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沈万三为什么被朱元璋整 竟敢在皇帝面前炫富

沈万三为什么被朱元璋整 竟敢在皇帝面前炫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2/3 1:16:55

万历距沈万三时代已两百多年,沈万三仍是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可见,沈万三确乎是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人物。为什么大家叫他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呢?据董谷《碧里杂存》等资料解释,明朝初年称巨富为“万户”,姓后加“万”,是当时对富人表示敬意的一种习惯称法。又,当时人分五等,曰:“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高。称“秀”的人家产须在万贯以上,沈氏排行第三,家有亿万资产,故称以沈万三秀或沈万三。

可见,他的名字是尊称、排行与户等的合称。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他到底富到什么程度,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网络配图

据《留青日札》记载,当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万三与其弟万四(沈贵)在两浙豪富中首先输粮万担,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太祖军食,多取资焉”。但是贪得无厌的朱元璋却要“务罄其所有金”,想方设法来消耗他的家财。

据董谷《碧里杂存·沈万三秀》记,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见他,给他一钱要他生利,从初二开始,一文取两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级数增长,以一月为期。沈万三不知就里,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后,该付给朱元璋利息为五亿三千六百八十七万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钱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则共计三千三百五十五万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虽富,但哪里经得起这样的盘剥?

除了巧取,还有豪夺。有一次,朱元璋召见沈万三,要他每年“献白金千铤,黄金百斤”,还命他造六百五十间廊房,养数十“披甲马军”,并对他的田产每亩征九斗十三升的重税。

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想主动报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后,当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筑城墙时,就主动承担了修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的任务。当时的南京城墙全长三万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华里多,朱元璋的筑城计划,仅造砖一项,便涉及一部(工部)、三卫(驻军,相当于军区)、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县,另有三个镇。而沈万三一人负责的城墙,占整个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以一家之力,是怎样如期完成的?没有人知道。

网络配图

今南京水西门外,有座赛虹桥,相传为沈万三儿媳所建。明人记载,沈万三建造数桥之后,很是得意,便在家中炫耀。谁知儿媳很不以为然,便用私房钱悄悄建了一座桥。该桥“工巧宏丽”,比公公所造之桥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把它叫做“赛公桥”——儿媳尚且如此,可见沈家确实实力不凡。

沈万三处于事业巅峰时,他的弟弟沈贵(万四)已看到危机,曾写诗劝他说:“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事百年长久计,瓦罐载酒木绵花。”要他低调做人,从事耕织,但沈万三没有听从他弟弟的话,终于招来了灭顶之灾。

沈万三何以富甲天下?民间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清代著名文人褚人获《坚瓠集·聚宝盆》载:沈万山年轻的时候,家里贫穷,有一天,梦见一百多个身穿青衣的人求他救命。第二天早上,他见一渔翁捉了一百多只青蛙,准备剥剐了拿到市场上去卖。万三联想到昨夜的梦,动了恻隐之心,就拿钱买下,放生于池中。当天晚上,青蛙们呱呱地叫了个通宵,吵得他睡不着觉。

早晨起床后准备去驱赶,只见它们都环绕着一只瓦盆蹲着,他很觉得奇怪,于是便把那只瓦盆抱回了家。有一天,万山的妻子在盆中洗手,把一支银钗掉在盆中,不料银钗一变二、二变四,不一会儿已是满满一盆,数也数不清。随后拿金银来试也是一样。从此之后,沈万山开始富甲天下。

网络配图

张岱《明纪史阙》也有相同的记载,不同的是,在朱元璋欲诛而赦之后,沈万山才交出聚宝盆,然后埋于城下的。

此外,还有乌鸦石、马蹄金等很多神话似的传说,不一而足。孔迩《云蕉馆纪谈》记:“沈万山,苏州吴县人也。家贫无产,以渔为生。一日饭毕,就水洗碗,碗忽坠水中。因撩之,不知碗之所在,但觉左右前后,累累如石弹,乃尽取之。识者曰:此乌鸦石也,一枚可得钱数万。因以富。或曰:夏日仰卧渔船上,见北斗翻身,遂以布襕盛之,得一勺。及天明,有一老者引七人挑罗担七条而至,谓曰:汝为我守之。言讫忽不见。视,皆马蹄金也,以此致富。”

