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中国历史上30位智谋之士:第一竟是他?

盘点中国历史上30位智谋之士:第一竟是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950 更新时间:2024/2/21 7:30:39

导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但其头绪之纷繁,态势之复杂,人才之杰出,故事之精彩,几乎空前绝后无与伦比。开国帝皇之所以能削平群雄,当然有赖于他们的自身素质。其中,收揽人才,善用谋士,可以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周.姜子牙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先后辅佐了六位周天子,因是齐国始祖而称 “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 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代表作《六韬》。

网络配图

伊尹

伊尹,名挚,(前1649年-前1549年?),出生于有莘国空桑涧,因为其母亲为侁民,在伊水住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 治家,是中华厨祖,尹是右相之意。他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他陪嫁到商汤那里,为商汤厨师。伊尹有远大抱负,不甘作奴隶,于是利用向商汤进 食机会向商汤分析天下形势。商汤很欣赏他,便取消了伊尹奴隶身份,并提拔他为宰相。前1600年,他辅助商汤灭夏朝,商朝建立。他任丞相期间, 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

太甲即位时昏庸无能,伊尹软硬皆施,把太甲流放到桐地(今河北临漳),建宫居住,达三年之久。伊尹自行摄政管治国家。直到太甲后悔了, 才迎回太甲,复辟执政,使太甲变成了一位圣君。

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镇。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 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 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乐毅

乐毅(yuèyì),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 强齐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详,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 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 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 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 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 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 “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 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 成语:一字千金。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 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 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网络配图

孙膑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 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役有“马陵之战”等。

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 ,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自此遍访名师,与司马徽、诸葛亮等 人为友。先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后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才。此后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辅臣之一。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 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但他善用伟才 、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对他特有的名臣气度、良相风格的赞言。作为一名雅士, 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勋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英贤。

曹参

曹参(音cān,?—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秦二世元年 (前209),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 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李斯

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 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杜预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三国魏尚 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 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 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晋羊祜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开国元勋。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 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 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 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契丹族,杰出政治家,蒙古帝国时期大臣。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 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腐朽的大金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 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苏秦

苏秦(公元前337年 - 公元前284年),字季子,汉族,东周战国时期周王室直属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与张仪齐名。 为鬼谷子王诩的徒弟。

游说六国期间,苏秦先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以便攻齐为燕复仇。齐宣王末任齐相。秦昭王与齐湣王并称东西 帝。他劝说齐王取消帝号,与赵平原君约五国攻秦,被赵封为武安君。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废帝号,归还部分魏赵土地。而后,齐国乘机攻灭宋国 。被赵奉阳君行诈,奉阳君被杀后,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帝。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 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 后世敬仰其成就,以“苏秦背剑“来命名武术定式,十分形象,通俗易懂,更取其纵横捭阖之意。

网络配图

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公元前204)汉族,秦末居鄛(今安徽巢湖市亚父乡,一说安徽桐城市练潭)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 “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 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苏轼曾著 《范增论》。

范文程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卫(今辽宁沈阳)人。清朝初年大臣,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 开始为后金政权效力,此后侍奉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帝)、圣祖(康熙帝)四代皇帝。隶属满洲镶黄旗。

范蠡

范蠡,字少伯,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 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制度,而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助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 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自号陶朱公,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伍子胥一夜白头过韶关 内心多疑害死两恩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一夜白头”、“千金小姐”这样的词汇仿佛是上学时才会碰到的成语,但是你知道吗,这两个词都是有出处的。伍子胥一夜白头顺利度过韶关前往吴国,但也因为他自己的疑心病重,害的两名帮助过他的恩人死亡,令他后悔莫及。网络配图伍子胥逃出大楚国都之后,准备通过昭关,然后乘船去往吴国。但是,昭关是吴国边境重镇,防卫森

