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宸濠:明朝最后一位造反的藩王,下场如何?

朱宸濠:明朝最后一位造反的藩王,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42 更新时间:2024/2/17 1:05:08

朱宸濠(1476年7月1日-1521年1月13日),号畏天,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今江西省南昌市)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王朱权第四代继承人。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十万造反。杀死江西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以李士实、刘养正为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发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占安庆,终为赣南巡抚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废为庶人,论罪伏诛,封国废除。在宁王朱宸濠之前,明朝出现了多次藩王造反的情况,比如朱棣朱高煦、安化王朱寘鐇等。但是,在宁王朱宸濠之后,明朝就没有出现藩王造反的情况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首先,宁王朱宸濠是朱元璋的第17子朱权的玄孙。对于第一代宁王朱权来说,和朱棣一样,都被朱元璋分封到明朝的北部边境,而且都手握重兵。不过,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显然对宁王朱权不太放心,不仅把他原来的封地赐给了三个蒙古王(兀良哈部族的首领们),还把宁王朱权安置在江西。从这一角度来看,宁王朱权的遭遇显然让他的后人朱宸濠极为不满,从而成为他起兵造反的原因之一。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九月,因为巡视江西右佥都御史王哲不附己,朱宸濠宴请王哲,结果在这场宴会之后,王哲就突然病逝了。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宁王府典宝阎顺、内官陈宣、刘良等到都城揭发朱宸濠的不法之事,朱宸濠遣同谋刘吉收买幸臣钱宁等人,结果不仅未问他的罪,反而将检举者阎顺等发往孝陵卫充军。对此,在笔者看来,宁王朱宸濠不仅收买了不少明朝大臣和宦官,还对明武宗朱厚照谄媚臣服,这也成为他能够顺利发动叛乱的原因之一。

对于宁王朱宸濠来说,得知明武宗有在宫中张灯为乐的爱好,故于正德九年正月,向明武宗贡献新样四时灯数百,穷极奇巧,并派人亲自入宫将灯悬挂起来,尽管因偶不小心,引起火灾,将乾清宫烧成一片灰烬,但明武宗仍挺高兴。

到了公元1517年秋,他派密探到都城,以便向他报告那里的情况。同时他设立了一个驿传系统给他传递消息。他的谋士们警告他不要谋反。他应当等到皇帝去世,届时在随着发生的混乱中,从而起兵造反。不过,对于宁王朱宸濠来说,显然已经急不可耐了。而这,也让宁王朱宸濠的罪行逐渐暴露出来了。

公元公元1519年春,孙燧已递送了七份关于宁王谋反的报告,再三再四地说,宁王的确将要反叛。但都不起作用。对此,在笔者看来,前面已经说过,宁王不仅收买了明朝都城和宦官,更赢得了明武宗朱厚照的好感。所以,除非宁王正式起兵造反,否则,仅仅凭借他人的上奏,朝廷也不会把宁王怎么样。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御史萧淮上疏揭发宁王的罪行:“宁王不遵祖训,包藏祸心,招纳亡命,反形已具。”并且指出:“不早制,将来之患有不可胜言者。”因为是御史上奏,这让明武宗感到事关重大,派驸马都尉崔元、都御史颜颐寿、太监赖义等携带圣旨前去,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官民田。值得注意的是,到这个时候,明武宗朱厚照也没有痛下杀手,其目的是让宁王有所收敛,不要做得太过分了。但是,宁王得知消息后,却不是这么想的。正所谓做贼心虚,宁王认为这是明武宗已经察觉到自己要谋反了。所以,在收到圣旨之后,宁王决定马上发动叛乱,目标直指明朝皇帝的宝座。

与此同时,宁王朱宸濠积极铸造印章,共得“护卫及经历、镇抚司、千、百户所印,凡五十有八”;为置备兵器,又“遣人往广东,收买皮帐,制作皮甲,及私制枪刀盔甲,并佛郎机铳兵器,日夜造作不息”;朱宸濠还曾邀请江湖巨盗杨清、李甫、王儒等百余人人府为“把势”,又招募凌十一、闵廿四等流窜在鄱阳湖的强盗500余人。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宁王朱宸濠的准备比较充分。但是,作为明朝之下的藩王,宁王难以募集到正规训练的士兵,所以,其部下往往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也成为他起兵之后,很快被平定的重要原因。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利用南昌官吏谢宴之机,命令持刀侍卫数百人将他们包围起来,声称“奉太后密旨,令起兵入朝”。在古代历史上,很多造反都打着太后的名义,比如三国时期的高平陵之变,钟会之乱等。在起兵之后,朱宸濠自称皇帝,年号顺德,集兵号称10万,发布檄文,声讨朝廷。对于朱宸濠来说,命其将领闵廿四等攻下九江、南康(治今星子县)。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七月初一,朱宸濠留宜春王朱拱樤、内官万锐等守南昌城,自率水师号10万,战船千艘出鄱阳湖,蔽江东下,攻打安庆,指向南京,欲攻取南京即帝位。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让宁王朱宸濠顺利攻下南京的话,不仅会获得物资和兵马上的补给,也会壮大己方的声势。从这一角度来看,朱宸濠的规划显然是比较合理的。

