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三桂去世后,他的孙子吴世璠竟登基称帝?

吴三桂去世后,他的孙子吴世璠竟登基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89 更新时间:2024/1/3 17:03:37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不过,吴三桂虽然在公元1678年登基称帝。但是,这已经是最后的疯狂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热,吴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虑过重,所以病重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在吴三桂病逝后,因为他的儿子吴应熊已经被清朝斩杀了,所以,最终是吴应熊的嫡长子——吴世璠登基称帝。作为吴周第二位皇帝,吴世璠即位之后,和清朝抗衡3年,于公元康熙二十年(1681年)自尽,这意味着三藩之乱的彻底结束。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吴世璠这位和康熙并存的“皇帝”。

首先,吴世璠(1666年?—1681年),吴三桂之孙、吴应熊的嫡长子。吴三桂起兵前夕,曾派人来到清朝都城,想要接回自己的儿子吴应熊。但是,吴应熊却不打算回去,只是让吴三桂的使者带走了大儿子吴世璠。康熙十三年(1674年5月18日)四月十三日,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均被康熙诛杀。在吴三桂起兵之后,年幼的吴世璠留居云南。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吴应熊被杀,吴世璠无疑成为吴三桂的掌上明珠了。如同朱元璋将皇位朱允炆一样,吴三桂同意将吴世璠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封吴世璠为皇太孙。同年八月,吴三桂病逝。吴世璠没有去衡州,只迎至贵阳,并在此即帝位,以贵阳府贡院为其行在,定明年为“洪化”元年(康熙十八年),给其祖父上尊号“太祖高皇帝”,父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吴世璠登基称帝的时候,还不到13岁,这在古代历史上,无疑属于年幼的皇帝了。在此背景下,为了能够执掌大权,吴世璠以方光琛、郭壮图为腹心,叔叔吴应期晋封楚王。经过一番明争暗斗,郭壮图的女儿被封为皇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吴世璠即位之后,召顾命大臣曹申吉等人赴云南,只有曹申吉听调应命,其余皆托故不到。从这一角度来看,吴三桂病逝后,吴周上下已经是人心涣散,无法收拾了。对于年幼的吴世璠,更不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力挽狂澜。

在吴三桂去世后,吴应期坚守岳州,但是,因为人心涣散,缺乏斗志,吴应期只能维持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便弃城冲围而逃,丢弃岳州。在三藩之乱中,岳州是关系到整个战役走向的一座城池。对于吴三桂建立的吴周,只有守住岳州,才能继续和清朝抗衡下去,反之,这就像三国时期的蜀汉失去汉中一样,离灭亡就不远了。

岳州失守后,湖南门户洞开,康熙帝下令展开攻击,遂成破竹之势,吴军全线溃退。在此背景下,吴应期、胡国柱、王绪等经长沙一口气逃到辰州,安营扎寨,依险据守。到这时,除了辰州、武冈、新宁,湖南绝大部分地区都被清军占领了。而对于这个时候的吴世璠,因为没有掌握什么实权,根本无法做出什么调整和改变。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在清朝大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吴世璠逃回昆明。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吴世璠逃回昆明后,吴周已处于崩溃之中。

因为丢失岳州等问题,吴应期遭到了吴周上下的指责。于是,吴应期打算重新集结逃散的吴军,企图发动兵变,废黜吴世璠,取而代之。此时,掌握吴周实权的是吴世璠的岳父郭壮图,他已掌握吴应期的动向,于是他率先发难,除掉了吴应期父子。吴应期父子一死,吴周大权便牢牢地掌握在郭壮图手中。吴世璠还未成年,不过十五、六岁,凡事都取决于他的岳父。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吴应期父子的叛乱,还没有发生就被平定了。但是,这同样让不少吴周将士,特别是吴三桂的宗室为之心寒,从而促使更多的将士在和清朝的作战中倒戈一击。

进一步来说,虽然吴周作为割据势力,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吴周还是上演了藩王造反,外戚干预朝政等事件,这更加说明了吴周内部的混乱。

