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帅哥潘安爱到洛阳郊外打鸟 常遭少女"抢抱"

帅哥潘安爱到洛阳郊外打鸟 常遭少女"抢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02 更新时间:2024/1/14 18:16:11

古人云:“才比子建,貌若潘安。”子建是曹操的儿子曹植,以文才流芳千古,潘安是谁呢?

网络配图

潘安本名叫潘岳,是河南中牟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帅哥。他不仅“帅呆了”、“酷毙了”,而且文采甚佳,还玩得一手好弹弓。去郊外打鸟时,他常常被美女围堵并“抢抱”,够不着就往他的马车上扔果子。返程时,他的马车上早已满载瓜果桃李。

原籍中牟

大帅哥潘安,是咱中牟老乡

潘岳,字安仁,中牟县大潘庄人。生于曹魏正始八年,被害于西晋永康元年,活了54岁。既名潘岳,为何又称潘安?

“民间称他为潘安,原因是地方风俗习惯。中原人起名,不少人单名后往往用一个‘安’字或‘顺’字,念的时候念作‘安儿’、‘顺儿’,加个儿话音,显得格外亲切。被这么一喊,立刻成了大家的宝贝。”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潘姓委员会会长、中牟县大潘庄村支部书记潘书林解释。

潘安及其父亲潘芘的坟墓,均在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35里的洛水流经处,分别在郑洛公路两侧。北侧是潘芘墓,高35米;南侧是潘安墓,高6米,现在只留下来两座荒冢。潘安在诗文中曾写过,巩县是他的“旧乡”。后人推测,潘安父子的墓均在巩义,家人很有可能在这里居住过。

中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的历史资料,及编修于清代同治八年的《荥阳潘氏宗谱》和编修于清代嘉庆六年的《洛阳潘氏宗谱》均记载:潘安是季孙公的第40代孙。

帅貌倾城

出门带弹弓,常被美女“抢抱”

潘芘在朝为官,家境殷实。潘安既是“官二代”,又是美男子,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他文采出众,还玩得一手好弹弓,很受女孩子追捧。

网络配图

潘安少年貌美,才貌俱佳,经常带着弹弓,驾马车到洛阳郊外打鸟玩。城里很多少女都对他芳心暗许,早早在路边等待。看到潘安来了,纷纷上前围堵,抢着挽他的手,甚至扑上去抱他。挤不动、够不着的,就往他的马车上扔果子表示爱意。于是,潘安每次返程,马车上总会满载桃李瓜果,一时传为美谈。

潘安31岁时,被派往河阳县(今焦作孟州市)当县令。当地县志记载,潘安是最好的一任县令,并留下了不少美丽的传说,是“河阳一县花”。

河阳县南临黄河、北靠邙山,中间是一片沃野,但老百姓都很穷困。潘安当县令后,根据当地地质,让老百姓广种桃李,绿化荒山。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都栽上了桃李、花卉,春天绿满山川花满园,秋天硕果累累,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因此,潘安也被当地百姓戏称为“花县令”。

命运多舛

天妒英才一生坎坷

也许是天妒英才,潘安一生命运并不好。他热衷官场,少年高傲,惹人忌恨,一生官运不济,最后也因此得祸。

潘安22岁时因《藉田赋》而声名大噪,却遭人嫉妒,滞官不迁达10年之久。他50岁时写下的《闲居赋》,总结了自己不如意的前半生经历:八次调换岗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没就任、三次被外放等。

史载,西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贾充召潘安为太尉掾、河阳令,4年后迁怀县令,后调补尚书度支郎,不久被免职。12年后,杨骏辅政,召潘安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潘安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前后,潘安回到洛阳,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

网络配图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擅政,其亲信孙秀被任命为中书令。孙秀曾经服侍过潘安,潘安看不惯他的为人,曾多次挞辱他。不久,孙秀诬告潘安、石崇及欧阳建等阴谋作乱,潘安因此被杀,并夷三族。

前世今生

中牟建了一座“潘安主题公园”

在中国文学史上,潘安也有一定的地位。钟嵘的《诗品》将他的诗列为上品,对他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赞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安仁轻敏,故释发而韵流。潘岳敏给,辞自和畅。”

