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世勣为何没有参与李世民的托孤?他又为何被贬?

徐世勣为何没有参与李世民的托孤?他又为何被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3 更新时间:2024/2/8 19:38:41

每当一提起徐世勣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唐朝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只有51岁,但已经久病难医。这一年,房玄龄、萧瑀等朝廷重臣相继离世,对李世民打击很大。次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在含风殿驾崩,唐朝最伟大的帝王走完了他23年的帝王生涯。

李世民临终前,曾在病床上对太子李治说:

“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这是在托孤,李世民把太子李治托付给了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个安排很奇怪,因为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并未出现在李世民的托孤名单中,这个人就是李勣。

要知道,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在经历“李承乾谋逆案”之后,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并且把房玄龄、长孙无忌、萧瑀、李勣四位心腹大臣都派往东宫兼职,分别担任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詹事。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心腹大臣辅佐太子,实际上是为了让太子施恩于心腹大臣,等太子一旦登基,这些“东宫旧臣”必然会被新帝加封,从而更加效忠于新帝。因此,李勣身兼“太子府詹事”一职,这个兼职虽然不起眼,但却意义重大。

按照李世民最初的布局,若自己驾崩后,房玄龄(文臣)、长孙无忌(外戚)、萧瑀(贵族)、李勣(军方)四人肯定是辅佐太子李治的最佳组合。遗憾的是,贞观二十二逆案,房玄龄和萧瑀先后,李世民驾崩时,仅剩长孙无忌和李勣二人。但最终李世民却只选中了长孙无忌,另外加一个褚遂良,却把李勣排除在外,这是什么原因呢?

熟悉唐史的读者,对李勣应该不陌生,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人也称之为“徐茂公”。隋朝末年,徐世勣从瓦岗军投奔唐军,因立功被李渊赐姓李,改名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后,为了避讳“世”字,遂改名为李勣。在唐朝初年,李勣随李世民开疆辟壤,两次击败薛延陀,又打破东突厥,攻打高句丽,他智勇双全,是唐朝不可多得的军事家,和李靖并称为“二李”。

李勣是文武全才,为唐朝立下不世之功,纵观李勣的一生,他生前几乎没有任何污点(武则天时期,李勣的孙子李敬业造反,这是后话)。所以,李世民把李勣排除在托孤名单之外,有三个地方说不通:

第一,李勣是李世民最早给太子选定的四位辅臣之一,而且没有犯什么大错。

第二,李勣是四位辅臣中唯一一位军事将领,新旧势力交接时,李世民和李治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军事人才来控制局面。

第三,唐高宗登基后的第一天,太子府众多旧臣纷纷在第一时间得到晋升,例如,原太子左庶子于志宁被晋升为侍中,原太子右庶子高季辅被晋升为中书令,原太子府少詹事张行成兼任侍中。而李勣本来任太子詹事,职位比这三位都高,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封赏。

其实,李勣没有参与“托孤”,并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太优秀。《资治通鉴》记载:

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这句话是李世民在病重时对太子李治说的话,意思是说:李勣这个人能力和智慧都是顶级的,但是,你(李治)对他没有恩情,恐怕不能驾驭他。朕(李世民)现在将他贬到叠州任都督。如果他得到命令后立即去赴任,就说明他很忠心。等你登基后,一纸诏书将他召到长安给予重用,他必将忠心于你。如果他得到命令后犹豫不肯离开京城,你立即杀掉他。

所以,李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李世民父子“合伙”贬到叠州,唐高宗李治登基时,李治压根不在京城。换句话说,李勣之所以没有参与托孤,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能力很强,李世民对他有所忌惮。

对于李世民的想法,李勣其实是很清楚的。《资治通鉴》记载:

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

也就是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勣在得知自己被李世民贬到叠州时,他欣然应允,连家都没有回,立刻到叠州赴任。

李勣的表现,让李世民和李治非常放心,因此,唐高宗李治登基后的第四天,就一纸诏书把李勣调回京城,被任命为特进(超品官员)。面对李世民的最后试探,李勣没留任何破绽,从此成为唐高宗的肱股。

李世民虽然是千古明君,临终前对李勣的试探也可谓高明。但从李勣的角度来看,这种试探其实是很不公平的。若李勣在得到李靖的命令时有稍许犹豫,李世民的屠刀必然不会手软,届时,唐朝将会失去一位千古名将。

