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屠杀功臣:彭越没有反叛之心却被刘邦剁成肉酱

屠杀功臣:彭越没有反叛之心却被刘邦剁成肉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30 更新时间:2024/1/29 22:13:15

韩信被诛,而且是被诛灭了三族,群臣心里都在嘀咕:下一个将会是谁呢?

谁也没有想到,下一个真的就轮到梁王彭越了。

群臣怎么也想不通,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彭越也不可能成为韩信的后继,可偏偏悬在他们头顶上的那把闪着寒光的利剑,就落在了彭越头上。

也别怪大家想不通,彭越确实是与刘邦最亲近的老臣之一。

对彭越的来历,不能不多说几句。

彭越是昌邑人,昌邑在现在的山东省金乡县西北部,字仲,原本是个草泽强盗出身。他在巨野一带的大泽中聚了一小伙弟兄,一边打鱼,一边做一些打家劫舍的勾当。

陈胜项梁起兵反秦时,很多年轻人劝彭越趁天下大乱,拉起一支队伍来,彭越说:时机还不成熟,再等等看。

过了一年多,群雄四起,巨野大泽里的年轻人已经聚拢了一百余众,他们仍然追随彭越,动员他做头领,彭越还是不答应。架不住这群血气正旺的年轻人天天缠着,彭越推了几次,见没法推掉了,就答应下来,并与他的追随者们约定,第二天以日出之时为限聚合,迟到者斩。

第二天日出时,大部分人都到齐了。只有十几个人到得晚了些,其中有一个人直到快中午了才赶到集合地。彭越说:"大家选我做头领,是因为我年纪大。可是做头领说了话就一定要算数的。事先我们已有约定,逾时者斩,今天有那么多人超过了规定的时限,不可能全杀了,要杀就杀最后到的那个人吧。"于是下令把最后到的那个人推到前面来斩首。

大家没当真,笑着劝他:"今天是集合的头一天嘛,以后大家守时就是了。"彭越说:"咱们既然是一支队伍了,就得有队伍的规矩,没有军纪,散漫松垮,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够拉得出去?"他亲自到队伍里拉出那个人,把他的头砍了,设立祭坛,就用这颗头做祭品,并向大家郑重宣布了军令。这一下所有的人都害怕了。这支队伍从此令行禁止,再没一个人敢违犯军纪。

很快,彭越的队伍就发展到了一千多人。在陈胜、项梁大规模攻城略县的时候,他仍然大部分时间按兵不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奉楚怀王之命率部西进入关,从砀地出发,北攻昌邑,彭越率部相助。昌邑未克,刘邦绕道栗县(现在的河南夏邑县),继续西进,彭越审时度势,没有随行,仍然和他的部队坚守在巨野泽,收集魏国被打散的部队。在以后的几年中,他们一直是单兵坚守,不与任何一路反秦义军有过配合的军事行动。以至于项羽在关中割地分王时,各路诸侯都有了自己的封地,惟独彭越那一万人的队伍仍在巨野泽,没有归属。

齐国田荣对项羽分封不满,有了反楚的意图。他看中了彭越这支力量,就铸了将军印,派人送给彭越。彭越被封了将军,这支队伍实际上让田荣收编了。田荣命彭越进军济阴,攻击楚军,彭越才第一次率部开出巨野泽。他的这支队伍勇猛善战,很快就成为楚国北部边境的大患。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项羽攻齐,杀田荣,彭越的队伍已扩大到三万多人,攻下了魏国东部十余座城池。田荣死后,彭越在外黄归附了东进的刘邦。刘邦任命他为魏相国。彭越受命在梁地从事游击战,断绝楚军粮道。并在后方攻城略地,使西进击汉的项羽首尾不相顾,对这支部队十分头疼,决心给其以致命打击。刘邦得以乘虚东进,控制了楚汉战场的主动权。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彭越攻下梁地二十余城,将十多万斛(十斗为一斛)军粮送到刘邦的中央军中,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刘、项决战之前,刘邦曾与韩信、彭越有过约定,胜楚之后三人平分天下,彭越率军包抄楚军后路,这一次他拿出了多年来一直不肯拼耗的老本,与刘邦、韩信会师垓下,把项羽逼上了绝路。