这些传说都很有趣,既反映了民间的财富幻想,也显示了人们对沈万山暴富的迷惑不解,因此当然不是沈万山富有的根源。 何以富甲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赵云子龙 赵云:迟来的三国第一帅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老版三国赵子龙谁演的,三国赵云传3飞龙追云,新三国赵子龙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说明了性格对一个人一生的决定性影响,凡是能出人头地的人,大多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但是在赵云身上,好像各方面都很平均,智勇、忠孝,基本上都有,这样的人物放在古代绝对是楷模啊,当然,赵云的超高人气,还有个原因,就是帅啊,白衣白家,还骑着白马,王子啊,有木有!赵云,字子龙,河北正定人

  • 苻坚 曾经统一北方的英勇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五胡乱华冒出来的政权有很多,远远不是所谓的十六国,不过这些国家,大部分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有这么一个政权,在竞争激烈的中原,蛮横的统一了所有种族,然后统帅大军,跨过长江,挑战东晋,准备统一全国,这个人,就是氐族的苻坚,他的政权,叫前秦。苻坚是氐族人,来自甘肃秦安,五胡乱华中,匈奴、羯族、羌族都已经介

  • 光绪为何不直接杀慈禧?六个字:不想不能不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穿超到清未杀死慈禧的小说,慈禧太后为何杀光绪帝,光绪不可以废慈禧吗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读历史,却常常不知不觉进入一种上帝视觉,替古人担忧,为古人召集,甚至时不时要帮古人作出决策——比如,题目中所言,建议清朝光绪皇帝直接杀了慈禧,然后学习明治天皇,改革维新,开创一个美好的时代。就算时光倒流,历史重来,光绪和慈禧都重新站在晚清的政治舞台

  • 梁武帝萧衍86岁享尽富贵 为何最后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借着祖宗萧何的名声之后,加上善于干架,不经数年逐渐掌握了军中重权,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齐朝,在众人的山呼海啸般的“逼迫”下正式即皇帝位。刚刚开始皇帝生涯的萧衍表现得十分不错,完全可以用“励精图治”来概括他早期的工作状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他还能

  • 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斩断龙脉只是借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大秦帝国后期最重要的将领,蒙恬手握秦国最为精锐的三十万长城军。这支部队,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部队。这支部队,跟谁蒙恬多年,中高级将领几乎都是蒙恬的人马。只要蒙恬假托皇帝诏令,拥护太子扶苏,打回京城,赵高和胡亥必定死路一条。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知道是假传诏令,太子扶苏

  • 忙碌的隐士孟浩然:身在江湖,心系仕途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孟浩然与王维被并称为“王孟”,被推为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宗主。他们的“隐逸”很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可谓钱钟书“围城”一词的唐代解说版。王维是终生为官,人在官场、心在山林;孟浩然至死都是布衣,却是身在江湖、心系仕途。网络配图孟浩然的字是浩然,名不详,湖北襄阳人。相貌儒雅,风神散朗,友善警敏,宽厚

  • 年少风流孙策:小霸王凭什么雄踞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孙策是三国时期很厉害的角色,在世时仅用了八年的时间,席卷了江东大部分土地,不愧是江东势力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作为东吴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孙策能独霸江东,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连曹操都说:狮儿不可与之争锋。袁术感慨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那么年少的孙郎靠什么能得到天下豪杰的推崇?归纳江湖传闻,这里

  • 揭秘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史书《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

  • 揭秘:楚霸王项羽在兵败后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最终没有选择过江而拔剑自刎而死,那么项羽为什么自杀,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性格悲剧。骄傲、唯我独尊、专断、意志力不够坚定,也是导致他最终走上灭亡道路的主要原因。他的死虽然在后人来讲慷慨激昂,且被李清照等人广为吟诵,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却人生却也让人不免喟叹。项羽被打败后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

  • 司马懿到底靠什么本事 能与诸葛亮双雄并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有句老话“既生瑜何生亮”,指的是周瑜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对诸葛亮羡慕嫉妒恨的表达。实则上历史上周瑜并未说过这话,纯属虚构。然其实伴随诸葛亮一生的欢喜冤家并非周瑜,而是被曹操称为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甚至我们可以说“既生诸葛何生司马”。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不管在文学作品里,还是在民间传说都是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