1996年,在潘书林先生的策划和主持下,中牟潘安故里整修一新,内有潘安墓、潘安碑、潘安亭等文物,古迹保护得完好无损。并建起潘安故里游乐园,总投资600多万元,占地百余亩,园内游乐项目达30多个。潘书林介绍,游乐园开业后的第二天,潘安墓前本来10月不开花的4棵古棠梨树,突然全部开出满树白花,令人称奇。

如今,潘安祖籍的中牟县大潘村,全部为别墅式建筑,已成全国农村民居的“示范试点村”。

潘书林说,中牟县正在修建“潘安主题公园”,让后人记住这位才貌双全的中牟人,以更好地弘扬潘安文化。(记者胡巨阳文/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二战秘闻:希特勒为何想炸平整个德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希特勒,有人认为他是坏人,就因为他而引发了无数战争,死去了成千上万的人们。但是在另一些人眼中他是偶像级别的人,那极具煽动性的演讲,确实有蛊惑人心的能力。在当时,希特勒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就是想要炸平德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由于希特勒毁灭德国的计划最终失败,尽管战后的柏林街头满目

  • 揭秘:戚家军为什么能战无不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历史上除了国家的正规部队,还存在着许多民间自发的组织。戚家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戚继光将自己手中的士兵训练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并且凭借这支队伍打败敌人,守护了家园,被后人所敬仰。但是戚家军战无不胜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嘉靖三十四年(I555年),江浙倭患极为严重,朝廷升戚继光为参

  • 傀儡皇帝:溥仪在东京审判中撒了什么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作为末代皇帝,溥仪是有苦说不出。不仅自己的皇位是个幌子,自己就是一个傀儡,受他人操纵。在东京审判中,溥仪一样没有自己的话语权,说了一些自己不情愿的谎话。那在这次审判中,他究竟说了哪些谎话,我们一起去看一下。65年前的11月12日,东京审判结束,长达1231页的判决书用了9天才宣读完这只是对28

  • 官渡之战:曹操究竟杀了袁绍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的双方分别是曹操和袁绍,战争结果众所周知。那么,曹操究竟杀了袁绍多少人?网络配图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袁绍带着几百人溃散而去,之后不久郁郁而终。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双方开站,战争起初对曹操极为不利,袁绍参加此场战役的

  • 天子守边关: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大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当了皇帝后的朱棣,多次派使臣前往鞑靼和瓦刺两个部落招降,结果使臣一去不复返,有去无回,显而易见是羞辱朱棣,被激怒的朱棣决定还以颜色。大明开国后,元顺帝仓皇逃往漠北。由于此时的顺帝已形似流寇,再也无暇顾及朝政,蒙古贵族随之四分五裂,东部称鞑靼。西面为瓦刺。瓦刺部不但经常南下骚扰边关百姓,即对鞑靼

  • 揭秘:秦昭王为何要赐死“杀神”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被称为杀神。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败仗,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不世之功,可以,秦昭王为何要赐死白起呢?关西大将,一战成名“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句话,或许正是源于白起。白起是今陕西眉县常兴人,当年这里是秦国关西故地,百姓与羌胡等族杂居,崇尚勇力、

  • 惊人秘密!希特勒预言德国战后被瓜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对战败国德国的惩罚,当时的盟军分别占领了德国。再后来美苏占领的区别分别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从此,德国被一分为二。据说,发生这一悲剧之前,希特勒就曾预言过战后德国的命运。希特勒和邪恶的国家日本和意大利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的灾难无法言喻,然而更加令人发

  • 战无不胜!蒙古大军西征为何所向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蒙古大军在13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大军凭借较少的军队战胜了所有的敌人,西征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然而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都很少,总数最多在20万人左右,单次战役的人数就更少了。那么,蒙古大军究竟是凭借哪些因素所向无敌的?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

  • 尼罗指令:希特勒为何想毁灭德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德国是希特勒崛起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诉说当年发生的故事。但是这样一块故土,当年希特勒却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想要炸平整个德国,这是为什么呢?走进今天的德国,很多人都会赞叹这个国家的繁荣与富足。短短几十年间,德国不仅迅速地治愈了战争创伤,而且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鲜为人

  • 惊人真相:揭赤壁之战曹操因何战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成为史上以多败少的战役。起初我们把惨败的原因归结于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等等,然而令人震惊的真相竟然是,赤壁之战曹操竟惨败于瘟疫,是血吸虫病夺走了曹操统一南方的梦想。东汉末年一场瘟疫改变了历史进程,这就是曹操想要统一南方而发动的赤壁之战。网络配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