为什么这一回彭越敢豁老本?是刘邦给他开的价码太诱人了。刘邦所许诺分封给他的,是睢阳以北到谷城也就是现在河南商丘以南到山东平阴西南地区这么一大片土地,彭越的老家昌邑也包括在内。这对彭越来说,诱惑的力量是很大的。但事过之后,刘邦却食言了,只给彭越封了梁地--惯于说大话又事后赖账,是刘邦的特性。

梁国也算是中原的膏腴之地,彭越心里也没结什么疙瘩。他由一个水泽强盗而成一国之王,成为足以影响天下定局的重要人物,对刘邦是心存感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要迁都 赵光义说了什么竟让其放弃此想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

  • 反隋义军李密曾坐拥半壁江山却为何会败给李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到了大业后期,天下已大乱,杨家也不复有当年的风光。下一个天子到底是谁?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也仅是想法而已,谁也不敢那么大咧咧地当出头鸟。不过自从有人说出了“李氏当为天子”的话后,许多人就把它付诸现实了。李密的野心也被激活。圣人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只是

  • 郦食其深得刘邦重用为何会被“烹杀”?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可能有些人对这个刑法还不太了解,但其实很好解释,就像翻译文言文一样,由字意出发,我们不难得出烹杀——就是把人给煮了。实则不然,它是把犯人推入极热的锅中并不断在锅下加柴火,人家温水煮青蛙好歹也放点水什么的,这个真的是连水都不给你,大多数人都因为浑身灼伤而死,如果还不能理解,那就再换个说法,比如一家发生

  • 王猛:“功盖孔明第一人”堪比文武兼备的姜子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不能“独当一面”的张良还要略胜一筹,苻坚比之于“文武足备”的姜尚,并

  • 清代历史上的学霸皇们子:康熙之子个个是栋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早晨四点上学一年歇六天半乾隆帝弘历和弟弟和亲王弘昼同时在上书房读书,每次宝亲王都能第一个把所有的功课学完。而就在他无所事事的时候,福敏便还要求他在学完了当天课程之后提前预习下一天的课程,这样明天在学习时就等于是复习了。但每次当宝亲王把额外的功课都弄完了以后,可怜的弟弟和亲王还在弄自己的作业,磨到了放

  • 什么原因让康熙皇帝废掉太子后考虑再立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太子胤礽在被康熙皇帝废掉之后,但太子胤礽集团仍然存在,他们不会轻易甘心失败,他们一定会反扑的。首先出手的是皇三子胤祉。然而,这个皇三子胤祉怎么会站在了废太子胤礽集团一边呢?话还要从皇三子胤祉的母亲谈起。我们知道,1674年皇太子胤礽出生之后,他的母亲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就因为难产死去了。正在这个时

  • 明成祖谈贸易:外夷来是面子 不得征商税丢国家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对待外国朝贡,一般采取“厚往薄来”原则,礼优有加。洪武四年七月,太祖谕福建行省,占城海舶货物,皆免征税,“以示怀柔之意”。同年九月,高丽、三佛齐入贡,高丽海舶至太仓,三佛齐海舶至泉州,户部请征其税,诏勿征。五年正月,琐里国来贡,太祖谓中书省臣曰:“西洋琐里,涉海而来,难计年月,其朝贡无论疏树,厚

  • 明成祖树立上书言事的“样板” :求谏无过于唐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官员上书皇帝,是其议政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渠道。这些奏疏,有益国计民生、治国安邦的固然不少,但也有很多不着边际、平庸琐屑,有的甚至相当雷人。让我们来看看,当年明成祖是如何应对的吧。面对“求直言难”的问题,他又是怎样畅通言路以更多了解民情的呢?直言难求以及官员奏疏质量不高,曾经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帝

  • 明成祖严苛规定: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要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太公家教》已记载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春秋时期的孔子更留下了“有教无类”等至理名言……在中国古代,教师一直是备受尊重的一个职业。那么,古代什么人才能当老师?现代要想当老师得有从业资格证,古代“教师”从业也要通过考试吗?古代“教师”从业也得通过考试《

  • 成汉皇帝李寿:历史上首位铸行“年号钱”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清嘉庆年间,钱学昌盛,杭州一位姓钱的古泉收藏家高价求得一枚轻薄如榆树之荚(即榆钱)的“榆荚钱”,被众泉友传为笑谈。钱某见人笑话,却不以为然,哈哈一笑,仍旧孤芳自赏。不久,圈内传出一则新闻,钱某这枚“榆荚钱”居然从北京琉璃厂换得了一间三门脸的大门面房。细问得之,此钱并非一般的“榆荚钱”,而是中国历史上