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戚家军为什么能战无不胜?

揭秘:戚家军为什么能战无不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47 更新时间:2024/1/16 0:55:02

导读:在历史上除了国家的正规部队,还存在着许多民间自发的组织。戚家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戚继光将自己手中的士兵训练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并且凭借这支队伍打败敌人,守护了家园,被后人所敬仰。但是戚家军战无不胜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嘉靖三十四年(I555年),江浙倭患极为严重,朝廷升戚继光为参将,由山东调往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抵御倭寇的侵略。来到浙江后,戚继光马上检阅当地军队,发现军队中恶习泛滥,认为这样一支军队怎么能打败倭寇,于是出榜招兵,另建一支新军。

网络配图

不久,一支由义乌的农民矿工组成的三千人的军队组建起来,戚继光对这支军队进行了严格训练,并更新了战舰、火器等装备,很快就使这支新军成为日后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戚继光又根据江南地区地形多沼泽,道路弯曲,兵力不易展开以及倭寇善于设伏、短兵相接等特点,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鸳鸯阵”。

一个鸳鸯阵由十一名士兵组成,在这是一个人中,有一个人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十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虽说只有十个人,他们却持有四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以长铁棍为主干,上面扎满铁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铁丝网一样,任谁也过不来。

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这个阵型毫无弱点,十一个人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构成一个完美的杀阵。而且此阵型还可以变换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五行阵(即队长身后的两列纵队各自分开,以五人为单位进行布阵,狼筅兵迈步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此阵型多用于狭窄地区的巷战),另一种是三才阵(即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两名长枪手紧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站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阵型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进攻)。

网络配图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一万余人大举侵入浙东沿海的台州府属的圻头、桃渚以及温州沿海地区,并兵分两路,妄图侵占台州、宁海。戚继光闻讯后,即以一部分兵力守卫台州,亲自率主力前往宁海迎敌。戚家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宁海,切断了正在桃渚烧杀抢掠的倭寇的去路,迫使敌人在龙山地区进行决战。戚继光下令攻击,士兵个个同仇敌忾,怀着满腔怒火冲向敌阵,经不可一世的倭寇在戚家军攻势下一触即溃,残敌败退到雁门岭。雁门岭位于温州西面,地势险要,倭寇五年前在此击败过明军。

苟延残喘的倭寇仍企图凭借险要地形,顽抗到底,妄想重温五年前的美梦。戚家军乘胜进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将雁门岭上的倭寇残余全部剿灭。但在此时,另一支敌军却趁戚继光进攻雁门岭之际,进攻台州。台州兵力不多,且城墙不固,处境甚为紧急。戚继光闻报后,即刻回师救援。戚继光一到台州城下,运用先以火器进攻,接着以大队人马进击的战术攻入敌阵,并身先士卒,亲临火线鼓舞士气。

网络配图

在戚继光的激励下,士兵更加奋勇当先,义无反顾地杀入敌阵。狡诈的倭寇招架不住,便故意将抢夺的金银财宝扔到地上,引诱戚军拣拾,然后回师反扑。然而倭寇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戚家军纪律严明,人人都对倭寇犯下的罪行怀着刻骨仇恨,区区宝物又岂能动摇抗敌决心。戚军愈战愈勇,奋勇杀敌,很快就歼灭了这股倭寇。此战,斩首三百零八个,生擒巨魁两人,其余倭寇淹死江中。戚军伤亡极少,仅三名官兵阵亡。值得一提的是,当戚军出击时,伙军刚开始做饭。全军凯旋时,饭才刚熟。这足见戚继光行动之迅速。

其实戚家军之所以可以成功,很大的原因在于戚继光敢于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兵法,对自己手中的士兵重新进行训练和整合,并制定了一套阵法,使得士兵的整体实力大为提升,最终打败倭寇,为国争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傀儡皇帝:溥仪在东京审判中撒了什么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作为末代皇帝,溥仪是有苦说不出。不仅自己的皇位是个幌子,自己就是一个傀儡,受他人操纵。在东京审判中,溥仪一样没有自己的话语权,说了一些自己不情愿的谎话。那在这次审判中,他究竟说了哪些谎话,我们一起去看一下。65年前的11月12日,东京审判结束,长达1231页的判决书用了9天才宣读完这只是对28

  • 官渡之战:曹操究竟杀了袁绍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的双方分别是曹操和袁绍,战争结果众所周知。那么,曹操究竟杀了袁绍多少人?网络配图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袁绍带着几百人溃散而去,之后不久郁郁而终。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双方开站,战争起初对曹操极为不利,袁绍参加此场战役的

  • 天子守边关: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大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当了皇帝后的朱棣,多次派使臣前往鞑靼和瓦刺两个部落招降,结果使臣一去不复返,有去无回,显而易见是羞辱朱棣,被激怒的朱棣决定还以颜色。大明开国后,元顺帝仓皇逃往漠北。由于此时的顺帝已形似流寇,再也无暇顾及朝政,蒙古贵族随之四分五裂,东部称鞑靼。西面为瓦刺。瓦刺部不但经常南下骚扰边关百姓,即对鞑靼

  • 揭秘:秦昭王为何要赐死“杀神”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被称为杀神。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败仗,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不世之功,可以,秦昭王为何要赐死白起呢?关西大将,一战成名“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句话,或许正是源于白起。白起是今陕西眉县常兴人,当年这里是秦国关西故地,百姓与羌胡等族杂居,崇尚勇力、

  • 惊人秘密!希特勒预言德国战后被瓜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对战败国德国的惩罚,当时的盟军分别占领了德国。再后来美苏占领的区别分别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从此,德国被一分为二。据说,发生这一悲剧之前,希特勒就曾预言过战后德国的命运。希特勒和邪恶的国家日本和意大利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的灾难无法言喻,然而更加令人发

  • 战无不胜!蒙古大军西征为何所向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蒙古大军在13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大军凭借较少的军队战胜了所有的敌人,西征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然而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都很少,总数最多在20万人左右,单次战役的人数就更少了。那么,蒙古大军究竟是凭借哪些因素所向无敌的?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

  • 尼罗指令:希特勒为何想毁灭德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德国是希特勒崛起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诉说当年发生的故事。但是这样一块故土,当年希特勒却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想要炸平整个德国,这是为什么呢?走进今天的德国,很多人都会赞叹这个国家的繁荣与富足。短短几十年间,德国不仅迅速地治愈了战争创伤,而且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鲜为人

  • 惊人真相:揭赤壁之战曹操因何战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成为史上以多败少的战役。起初我们把惨败的原因归结于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等等,然而令人震惊的真相竟然是,赤壁之战曹操竟惨败于瘟疫,是血吸虫病夺走了曹操统一南方的梦想。东汉末年一场瘟疫改变了历史进程,这就是曹操想要统一南方而发动的赤壁之战。网络配图公

  • 曹操的“特种部队”到底有多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提起“特种部队”,人们潜意识里往往认为是西方国家的发明创造。其实不然,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拥有了“特种部队”。三国时代,魏蜀吴都有自己的特种兵,而又以曹魏的“特种部队”最为强悍。“特种部队”,在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中都有描述。网络配图“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

  • 玉石俱焚:希特勒毁灭德国的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德国是希特勒崛起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诉说当年发生的故事。但是这样一块故土,当年希特勒却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想要炸平整个德国,这是为什么呢?走进今天的德国,很多人都会赞叹这个国家的繁荣与富足。短短几十年间,德国不仅迅速地治愈了战争创伤,而且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鲜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