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多尔衮传奇一生:凭何成为大清第一王

揭多尔衮传奇一生:凭何成为大清第一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19 更新时间:2023/12/23 8:30:42

这天早上,北京城的天气晴朗,霞云如万朵玫瑰在东方波涛那样翻卷着怒放,清新的鲜活的生命气息飞向四面八方。云雀在高空,知了在树上,纵情歌唱并且热烈议论。

和平终于回到了人间,万千生命在人间重新找到了生存的位置。如果说要有什么神圣的话,那么,这就叫神圣了。是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神圣的了。生命是神圣之最。

两个月前,即4月30日,李自成给北京城留下一片废墟,还有废墟上久久散不尽的烟火,然后,他匆匆地逃走了。现在,绿草长出来了,鲜花开起来了,京城里的军民们在大兴土木,重建家园。全城内外,到处呈现复活与新生的景象。

网络配图

披一身霞光,33岁的多尔衮阔步走进武英殿。他像皇帝上朝一样,宾至如归地坐上了龙椅。多尔衮的表情威严而又略带谦逊。这是个刚柔相济的人,他至刚,也至柔。

这位摄政王看了看殿下朝臣一眼,突然纵声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充满雄性的力量,在大殿上下飞旋,声震屋瓦。

让我们近距离地看一看这位叱咤风云的大清第一王。

多尔衮的传奇一生

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生,清顺治帝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逝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清代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少年的时候,多尔衮就多次随父兄出征蒙古与明朝,是满洲有名的娃娃英雄。因为屡建功勋,16岁那年,他获皇太极赐予“墨尔根代青贝勒”(满语“聪明王”)之号,并且成为正白旗的旗主,成为清代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帅。这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少年,骑在战马之上,不仅仅是光彩照人,他的目光穿过硝烟,看得比其他将帅更为辽阔。

他的八哥皇太极逝世后,他和大他13岁的堂兄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福临即帝位。第二年,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率八旗军入关。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清廷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顺治帝曾加封至“皇父摄政王”。顺治帝七年(1650年)冬天,他病死在塞北狩猎途中,顺治帝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顺治帝又追论其生前谋逆罪,削去了他的王爵。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弘历追念这位叔高祖的赫赫功勋,复还他睿亲王封号,追赠谥号“忠”,神位列于太庙之中,配享列祖列宗。

网络配图

多尔衮十五岁那年,父亲努尔哈赤去世。他和同母哥哥阿济格、同母弟弟多铎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按照古人传下来的殉葬规矩,用弓弦扣环的办法自缢。

那天早上,太阳红红地照着纸窗上面,母亲阿巴亥盛妆端坐在清宁宫的大殿里,从容不迫地将弓弦环在颈上,扣在一条绫子巾上,那是皇阿玛努尔哈赤生前送给母亲的,洒着桃花红点子的绫巾子。母亲回头深情地看了看跪在众大臣中间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表情无化的眷恋。母亲凝视了许久,才对他们说:“好好听皇上的话,听哥哥们的话,额娘侍候你们的皇阿玛去了。”说罢,满面微笑,引颈自缢。

这是女真人的古老风俗,认为女子殉夫是一种最高的光荣。兄弟三人和皇太极,还有诸王大臣一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看着母亲一点一点归去。

大殿里的气氛,庄严肃穆,宫廷乐师奏起了古乐,那乐声仿佛从天上飞来,又飞回了天上。

这个壮烈的场面,对少年多尔衮是最大的刺激,同时,也是他坚毅性格形成的根源。

皇太极看着这位14弟在悲痛中长大,对他一向呵护有加。对八哥的厚爱,他心领神会。多尔衮不负皇恩,他参加了太宗时期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在每次战役中他都有优异的表现,他逐渐成为着名的军事统帅。

网络配图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不幸逝世。他生前没有来得及立嗣,这就给后金国留下了点麻烦。多尔衮二哥代善的次子贝子硕讬、孙子郡王阿达礼两人站出来力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这两个人代表了朝廷一部分王公大臣的愿望,但却遭到两黄旗王公大臣的强烈反对。多尔衮权衡利弊,最后从大清的前途命运考虑,不但没有听从两人的建议,反而认为这是谋反,他诛杀了侄子硕讬、和侄孙阿达礼。一场内乱,被他剿灭在萌芽状态里。然后,他与诸王、诸贝勒、群臣拥戴小侄福临即位。朝廷议定,由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左右辅政,等福临年长后,当即归政。多尔衮的这一举动,顾全了大局,安定了朝野,大清江山摇了几下,又稳如泰山了。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关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得了势的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慌慌张张地逃到煤山上吊自杀,明王朝就此宣告下课。