庆幸李勣离京时没有任何犹豫,更庆幸李勣读懂了李世民的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辽如果选择归顺刘备,五虎上将他排名第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张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众所周知,张辽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做到了曹魏外姓将领的极致。他本来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在吕布殒命白门楼后,归顺了曹操。演义中,如果张辽在吕布死后,看在刘备和关羽为其求情的情分上,背离曹操,归顺刘备,他能成为五虎上将之首吗?个人认为张辽当不上五虎上将之首,最多排第三,

  • 大理国的实力有多强劲?赵匡胤为何没对它们用兵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玉斧一划,大理段氏窃据西南316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理国是古代曾存在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国,由云南人段思平所建立,曾与北宋、辽、西夏等政权并立。宋太祖赵匡胤在位之时,曾经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北宋建国之初,最强大的敌人莫过于北方的契

  • 张辽和张飞相比 张辽有一战张飞的能力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辽和张飞,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辽和张飞肯定有一战的实力。刘备驻扎小沛的时候,经常和曹操互通书信,商量剿灭吕布的事,有一次,信使被陈宫捉住,交到了吕布手里,吕布看了信大怒,马上派张辽,高顺带兵攻打小沛。张辽一直对吕布的为人不满,攻打西门的时候遇到了关羽,关羽说道:公

  • 历史上的丁谓是什么出身?真实形象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丁谓是什么出身?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丁谓在《大宋宫词》第七集中高调亮相:他出类拔萃的科考文论令皇太子眼前一亮,殿试答辩时气定神闲侃侃而谈,句句打动皇太子之心:“我大宋之国土,可成为子民栖居之家园,亦可成为杀人之修罗场!”他认为:“唯有让战求和,方能休养

  • 秦孝公临终前做了什么古怪的决定?商鞅从中意识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361年,法家巨子商鞅入秦,在国君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展开了十余年的变法运动,自此,秦国的命运被完全改变。可以说,秦国最后能够一统天下,与商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就是这样一位改变国运的大功臣,最终却被处以极刑而死。这样的结局

  • 辞官后的袁枚,他有着怎样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袁枚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提起袁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那个提出了“性灵说”的大才子。袁枚的诗作清新别致,散文哀婉真挚,骈文辞藻清丽,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佳作。但袁枚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清苦诗人,他的人生可谓是丰富多彩。前半生是科举界的一枚宠儿,后

  • 历史上平定嫪毐叛乱的主要功臣是谁?是两位楚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平定嫪毐叛乱的主要功臣是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大秦赋》最新的剧集中,嫪毐指挥叛军撞开相府大门,吕不韦率众杀出,双方激战。嬴政在雍城举行加冠大礼,王翦在叛军经过的路上设伏。嫪毐退守章台,咸阳百姓、相府门客、嬴姓宗亲等众人合力在章台宫剿杀嫪毐叛军,嫪毐逃出咸阳。

  • 大汉长公主馆陶公主和汉武帝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如果对历史有研究,就会发现馆陶公主其实是汉武帝的岳母。但是汉武帝对这位岳母并不是十分的敬重。虽然他自己的皇位也是借助馆陶公主的力量才能够稳稳当当的坐上的,由于馆陶公主她性格骄纵,所以时常会处处压制着汉武帝。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汉武帝作为当代的皇帝,但是处处都要受制于馆陶公主,内心十分的不满意。由于

  • 中国史上最长寿皇后之一王政君是寿终正寝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王政君简介时,需要全面分析王政君的生平轶事。公元前71年,王政君出生在一个显赫家庭。父亲是阳平侯王禁,母亲为李氏。而提到王政君简介时,不得不提是就是王政君的经历。图片来源于网络王政君长到十四岁左右时,父亲将她许配给一户许姓人家,可是男方突然离世了。随后,东平王娶了王政君,不久之后东平王也去世了。

  •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怕老婆实际是尊重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中,隋朝的建立使我们国家的政治有了新的改善,走上了一个全新的轨迹,而这一切都是隋文帝杨坚的功劳,因为是他建立起的隋朝,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隋朝未建立之前,中国还是处于一个乱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都很不好。图片来源于网络隋文帝杨坚是隋朝开国的皇帝,他是汉族人,出生于弘农郡华阴,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