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苻坚 曾经统一北方的英勇男人

苻坚 曾经统一北方的英勇男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62 更新时间:2024/1/20 22:29:30

五胡乱华冒出来的政权有很多,远远不是所谓的十六国,不过这些国家,大部分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有这么一个政权,在竞争激烈的中原,蛮横的统一了所有种族,然后统帅大军,跨过长江,挑战东晋,准备统一全国,这个人,就是氐族的苻坚,他的政权,叫前秦。苻坚是氐族人,来自甘肃秦安,五胡乱华中,匈奴、羯族、羌族都已经介绍过,相对而言,氐族和中原的关系,更紧密一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关氐族的记录,就出现在秦国史料中,当时他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陇西。

网络配图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到汉武帝时期,大范围的开辟疆域,氐族人开始向四川一代迁移,直到三国时代,一部分氐族人跟着刘备,进入益州,另一部分被曹操安置在关中,东晋八王之乱后,刘渊、李雄、石勒建立政权,氐族人逐渐进入关东河北一带。

要想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然后凭借雄厚的底蕴,创造辉煌,比如秦国,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的一统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而苻坚称霸北方,也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跨出第一步的,是苻坚的爷爷,叫苻洪。

苻洪是氐族部落酋长,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的军队作为国家机器,都去参加内斗了,苻洪的部落失去约束,开始组建武装,之后加入刘曜阵营。

刘曜是匈奴汉国皇帝刘渊的养子,刘渊死后,刘曜和石勒,开了十年的地盘争夺战,最后刘曜兵败被杀,苻洪作为雍州刺史,帮助石勒稳定西部边境。

公元349年,随着石虎的去世,他的几个儿子,谁也不服谁,开始内斗,而最具实力的冉闵,是石虎的养子,在邺城建立冉魏后,石袛在襄国,延续后赵的血脉,大家忙着打仗,苻洪就乘机发展,到350年,苻洪已经拥有,十几万的军队,此后投靠东晋。

其实,苻洪本来的名字,叫蒲洪,为啥改名呢,因为想做皇帝了,往往这种时候,江湖上,就会流传一些所谓的预言,叫“草付应称王”,于是蒲洪成了苻洪,自称三秦王。

冉闵的三十万军队,称王后,被慕容的前燕灭了,不过苻洪拥有十万军队,却很自信,因为他的地形好:

“孤率众十万,居形胜之地,冉闵、慕容俊可指辰而殄,姚襄父子克之在吾数中,孤取天下,有易于汉祖。”--引自《晋书》

冉闵是五胡乱华后,为数不多的,敢于在北方正面战场,抵抗五胡的汉族英雄,如果对他的事迹感兴趣,可以关注历史崔的“中国历史名人”微信号lishi_cui,查阅。

350年的时候,冉闵刚称王,如日中天,他有个手下,叫麻秋,曾经是石虎的征东将军,转战东西南北,后期一直在凉州和长安一带活动,冉闵当上老板后,麻秋率领部队,准备回邺城,半路却被截杀,投降了苻洪。麻秋是个人才,苻洪就想招安,没想到,酒喝到一半,苻洪七孔流血,死了,于是苻洪的儿子苻健,当场就把麻秋乱刀砍死,最后苻健带着部队,打败占据长安的杜洪,进入关中,定都长安,开始巩固地盘。苻健当上老大后,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与当地大族的关系,大地主的影响力很大,由于他们控制了,当地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做官的,要想征兵、征粮,就必须要得到这些大地主的同意。由于五胡的名声很差,大族们,能反抗的,尽量反抗,实在打不过,才相互合作,苻坚进入关中后,解决的第一个对手杜洪,就是京兆大族,其后还有池阳的孔特、雍州的乔景、司竹的胡阳赤、呼延毒、刘珍、夏侯显等等,相继在各地起兵反抗,并向东晋求救。

网络配图

他们的求救,引来了苻健最大的对手,桓温。

桓温是名门之后,宣城内史桓彝(读 yi)的大儿子,早在东汉建立初年,家族成员桓荣,就是刘秀的关内侯、太子少傅,东晋建立后,桓温开始四处征战,剿灭李雄建立的成汉,使桓温的地位,如日中天。

桓温对苻健的前秦,造成的最大伤害就是,杀死了太子苻苌,同年苻健去世,于是几个后辈争权的狗血剧情,再次上演,苻菁VS苻生,最后谁赢了呢,苻坚!

