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离奇驾崩 即位人并不应该是宋太宗赵匡胤

宋太祖离奇驾崩 即位人并不应该是宋太宗赵匡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806 更新时间:2024/1/22 13:54:49

根据史料的记载,当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消息传到京城后,赵匡胤的老婆都吓傻了,全家都惊慌不已。唯独这位杜太后,她不慌不忙地说道:“我的儿子心中一直有一个远大的志向,今天果然干了,大家担忧什么?”

能够泰然自若到这个份上,这位杜太后的身体里,得有一颗多大的心脏呀。

后来,等赵匡胤登基称帝,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后,在文武百官的祝贺声中,这位老太太却不高兴了,史称杜太后“愀然不乐”。

看见母亲这样后,赵匡胤就得问问是咋回事。杜太后这才说道:“哀家知道为君难的道理,天子统治着天下百姓,若治世有道,则受百姓尊崇,反之,若治世无道,就做不回一介匹夫了,所以哀家担忧不已。”

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古人所谓的“镇定自若”者,也就不过如此了。

这个老太太,她还真是一个“人中龙凤”呀!

当然了,这么一个有胆有识的狠角色,临死前除非得了脑溢血啥的,否则只要剩下一口气,就一定会留下一个非同凡响的遗言,且内容意义深刻、耐人寻味。

只有这样,才能不枉此生!

果不其然,根据宋朝的官方记载,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在弥留之际,她宣布要召见赵匡胤和赵普。借着回光返照的力量,杜太后在临死前突然问了赵匡胤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儿子,你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一听这话,赵匡胤真是哭笑不得,他只能说了一堆官方的套话,这是祖宗积德,以及您的福分之类的话。

听完后,杜太后一边摇头,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道:“不对,儿子呀,我来告诉你这个答案。”

“你能当上皇帝,只有一个原因,周世宗的儿子太小,这才让你有了可乘之机。要是后周有一个年长的君主,这个天下还能轮到你吗?因此,等你百年之后,一定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这样才能江山永固,不再给别人可乘之机。”

史料记载,听完母亲的这番临终教导,赵匡胤哭泣着叩头拜谢,并发誓道:“一定不会忘记太后的教诲。”

当然了,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这是赵匡胤敷衍了事的推辞,还是他发自内心的誓言,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而且对于他的这个回答,杜太后也貌似不信。

看见皇帝答应后,杜太后毫不放松警惕,她立刻趁热打铁,马上来了一个“双保险”。

但见这位太后转身对赵普说道:“赵普,你立刻把刚才的话写下来,让皇帝签字画押,不得反悔。”

这一下子,赵匡胤彻底没招了。

后来,赵普在太后的授意下,他在太后的床前将誓书写好,并在末尾签上了“臣普书”三个字,然后他们把这封太后懿旨打包,装进了皇宫专用的盒子,也就是“金匮”里,最后由谨慎可靠的宫人代为保管,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宣读这份懿旨。

以上,就是北宋初年两大疑案之一,即“斧声烛影”后另一个疑案“金匮之盟”的全部内容。

那么,在宋朝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故事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都会给您一个不同的解释。

首先是宋朝,在漫长的两宋期间,没有一个人怀疑这件事情,即使是当时最著名的司马光范仲淹朱熹等人,也对这件事情深信不疑。

后来,历经了元、明两朝,不管是多么较真的史学家,也对这个故事视若神明,且从无异议。最后,等到了清朝中叶时,学者恽敬在读完这段故事后,他终于提出了异议,并给出了自己的质疑。

随后,在后世学者的不断研究中,这个历经了千年、从来没有一个人怀疑过的“金匮之盟”,它终于从一个根深蒂固的事实,变成了一个错漏百出的故事,还真让我们找出了不少破绽。

如今,学者对“金匮之盟”的质疑,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杜太后让赵匡胤书写遗诏的时间,非常不合理。

如果太祖赵匡胤已经到了花甲之年,身体也每况愈下,那么让他书写这样的遗嘱,将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问题是,杜太后是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去世的,当时赵匡胤才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对于这个年纪的人,赵匡胤怎么可能会写这份遗嘱,这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除此之外,面对一个青春鼎盛的赵匡胤,杜太后为什么不盼这个儿子好,还让他写遗嘱呢?看这个架势,杜太后真是未雨绸缪,恨不得儿子赶紧去“陪伴”自己了。

事实上,赵匡胤死的那年,虽然赵光义38岁,确实更适合当皇帝。但是,当时的赵德昭已经26岁了,赵德芳也已经18岁了,他们都到了成人的年龄,完全也可以继承王位,登基称帝了。

因此,杜太后根本不知道未来的事情,她又怎么可能未卜先知,预测太祖死的时候,赵德昭等人还是儿童呢?这个问题,根本就解释不通。

第二,太宗颁布遗诏的时间,也非常不合理。

根据史料记载,太宗即位之时,他没有第一时间公布太后的遗诏。而是直到八年之后,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时,由罢相多年的赵普秘密上奏,赵光义才公布了这份遗诏。

这一下子,看出端倪了吗?

对于赵光义而言,在“斧声烛影”的背景下登基称帝,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如果真有“金匮之盟”这个遗诏,那么赵光义理应第一时间公布,这将是他合法即位的最有利证据,也是堵住天下之口的最好武器。但是,他却整整等了八年,没法不让人起疑。

另外,对于赵普而言,如果赵普真是这个盟约的参与者,那么在太祖皇帝驾崩后,赵普理应第一时间颁布这个遗诏,这样才能尽忠太祖赵匡胤,完成自己的君臣之道,更能讨这位新皇帝的欢心。

然而,赵普整整等了八年,最后才偷偷摸摸地秘奏了这件事情,这对于官场老油条的赵普而言,他居然犯了这样低级的错误,这根本让人无法理解。

第三,这场“金匮之盟”为什么要秘密进行呢?

