的皇帝竟是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及其父亲刘备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赌博高手。后者靠他的智慧与豪赌胆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前者则靠其智慧与豪赌胆略使自己屡屡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余生,这两点千古以来几乎没有人能够发现,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再看《三国志》的记载,刘备给刘禅的

  • 曾国藩背后的委屈:因何被咸丰骂虚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性格解读:是个爱生闷气的人都知道老曾的励志名言:“打掉牙齿和血吞。”受了挫折和委屈,忍一口气,以后争一口气。这是从正面解读,然而,凡事看两面,在忍气发奋的同时,却也是在积累情绪垃圾,埋头生闷气。隐忍而争气的人,往往是喜欢生闷气的人。老曾的秉性,先从曾妈妈这一代人分析开来。老曾的母亲姓江,在娘家

  • 揭秘:唐宣宗为什么装疯卖傻数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元和五年,李忱出生于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按照继位的顺序,李忱是永远没有机会做皇帝的。而且,他的母亲郑氏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所以李忱虽然是皇子,也享受不到其他皇子一样的待遇,因为自己的身份,他总是被其他皇子嘲笑捉弄。为了掩饰内心的卑怯,他便将自己封闭起来,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

  • 揭秘:慈禧点状元为何看上倒数第一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这一年去考的人也不少,在初考的时候,张謇考的六十名贡士。在京城,从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一共化了三十五天。在这三十五天当中,张謇也认识了不少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先生。他对张謇比较了解,晓得他有学问,也想成全他。正好他这时又考了六十名。网络配图翁先生就向慈禧太后建议,今年这恩科

  • 明朝名臣杨博:皇帝倚仗其为“左右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杨博,嘉靖八年(1529)进士。从户部主事做起,到致仕前,“皇帝倚其为左右手”,加封他为少师兼太子太师。杨博的儿子杨俊民,也中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从杨氏三代人做官的经历来看,一个相同点就是科举出身。能中举,特别是中进士,说明三代人八股文都做得好,而且运气不错,用现在的话说是“学霸”一类人物。杨瞻的

  • 他是崇祯最倚重的大臣 却为何在军中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杨嗣昌出生于书香门第世家,和他的父亲杨鹤都以知兵事而著称。杨鹤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嗣昌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进士,只比他的父亲晚了六年。从杨嗣昌考中进士之后,一直到天启年间,他的仕途一直都比较顺利,从刚开始的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