苻坚是苻雄的儿子,苻健的侄子,连年的内斗,国力消耗的七七八八,老百姓生活不下去,各地都在闹叛乱,没办法,那就先解决吃饭问题吧。苻坚显然研究过历史,秦国的强大,是从商鞅开始的,于是苻坚也开始,招聘人才,还真有一个,这个人,叫王猛。

王猛是山东潍坊人,家境贫寒,用当时的话来讲,叫寒士,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后,寒士出人头地基本没啥指望,但是王猛毕竟是读书人,稀罕,当时有个猎头,叫吕婆楼,他呢把王猛介绍给了苻坚,一聊,对上眼了。

于是,就把内政外交什么的,都交给了王猛,官拜丞相、大将军,王猛是贫寒出生,当上总经理了,他提拔的,大多是穷人家的孩子,于是一大批有本事,但是家境不好的,都在王猛旗下,发光发热,富国强兵。

有了王猛做参谋,苻坚就希望,学习秦国那一套,中央集权,把兵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这,其他人就不同意了,于是征北将军苻幼、征东大将军苻柳、征西大将军苻双、镇东将军苻廋、安西将军苻武,先后叛乱,镇东将军苻廋甚至主动投降前燕。

这是一张前秦早期的地图。

当然,最后,所有叛乱都镇压了,兵权也都到了苻坚手里,于是公元369年,苻坚发动灭燕大战。

前燕的老大,就是慕容世家,他们打败冉闵之后,占据了北方一带,包括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势力强大,这么牛逼的势力,苻坚为啥第一仗选择的是他呢,因为前燕最会打仗的将军,慕容垂,投降了前秦。

慕容垂是谁,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军事家,打仗很厉害,江湖人称“战神”,这么厉害的人物,在国内受人排挤,打仗的始终搞不过搞政治的,于是慕容垂没地方去,就投降了苻坚。

公元369年,苻坚出兵攻燕,以王猛、梁成和邓羌为将,先攻洛阳,再占邺城,俘虏逃亡辽东的前燕皇帝慕容暐(读 wei)后,前燕正式灭亡。公元371年,苻坚再灭仇池,仇池大概在甘肃仇池山一带,占据武都和阴平两郡;公元376年,前凉灭亡,前凉是个汉族政权,创始人叫张寔,凉武王张轨的儿子,西晋灭亡后,在凉州一带,建立割据政权,强盛时的前凉,覆盖甘肃、新疆及内蒙古和青海的一部分,是个大国。就是这样的大国,在前任老板张重华死后,陷入内乱,公元376年,凉王张天锡投降,56年的前凉结束。看上面的地图,前秦周边的领国,现在只剩下代国和东晋,于是公元375年,苻坚找个借口,出兵三十万,进攻拓跋氏的代国,一路向北,在云中郡盛乐,代王拓跋什翼犍杀死父亲和弟弟后,投降。

网络配图

这个代王拓跋什翼犍,有个孙子,叫拓跋珪,人生经历很丰富,曲曲折折,就是他,建立了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政权,后面会提到。

代国、前燕什么的,直接占领的,其他比如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还有北方的柔然、库莫奚、契丹及高车,西部的吐谷浑及白兰,都认了前秦做大哥,苻坚给他们什么官,就什么官,每年交点保护费就行,于是前秦的国土变成了这样:

只剩下东晋了。

公元383年,前秦全面进攻东晋,据史书记载,出动了百万大军:苻坚的弟弟苻融,率领25万大军,为前锋,苻坚率领60万步兵、27万骑兵为主力,再加上益州、凉州、河北的前秦军队,发动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为什么这么有名,一是以少胜多,二是前秦灭亡的导火索,三是败的有点莫名其妙,史书记载的淝水之战,是这样的:

当时谢石带着八万部队,和苻融的25万大军,隔淝水对持,苻坚不放心,丢下大部队,只带了8千亲卫军,也到前线去了。隔着河,不能打仗,于是谢石就写了封信,给苻坚说,你留点空地给我,我的部队渡过江去,我们堂堂正正的打一场,不要半渡打我哦。

苻坚一想,恩,咱们彼此间,应该取得个信任,于是就答应了谢石的请求,放东晋的部队,渡江,自己先后撤,苻坚的部队人多啊,近三十万,后面的人,发现前面正在往后退呢,虽然不知道什么情况,退就退吧。

意外就这样发生了,东晋部队刚上岸,发现前秦黑压压一片,都在往后走,就扯着嗓门喊:秦兵被打败了,快追啊,这一喊,大家就慌了,然后开始拼命的往后跑,三十万部队,六十万只脚,那是什么概念,这些士兵,基本不是被东晋砍的,估计大部分是自己人踩死的。正所谓兵败如山倒,苻坚一路小跑,倾全国之力的一百万部队,回到长安的,才十万,咋就败的那么快呢,要知道正面战场上的东晋,部队才八万。失败不可怕,就当买个教训,虽然代价有点大,关键是总结经验教训,后来就总结出来三条:1、苻坚太捉急了,就像当年的赤壁之战,如果曹操占据荆州后,再等个几年,把荆州稳定了,操练水师,按照兵法套路一步步打下去,曹操死前,三国估计就统一了,哦,或许就没三国什么事。苻坚也是一样,就算自己占据优势,还是要保持心境,稳扎稳打,可惜那时候,谋臣王猛,已经死了,其他人,劝了,没听。

网络配图

2、一百万部队,是全国大征兵来的,新兵蛋子打仗,心理素质跟不上,这也是把后退,理解成撤退,慌慌张张,发生踩踏后,一败涂地的直接原因。

3、利用外族制约宗室的政策问题,无论是西晋还是五胡十六国,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宗室执掌兵权,李渊的匈奴汉国、李雄的成汉、石勒的后赵,还有被苻坚消灭的前燕、前凉、仇池,最后都是因为,宗室的力量太大,太子管不住,谁都想当老板,咋办,打呗。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苻坚的办法,就是信任外族将军,包括慕容垂、姚苌、朱序,投降前秦后,苻坚照样信任他们,该给兵权给兵权,特别是朱序,这边刚投降苻坚,取得情报后,转身就回了东晋,还有慕容垂和姚苌。

淝水之战后,纷纷开始独立,慕容垂建立了后燕,姚苌建立了后秦,有了领头的,其他带兵的,个个都有想法了,从苻洪到苻坚,历经三代,辛苦建立的基业,一夜之间就倒了。

那么苻坚是怎么死的呢,还是因为慕容世家,慕容垂跑回去恢复燕国后,调转枪头,开始打苻坚了,这里头还有个人,需要提一下,他叫慕容冲,皇室成员,当年,苻坚攻克前燕皇宫后,慕容冲和他姐姐清河公主,就进入了苻坚的后宫,然后噼噼啪啪,男女通吃。

后来,慕容垂复国,进攻前秦,并攻克长安的,就是这个慕容冲,而苻坚,跑到姚苌的地盘,想当初,苻坚对慕容垂和姚苌,都给予了足够的信任,没想到,最后,却死在了这两人手里。