大智大勇的多尔衮看准了这一历史契机,当即决定入关,在北京让皇帝再登一次基,宣告从此一统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末宗室最具战略眼光的南明皇帝隆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隆武帝朱聿键,是明朝藩王里一个比较苦命的皇帝,在见到郑成功的时候,他时年四十四岁,但之前蹲监牢,就蹲了二十八年,先是因为自己的父亲不为祖父喜爱,结果和父亲一起被祖父关监牢关了十六年,差点饿死在里面。到了崇祯即位的时候才放出来,却很快因为得罪了崇祯,又被关在监牢里过了十二年,直到南明弘光帝政权建立后才

  • 三国史上最优秀的皇帝竟是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及其父亲刘备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赌博高手。后者靠他的智慧与豪赌胆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前者则靠其智慧与豪赌胆略使自己屡屡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余生,这两点千古以来几乎没有人能够发现,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再看《三国志》的记载,刘备给刘禅的

  • 曾国藩背后的委屈:因何被咸丰骂虚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性格解读:是个爱生闷气的人都知道老曾的励志名言:“打掉牙齿和血吞。”受了挫折和委屈,忍一口气,以后争一口气。这是从正面解读,然而,凡事看两面,在忍气发奋的同时,却也是在积累情绪垃圾,埋头生闷气。隐忍而争气的人,往往是喜欢生闷气的人。老曾的秉性,先从曾妈妈这一代人分析开来。老曾的母亲姓江,在娘家

  • 揭秘:唐宣宗为什么装疯卖傻数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元和五年,李忱出生于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按照继位的顺序,李忱是永远没有机会做皇帝的。而且,他的母亲郑氏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所以李忱虽然是皇子,也享受不到其他皇子一样的待遇,因为自己的身份,他总是被其他皇子嘲笑捉弄。为了掩饰内心的卑怯,他便将自己封闭起来,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

  • 揭秘:慈禧点状元为何看上倒数第一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这一年去考的人也不少,在初考的时候,张謇考的六十名贡士。在京城,从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一共化了三十五天。在这三十五天当中,张謇也认识了不少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先生。他对张謇比较了解,晓得他有学问,也想成全他。正好他这时又考了六十名。网络配图翁先生就向慈禧太后建议,今年这恩科

  • 明朝名臣杨博:皇帝倚仗其为“左右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杨博,嘉靖八年(1529)进士。从户部主事做起,到致仕前,“皇帝倚其为左右手”,加封他为少师兼太子太师。杨博的儿子杨俊民,也中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从杨氏三代人做官的经历来看,一个相同点就是科举出身。能中举,特别是中进士,说明三代人八股文都做得好,而且运气不错,用现在的话说是“学霸”一类人物。杨瞻的

  • 他是崇祯最倚重的大臣 却为何在军中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杨嗣昌出生于书香门第世家,和他的父亲杨鹤都以知兵事而著称。杨鹤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嗣昌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进士,只比他的父亲晚了六年。从杨嗣昌考中进士之后,一直到天启年间,他的仕途一直都比较顺利,从刚开始的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很快

  • 刘邦当皇帝以后 韩信为什么会成为收拾的对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汉王刘邦迎回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之时,正是秦历年底,新年将至了,可谓喜上加喜。刘邦命人在营中备下酒席,一来庆贺亲人团聚,二来庆贺新年。刘邦先与太公、吕后在内帐宴饮,亲人劫后余生,自然感叹连连,唏嘘不已,酒饮得格外畅快。新年当然得有些礼数,刘邦先向太公祝厘,为他老人家祈福。随后端坐外帐,接受文臣武将的跪

  • 揭秘是什么原因让吴王夫差不乘机灭掉越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却说吴王夫差答应了越国的和谈,文种心中一块石头方才落地,伍子胥突然来了。伍子胥早饭还没来得及吃,就急匆匆赶来。 到了中军营帐,也不通报,大踏步直趋闯入,一眼就望见伯嚭和文种两个,站在吴王夫差的旁边。伍子胥怒气冲冲,喝问夫差道:“大王!难道你已经答应他们许和了吗?”图片来源于网络夫差道:“是啊,寡人已

  • 齐国相国晏婴为什么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公很不光彩,所以认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这一笔是对传主的诬蔑。在此同时,却又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