纵观太祖的一生,这都是一个响当当的男子汉,即使要莫朝篡位、改朝换代,太祖也要明着来!因此,既然太祖坦荡无私的接受了母命,他又为何将这封诏书密封,还要派专人秘密保管呢?他完全可以昭告天下,承认有这么一件事情呀!

退一万步说,如果把这个“金匮之盟”理解为国家的机密文件,需要妥善保管的话,这种解释也合情合理。但是,身为第一撰写者的赵普,他为什么在公布这件事情的时候,却采用秘密上奏的方式呢?这样做的结果,里面有没有什么猫腻,有没有什么暗箱操作的可能呢?

因此,单凭这三个疑惑,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金匮之盟”这件事情,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了:公道自在人心。

到底有,还是没有,还请您自己来定夺。

当然了,通过下面这个疑点,我个人认为:这个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金匮之盟”,它就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一个胡乱编辑的闹剧。

为什么?因为记录这件事情的文件,它本身就不可信!

第四,“金匮之盟”的记载文件,也非常的可疑。

如今,记录“金匮之盟”这件事情的文件,主要来源于《宋史•太祖实录》。

然而,这本宋朝的官方文献,根本就是一本错漏百出的“闹剧”。因为,这本文献在历史上的“定义”,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十大神箭手排名 吕布第二谁是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的攻击力和攻击范围都比近战武器强,因此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同时它的程度成为战斗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射得准,其威力方可体现出来。所以箭法是否高明也成了判定一个武将是否的标准,连张飞没事都拉拉弓,发发洋箭,更何况下面这些神箭手了。第十位:魏延如果评选蜀汉六虎将,魏延肯定是其中一个,可

  • 大明战神洪承畴:虽然投降皇太极但衷心依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人,为明末重要大臣,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于是有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洪承畴出仕之道,相当艰辛。他虽说出身望族,但其曾祖父辈时,家道已中落。

  • 揭秘历史:大明朝名将陈奇瑜用生命保卫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山西左云县曹家村有个地方被当地人叫做“曹总兵坟”,那里的坟冢早已无踪迹,但除了累累盗洞外,至今还残存四根石牌坊柱子立在坟前。他就是明末五个猛人中的第二位,按五位猛人出场的次序,第一位是洪承畴,第三位是左良玉,第四位是卢象升,第五位是孙传庭,还有一位被称为近似猛人的猛人,这就是陈奇瑜(关注“文天下”,

  • 揭秘历史:宋朝名将岳飞因何事差点两次打死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打败和剿灭了李成、戚方、曹成等数支土匪劲贼后,累战功已至落武阶宫中卫大夫,超升正四品的镇南军承宣使,威名远扬,震慑敌胆。绍兴二年(即公元1132年)七月,宋高宗又让岳飞兼任了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负责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的差遣。同时,又将驻守蕲州(今湖北蕲春县)的统制李山,屯扎江州(今江西

  • 一代兵圣孙武:其著巨作《孙子兵法》却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公元前512年,孙武刚任将军便帮

  • 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用一生的才智辅佐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代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授为高安丞,获得廉洁正直的名声。他博通经史,无书不读,尤其精于天文。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闻知刘基及宋濂等人学识渊博,于是不惜钱财,予以招用,起初刘基坚决不答应,后经总制孙炎两次写信邀请,刘基才决定出山。到了应天,刘基陈述时务十八策。

  • 朱棣史上最忙皇帝 :他忙碌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自从有了这个名称后,几千年来多少人为了它打破了脑袋,殊不知皇帝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的一天不是简简单单地用一个忙字就可以说的完的,那可真是高压力下的高强度作品。要说这么多皇帝,谁最忙,那要数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朱棣从公元1402年登基到公元1424年驾崩,在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时间里,他

  • 解密:江东小霸王孙策得以纵横天下的三大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孙策,三国中真正的智能双全的无敌战将。他名字不俗,相貌不错,甚至还有点小鲜肉的味道。三国志中说他“美姿颜”,因此决非国字脸、浓眉大眼阔嘴的刚毅形象,大抵是眉清目秀、风采飞扬。如此英俊的孙郎,性格也讨人喜欢:“好笑语”,会说话,幽默风趣;“性阔达听受”,雍容大度,从善如流,不会耍大腕脾气。仅凭这一些,

  • 岳飞评诸葛亮《出师表》:读了不哭的都不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近年网友对诸葛亮的评价呈现多样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诸葛亮确实是一位忠君卫国,心系社稷,忧国忧民的大忠臣,同样是中国历史上忠臣代表的岳飞同学给过诸葛亮一个评价,说是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哭出来的,都不是忠臣。这话肯定片面。但能得到岳飞这么高的评价,可见诸葛孔明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之高,不是一般人

  • 王敏彤:最美格格王敏彤为溥仪竟然终生未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女人一生都为溥仪痴迷,但却被溥仪视为粪土。王敏彤(完颜立童记)是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其父为完颜立贤,其母为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爱新觉罗·恒慧。家中长女是婉容的表姐妹。王敏彤身材纤瘦颀长,眉眼精致,皮肤娇嫩白皙,是一位清秀漂亮的格格。自小受母亲及长辈的规训,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家闺秀,也养成了她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