最后,计划赶不上变化,宁王朱宸濠的叛军袭下南康(今星子)、九江,顺江东下至安庆(今属安徽),就遭到知府张文锦、都指挥杨锐抗击,被迫顿兵城下。九江于正德十四年(1519)7月13日陷落,府城安庆(离南京150多英里)于7月23日被包围。但是,宁王率领的主力直到7月26日才向南京出发。

得知这一情况后,江西南部的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已经集结了一支大军,并定下了抵御宁王的战略。在王守仁(王阳明)看来,南昌的守军不多,宁王带走了大部分将士。所以,王守仁拒绝部将急赴安庆的建议,计划直克南昌,俘获朱拱樤,然后在长江与宁王的主力交战。他推断宁王将赶回去保卫他的总部,而不是继续往南京前进。果然,正久攻安庆不下的朱宸濠得知南昌已被攻破,遂解安庆之围,回师争夺南昌。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七月二十四日,两军相遇于南昌近郊的黄家渡,吉安知府伍文定采取诱敌深入、南北夹击的战术,使朱宸濠首战败阵,被斩杀淹死者数以万计。七月二十六日早晨,王守仁采纳随军的万安知县王冕的计策,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毁朱宸濠副舟。朱宸濠大败,损失3万余人。在此背景下,朱宸濠及其世子、郡王、仪宾,并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皆就擒。朱宸濠谋叛朝廷,自起兵开始,到失败仅43天。而这,自然让其他明朝藩王受到了震慑。所以,在宁王朱宸濠之后,明朝就没有出现类似的藩王造反事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太祖死后心腹为何不拥戴他的儿子登基 只能说识时务为俊杰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匡胤死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当时还有两个儿子在世,分别是赵德昭和昭德芳。按照封建王朝惯例,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皇位肯定就落在这俩兄弟头上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最终由亲叔叔赵匡义继承大统,这也是北宋初期最大的悬案之一。为什么宋太祖的心腹们不拥护赵德

  • 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年仅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

  • 孙权最优秀的儿子是谁?最后却英年早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他多次劝谏孙权,对朝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事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还居建业。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

  • 徐文远是什么人?历史上最厉害的老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文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旧唐书·徐文远传》中有记载: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来到了国子监,观看祭奠先师仪式,“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徐文远阐发《春秋》题旨,一众儒生设难,一拨一拨地发问,不过,都没能难到徐文远。那

  • 赵匡胤有儿子却传位给弟弟 赵匡胤是不是自愿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赵匡胤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很多人在怀疑,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在有自己的儿子且儿子成年的情况下,为什么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事实上,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谈具体个例的都是耍流氓。具体到赵匡胤,不用怀疑。他之前指定和属意的继承人就是赵光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能曾

  • 邓艾兵临成都的时候,姜维怎么不支援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被后主刘禅拜为大

  • 吴起的成名之路是什么样的?他可以冷血到什么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人可以冷血到什么地步?为了一个将军的位置,杀害陪伴自己半生的妻子。为了一句誓言,可以不去参加母亲的葬礼。成就吴起几千年兵圣威名的,或许就是他的冷血与狠心。而他悲惨的结局,或许也是因为无情导致的。鲁国驱逐了吴起,导致它失去了变强的机会。魏国

  • 蜀汉唯一的“征北将军”:申耽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其中,就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来说,不仅是三国时期比较常见的官职,也因为执掌征伐,所以拥有较高的地位,也即基本上都是当时声名显

  • 满都海是什么出身?为保成吉思汗的后代家族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满都海是什么出身,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宋开禧二年(1206)的春天,蒙古贵族们齐聚斡难河,召开会议。诸王和群臣一致决定尊孛儿只斤·铁木真为大蒙古国的大汗,并献上“成吉思汗”的尊号,可意为“坐拥海洋四方的可汗”,以总结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的功劳。而到了十五世纪下半叶,大都失

  • 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后是什么结局?曾向新皇帝讨官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后主陈叔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陈叔宝,他是一位没心没肺的皇帝,也是一位十分有才华的皇帝。陈叔宝的才华并没有用到地方,相反他喜欢作一些春花秋月的诗词,被称为“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就是陈叔宝所创作。“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