趁着吴周内乱的机会,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从蜀、黔、桂三路入滇。面对四面而来的清朝大军,吴世璠急令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移阻赵良栋,郭壮图迎战蔡毓荣,但很快就被击败。这时清军逼近昆明,吴世璠又调夏国相等人回援。吴世璠坚守五华山,拼死抵抗。清军包围昆明城,两军相持数月。对此,在笔者看来,到了这个时候,吴周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当然,对于吴世璠来说,还拥有主动归降的机会。不过,吴世璠主动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最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二日,吴周将领余从龙、吴成鳌悄悄出城投降,将城中虚实如数报告了清军统帅。章泰等人知城内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亲自督战,各路大军猛攻,四面逼城,又密派余从龙进城招抚。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吴将线、吴国柱、吴世吉等人准备发动兵变,以此将吴世璠、郭壮图献给清军,从而获得来自清朝的赏赐。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不到16岁的吴世璠,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拔刀自刎。在吴世璠自尽后,他的皇后郭氏投环自缢死。宫中从死的达百余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九日,吴将线等将官打开昆明城门,向清军投降,吴世璠的首级及夏国相、马宝等人被押解到清朝都城。而这,意味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而就吴世璠来说,自称帝开始,则和康熙抗衡了三年。对此,在笔者看来,三藩之乱的平定,无疑让康熙皇帝的声望来到了一个高峰。虽然三藩之乱的爆发,和康熙皇帝轻率的撤藩决定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面对吴三桂等造反的藩王,康熙成功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得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清朝初期的藩王割据问题。而这,自然为后来的康熙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隋朝名将杨素在行军打仗时,时如何让士兵慷慨赴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古代打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古代行军打仗时,如果统帅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需要几个士兵羊入虎口前去送死,一般是怎么跟不下沟通的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过显然是以现代眼光看待古时的军队。在古代的绝大部分时期,当军队体制还维持正常的情况下,统帅即使让士兵去送死,既不需要沟通,更不需要解释,下命令即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揭秘唐俭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唐俭,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经历三朝五帝,他的父亲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所以唐俭也就有机会和李世民往来,而且唐俭这个人,出身名门望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养成了落拓不羁、豪爽无忌的性格,所以正好对了李世民的胃口。经常和李世民一起讨论天下政局形势,并且

  • 与辛弃疾是莫逆之交的陈亮,为何要讹诈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辛弃疾三次营救好友陈亮,为何要讹诈辛弃疾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1165年,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正担任江阴签判,一日,辛弃疾站在自家阁楼上眺望远方,他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一位白衣男子策马过小桥,马儿好像中了邪一样,就是不肯过桥。男子连续三次驱赶,马儿到桥头边退了回来。男

  • 三国时期的“伏波将军”分别是谁?有几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伏波将军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汉朝时期,武将之中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其次是前、后、左、右及众多的杂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浚稽将军、贰师将军、横海将军、楼船将军、将屯将军、护军将军等。伏波将军即是这众多杂号将军中之一。伏波将军

  • 毕沅做了什么事情,死后被皇帝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代学者毕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古时,十年寒窗苦,都未必能中个举人。不过,对于毕沅来说,他却是比其他人多了些侥幸,居然事先看过殿试的“考题”。难道是他事先买通了皇帝,还是皇帝对他青睐有加?这全因一次巧合。话说,毕沅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虽然,年幼丧父,但其母

  • 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什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弄臣”是中西方封建时期宫廷当中一种特殊的人物,他们靠着滑稽的姿态、诙谐的语言或独特的才能伴随在君王左右,博取宠幸和赏赐。在我国西汉武帝时,也有着这么一位著名的“弄臣”,那便是以机智幽默、博学多闻著称的东方朔。因为口才了得,

  • 曹魏一统三国大好时机,曹操曹丕为何没把握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不管是为了一统汉室江山,还是为了让曹家独霸天下,曹家父子都是必须消灭刘备和孙权的。但是我们细看《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料,就会发现曹家父子至少错过了两次用卞庄刺虎的方式一统三国的机会。于是有人说:曹丕猴急是因为年纪太轻经验不足,至于曹操为什么也沉不住气,

  • 诸葛亮上书《出师表》后,刘禅是何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上书给刘禅的《出师表》,是否让刘禅感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28年春,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他决定出兵北伐,在出征前,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追忆了当初先帝创业艰辛的历程,同时阐明了北伐的重要性,并希望他离开刘禅身边后

  • 含山公主是什么身份?一生经历7位皇帝8个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含山公主是什么身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十六人中硕果存,含山寿考拜新恩。亲亲并仰高皇志,博鬓冠加九翟尊。”这首诗出自于《全史宫词卷二十》,由清代史学家史梦兰所作,讲的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含山公主。在明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公主,她一生经历了7位皇帝、8个

  • 庄士敦是什么人?他与溥仪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庄士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庄士敦是英国苏格兰人,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外籍老师。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1919年,庄士敦应邀至紫禁城担任溥仪的英语、数学、地理等西方学说老师,备受溥仪的敬重,师生情谊深厚。1938年在家乡爱丁堡病逝,享年63岁。溥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