  • 明代最成功的皇帝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明朝十六个皇帝,可以够得上英明者只有太祖、成祖、洪熙、宣德、弘治五人。崇祯作为亡国之君,错误太多,刚愎自用,猜忌心大,优柔寡断,但是明亡之过不全在他,万历要负八分责任,嘉靖引来了倭寇,正德引来了葡萄牙人,正统引来了蒙古人,天启引来了陕北农民,如此种种,崇祯是守不住江山的。如果崇祯处在正统的位置

  • 嘉庆帝法办巨贪和珅 十一位总督表态支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嘉庆在对这些地方督抚大员们奏折的御批中多次表白“此事实不容已。知我非我,自有公论”。其中,他在江西巡抚张诚基奏折上的批示最为明白不过:“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嘉庆四年正月初三辰刻,89岁的乾隆寿终正寝,和珅的靠山顷刻间倒下了,准备靠肃贪打响自己亲政后第一炮,树立新朝气

  • 天下第一利口张仪为什么会辱骂儒学宗师孟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儒学宗师孟子满腹经纶,有着“大才雄辩,天下无对”之美誉,而战国秦相张仪则因生就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利口”。仿佛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在两位名家在学术及政治领域多有争论,唇枪舌剑之激烈程度,不亚于现代名流微博过招的浓烈硝烟气息。图片来源于网络两人的多次言语交锋中,尤以张仪的一句“儒家大伪

  • 雍正曾当众斥责谄媚大臣:称其极其可笑自寻羞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现实生活中,谄媚之事还时有发生。遇此,有人能慨而拒之,有人则欣然笑纳,有人接受起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清朝雍正皇帝,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网络配图据郑逸梅编著的《清宫轶事》记载:一次,御史汤倓积极响应皇上纳谏的号召,上了一份建议书。雍正看了之后,觉得他言之无物不说,且暗藏私心,极尽谄媚。雍正非常厌恶,当

  • 苏妲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黑成祸国妖女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苏妲己的形象深入人心,主要还是由于一部《封神演义》,但这只是一部小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不过,历史上确实存在妲己这个人,在《国语》中明确说道:“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可见,她不姓苏,也不是冀州侯苏护之女。图片来源于网络她姓己,名妲。当年纣王征服有苏氏,得到己妲,加上

  • 广结天下名士:枭雄曹操借助舆论而踏入仕途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特殊的时代有特殊的游戏规则。汉代盛行品评人物之风,声名直接影响士子的仕途。要想使自己声名远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我炒作。曹操就实践了一回,只是做得有些露骨,有些霸道,一旦求得名士的赞许,便心满意足大笑而去。或许这就是枭雄的独特之处吧。网络配图汉代用人,非常重视舆论的评价,其职用的标准,主要是依

  • 秦始皇母亲的出轨,改变中华上下两千年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千古一帝秦始皇以铁腕手段打败六国,一统天下。尽管里面有秦始皇的超凡才能,但是还有来自各国投奔来的有志之士的才学相助。有了他们,秦始皇如鱼得水,商鞅变法让秦国的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其他文武将领更是让秦始皇心中暗喜,各地捷报不断传来。但是,当年秦始皇的一件事险些断送了秦国的前程。这件事我们慢慢

  • 李鸿章曾认为服制不可改:是对先祖的追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近来贵国的变化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值得赞誉,然有一点不敢苟同,就是贵国盲目模仿欧国风习改变自古来的服制。森有礼:改变服制其实道理非常简单……面对今日时势的进步,则感传承服制多有不便,故改变旧式服装用新式洋服代之。我国人民自愿改变服制的意向显然利大于弊,对国家而言更是益处良多。——选自《李文忠公全

  • 汉成帝时大贪官淳于长与许皇后之间有暧昧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淳于长是汉成帝时期的大贪官,他一生为官,没有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哪怕一点贡献,反而是一心钻在了钱眼里,只想着贪污受贿,甚至还把主意打到了当时被废的许废后头上,敲诈诱骗了许废后大量的财物,甚至还有传说他和许废后还有暧昧的事情,结果事发被杀了,那么淳于长和许皇后是怎么一回事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当时淳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