公元385年10月16日,苻坚被绞死在新平佛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光绪为何不直接杀慈禧?六个字:不想不能不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穿超到清未杀死慈禧的小说,慈禧太后为何杀光绪帝,光绪不可以废慈禧吗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读历史,却常常不知不觉进入一种上帝视觉,替古人担忧,为古人召集,甚至时不时要帮古人作出决策——比如,题目中所言,建议清朝光绪皇帝直接杀了慈禧,然后学习明治天皇,改革维新,开创一个美好的时代。就算时光倒流,历史重来,光绪和慈禧都重新站在晚清的政治舞台

  • 梁武帝萧衍86岁享尽富贵 为何最后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借着祖宗萧何的名声之后,加上善于干架,不经数年逐渐掌握了军中重权,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齐朝,在众人的山呼海啸般的“逼迫”下正式即皇帝位。刚刚开始皇帝生涯的萧衍表现得十分不错,完全可以用“励精图治”来概括他早期的工作状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他还能

  • 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斩断龙脉只是借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大秦帝国后期最重要的将领,蒙恬手握秦国最为精锐的三十万长城军。这支部队,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部队。这支部队,跟谁蒙恬多年,中高级将领几乎都是蒙恬的人马。只要蒙恬假托皇帝诏令,拥护太子扶苏,打回京城,赵高和胡亥必定死路一条。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知道是假传诏令,太子扶苏

  • 忙碌的隐士孟浩然:身在江湖,心系仕途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孟浩然与王维被并称为“王孟”,被推为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宗主。他们的“隐逸”很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可谓钱钟书“围城”一词的唐代解说版。王维是终生为官,人在官场、心在山林;孟浩然至死都是布衣,却是身在江湖、心系仕途。网络配图孟浩然的字是浩然,名不详,湖北襄阳人。相貌儒雅,风神散朗,友善警敏,宽厚

  • 年少风流孙策:小霸王凭什么雄踞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孙策是三国时期很厉害的角色,在世时仅用了八年的时间,席卷了江东大部分土地,不愧是江东势力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作为东吴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孙策能独霸江东,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连曹操都说:狮儿不可与之争锋。袁术感慨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那么年少的孙郎靠什么能得到天下豪杰的推崇?归纳江湖传闻,这里

  • 揭秘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史书《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

  • 揭秘:楚霸王项羽在兵败后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最终没有选择过江而拔剑自刎而死,那么项羽为什么自杀,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性格悲剧。骄傲、唯我独尊、专断、意志力不够坚定,也是导致他最终走上灭亡道路的主要原因。他的死虽然在后人来讲慷慨激昂,且被李清照等人广为吟诵,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却人生却也让人不免喟叹。项羽被打败后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

  • 司马懿到底靠什么本事 能与诸葛亮双雄并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有句老话“既生瑜何生亮”,指的是周瑜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对诸葛亮羡慕嫉妒恨的表达。实则上历史上周瑜并未说过这话,纯属虚构。然其实伴随诸葛亮一生的欢喜冤家并非周瑜,而是被曹操称为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甚至我们可以说“既生诸葛何生司马”。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不管在文学作品里,还是在民间传说都是充满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从小立志反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很小就给地主放牛。1344年,他家乡安徽凤阳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虫灾、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相继死于旬日之内”。十七岁的朱元璋无依无靠,就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和尚。不久,寺庙打发他以“化缘”为名去乞讨。在三年的“游方僧”生涯中,他走遍了安徽、河南许多地方。亲眼看到元朝末年贪

  • 汉初第四杰陆贾:明哲保身 智慧可比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陆贾在汉初的名人榜上,算是不太出名的人,很多读者都不会了解这个人。但是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却很高,刘邦评价自己能得天下,因为有三杰的帮助,管后勤的萧何,出谋略的张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韩信。这就是有名的汉初三杰。在后世的史学家的眼中,如果要在评出第四杰,那就非陆贾莫属了。陆贾刘邦起兵逐鹿中原时,就以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