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晙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位列宋《十七史百将传》中

王晙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位列宋《十七史百将传》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2 更新时间:2024/1/17 18:54:47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晙(653年-732年),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唐朝宰相、名将。

王晙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王晙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

开元二年(714年),王晙率二千兵马袭破入侵的吐蕃军,因功加为银青光禄大夫,进封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赐爵清源县男。四年(716年),王晙平定突厥降户叛乱,升任左散骑常侍、朔方行军大总管,加封御史大夫。九年(721年),王晙镇压胡人康待宾叛乱,进爵清源县公,但不久因胡人再叛,被贬为梓州刺史。后起复为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

此后,王晙历任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蕲州刺史、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年(732年),王晙去世,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王晙祖籍沧州景城,后迁至河南洛阳,父亲王行果,官至长安县尉。王晙年幼丧父,由祖父王有方抚养长大,生性豪放旷达、勤奋好学。

672年(咸亨三年),王晙考中明经科,被授为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

后来,朔方军元帅魏元忠出征失利,将罪责推给副将韩思忠,奏请将其诛杀。王晙却认为:“韩思忠是副将,兵权不在自己手里,而且他有勇有谋值得爱惜,不该单单处罚他一个人。”于是上表辩解。韩思忠因此得到释放,而王晙也被调任渭南县县令。

709年(景龙三年),王晙出任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此前,桂州的驻军一直依靠衡州(今湖南衡阳)、永州(今湖南零陵)等地提供粮饷。王晙到任后,修筑城郭,撤去驻军,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数千顷,使百姓丰衣足食。后来,王晙请求调回家乡,结果桂州百姓一起上书朝廷,请求让他留任。朝廷闻讯后,特下诏表彰王晙的功绩,让他留任一年。王晙离任时,桂州百姓又刻石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击破吐蕃

714年(开元二年),王晙以鸿胪寺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之职兼任安北大都护、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丰安(今宁夏永宁西)、定远(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三受降城等地军队。他将安北大都护府治所迁到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西),并实行屯田之策。不久,王晙又改任太仆寺少卿、陇右群牧使。

同年,吐蕃兴兵十万入侵临洮军,驻军于大来谷口。王晙率所部两千人与临洮军会师,又挑选精兵七百人换穿吐蕃服装,分为前后两队,乘夜偷袭吐蕃军营。在距离敌军五里时,王晙命前队大声呼喊,后队击鼓响应。吐蕃军以为唐军主力赶到,惊恐之中,自相残杀,死伤惨重。

不久,右羽林将军薛讷也率军赶到,在大来谷二十里外的武阶谷,遭遇吐蕃拦截。吐蕃在王晙与薛讷两军之间,摆开战阵,连绵数十里。王晙趁夜命精兵袭击敌军,再次大败吐蕃。与薛讷会师后,王晙乘胜追杀,一直追到洮水,将吐蕃掠走的牧马全部夺回。

战后,王晙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爵清源县男,兼任原州(今宁夏固原)都督。不久,王晙又改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讨平叛胡

716年(开元四年),突厥默啜可汗被拔曳固部落袭杀,部下大多都投降唐朝,被安置在河曲地区。不久,毗伽可汗继位,突厥降户都逐渐萌生叛意。

王晙得知后,便上奏朝廷,认为突厥是迫于形势方才归顺唐朝,让他们久居边境会引发祸患,建议胁之以威,诱之以利,并将他们迁徙到黄河以南,使其逐渐汉化。同时,王晙还认为,如果不将突厥降户安置在内地,等到黄河封冻,必将发生变故。结果,朝廷尚未答复,突厥降户便已反叛。

同年十月,唐玄宗诏命王晙率并州军队渡河平叛。王晙抄小路进军,轻骑奔袭,不料夜遇暴风雪,难以行进。王晙担心耽误时间,对神灵祷告道:“如果我不应该出兵讨贼,就惩罚我一个人好了,为什么要连累众将士?如果我是忠心为国,就请上天停止下雪,调转风向,助我讨贼成功。”随即,风停雪止,王晙遂率军急驰。这时,叛军分成两路逃跑,王晙沿东路追击,斩首三千。战后,王晙升任左散骑常侍、朔方行军大总管,又改任御史大夫。

720年(开元八年),散居在受降城附近的□跌部落与仆固都督勺磨暗中勾结突厥,企图攻占受降城。王晙闻讯后,秘奏玄宗,然后将他们引诱入中受降城,全部诛杀。不久,王晙被授为兵部尚书,充任朔方军大总管。

721年(开元九年),兰池胡人康待宾发动叛乱,攻陷六胡州(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一带),进逼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北),唐玄宗诏命王晙与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一同平叛。王晙认为单凭朔方军便能平叛,因此奏请皇帝,要求让郭知运返回陇右。但是,奏疏未报,郭知运便已赶到,并因此对王晙不满。不久,王晙生擒康待宾,进爵清源县公。

同年九月,郭知运纵兵攻打已经被王晙招降的叛军。投降的叛军以为被王晙出卖,纷纷逃走,再次反叛。唐玄宗认为王晙未能平定胡人叛乱,将他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刺史。

晚年生活

722年(开元十年),王晙被起复为太子詹事,累封中山郡公。

723年(开元十一年)正月,唐玄宗北巡,改并州为北都太原府,任命王晙为吏部尚书兼太原府尹。四月,王晙接替张说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金紫光禄大夫。五月,王晙又兼任朔方军节度大使,统领河西、陇石、河东、河北诸军。

同年十一月,唐玄宗到南郊祭天,让王晙回京参加大典。但王晙恐怕突厥趁机入侵,上表推辞,受到玄宗的嘉勉。这时,许州(今河南许昌)刺史王乔的家奴状告王乔与王晙暗中勾结,意图谋反,玄宗便命侍中源乾曜、中书令张说进行调查。王晙虽无反意,但玄宗还是以前次违诏为罪名,将他贬为蕲州(今湖北蕲春)刺史。

726年(开元十四年),王晙升为户部尚书,再次担任为朔方军节度使。

732年(开元二十年),王晙去世,终年七十余岁,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人物评价

李隆基:① 正议大夫行鸿胪少卿上柱国朔方军副大总管王晙,倜傥多智,坚刚竭节,每读前史,思齐古人。辞家而志灭獯戎,报国而躬先将校。 ② 王晙学综九流,才苞七德,武称敌国,文乃时宗。忧边之诚,所怀必尽。奉上之道,知无不为。出则守於四方,入则式是百辟。

李邕:晙,慷慨英达,激扬忠孝,诵习文忠,昭宣干略,元宰经国,上将示师,申通明之伟方,竭寅亮之诚节。其志如石,其心如丹,五□三连,少籍多得,空始无所逞其计,合散无所用其锋。李牧十年,武侯七纵,尽兵声于河外,扬主威于海滨。

刘昫:① 晙气貌雄壮,时人谓之有熊虎之状。然慕义激励,有古人之风,御下整肃,人吏畏而爱之。② 王孝杰唐休璟张仁愿、薛讷、王晙等,皆韬武干,亟立边功。然孝杰失于再擒,休璟亏于余行。先败后胜,薛讷何惭;止雪回风,王晙难掩;仁愿操履,中否相兼。③ 拯物之心,不形于色。将相之材,人何以测。臣有始终,功无爽忒。多忌梁公,自招惭德。唐、张、讷、晙,善阵能师。共服戎虏,不忧边陲。

后世地位

779年(唐大历十四年),唐代宗评定前代功臣,王晙与李孝恭、尉迟敬德等十四位凌烟阁功臣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内。

780年(唐建中元年),王晙与裴寂、刘文静等三十四人被定为功臣上等。

782年(唐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中就包括“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

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王晙。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王晙亦位列其中。

个人作品

《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作一首:《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太和》

《全唐文》收录有其表疏五篇:《贺拜南郊表》(两篇)、《贺飨太庙拜南郊表》、《谢追赴大礼表》、《请移突厥降人於南中安置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韦安石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安石(651年

  • 三国时期卫臻是个什么样的人?能位列三公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群雄乱世,英雄辈出,武有关羽、张飞、吕布,智有卧龙、凤雏、郭嘉;才有孟德、仲达、周公瑾。还有一些人也许他们名气不大,战功没有那么显赫,但是他们一样的重要,需要我们去了解记住敬仰。卫臻(生卒年不详),字公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曹操部将卫兹的儿子。他的父亲卫兹品德高尚,为世人之楷模,在当时是社会

  • 宋仁宗按身高发军饷,这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按身高发军饷,这是真的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军队里面发军饷一般情况下都是全都一样,不然总会有些人觉得不公平。但是觉得很离谱的是,在宋朝的宋仁宗,他发军饷是怎么发的呢?谁的身高高,谁就发的多一点,相反身高矮的就少发一点,这是为什

  • 康熙后宫有四对姐妹花,她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后宫有四对姐妹花,她们分别是谁?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在位长达六十一年,即便放眼中国历史这样的在位时间也是极长,由于本身就是皇帝,他也有着数量众多的女人,据史料记载康熙的妃子就有42位,而其他的答应,常在等更是有两百余人,这样的后宫数量虽然算不上多,但是

  • 吕蒙的死是追魂索命所导致的吗 吕蒙伤亡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吕蒙之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吕蒙的死和关羽的鬼魂有关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三国演义》中,那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吴下阿蒙,白衣渡江,生擒并杀害了蜀国五虎上将关羽,本以为立下如此大功,吕蒙余生富贵荣华。没想到,吴国功臣吕蒙最终落

  • 许靖是什么人?他在蜀汉是何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即季汉,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国号为“汉”。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许靖(?—222年),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时期重臣、名士。提到许靖这位蜀汉重臣,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熟悉。但是,实际上,若论官职

  • 历史上李广的后代都是哪些人?他们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广后代图,卫青的后代怎么样,李广后代列表

    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人称“飞将军”。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李广难封”来说,指的是李广一生屡经磨难,战功卓越却未得封爵。用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多舛。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

  • 朱元璋能推翻元朝当上皇帝 朱元璋到底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是被谁推翻的,明朝为什么没有好皇帝,朱元璋打败元朝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代皇帝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元代当初那么强大,朱元璋是如何推翻元代,成为一个君主的?很多生活在现代的人,想要回到古代,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可能会觉得古代的生活更加的有趣,更加的自由,而反观现在的生活,则有着相当大的压力,所以说他们向往古代的生活,但是其

  • 朱祁镇为何会策划南宫复辟?能成功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的南宫,大明天子朱祁镇

    中国明代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拥明英宗朱祁镇 复位的政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众所周知,历史上有一位皇帝,曾当过两次君主,那就是景泰八年明朝应宗朱祁镇皇帝。那他又是为何被软禁了,而且在退位长达八年之久还可以重新登基?这一系列的变故牵扯着种种,需要细细

  • 后世如何评价唐昭宗?李晔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故事,虞世南与李世民的故事,唐昭宗李晔之子

    李晔,即唐昭宗,初名杰,即位后改名敏,后又改名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武则天和唐殇帝除外),在位16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文德元年(888年),在宦官杨复恭拥立下,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制订出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方略,并实行了平定四川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